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合奏-古箏曲】《東海漁歌》 旋律動聽上口......

2022-01-02 音樂365


擊下面的音頻欣賞: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根據合奏曲改編的同名古箏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中國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周星馳在他2004年拍攝的電影《功夫》中,兩次採用了《東海漁歌》的部分旋律作為該片的部分配樂。同時,東海漁歌還是我國東海海域地區漁民所傳唱的漁歌總稱。

《東海漁歌》以浙江民間音樂為素材,著重使用了鑼鼓等打擊樂器;曲子分為四部分,演奏時間約11分鐘:①「黎明時的海洋」 ②「漁民出海捕魚」 ③「戰勝驚濤駭浪」 ④「豐收歡樂而歸」

樂曲開始,以連續左手上、下行刮奏襯託右手搖指奏出的號召性音調,展現了一幅大海洶湧澎湃的畫面……在引子之後,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右手運用長搖技法奏出多以四度進行構成的開闊優美、富於歌唱性的主題旋律,左手則先用琶音與按滑來潤飾歌唱性的主題,使之更具有韻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現烘託音樂,將漁歌伴著海浪傳向遠方的場面真切地展現在聽眾面前。此後由主題派生出歡快跳躍的對比性曲調,經多次反覆演奏後,主題旋律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現,右手用歷音技法奏出顛簸激蕩的音型作陪襯,表現了漁民愉快出海的情景;

第二部分採用號子的音調,以鮮明的節奏,一領眾和的對答式樂句,表現漁民的勞作場面。演奏時要準確把握好譜中的節奏重音,穩定節奏的律動。這裡多次出現的漸強、漸弱力度變化,是漁民們在勞作時協調一致、齊心協力的體現,彈奏時應明確地表達出來;

第三部分是主題再現,音樂寬廣而富於激情。隨著主題旋律在反覆中力度層次逐漸減弱,我們仿佛看到船隊在夕陽映照下,伴著歌聲滿載而歸,漸漸遠去的優美歌聲表達了漁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一段清澈流緩的音樂,洗去昨日的疲憊與煩憂。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讓我們一起感受音樂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古箏獨奏《東海漁歌》周星馳 經典電影《功夫》《東海漁歌》配樂片段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根據合奏曲改編的同名古箏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
  • 一曲《東海漁歌》日出海浪風,夜歸漁者歌
    《東海漁歌》是馬聖龍、顧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樂合奏曲,以東海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旋律動聽上口,經常被各地的民樂團所演奏,根據合奏曲改編的同名古箏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
  • 經典民樂合奏作品欣賞
    該作品原為鄭路寫的管樂合奏曲,後與馬洪業合作,於1976年12月改為管弦樂曲在節拍上他常是三根弦一起重撥,彈出了強有力的節奏,激發和帶動了每一位演奏員的激情,使整個樂曲的演奏更富有感染力。其後在不斷完善中,該曲終於定稿,於1934年夏在百代公司進行了唱片灌制。
  • 第290期丨東海漁歌
    東海漁歌作曲:張燕演奏:張燕遙望金色沙灘之上的那一片藍色
  • 古箏名曲欣賞《東海漁歌》
    古箏名曲欣賞《東海漁歌》這首樂曲是曲作者於1975年以東海之濱的漁民勞動生活為題材而編創的。樂曲開始,以連續左手上、下行刮奏襯託右手搖指奏出的號召性音調,展現了一幅大海洶湧澎湃的畫面。在引子之後,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右手運用長搖技法奏出多以四度進行構成的開闊優美、富於歌唱性的主題旋律,左手則先用琶音與按滑來潤飾歌唱性的主題,使之更具有韻味;再以琶音和刮奏的交替出現烘託音樂,將漁歌伴著海浪傳向遠方的場面真切地展現在聽眾面前。
  • 周星馳《功夫》中的「漁歌」,是這位作曲家60年前的成名作
    回到上海後,他與作曲家馬聖龍合作寫下了民樂合奏曲《東海漁歌》。漁民戰勝驚濤駭浪的情景,以及豐收歡樂的場面,被鑼鼓、嗩吶等民族樂器演繹得十分生動。60餘年過去了,這首充滿生活氣息的作品至今仍是許多民族樂團的保留曲目之一。顧冠仁與馬聖龍更想不到的是,這首曲子還被導演周星馳選中作為電影《功夫》的配樂,隨著影片一起「聲入人心」。
  • 【民樂合奏】《神的隨波逐流》 最愛這首了
    民樂合奏《神的隨波逐流》古箏:胖丁   笛子:貝殼    二胡:清邪    混音:貝殼   片頭音樂
  • 周星馳的《功夫》,我看了十遍也沒發現這些民樂!
    當然今天我們要說的肯定不是周星馳電影裡的插畫,而是周星馳《功夫》裡經典的民樂配樂。說起《功夫》,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民樂。在《功夫》中,主要出現了《十面埋伏》、《東海漁歌》、《箏鋒》、《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闖將令》、《四川將軍令》和《小刀會組曲》七支民樂。
  • 楊焄︱冒鶴亭、冒效魯父子與顧太清《東海漁歌》
    由於他在該書弁言中聲稱,「少時聞外祖周季貺先生星詒言太清遺事綦詳」,所以孟森在行文之際也不免感到疑惑,這些眾口喧騰的逸聞究竟是他「牽合龔集而造為此言」,抑或「為周先生所口授」。儘管所缺的第二卷暫時無從尋訪,況氏還是鉤稽了數篇佚作補入其中,再經過一番補苴隙漏,以《東海漁歌》之名另行付梓(西泠印社,1914年)。況周頤在《東海漁歌序》中坦言,雖久聞顧氏詞名幾近二十年,但其詞集遍尋未得,幸虧冒鶴亭「自溫州寄《東海漁歌》來,欹床炳燭,雒誦竟卷,低徊三復而涵詠玩索之」,才終於如願以償。
  • 《2020年助力抗疫–Together公益演出》民樂專場精彩回顧
    本場民樂表演有近20個精心編排的獨奏合奏節目,由紅楓樺樂團的師生共同獻藝。演出以民族打擊樂開場,鼓槌飛舞,鼓聲陣陣拉開了公益演出的序幕。樂團小演員的古箏獨奏《戰颱風》和《幻想曲》,演奏張弛有節,琴聲時而宏亮,時而悠揚。
  • 民樂合奏 《火影忍者》主題曲 by大司樂府
    民樂合奏《火影忍者》主題曲by大司樂府有火影忍者陪伴的童年才是完整的啊
  • 養心音樂 |《紫竹調》旋律優美,養心又護心
    經過歷代藝人的傳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調》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詞其曲,皆有濃厚的吳風。 民歌《紫竹調》是江南地區的民歌小曲、愛情小調,也是上海地方戲滬劇與滑稽戲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調。 《紫竹調》輕鬆活潑,婉轉流暢,不僅悅耳動聽,而且歌唱性強,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
  • 民樂分中心 | 揚琴體驗課等你來!
    民樂分中心 | 揚琴體驗課等你來!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也是中國民樂樂器之王。揚琴是中國常用的一種擊弦樂器,與鋼琴同宗,音色鮮明,音量宏大, 剛柔並濟。慢奏時,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時,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清脆,表現力極為豐富。可以獨奏、合奏或為琴書、說唱和戲曲伴奏,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經常充當「鋼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種不可缺少的主要樂器。
  • 民樂合奏《火紅的薩日朗》古箏版《左手指月》……|這場音樂會刷新...
    整場演出在器樂合奏《火紅的薩日朗》中落下帷幕。省歌舞劇院民樂團通過對耳熟能詳地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改編,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民樂、了解民樂、喜愛民樂。17 歲的高中生劉然是一次聽民樂會," 這次是跟著媽媽一起來看演出的,本以為民樂肯定都是長輩們才喜歡的老曲調,沒想到抖音上流行的歌曲也能用民樂來演奏,真挺有新意的,希望這樣的演出以後能常有。"據悉,本場音樂會作為 " 藝彩重現 " 惠民演出季的重要活動之一,吸引了眾多樂迷關注。
  • 上音「拍了拍你」,邀您雲賞民樂專場室內樂音樂會
    原創 小音 上海音樂學院我音民樂人云端合奏帶您聆聽絲竹炫樂~我音今年推出的「雲上音」系列音樂會,反響熱烈。我音民樂系師生也積極投入到了此次活動中來,經過精心籌劃、排演,將為大家帶來一場不同形式體裁、豐富多彩的「雲上音」民樂專場室內樂音樂會。上音民樂人用音樂表達情感,用音樂語言傳承歷史,傳承文化,生生不息。同時,在這樣的特殊時期,為所有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同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