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的意式愛情喜劇。
作為2019年義大利同期上映的本土電影票房冠軍,奇幻愛情喜劇題材的引進片《重生小確幸》定檔10月31日,其實針對引進片市場在類型題材上的優質內容供應缺失,從不同維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補足。
畢竟,如今的國內電影市場裡,優質內容確實能夠凸顯出來,但觀眾對更多不同類型的優質影片仍然有著極大的剛需。這已經讓引進片市場暴露出其問題所在。
回過頭來看,隨著《看不見的客人》在國內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懸疑風」成了引進片市場最後一個因類型而走紅的小高潮,接下來扎堆進入市場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口碑並不差的懸疑類型題材的引進片。
頻繁上映的同類型影片都有著精良的製作,卻沒有更多新的體驗,反而引進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再難出現賣座。相較之下,反而是改編自引進片的懸疑類型題材國產片開始有了更好的票房成績和口碑數據。
顯然,對於升級至新階段的國內引進片市場來說,接下來該如何發展,是需要進行思考和探討的一個重點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重生小確幸》的差異化類型優勢和更有深度、更易引起現實共鳴的內容,或許能夠助力引進片市場挖掘引進片類型空間的更多可能性。
—類型上的「重生」—
差異化優勢。
實際上,引進片在國內電影市場拉開第一階段的發展時,以B級動作片為主的影片一度成為了市場的熱門類型。由此,傑森·斯坦森等好萊塢動作演員在國內市場開始獲得了相對不錯的認知度。
隨著整個市場進入了深度調整期,單靠大IP和流量的「外殼效應」已經無法獲得青睞,引進片自然也面臨著調整。在這一過程中,以《看不見的客人》為例的懸疑、犯罪類型題材引進片擁有國內市場較為稀缺的燒腦型內容,在市場上獲得了相對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可惜的是,接下來跟風引進市場的都是口碑不差的同類型影片,但因為缺乏足夠的差異化內容,反而加快了觀眾審美疲勞的到來。
縱觀影院復工之後,已經上映了超過15部引進片,動作、冒險、喜劇等類型一應俱全,但有了明顯的分類:小眾題材的文藝片和懸疑或犯罪類型片。這意味著,類型相近的引進片們需要更激烈的競爭才能從市場上凸顯出來,明顯不同的電影反而更易搶佔「類型」先機。
對於剛剛定檔10月31日的《重生小確幸》來說,作為一部奇幻愛情喜劇引進片,其本身最大的優勢便在於,「奇幻+愛情+喜劇」的複合類型在類型較為重複的國內引進片市場上擁有的差異化。
具體來看,近幾年的市場上,國產片雖然一直有著不少「奇幻+愛情+喜劇」的複合類型影片不斷出現,但引進片更多集中在「愛情+喜劇」或者「奇幻+喜劇」,在同樣是「奇幻+愛情+喜劇」、票房破千萬的引進片中,近3年來只有一部《水形物語》。相較之下,「奇幻+愛情+喜劇」的更複合組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更多的類型競爭力。
《重生小確幸》本身的類型差異性正是影片在目前的優勢之一,而且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也給逐漸陷入引進片類型單一化的當下市場在類型嘗試上帶來了新的思考。
—靠什麼拿下義大利票房冠軍?—
深度。
從2018年單《後來的我們》和《超時空同居》就拿下了超22億票房,到去年湧現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超9億的現象級影片來看,愛情片作為一個商業電影的大類型,在國內市場上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剛需。
但在去年的市場上,上映的44部愛情片中僅有7部票房過億。愛情類型片面臨著更加明顯的兩極分化市場表現,如何尋找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便成為了一個重點。畢竟,大量愛情片因為缺乏足夠的辨識度和內容深度的影片而在市場上掉隊,更有深度、現實感的影片可能更容易被市場看到。
「如果你被告知,你的生命只剩下1小時32分,你會用來做些什麼?」《重生小確幸》從男主角保羅這樣一個平凡的生活視角出發,向更多的普通大眾提出了直擊人心的疑問。從影片的呈現來看,導演希望觀眾能夠跟著男主角保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從父親、丈夫、朋友等不同身份安排所有他認為最重要的事情而進行思考,哪些是自己生活中微不足道卻應該要珍惜的人和事。不難看出,影片內容本身就具有「深度」所賦予的獨特性。
實際上,《重生小確幸》改編自義大利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克·皮克羅發行的小說《微不足道的幸福》和《微不足道的不幸》。小說通過幽默的諷刺,提醒著讀者們哪些是人生中幸福的時刻、需要珍惜的時刻。在原著小說的加持下,《重生小確幸》本身所承載的「深度」毋庸置疑。尤其是,在改編電影的過程中,影片極大程度上保留和詮釋了原著的內容。
其次,《重生小確幸》的導演丹尼埃爾·盧凱蒂曾多次獲得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提名,他以及男女主角演員皮弗、託妮還曾獲得一系列其他獎項。這種強強聯手,能夠為影片的質量保駕護航,也是《重生小確幸》成為2019義大利同期上映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的原因之一。
同時,這樣有實力的卡司陣容還決定了,《重生小確幸》在愛情、喜劇等類型元素上還具有更多的藝術「深度」。例如,影片的拍攝手法中採用了不一樣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在畫面中呈現了充滿陽光、色彩鮮明的歐洲生活場景。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重生小確幸》這樣的「深度」是其他同類型影片所不具備的,更是增加了影片在市場中突圍的砝碼。
—「普世」價值觀的共鳴—
從個人認同到群體共鳴。
近幾年的國內電影市場裡,口碑對於票房的驅動作用,已然讓市場環境發生了明確的變化,越來越多滿足觀眾觀影需求的優質內容開始在市場裡擁有一席之地。
尤其是,觀眾對於「共鳴要求」也在增強,無論是故事共鳴還是情感共鳴,更易引起現實共鳴的優質內容可能更容易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贏。畢竟,現實共鳴所具備的「普世性」特點,是通過普通個人的現實表達,實現與大眾群體在情感和人性上的認同。
而對於愛情片來說,其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故事共鳴基礎,如果在其中貫穿更多的能夠引發現實討論的情感共鳴,更容易實現觀眾的現實共鳴,並在市場上獲得口碑和票房雙收。《後來的我們》就做出了一個在市場上站得住腳的示範,在兩個北漂青年愛情故事的基礎上,揭露了「北漂族」奮鬥路上所遭遇的春運、群租房、長時間通勤等艱難生態,能夠引起觀眾對電影的更多認同。
如今的市場上,觀眾觀影對「共鳴」有所需求成為了必然趨勢。從《重生小確幸》來看,影片其實已經展現出了與之相契合的特點。
作為2019年義大利同期上映本土電影票房冠軍,《重生小確幸》有著不錯的海外口碑,實質上證明了影片實現了從個體認同到群體共鳴的過程,具備能夠引起大眾共鳴的「普世」價值觀,這或將成為影片在市場中立足的一個關鍵——《重生小確幸》這種「普世」共鳴想必會較容易傳遞給國內觀眾,從而通過釋放口碑去引導更多的觀眾入場。
具體來看,皮弗飾演的影片男主角保羅是個工程師,有著所摯愛的妻子和女兒兒子,只是這世界中的一個普通人。保羅粗心又有點幼稚,對現實生活有著各種抱怨還愛幻想,還喜歡駕駛摩託車帶來的風馳電掣「自由感」,這樣一個並不完美的人物角色恰好是更多普通個體的真實寫照。在保羅這個會騎著摩託車闖紅燈的「普通個體」身上,發生了父親、丈夫、朋友等不同身份的故事,想來更易引起大眾的認同和共鳴。
除此之外,影片也將聚焦「生命無小事,珍惜眼前人」的情感主題。男主角保羅因為車禍意外身亡,又意外獲得了由天堂員工陪伴的「死而復生」機會,在這最後92分鐘裡,他開始不斷認識到有哪些應當珍惜的人和事被自己之前忽略了,由此發生的一連串笑中帶淚的故事顯然能夠激發觀眾對「人生無常」產生最強烈的現實共鳴。這其實能最大程度上打破觀影圈層的束縛,引發更多觀眾的感同身受。
本公眾號由北京躍幕電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排他使用,為唯一運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