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從業者多年來始終以對本土的摯愛和堅持原創的方式,全面系統地記錄著吉林熱土的壯美與發展。誠懇踏實的紀錄精神,聚焦社會主流能量,精心用心製作高質量的時代作品,從而打造了一支優秀的吉林紀錄片創作團隊,更擦亮了「吉林紀錄」這一含金量十足的品牌。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策劃指導、省廣電局和吉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的紀錄片《海蘭江畔稻花香》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優秀電視紀錄片大獎、榮獲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提名獎。這既是為吉林文化爭得的榮譽,也是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出的吉林力量。
《海蘭江畔稻花香》的創作緣起,還要從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海蘭江畔的光東村調研考察說起。當時,習近平總書記與鄉村幹部和廣大農村群眾就如何更新思維觀念,找準鄉村振興的切入點進行了深入交流。如今,海蘭江畔,稻花飄香,延邊州鄉村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百姓家園變得更加美麗富饒,人民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多彩。為彰顯先進典範於農村發展建設中的貢獻和表率,致謝黨和國家在解決農村問題上的指導和關懷,展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到訪後東北鄉村翻天覆地的變化,繪就邊疆各族兒女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精彩篇章,吉林廣播電視臺大型活動中心拍攝製作了三集紀錄片《海蘭江畔稻花香》。
該紀錄片以精準扶貧為表現重點,以鄉村脫貧攻堅的主線貫穿始終,充分表現在延邊州這塊充滿了濃鬱民族風情的邊疆土地上,海蘭江畔的延邊人民運用智慧和力量,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下,在黨和政府深切的關懷下,在脫貧致富先鋒人物的帶領下,在他們自強不息的努力下,掙脫貧困的泥淖,奔向美好的生活,散發出今天的「海蘭江畔稻花香」。紀錄片致力於挖掘奮鬥於脫貧攻堅工作一線、為貧困群眾扶志又扶智,甘於奉獻的幫扶幹部的扶貧故事;記述積極返鄉創業,為家鄉打造脫貧途徑,扶危濟貧的帶富先鋒的助貧經歷;尋訪勇於用雙手開拓美好未來,拒絕「等、靠、要」,立志「摘帽」的群眾模範的脫貧歷程——自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以小而美、精而準的動人細節,成就紀錄片的真實、質樸、感人。
該片攝製團隊全部由吉林廣播電視臺大型活動中心骨幹力量組成。拍攝團隊兩組共12人,累計調研拍攝了延邊州典型村鎮16個,走訪了重點人物29人,在100餘天的前期拍攝中,獲取了近500小時的視頻素材,並通過6個月的精心剪輯完成了後期製作。2019年12月13日至15日19時22分,紀錄片《海蘭江畔稻花香》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隨後於吉林廣播電視臺下屬各頻道播出4次。繼首次登陸央視紀錄頻道後,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該紀錄片又於5月21日至23日19時22分再次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並於次日16時09分重播。該紀錄片成為吉林省獻禮全國兩會的一部電視精品力作,是「吉林紀錄」這一閃亮品牌發展之路上眾多優質代表作中的一部。
從人文紀錄片《長白山》獲得國際國內多個獎項,到文獻紀錄片《東北抗聯》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從2003年紀錄片《常香玉》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電視文藝「星光獎」紀錄片一等獎,到2018年、2020年紀錄片《黃大年》《海蘭江畔稻花香》連續斬獲「星光獎」優秀紀錄片大獎……一部部精品佳作從創作理念、藝術品質和精神追求上一脈相承,凸顯著吉林廣播電視臺「為時代寫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言」的媒體職責。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吉林廣播電視臺致力於精品文化創作,優秀紀錄片創作生產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了我省重要的文化標籤。
目前,由吉林廣播電視臺創作的《埃塞情緣》《一水激活萬水流》《雙手劈開幸福路》《過年》(第七季),與央視合作的紀錄片《松花江》、政論紀錄片《擺脫貧困》第三集《盡銳出戰》等紀錄片正在緊鑼密鼓的製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