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人生最高境界是看透自己還是看透別人?三個故事解釋

2021-01-08 山海經外傳

《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意就是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真正的強者能夠清楚自己的人生的選擇,也能夠反思自己在人生中的每一步是否正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自信、自以為是。那麼人生的最高境界到底是看透自己還是看透別人?小編給大家講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有一天,狐狸在翻過籬笆時,不小心腳滑了一下差點兒掉下去。萬幸的是,它抓住了一株薔薇,可是它的腳卻被薔薇的刺給扎傷了,還流了好多血。於是受傷的狐狸就埋怨薔薇說:「你這麼做太不應該了,我是向你求救啊,你怎麼反而用刺扎我的腳呢?」薔薇笑著回答道:「狐狸你錯啦,我天生就帶刺,是你自己不小心,所以才被我刺到的。」

故事二:夏朝時候,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方法不如他的緣故。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過來才是。」從此以後,伯啟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故事三: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照得失。」 唐太宗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徵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唐太宗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過度奢侈糜爛的錯誤。他對太子李治教誨時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為學習的典範,像我這樣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許多錯事,比如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臺榭常有興造,犬馬鷹隼沒有不去的地方,行遊四方又勞民傷財,這都是大錯,你不要以為這都是好事,總想學著去做。」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人生在世,不存在一帆風順。遇到阻礙,不能一味地盲目自信,相信自己固然無錯,但是不能犯了錯而不自知,這就需要我們可自信但不自高自滿。就像故事一中的狐狸,受了傷不去反思自己的失誤,而去怨恨本無關係的薔薇,實在可悲。而故事二和故事三中的伯啟和李世民,雖然身處高位,卻不盲目自大,做事即使反思,正是如此,才能取得偉大的成績。

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遇到事情,靜下心來,仔細的想一想,自己是否做正確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實現人生階層的跨越!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看透萬丈紅塵,餘生不染塵埃
    我們生活在鋼鐵水泥的城市,往前是燈紅酒綠,往後是萬丈深淵,在世間流離半世,很多人都無處安放自己的靈魂。世間浮華萬千,我們都在跌跌撞撞中前行,年輕的時候桀驁不馴,等摸透世界的規則後,卻厭倦了爾虞我詐。真正的智者,絕不一味迎合和順從,他們只會遵從自己的本心,以大智若愚的心態,面對世間萬物,少一分爭執和刻薄,多一分豁達與寧靜。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看透萬丈紅塵,餘生不染塵埃
  • 冷漠:《看透愛情看透你》,十年磨一劍,這是我的故事!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可能還是很多人不太熟悉冷漠,但是那女老幼沒有誰沒聽過《看透愛情看透你》這首傷感情歌,不信你去問問那些跳廣場舞的大媽們。作為冷漠的成名曲《看透愛情看透你》,是冷漠2009年創作發行的第一張專輯,就此一炮走紅。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從《道德經》的根本來看,老子想要人們做到的,就是無為。比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老子最看重水的品質,認為天底下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水。因為水「利萬物而不爭」,由此,得出了「上善若水」的結論。
  • 《道德經》:「善」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老子在《道德經》的第27章{善行無轍}對「善」的最高境界分五個方面作了詳細的論述。所以平時我們在說話的時候需要掂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語有時候比武力還更傷人。所以善於說話之人總是跟善於做事的人聯繫在一起。算術,{善術不用籌策}這裡的算術不是數學上的算術,而是高明的心算法。
  • 《道德經》:「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老子微言】
    《道德經》中「忍辱不辯」是一種人生智慧,「寡言不爭」是一種人生境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能言善辯,能說會道的人,比如姜子牙渭水釣魚碰到了文王,聊天之後便被重用;又比如三國的孔明,一張嘴說倒了東吳的滿朝文武,舌戰群儒成功地讓孫權出兵抗曹。不過要說最強大的嘴,那肯定是非鬼谷子的學生蘇秦莫屬了。
  • 人生三個境界: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年老時看淡
    「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這句話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們不同年齡段的真實心態,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具體分析。(摘自稻盛和夫的活法)中年經世事,逐漸成熟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我們經歷了高中大學,最終步入社會,不再是簡簡單單的重複學校裡的生活,而是要慢慢的體會人情冷暖,在社會中在人情裡摸爬滾打。
  • 《兩隻老虎》:看透人性,讓你心態平和,看清別人,讓你活好自己
    對於這件事,我不想評價張成功,因為拋開感情道德等方面的因素,從理論上說,錢是他的,他有選擇借與不借的權利和自由,而且不管借不借,都不能說張成功做錯了。借,是顧念戰友情誼,是人情,不借,是本分,但他將承受愧疚的煎熬,箇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我想說的是範志剛。範志剛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裡是通通雪亮的,他早就「看清」也「看透」了張成功這個人。
  • 六道輪迴的世俗境界版解釋
    其實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他們都在講境界那猶如隔世的差異性,跨過了那個境界,你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進入了另一種生活,你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下邊我就試著用世俗生活中的不同境界來跟佛教的六道來對應一下,看看你身邊的人有沒有處在這六種不同境界中的人,看看你自己有沒有深陷低級境界而出不來的時候。
  • 讀《道德經》: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活著
    讀《道德經》: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樣活著《道德經》中寫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反觀人類社會,有多是人是在別人的吹捧之下,膨脹了,飄了,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又為了繼續得到別人的吹捧而洋相百出。老人言裡也說過:別人誇你你別信,別人損你你要聽。處事謙卑是一種人生態度,不爭不搶,保持低調,不顯山不漏水。
  • 《天道》:《道德經》中無為是與世無爭還是無為不爭
    更多的是你這個人,能夠給別人帶來什麼價值,你迷茫的不是你課程成績不好,而是投鼠忌器,那樣你都幹不好,沒有成就感。你入了第一個坑。也是相,感覺無所爭,以為自己看透紅塵和世事滄桑變化。實際上你自欺欺人的能力超過你所想。沒有人吃齋念佛這句佛的,沒有在終南山無所事事頓悟的,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還需要自己的思維和格局。以及踐行能力和判斷力。
  • 年輕,看透了人生的星座,是年輕成熟,還是活下去?
    不管發生什麼事,他們心中的起伏都會越來越小,沒什麼過不了山脊,沒什麼會被困在籠子裡作者:Miya當同齡人仍在父母和家庭的羽翼下,當我們仍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子裡時,這些星座的人比其他星座的人成熟得更早。年輕,仿佛看透了人生,是年輕成熟,還是活過來?
  • 談談人生:弗洛伊德有三我,王國維有三個階段,而他,有四個境界
    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第三層境界的意思,剛開始的時候,我的理解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者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隨緣,「無欲則剛」。後來,見別人的解釋是,「量變引起質變」,功夫用到了,難題慢慢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用在「治學境界「上,「別人的解釋」應該是對的,但用在「人生境界」上,我更傾向自己的觀點。王國維與弗洛伊德不同,他考慮更多的是「怎麼想、怎麼幹」的問題。
  • 看透人心的句子,經典又現實
    看透人心的句子,經典又現實1:走了的愛情,不會因為你的傷心而回來,自己的眼淚,原來只是留給自己看的;讓我親手給你沏杯茶,加進一塊冰糖,再注入一腔熱情,把我的愛戀,一點點地溶進茶中2: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不討好任何的冷漠
  • 看透人性?
    網絡中突然湧出了一大波人,在大談「看破紅塵,看透了人性「」!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你有了這種想法。其實這沒有什麼,這只是經歷過一些常人未曾,或者極少經歷的事,影響了心情!你的心情可能現在比較悲觀,比較絕望,失去了生活下去的用去,這的確有那麼一丁點類似看破紅塵的味道,但是你還未到達那種「境界」。原因呢?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 從生到死,什麼才是修煉的最高境界?《道德經》裡有答案
    在馬祖道一還是個小和尚的時候,他十分精進,每天不是在研究佛經,就是在參禪打坐,師父看到弟子如此上進,一邊是欣喜,一邊憂心忡忡。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徒弟似乎對修行有些誤解。
  • 六段人生感悟,時間不僅讓你看透別人,也讓你認清自己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不要苛求他人,也不要太苛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誠。時間不僅讓你看透別人,也讓你認清自己。命運有一半在你手裡,另一半在上帝的手裡。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裡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你獲得的就越豐碩。在你徹底絕望的時候,別忘了自己擁有一半的命運;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別忘了上帝手裡還有一半的命運。這就是人一生的命運。
  • 人生下半場,看透4個真相
    走過半生,才總結出這四個真相。 沒有人能得躲過,早點看透,早點解脫。 不求完滿、順其自然,方能享受自在人生。 02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古人云:「人貴有自知之明。」 一個人如果有自知,那麼就不會把自己看得太重。
  • 看透人生醒悟的句子,句句經典睿智!
    一、人生需要看透,但不能看破。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餘只是接受。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二、親愛的自己,別人對你好,你要加倍對別人好,別人對你不好,你還是應該對別人好,因為那說明你還不夠好。
  • 《道德經》:真正聰明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
    有些人生來富貴,拿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有些人出生平凡,拿著一手爛牌,卻能打出精彩人生。所以說真正好命的人都源於內在,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命的呢?我覺得《道德經》這三句話,說到心坎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