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生寶寶後,你會不會要求婆婆伺候月子?
前些天在小區溜達,遇到我們樓一個寶媽,她是二胎媽媽,大寶上幼兒園大班,小寶一歲多,剛學會走。
寶寶在旁邊玩,我們就在一邊聊天,寶媽說:這倆孩子都是我自己帶的,包括月子裡也是。
接著寶媽說:反正我跟婆婆就這樣了,我需要的時候她不來幫我,以後有需要也別來找我。
聊得多了,我才知道,原來寶媽在跟老公鬧彆扭。寶媽從老大出生就在自己帶娃,包括月子期間,尤其是有老二之後,寶媽會把弟弟鎖在家裡然後去接送姐姐上學,有時候會拿小推車推著弟弟去接送姐姐上學、放學。
這樣的場景,我也看到過很多次,確實很不容易。寶媽說:我坐月子的時候,婆婆就說,你自己的孩子,我沒義務管,其實當時她要說我身體不好,你多擔待,說點安慰人的話,我也不生氣,可是婆婆說的話太寒心。
現在呢,婆婆身體不好,想來我們家住,正好我沒上班,讓我給婆婆做飯,照顧婆婆。最可氣的是,居然我老公也說這句話,說我記仇,還說:孩子是你生的,我媽沒義務管你。
反正呢,我現在已經做好準備了,如果婆婆來,我就帶著兩個孩子走,哪怕出去要飯吃,總好過受他們娘倆的氣。
世界上總有這樣一種人:好像你上輩子欠了他的,當你需要他們時,他們說,這是你的事兒,而當他們需要你的時候,又擺出一份理所應當的態度。
這不是兒媳記仇,這事兒擱誰身上能過得去呢?有時候並不是兒媳記仇,而是婆家的態度、老公的態度太讓人心寒。
那麼婆婆到底有沒有義務照顧兒媳?兒媳又有沒有義務伺候婆婆呢?
婆婆伺候月子的來歷
為什麼很多兒媳都會要求婆婆伺候月子呢?其實是有說法的,在過去女性地位比較低,兒媳嫁出去之後很少回娘家,尤其是嫁的遠的,可能一輩子才回家一次,甚至一輩子都沒回過娘家。
而那個時候女人生娃講究是為婆家添丁添口,所以一般來說,女人生娃後婆婆會伺候月子,因為兒媳給家裡立了大功,從古至今這樣流傳,所以就有婆婆伺候月子的傳統。
現在很多老人也是這種思想,結婚後,女兒就是婆家的人了,婆婆應該伺候兒媳。
那麼兒媳有沒有義務贍養婆婆呢?是這樣的,法律的規定是: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這裡的子女並沒有包括兒媳和女婿。所以從法律角度來說,其實兒媳是沒有義務贍養婆婆的。
法律之外,無外乎人情,婆婆沒義務伺候月子,兒媳也沒義務照顧婆婆,那怎麼還能稱之為「一家人」呢?
其實婆婆伺候就是一種親情,兩個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因為同一個男人成為一家人,如果沒有人維繫關係,婆媳關係註定變得很僵。
小區有個寶媽,結婚後對婆婆很好,因為寶媽做點小生意,總給婆婆買衣服、買禮品,寶媽想著:既然成為一家人了,就要好好表現,等自己生娃了,婆婆也好照顧自己。
到寶媽生娃的時候,婆婆就開始推三阻四了,推脫身體好,可每天都去跳廣場舞,寶媽是外地嫁過來的,娘家媽幫不上忙,因為要全職照顧寶寶,小店也被迫轉讓了。
寶媽見到我們常說:唉,我真傻,以為我好好對婆婆,她也會對我好的,結果卻是這樣!
婆媳之間是相互的,總有人邁出第一步,但另一個人也要懂得互動,只讓一方付出,另一方不付出,兩個人也不會太融洽。
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意思是說,前十年,兒媳嫁過來主要看婆婆怎麼對待兒媳,如果婆婆對兒媳好,當親閨女一樣疼愛,當婆婆老去,兒媳也會像照顧親媽一樣伺候。
這就是人情味兒、煙火氣,這樣的人家才是和諧之家,才會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
你家婆媳關係怎樣呢?如果月子裡婆婆不伺候月子,你會記仇嗎?
我是木棉媽媽,也是小學老師,一個愛看書、愛學習的媽媽,專注孩子成長教育,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別忘了關注棉媽,棉媽將持續輸出更優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