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雨靜 昝慧昉編輯 | 牙韓翔1
美聯社當地時間12月2日消息,美國披薩連鎖品牌必勝客(Pizzahut)創始人之一弗蘭克·卡尼(Frank Carney)於當天凌晨4點30分因肺炎病逝,享年82歲。卡尼近日才從新冠肺炎中康復,他已身患阿茲海默症十多年。
弗蘭克與哥哥於1958年在堪薩斯州威奇託市,開始攜手創建必勝客「披薩帝國」。
他們所創立的必勝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披薩連鎖品牌之一,也是中國消費者最為熟知的披薩店。在中國,從自助沙拉的堆疊大賽,到西式披薩與小食的引入,以及許多人第一次使用刀叉進餐的體驗都是在必勝客實現的,它曾是一代中國消費者對於西方餐飲消費的入口。
弗蘭克·卡尼與哥哥丹,兩人聯合創辦了必勝客。1958年,弗蘭克·卡尼和丹·卡尼兄弟二人在堪薩斯州創立了必勝客。彼時,19歲的弗蘭克還是設在維契託的州立大學的學生,晚上和周末,他都會跟哥哥到父母所開的雜貨店幫忙。
這家雜貨店旁有一間酒館,一天閒談中,酒館的房東太太鼓勵卡尼兄弟在那裡開一間比薩餐廳。這個提議改變了卡尼兄弟的一生。
很快,兄弟二人從母親手中借了600美元,買了一些二手設備,就在家族所有的卡尼市場附近開啟了他們的披薩事業。
當時的比薩餐廳規模很小,只有25個座位。原有的招牌面積也只可容納9個英文字母,寫上「Pizza」(比薩)後,僅剩4個英文字母的空位。家族的一位親戚站在店門口打量半天,隨口說了一句:「餐廳的外觀像小屋(hut)。」由此,誕生了「Pizza Hut」,而紅屋頂也成為「必勝客」的品牌標識。
紅屋頂成為「必勝客」的品牌標識。隨後,1959年,必勝客在堪薩斯州正式成立公司,並在州內的Topeka開設第一家特許經營的必勝客餐廳。
和其他連鎖餐飲一樣,卡尼兄弟也意識到特許經營的模式,能夠幫助必勝客快速發展。於是第二年,他們就開放了特許經營的許可。特許經營者被獲準使用必勝客註冊商標和秘密的產品配方,並同時得到卡尼兄弟在管理上的協助。
而必勝客真正開始向商業連鎖化轉型從1970年代才開始。
當時必勝客風頭正勁——在美國各地迅速擴張,並走出北美市場、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全球市場開店,到1971年就開到了1000家的規模,並在紐交所上市。
但弗蘭克意識到,這種野蠻擴張的方式不能長久,「我們開始意識到,各個分店的管理有點失控了。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有計劃的規模化經營方式。」弗蘭克說。
1972年起,必勝客開始進行公司化改革。一方面,改革公司的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並且明確盈利和銷售額目標;另一方面,則開始在全球化擴張以及廣告營銷上投入更多預算——這也是如今的餐飲連鎖規模化的必經之路。
從1972年到1974年,必勝客僅在美國當地的營銷投入就從94萬美元增長至317萬美元,並且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宣傳必勝客這個品牌。而區域擴張上,必勝客開始將更多預算投入在更多地區市場中,到70年代末,必勝客在美國以外的門店超過了100家,並進入了日本、英國等更多市場。
日本必勝客餐廳。必勝客的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它的定位準確。弗蘭克把必勝客的主打客群定位為家庭,而將必勝客視為「餐廳」而非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快餐店。
這其中的區別在於,必勝客營造出了一種讓人坐下來體面用餐的感覺,從而客單價要高於連鎖快餐店;這樣雖然翻臺率會降低,但不斷擴張的規模化加上較高的客單價,就能夠給他們帶來豐富的利潤回報。
這個模式也同樣被大公司看好。1977年必勝客被百事公司收購,成為這家消費行業巨頭下的子公司。1988年,當弗蘭克和他哥哥為必勝客慶祝誕生30周年時,他們所創立的品牌在全世界的連鎖店超過6000家。
將必勝客餐廳賣給百事以後,弗蘭克依然從事披薩生意,不過卻成了必勝客的「對手」。他1994年成了棒約翰的特許經營方之一,到2001年,弗蘭克手下經營著超過130家棒約翰餐廳。
由於弗蘭克的必勝客創始人身份,早前他還曾為棒約翰拍攝過一套非常具有競爭意味的廣告。
在90年代末的棒約翰的一支電視廣告中,弗蘭克出現在了必勝客的特許經營商大會中,面帶抱歉地說,「對不起了,但我發現一家更好的披薩店」,暗喻棒約翰比必勝客更好。
而同系列的另一支電視廣告裡,他依然拿自己開涮——廣告中必勝客的員工們把必勝客辦公室的創始人照片摘下,廣告主題則是「更好的原材料,更好的披薩」。
弗蘭克出演的這系列廣告,在當時與正宣稱升級配方的必勝客直接叫板——彼時必勝客也拍攝了一系列廣告並由新任總裁David Novak出鏡,講述必勝客的披薩醬更濃厚、芝士更多、頂料更實在,如果消費者不滿意可以全額退款。
而作為必勝客聯合創始人的弗蘭克則直接在棒約翰廣告中嗆聲必勝客,他出鏡的這系列廣告投放了全球26個市場。此後必勝客不得不出來回應,表示必勝客如今做的披薩和弗蘭克時代的已經大為不同、升級換代了。
這系列商業廣告多少體現了弗蘭克的生意頭腦,雖然棒約翰並未因此而動搖由他創立的必勝客的市場份額。
90年代末,必勝客依然是美國披薩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銷售額達到49億美元,位列其後的是銷售額23億美元的達美樂、銷售額18億美元的Little Caesar,位列第四的則是棒約翰,不過也因為這一系列商業宣傳,棒約翰當時的銷售額在幾年內上漲35%,達到6.19億美元。
在弗蘭克離開必勝客之後,這家如今家喻戶曉的披薩連鎖曾遇到過幾個「危機」節點。
其中一次便是必勝客與後起之秀們的競爭——除了棒約翰,達美樂以及一些美國本土披薩品牌一直對必勝客的地位虎視眈眈。
為了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和消費者認知度,必勝客推出了鐵盤厚披薩(Pan Pizza)的概念——也就是如今你在必勝客點到的那種經典鐵盤厚底披薩。
必勝客鐵盤厚披薩(Pan Pizza)。在1983年,必勝客還推出了單人鐵盤厚底披薩的產品,顛覆了消費者認知中的大尺寸披薩概念,宣稱這種披薩只要5分鐘就能上菜,並配合著新品發售做了一系列午餐時段的促銷,主要吸引工作繁忙、午餐時間緊湊的上班族。「鐵盤厚底披薩」如今也成了必勝客的代表性產品。
另一個「危機」則來自於外來者,比如麥當勞。
1991年,麥當勞曾短暫地推出過披薩產品「McPizza」,這種規模更大、產品更多元的快餐連鎖也因此對必勝客帶來直接競爭。對了應對麥當勞等餐飲連鎖的競爭,必勝客此後的改革包括了推廣外送業務、也開始引入得來速汽車餐廳,並且將店鋪選址選在了更多可能出現快餐連鎖的地方——比如學校附近、機場、運動場附近。
雖然如今的必勝客運營已經有百勝公司(百事集團將餐飲品牌獨立出來建立了百勝餐飲公司)全權負責,和弗蘭克及他哥哥已經沒有太多關係,但他們所創立出來的這個品牌,將披薩這種食物通過連鎖化的方式讓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豐富餐飲行業的商業競爭與多樣性;而另一層面,弗蘭克和他哥哥的創業故事也為無數餐飲創業者帶來借鑑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