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之後,香港動作電影的低迷已經成為了公認的事實,倍感壓力的一批香港電影人開始了艱難的復興之路。
《殺破狼》就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誕生的。當時洪金寶、葉偉信、甄子丹等幾位優秀的電影人決心要扭轉行業頹勢,發動各自的朋友圈,招募了當時的最強陣容,並請到劉德華為電影的宣傳海報題字,如此大的陣仗,足見主創團隊「無所不用其極」的營銷決心。
轉眼十五年已過,但當觀眾每每提起《殺破狼》時,都對其中精彩激烈的打鬥場面與血腥暴力殺人鏡頭記憶猶新。但這樣的突破在十五年前,可是讓身為電影武術指導甄子丹,賭上了自己的全部事業才抗下來的。
在05年之前的一段時間,香港動作電影已經進入到了一種高度同質化的創作怪圈中,導演和大部分演員都在追求形式上的穩妥,把花裡胡哨的對打當成動作電影「力量之美」的全部。
觀眾嚴重的審美疲勞,鋪天蓋地的吐槽聲,反過來又讓導演更加輕視動作片中的動作打磨,千篇一律的武打動作變得越發失去激情。最後評價一步武打電影的好壞只能靠文戲來對飆輸贏,這樣的畸形現狀,致使整個行業都在極速下墜。
經過甄子丹、洪金寶、葉偉信等人的共同商議,提出了要把《殺破狼》的武打風格定為了「綜合格鬥」理念。但隨後就遭到了眾多投資人的反對,他們擔心這樣的「造次」會失去以往的穩妥。
作為武術指導和《殺破狼》電影的主要發起人,甄子丹力排眾議,堅持這一變革新方向,冒著極大的風險,幾乎堵上了自己後半生的事業,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電影。
「綜合格鬥」這種融合了散打、擒拿、跆拳道等各家之所長的風格,大大突破了以往的行業標籤,既有歐美的寫實風格,也有東方的寫意之美,另外其中幾處獨具匠心的miss動作,又增強了武戲的真實性和動作的實戰性,使得畫面的觀賞性更強。
42歲的甄子丹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金像獎的最佳動作設計獎,這讓之前在業內還有些許爭議的甄子丹,真正迎來了自己事業的全面爆發,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熟知,也被越來越被同行所認可,他的這部《殺破狼》也因此成為了香港動作電影的一部裡程碑之作。
紅花還要綠葉配,在劇中如此出彩的甄子丹還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吳京。
吳京在結尾處和甄子丹的那段巷戰火拼,絕對是兩個人電影事業的高光時刻之一,這段戲是整個《殺破狼》的精髓所在,是故事的高潮,是情緒的頂峰,更是仇恨的爆發點。
對於甄子丹來說,這段戲是他回應質疑的有力武器,也是他事業崛起的標誌性時刻。而對於初出茅廬的吳京來說,更是他事業的轉折點。
在這套演員陣容中,31歲的吳京是十足的小字輩,剛剛轉戰香港市場的他只能憑著自己的本事闖出一番天地。
吳京這個殺手角色,是整個電影的亮點,雖然只有兩句臺詞,但是這能讓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動作上。再加上他麥芒色的頭髮,和那身獨特的白衣服形成了顏色的反差,娃娃臉的外形配合上嘴角一抹邪魅的笑,又和他冷血迅捷的動作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突。
這令觀眾對吳京飾演的人物印象無比深刻,甚至之後有香港媒體評價說「《殺破狼》之後,武打大牌明星榜中,會增加吳京的名字。」
結尾處的三連殺+巷戰,讓故事成為了吳京的獨角秀。面對張智堯飾演的阿樂,吳京充分展現出了一位反派殺手的兇狠、冷血和殘忍。
刺穿胳膊,挑斷全身大筋,警察在他手裡成為了任由擺布的活靶子,慢慢折磨,最後一刀斃命,讓觀眾驚嘆電影的尺度竟會如此之大,看得人頭皮發麻。隨後在10秒內連取兩命的操作更是令觀眾瞠目結舌,觀眾怎麼會對這位演員不印象深刻呢?
可以說,吳京用一把短刀刷新了觀眾的認知,原來刀還可以這樣玩?人還可以這樣殺?電影還可以這樣拍?拍了還能放出來?
身為配角的吳京這次也算因禍得福,臺詞很少的現實讓他無法證明自己的全面性,但也正是如此,讓吳京有機會把自己的其中一個長項最大化,使觀眾能夠更加直接的發現這位後起之秀身上的閃光點,也為他在香港動作電影的市場中,打開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遺憾的是,《殺破狼》系列的續集再無第一部的強勢,缺少了甄子丹這位「暴力且優雅」的武術指導,電影的動作戲似乎丟失了它本來的靈魂。或許是商業的妥協,又或許是創作理念的分歧,讓《殺破狼》後續的作品,又回到了香港動作電影05年之前的囧境。
站在2019年的歲尾,我們時常感嘆15年前的歲月一去不復返,31歲的吳京和42歲的甄子丹之間的巷戰再也無法重演。
如今的甄子丹已經鮮有大作問世,當年那個毛頭小子吳京,也已經成為了內地的票房寵兒,時代更迭,滄海桑田,一代代武打明星獻出了自己的青春歲月,為觀眾奉獻了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他們留給觀眾的,永遠定格在了那個最光鮮亮麗的形象,而他們留給自己的,是一身再也無法褪去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