葉問宗師
祖籍為南海羅村聯星潭頭村人,
其父親因避「紅頭軍」之亂,
才搬往佛山桑園居住。
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
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
入門前以錢銀找換業為生,人稱之為找錢華。
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
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
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
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
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
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
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
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
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
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
葉問其本名為葉繼問,是廣東佛山人氏,
在家族中排行第二,祖居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
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佔地甚廣,
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
為佛山著名的茶樓「桃園居」,
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
該店以芝麻餅見稱。
「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只知道葉問的故事永遠精彩,
甚至影視作品把葉問的真實生活加了一層濾鏡,
但是否有想過,他的後人如何開始他們的人生?
葉問次子葉正
據葉問兒子葉正的訪問所述,
張永成與葉問兩人結婚後,
共生下七名子女,可惜三個夭折了,
剩下四個分別為長子葉準、次子葉正、長女適伍、次女適吳。
1949年,葉問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兒女在內地,
真實去香港的原因是解放軍來了,
葉問當時是國民掌的佛山市公安局局長,
掛上校軍銜,不得不離家背景去香港。
葉問獨自赴港後,娶得一名上海女子為妾,
生下一子取名葉少華,還有一女名字不詳。
六十年代起,正室子女先後赴港團聚。
正是因為葉問取了妾才搬到此女居住地,
才在這收了李小龍,梁紹鴻,
梁是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武術教官,
電影一代宗師的詠春指導教練,
指導梁朝偉學的詠春拳,
現在還在人世。
葉問要是不娶妾,就沒有這兩個厲害人物了。
由於子女是同父異母,葉問去世後分完家產後,
兩家人並不來往。
中國人自古便講究子承父業,
更有多種行當有傳男不傳女,
傳內不傳外等規矩,對於葉問這種詠春一代宗師來說,
我們便以為更是如此。
但是葉問的長子——葉準,
起初也並沒有子承父業,
1924年出生的他,
直至1972年葉問去世後(也就是他48時),
才開始走上推廣詠春拳之路。
葉準師父是在六十年代來港後才與父學習詠春拳的。
他曾在香港詠春體育會、
沙田大會堂、香港城市大學、科技大學、
佛山科技學院設點授徒,推廣詠春,
近幾年更是親眼見證了父親葉問成為了多部電影的主角原型,
我們只能從零星的新聞中,
窺測他對父親近幾年成為大熱IP現象的態度,
以及他對詠春的態度。
除此之外,他也一直被拿來與自己的二弟比較,
總有人將二人放在一起,
詢問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葉問衣缽繼承者。
而由葉問妾室所生的兒子,葉少華,
也被視作將詠春發揚光大的功臣之一。
只是我們大眾知道此事的人太少了。
而葉家這幾個後人的故事,
則多被時間的洪流所掩埋,或者說,
被其父親的聲名所遮蔽。
我在香港向葉準師傅學拳時曾問葉準師傅,
對於詠春拳他是怎麼看的。
葉準師傅這樣回答:
首先,自己是在子承父業。
另外,是詠春令我的生活穩定,
所以我對詠春始終是感激的。
現在也沒什麼大的想頭,有一天做一天的事。
這就是所謂的有一口氣,點一盞燈。
長按或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