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六中合唱團
您聽說過麼?
這支中學生合唱團
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聞名
他們演唱的歌曲在各大媒體
點擊量累計數超過數億次
至於受邀上央視演出
已經沒有人再去數了
廈門六中合唱團受邀上央視演出
這支全由十來歲中學生
組成的合唱團火遍全國
不少人說是一個奇蹟
締造這個奇蹟的大功臣
是一位年輕的音樂老師
高至凡
7月19日9:30
高至凡發送了一條朋友圈:
「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
但是後來,
他再也沒有醒過來!
當天傍晚
他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驟然離世
年僅28歲……
7月20日
廈門六中官網上發布了訃告
證實了這一不幸的消息
廈門日報的一篇報導,還原了高至凡老師生前的最後時刻。
據該報導稱,7月19日9:30,高至凡老師發送了一條朋友圈:「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
他應該是笑醒了發的這條信息,然而後來他卻再也沒醒過來。據悉,高至凡發完朋友圈,起床了,買了早點;吃完早點後,又回屋睡覺,他的兩位學生要找他,打電話沒人接
7月19日傍晚,和高至凡合租的室友推開房門,發現不對勁的他,馬上撥打120,但是,急救醫生趕到,已經無回天之力。
據廈門六中發布的訃告,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於2019年7月19日18時30分不幸離世。
高至凡的親人和朋友計劃在7月21日16時在福澤園送別他。
每隔一段時間,來自廈門的廈門六中合唱團就得霸屏,他們演唱的新曲目總是能成為焦點。
戳視頻
聽聽廈門六中合唱團
無伴奏阿卡貝拉版《稻香》
↓↓↓
不完全統計,這支以無伴奏的阿卡貝拉聞名的中學生合唱團演唱的歌曲,在各大媒體點擊量累計數,超過幾億次,至於受邀上央視演出,已經沒有人再去數了。
這一火爆的幕後,高至凡是最大的功臣。
這位被學生們稱為「老高」的音樂老師,其實是90後,他出生於1991年。
高至凡老師(左)和他的音樂老搭檔徐聰。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音樂系畢業後,來到廈門六中當一名音樂教師。
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高至凡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一開始,他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有個性的老高總想在音樂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別人沒有嘗試過的東西。
高至凡說,他於是找來徐聰老師一起探討合作,決定用阿卡貝拉的演繹方式,做無伴奏、多聲部的合唱。
徐聰和高至凡合租一套房子,徐聰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他們後來被稱為「中國好室友」。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
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老高總能想出一些「怪招」吸引孩子們進入音樂課堂,比如帶些紅酒軟木塞到課堂,讓學生咬住發音,訓練腔體共鳴;或者讓學生們用氣息將紙片貼在牆上。為了讓這些十三四歲的學生放下包袱,他會像「做遊戲」一樣自己示範幾遍。
作為音樂老師,高至凡也有「兩把刷子」,鋼琴、貝斯、電子琴、手鼓都能「玩得溜」,還擔任高中部合唱團的管弦樂指揮。
在音樂要求上,高至凡從不放鬆。「肯定是專業水準,我們可以給學生打十分,但按照一百分的水準來要求。」課後,他都會給學生布置視頻作業。在他看來,學校的氛圍對「小朋友」的音樂素質培養十分重要。
在六中合唱團走紅之後,高至凡反倒更加低調,他似乎不願意拋頭露面,實在推不掉的的媒體採訪中,他一定會把徐聰帶上,把學校帶上,有時他還要求,只出現「合唱指揮」。
他追求比「爆紅」更恆久遠的東西。去年,在接受《廈門日報》採訪時,他說,我們只想純粹地用「阿卡貝拉」這種表演形式做出優秀的音樂,終極目標是希望讓更多學生在感受美、表現美、鑑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這不是套話。他說,藝術健體,常以藝術養生,看到、聽到都是美的。我們要培養幸福的平凡人,孩子全面發展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這其中就離不開美育教育。
他還說過,不在乎多火,得什麼獎,學生真正享受音樂是對我最大肯定。
幾天前,廈門六中合唱團發布新曲《簡單的事》,已經不是阿卡貝拉,而是有伴奏的合唱。莫非他要開始新的突破?
廈門六中證實,最近,高老師的確正在進行新的嘗試,他要找到具有六中特色的合唱方式。
校方表示,愛音樂,是對高老師最好的紀念。六中將和徐聰一起,努力把這一凝聚高老師心血的品牌,繼續傳承下去。
臺灣學生慕名到廈門六中交流,
高至凡被推上指揮席上,
他帶領孩子們演唱:
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
夜空中最亮的星
請指引我靠近你
夜空中最亮的星
是否在意
是等太陽升起
還是意外先來臨
我寧願所有痛苦都留在心裡
也不願忘記你的眼睛
……
像所有的合唱
老高把背影留給大家
但是
夜空中最亮的星
是否知道
曾與我同行的身影
如今在哪裡?
猝死,乍一聽好像離我們特別遙遠,但事實上一點都不遠,它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邊發生。
平時看著身體好好的,為什麼會猝死?其實猝死發生前,身體可能早就給你暗示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嚴肅的事。
什麼是猝死?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特點是驟然發生、快速和不能預期的。
注意,「猝死」一定是因「自然疾病」死亡的,這是區別於意外死亡的一點,身體上本來就存在的疾病才是猝死的「真兇」。
這些疾病要麼早已存在,但沒有明顯症狀而被忽視,要麼就是疾病本身比較緊急,發作時很快死亡。
根據導致猝死的疾病的不同,可以將猝死病因分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約佔80%,最常見的是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冠狀動脈先天異常、心肌炎等。
圖片來源網絡
而非心源性猝死,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代謝性疾病、非冠狀動脈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例如支氣管哮喘、肺梗死、急性腦血管疾病、主動脈夾層。
03、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菸、大量飲酒、過度勞累、肥胖、精神緊張、暴飲暴食、心情抑鬱等。
此外,猝死並不是年紀大的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發生。超過一半的年輕人猝死與過度勞累、大量吸菸喝酒有關,尤其是過度勞累是誘發心源性猝死的最重要因素。
心源性疾病是猝死主要原因,因此猝死前的信號多提示心臟缺血、心功能下降。
比如近期出現胸悶或加重、心慌、心跳過緩、暈厥、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胸痛或者肩頸手臂放射痛、反覆發生的胃腸道不適、突發性出汗。
這些表現雖不太特異,但是如果恰好在這段時間內極度勞累、壓力山大,又有這些症狀的話,一定要及時就診,看看身體出了什麼問題!
關鍵詞「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短時間」、「突然死亡」,提示猝死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任何人身上,也就說明了為什麼猝死如此難以防範。
但如前所述,猝死的主要病因為冠心病等心臟性疾病,主要誘發因素為長期疲勞、抽菸喝酒。
所以,對於猝死高危人群,防範猝死應重點關注冠心病等心臟病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期體檢,謹遵醫囑科學及時治療基礎病,還有就是戒掉菸酒,合理運動。
在猝死發生時,其中最為危急的就是大腦,其嚴重後果是以秒計算的:
圖片來源網絡
5-10秒——意識喪失,突然倒地;
30秒——可出現全身抽搐;
60秒——瞳孔散大,自主呼吸逐漸停止;
3分鐘——開始出現腦水腫;
4分鐘——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
超過10分鐘——可造成腦部不可逆損害,無法救治。
因此,會有猝死急救的「黃金4分鐘」一說。因此在發現有猝死情況時,應該第一時間啟動心肺復甦,恢復血液流動和供氧,並撥打120請求救援。
來源:北京日報、廈門日報、廈門六中官網、央視新聞、科普中國等
編輯:劉曦
校對:鄭凌
審核:潘達源
溫州都市報微信廣告投放聯繫電話:0577-88825925
點亮,沉痛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