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為「時間的朋友」?

2021-02-08 私行智庫

時間是朋友,還是敵人?這取決於我們怎樣對待時間。

 

時間,可以分為過去、現在和未來。

 

面對這三個尺度的時間,你,又分別採取了什麼態度?

 

  

過去的人,過去的事,居住過的小城...有沒有什麼,讓你迷戀至今?

 

記得大學畢業後,有一段時間,身邊朋友們最常聊起初戀。大家一致默認,此生再也難以尋覓同樣的美好。

 

在初戀發生的那時那刻,真有這麼美好嗎?其實也未必。

 

只不過,我們的記憶,最擅長編故事。

 

2002年,哈佛商學院進行了一個項研究。第一次實驗中,小時候去過迪士尼樂園的受試者閱讀了一份廣告。廣告暗示他們小時候在迪士尼樂園和米老鼠握手了。第二次實驗中,他們同樣是先閱讀廣告,這次廣告會暗示他們小時候和兔八哥握手了。

 

在第一次實驗中,閱讀廣告後的受試者,遠比沒有閱讀的人,更加確信自己和米老鼠握過手。第二次實驗也是同樣的效果,出現更多的受試者確信自己和兔八哥握手了。

 

迪士尼樂園的經歷是真實的。與米老鼠和兔八哥握手的經歷卻是後來添加的料。

 

在你真實的記憶中插入一點虛假的料,你的真實記憶就隨時可能會被汙染。即使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比如,一張照片。研究發現,如果給一個人看某些地點的照片,1-2周後,他們很容易誤以為自己真的到過這些地點。

 

人的記憶,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修改,甚至是直接重構。


我們所持有的記憶,遠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可靠真實。真真假假摻雜在一起,才是記憶的真相。

 

另外,你對往事的語言描述,也會改變你的記憶。

 

研究人員把這種現象稱做「語詞遮蔽效應」。當你用具體的語言去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減弱你對這件事情的印象。比如,當你用語言描述完某次旅行、晚宴等,會讓你的實際記憶變差。

 

因為我們的語言描述,與親身體驗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一旦你用語言做了描述,大腦就會以你的語言為準來存儲這段記憶。

 

其中鮮活的細節,更微觀的真實感受,會統統從你的記憶中退出。

 

如果你在使用語言時出現誤差,這段記憶被改編的痕跡會更嚴重。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記憶的創作者。

 

在時間的流逝中,我們不由自主的給記憶加入了各種佐料。然後,你再按照加料後的新記憶去講述給親友。你所使用的語言,讓新記憶變得更加真實可靠了。一次又一次的改編,誕生了美好到無與倫比的初戀。

 

當你陷入對往事的過度留戀,以至影響到現在的生活時,要抽出身來,去客觀評估自己的記憶。

 

很大概率,是你早已把記憶修改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過去所做的種種選擇,會讓你耿耿於懷嗎?

 

幾年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現狀極其不滿。不滿的根源,又可以追溯到高考至大學畢業後的種種選擇。

 

在人生的重要節點,我一直在做重複的錯誤選擇。

 

比方說,高考隨意填選學校和專業,對學校不滿,卻又不願意再復讀一年。畢業後,明明有一次更換學校的機會,卻懶於考研。及至工作,也是毫無規劃,做各種讓自己痛心疾首的選擇。

 

假若在關鍵節點上,哪怕只是做對過一次選擇,現狀都會好上數倍。

 

這麼想有錯嗎?其實也沒錯。按照因果邏輯,確實是過去的選擇,導致了眼前的現狀。歸根結底,我們所擁有的現在,都由過去的點點滴滴塑造而成。這樣看來,我們也的確可以把此時的全部問題,歸責於過去。

 

你我都心知肚明,這麼想,於事無補。我們會永遠處於被動的自我埋怨之中。熱衷於對過去的自己進行申討、斥責,然後,歷史繼續輪迴下去。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講述了一個定律:大數法則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看似是隨機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假若時空尺度拉大,你會發現,隨機事件並不隨機,而是會呈現出穩定的規律。比如,美國某個城市,每年發生槍殺案的數量。

 

隨機,是因為我們只看一個又一個的單獨事件。這是小樣本。樣本量足夠大,規律便會顯現。

 

比如,擲硬幣五次,可能有四次都是正面朝上,或許五次均為正面朝上,比率極高。投擲次數改為1千、1萬次呢?正面朝上的比率,會變為穩定的50%左右。

 

大數定律和我們的人生有什麼關係呢?

 

假若此時人生已到結尾,回首往事,很多人都會錯以為自己的人生,是被某些選擇,發生的某些特殊事件塑造的。

 

單個選擇、或者事件,的確會對人生走向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卻絕對不會成為塑造人生的唯一力量。

 

我曾多次進行新的推演。假若大學是心儀的某所學校。是否人生從此截然不同?答案明顯:難。

 

大學時,只有大一認真學習。之後,沉迷於小遊戲、韓劇等各國偶像劇。通宵達旦,終於獲得自由的感覺。再沒有懸在頭頂的達摩劍,讓我時刻兢兢戰戰。

 

換個學校,同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行動模式,日積月累,終局也不會相差太遠。

 

我們總以為某些單個的事件、選擇,重要到無與倫比。事實卻是,日常的小行動、小事件,最終匯聚成了人生的大圖景。

 

時間尺度拉大,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真相。

 

過去的單個選擇固然重要,但他們並不是唯一力量。

 

老喻在《人生模式》裡寫道:「知小錯就改,比穿梭會去改某個大錯更有意義」。

 

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改變具體的小行動,而非糾結於既成事實的大抉擇。

 

 

 

 

面對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又會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派克醫生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有一位母親,不管孩子出現什麼問題,她都會動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解決。比如,孩子不想吃早餐,那就強迫孩子必須吃完。孩子不想按時睡覺,不想完成作業...解決方法如出一轍,動用權威,讓孩子服從。

 

這樣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這位母親需要動用權威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日久天長,權威還可能失效。

 

這也是我們很多人面對問題的態度。


看到問題,會在「進程1」的快思考指導下,應激性的儘快處理完,根本不會去分析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真正的解決方法又應該是什麼。

 

越是簡單粗暴,問題就會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直到不可收拾。

 

派克醫生說,還有一種更低級的面對問題的方式,是對問題視而不見,寄希望於問題會在某日自動消失。

 

之所以說這種方式更低級,是因為逃避只會讓問題更嚴重,直至某日突然「爆炸」。

 

幾年前,我經營著幾家淘寶店,其中一個店是以圖書為主,銷量可觀。有一天,淘寶突然出臺了一個政策,要求所有經營圖書的店鋪都得有圖書許可證。從看到通知的第一日起,我就知道這是一個問題。

 

但是,我並沒有積極解決,而是寄希望於自己的店鋪不會被審查。這不就是希望問題會主動消失嗎?

 

災難來了。一段時間後,店鋪所有圖書被迫下架。在圖書許可證未辦好之前,不得出售。

 

直到此時,我才去解決問題。辦證耗費了月餘,損失無法計算。

 

為什麼我們很多人會採取逃避策略?

 

第一個原因是僥倖心理。我們經常會誤以為自己會是那個「倖存者」。這也是很多人願意鋌而走險的原因。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正視風險,把自己當做那個「倒黴蛋」,從最壞的結果去推演行動方式。

 

第二個原因,解決問題是一條「阻力更大的路」。

人是懶惰的,而解決問題需要耗費能量。在原有的路線上前進,是一條「阻力小」的順風路。能舒舒服服的過,就沒幾個人願意折騰自己。

 

遺憾的是,阻力最小的路,並不會通往光明大道。

 

 

 

你敢於大膽想像自己的未來嗎?

 

在青少年時代,我們對未來懷有無限憧憬。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出積極預期。這些預期,又往往超越了真實未來所能及的高度。

 

時光苒苒,樂觀期待一次一次落空。到中年之際,我們變得識時務了。提到未來,只說「好好活著足以」。

 

正面一點來說,是成熟、客觀。反面來說,不過是敷衍、麻木。

 

當我們對未來失去想像力,未來也會真的如你我所料,平庸之至,波瀾不驚。站在此時的時間節點,便可以望穿餘生。

 

對未來,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才稱得上和時間做朋友呢?

 

面對未來,請永遠保持大膽的想像力。當然,這種想像力,不是讓我們天馬行空的胡想一通。

 

而是,從此時此景出發的同時,看得到自己的潛力、未來的某種可能性。未來,不直接等於現在。

 

最好用的一個思維模型,是「終局思維」。你先把未來的樣子勾畫出整體框架,然後再回溯到當下,去思考要怎樣做,才能讓想像成為現實。

 

舉個例子,如果你期待未來的自己健康、強壯,那麼,此時的你,便應該定期運動。

 

最怕的,是活著活著「認命」了,以為此生不過如此。一天,一天,變成乏味的調子。

 

當一個人變得如此麻木,更會留戀過去,或者是痛悔過去的某些選擇,也更可能對當下的問題視而不見。

 

對過去痴迷、悔恨,會讓現在的你缺乏行動力。對現在的問題習慣性拖延,或隨意應付,亦會影響到你對未來的想像。

 

三種時間尺度下的態度,互相給予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對有些人而言,時間是最兇殘的敵人;對有些人而言,時間是最好不過的朋友。

 

後者領悟了與時間相處的真諦。過去之事,不戀、不悔;當下此刻,躬身入局;關於未來,心懷期待。

 

人生看似艱難,實則又簡單至極。從終局回望,不遺餘力的投入到現在,這便是人生法則。

 

你,我,我們,自會創造出意想不到圖景。

 

時間,確是再好不過的朋友。

作者簡介:柳一一,個人微信號(liu82029088),錘鍊俠社群合伙人,得到APP每天聽本書&開智正典書籍解讀人,寫作訓練營講師,重度閱讀者,年閱讀200本+。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到底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呢?想要交到真正好友,首先心裡要有個標準,什麼是真正的好友。心裡沒有標準,就難以辨別。很多人因為對好友的選擇連個標準都沒有,因此結交了一批酒肉朋友,一批自私自利的人,一批在背後捅刀的人,因此被騙上當,損失錢財,毀壞前程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 怎麼做才能成為最好的朋友?
    柳翰雅則是從入行最晚,到最後自己成為製品人創作出《奇遇人生》,採訪眾多娛樂圈大咖,用自己的方式來為觀眾詮釋這些明星不為人知的故事。每個人的成長都靠不斷地認識自己與他人,而友情的升華才能看得出這個人能否一輩子的交心下去。在第七期中,徐熙娣問飛行嘉賓信關於:被貼了標籤的人,怎樣都無法用別的標籤讓大眾重新認識。這個問題雖然是閒談,但是作為徐熙娣的好友,信很誠懇的回答了:除了身上現有的標籤,新的標籤你有用努力去讓大家認識到嗎?
  • 如何區分哪些才是真朋友,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朋友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結交很多的朋友。當然,我們都有過不太理想的交朋友經歷或是被人拒絕的經歷。但是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交往一生的真朋友不僅僅是你生活工作中堅實的後盾,他們還會幫助你向人生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六種方法讓你知道在你身邊的哪些朋友是真朋友,以及如何能成為一個他人的真朋友。
  • 《把時間當作朋友》:開啟心智,與時間同行
    「得到」 APP是最近幾年成長起來的一個知識平臺,它的口號之一就是「做時間的朋友」。在2020跨年演講時,「得到」APP 創始人羅振宇引用加繆的話來呼喚所有的有志終身學習者,躬身入局,勤懇做事的人:「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那麼把時間當作朋友有什麼用?又怎樣才是把時間當作朋友呢?或者說如何才能做時間的朋友呢?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
    發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回覆:當你熱愛現實,世界顯然就是鏡子中你自己的面容。但你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熱愛現實的人呢?在此之前,「如何」一直是個秘密。現在很清楚,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調查你那些焦慮的念頭,「功課」的四個問題和反轉,將讓你想多深入就可以多深入。
  • 朋友和戀愛一樣的,有緣的人才能一路走到成為朋友那一天
    小麗跟小美就是這種情況,她們認識已經有快7年了,時間可以說是很長了,可是平日裡也就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會群發個簡訊問候一下,再無其它多言,由於小美不於交朋友,又是一人從外地來這裡工作的,儘管這樣互無交流,小美也心裡一直記著有這麼個朋友.有一次,小美生病了,實在沒有體力起床給自己弄點吃的,心裡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請小麗幫助自己,可這也只是一個念頭而已,小美拿起電話都開不了口.
  • 相貌平平,如何做才能成為女人心中的男神?
    相貌平平,如何做才能成為女人心中的男神?但是大多數的男人相貌平平,顏值低的男士也不要鬱悶,畢竟相貌是父母所給,沒法改變,但即使相貌平平,也能成為女人心中的男神。其實女人喜歡男人,是看男人的綜合得分,顏值高只佔綜合得分的一少部分,所以男人如果在女人心中的綜合得分很高,即使顏值低,也照樣能贏得女人的芳心。那麼男人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女人青睞有加呢?
  • 志趣相投,才能做朋友啊
    為了生活,我們開啟了每天兩點一線的狀態,當累了的時候,遠在他鄉的我們,唯獨不能缺少了朋友的肩膀。結交一個好朋友,不管自己生活是苦、簡單、還是富有,她/他都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你溫暖、鼓勵和支持。
  • 把時間當作朋友
    與時間為友,並不是做時間管理。時間是無法管理的,不管你怎麼做,做什麼,它都會無情地消逝。與時間為友,是自我管理, 讓自己有效率地做正確的事,發揮出時間最大的價值才是與時間為友的意義所在。為什麼要把時間當作朋友?
  • 時間如煙,友情變遷。不是每一個「朋友」,都能成為真正的摯友!
    朋友,我叫你一聲朋友,當你一世朋友。時間,就是一段路的小偷。每走一段路,它就會悄無聲息地抹去你的痕跡,讓你無法再回頭,只能繼續前行,開拓新的道路。時間,也是一塊友情的磨刀石。在偷走一段路的同時,也會篩選出真正的友情,如果僅僅是停留在過往,而沒有新的記憶,友情自然也無法維持。時間如煙,友情變遷。
  • 如何才能成為理想的婚姻合伙人?
    黃曉明和Angelababy迅速結婚又迅速投入到事業當中,如今兩人的事業風生水起,Baby翻身成為了老闆,有了自己的美容店、咖啡店、成立了工作室等。甚至在福布斯名人榜上與黃曉明旗鼓相當。可以說他們的結合更像是一種婚姻合伙人,彼此支持,相互成就。
  • 從黑電到白電,創維如何「做時間的朋友」
    從遙控器到電視,再從電視到冰洗空,創維從未停下在家電產業上不斷深耕的腳步,從未停止「做時間的朋友」。白電的布局升級,加上黑電的高端化、智能化,意味著創維正在打響一場面向未來之戰。沒有永遠身處藍海的行業,但有永遠增長的企業,以技術為漿,與時代為友,創維從不曾停止跨越。
  • 山頂Talk第八期:做時間的朋友
    本期活動以"做時間的朋友"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攜手職業生涯諮詢師少毅老師分享時間管理技巧,助力職場人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為什麼會想到談論時間,高瑋直言:"時間有多麼的重要?時間是大家最寶貴的財富。""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我個人強烈不認同這句話"。
  • 如何成為朋友中談資最豐富的人?
    今天我們一起來解決一個問題:如何成為朋友中談資最豐富的人?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今天為你介紹的這本書非常有趣,它裡面包含大量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背後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可以說,整本書都是談資。只有富貴人家才能開窗戶在咖啡店的玻璃窗邊享受陽光和清風的時候,你可以和朋友說「開窗通風那在過去可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權利」。300多年前,英國有收「窗戶稅」的做法。理由是,開窗後房間會有更多新鮮空氣和明亮光線。所以窮人家即便有窗戶,也不會開,甚至有的還直接用磚頭堵上窗戶口。能開得起窗戶的都是富裕人家,要是能安裝玻璃窗,就更不是一般人。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朋友?
    ▲ 今日心事: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朋友?▲
  • 地產HRD:「時間的朋友」
    地產行業長大了,HRD角色就如「時間的朋友」,在時光裡,我也在長,你也在長,一開始結下的那一點點緣分也在長。作者/小博君出品/博志成地產觀1、尷尬的境地後退沒有路,升級才是王道雖然許多中小房企管理者經常把「重視人才」、「開發人才」掛在嘴邊,但在企業經營實踐中,老闆對人力資源管理還缺乏深入透徹的認識,HR也欠缺根據企業戰略導向制定人力資源戰略的能力。
  • 朝夕相處時間超過家人,同事之間為什麼不能成為朋友?
    同事始終不能成為朋友!也最好不要成為朋友!這是很多人經歷過很多年的很多事之後,得出的人生總結。直白點說,就是一個單位或一個團體內,擁有相同工作關係的人;什麼是朋友?——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人。
  •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錢人?你知道嗎
    如何成為有錢人?想自己創業但總覺得自己沒什麼技術,學歷又低,創業什麼都不會又不如別人的起點高,如果你也這樣想進而放棄創業,那麼你一定衰透了!如何成為有錢人?要知道世界知名的10大富豪創業之路更坎坷!1、中餘退學的世界第二富翁比爾·蓋茨1973年,比爾·蓋茨和英國青年科萊特都進入哈佛大學讀書。
  • 日本棋聞|一力遼的一碁一會——如何才能成為職業棋手?
    www.kahoku.co.jp/special/spe1222/20201111_01.html原題:一力遼の一碁一會 「プロになるには」 試験で上位の年6人だけ摘自:河北新報作者:一力遼 八段(碁聖)很多朋友會問,如何才能成為圍棋的職業棋手呢
  • 能夠同甘苦共患難的朋友,才能稱得上真正的朋友
    ——《淮南子》釋義能夠經受住大寒、霜雪的考驗,才能看出真正茂盛的松柏。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認同了高度競爭、弱肉強食的價值觀,這樣的社會體系使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冷淡。生活貧困時尚有許多朋友可以同甘苦、共患難,一旦生活富足,身邊的朋友卻反而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