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婷婷
12月23日,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引進的智能地埋式垃圾桶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深圳市首個安裝在校園內的地埋式垃圾桶。福外高中表示要利用科技的力量將扔垃圾變成一件有趣的事,不斷增強校園垃圾分類教育工作,改善校園環境。
學生提著各自班級的垃圾袋丟垃圾
當天上午,在第五節下課鈴響後,幾個學生提著各自班級的垃圾袋丟垃圾。當他們往垃圾桶前一站,桶蓋就自己張開了嘴,迎接分好類的「美食」。看到能自動開蓋的垃圾桶,同學們都「哇」了一聲,走近打量這個新夥伴。他們從桶口往下一看,發現原來地下已經存了那麼多垃圾。
「以前的垃圾桶很小,有時候一個課間就塞滿了,還經常看到吃完的泡麵盒漏在外面,非常不好看。現在這個又好玩,又能裝,還很漂亮!」來丟垃圾的陳同學高興地說。
智能地埋式垃圾桶
位於教學樓內的智能地埋式垃圾桶,在地面上只能看到5個與果皮箱大小一樣的不鏽鋼投放口。「從投放口扔進去的垃圾會密閉存儲於地下的大垃圾桶中,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間,增加了垃圾投放的容量。」邁睿環境負責人汪鑫平介紹道。
地下的垃圾存放平臺內還配備了除臭系統和消殺系統,每天定時噴淋除臭液和消殺液,從源頭確保垃圾桶美觀無臭味,杜絕細菌病毒滋生。同時,每個垃圾桶都裝載了智能物聯模塊,可以記錄垃圾投放行為,更好地幫助全校師生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
智能地埋式垃圾桶所在的區域,不僅是方便學生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垃圾分類示範點,還是學校進行垃圾分類教育工作的展廳。在這裡有垃圾分類知識展板,詳解垃圾該怎麼分類;有大屏幕滾動播放垃圾分類相關視頻;還有學校進行各式各樣垃圾分類教育工作的活動展板。除了教學樓的垃圾分類示範點,福外高中在生活區也設置了一套5個桶身的智能地埋式垃圾桶,主要用於生活區的垃圾存放和清運回收。
到了午飯時間,記者在學生食堂見到處處都貼有「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的系列海報,在學生吃完飯倒盤處還有專門的督導,指引學生將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投放,還提醒學生注意吃飯時「源頭減量」,響應「光碟行動「。
據悉,福外高中自建校以來,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與行為習慣,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綠色」的環保教育理念。為打造文明和諧校園,學校構建兩級主題課程、開展七大主題教育活動、掃除四大管理忙點,開展食堂源頭減量和拒絕一次性餐具活動,邀請高校教授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座、引進智能地埋式垃圾分類收集設備,全面開展校園垃圾分類工作。
福外高中總務處處長王海說:「我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垃圾分類教育工作,開展了形式豐富的活動,創新調動學生、家長、教師、社區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希望用這種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最終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推動整個社會』的目標。」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李程
審籤 | 謝哲
實習生 | 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