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林有有火了,或者說是飾演林有有的演員張月火了。隨著對林有有的罵聲越來越烈,張月也只能在微博回應說謝謝大家對她演技的認同和肯定,就是希望下一次可以演一個好
林有有在戲外被罵,除了編劇撰寫的人設討厭之外,也和張月的演技分不開的。雖然有人評論張月有模仿白百何表演的痕跡,不過都是北京大妞,也許有相似的說話風格也是有可能的。
還是有很多觀眾很理性的,不把劇中角色上升到演員本身。痛恨的是那種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是對林有有的討厭。再去微博上中傷演員本人,這種行為就非常的不明智。
有意思的是,劇中的高段位「小三」林有有(張月 飾)由於不討喜的人設和違背公序良俗的三觀成為了部分觀眾的靶子。有人將她與曾經那些不被觀眾肯定的角色放在一起比較,並表示國產劇中為什麼總是存在這麼多令人氣憤的角色。
演員因為一個角色而不得不限制觀眾評論,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的前半生》熱播時,凌玲的扮演者吳越在當時面臨的境況。同樣飾演了一個「小三」,同樣的手法高超,也同樣在播出之時遭遇了觀眾謾罵。
這從微博上對林有有的態度便能看出一二。儘管觀眾的罵聲震天,但多數人所用的主語仍是「林有有」。只有極少部分人會遷怒於演員,並將角色的經歷與演員的現實形象聯繫起來。
而對演員來說,似乎也對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有了充足的應對策略。一種是拒絕。一個角色在觀眾中的成與敗,一般在讀完劇本的那一刻就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對角色有選擇權的演員可能會在這時有所取捨。
一種是牢牢和觀眾站在一邊,反而可能會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林有有的扮演者張月,便在微博上表現出了極大的求生欲。
林有有這個角色對張月後期的演藝之路有沒有什麼壞的影響,畢竟頂著一個人人罵的「綠茶」頭銜,還是不太好的。張月在90後小花中,才剛剛展露頭角,希望她今後的演藝之路可以越來越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