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好故事,再精美的畫面和考究的細節,都撐不起「九州」正宗。
《九州·海上牧雲記》號稱「中國第一部好萊塢水準的東方魔幻電視劇」,在開播之前,就完成了一項「創舉」:幾乎沒人對正片質量充滿信心。
也難怪,在經歷了漫長的後期製作、強行增加集數、衛視退片、突然上線網劇等諸多傳言轟炸後,就連原作者今何在也在開播前一天給粉絲打預防針:
今何在《寫在海上牧雲記開播前》節選
那天晚上,看完第一集的觀眾們終於打開了薛丁格的盒子,發現小貓還活蹦亂跳。也慶幸猴子(讀者們對作者今何在的愛稱)是個實在人,大部分人對這部劇的感受正如他所言,比較驚豔,缺點明顯。豆瓣也賺取了一個不錯的分數,這說明,對於這部劇帶來的驚豔觀感,觀眾還是很買帳的。
這部劇最大的缺點是空洞。在精美的視覺、考究的細節、宏偉的世界觀之下,是空洞的任務和故事,這導致它看起來像一部徒有其表的RPG手遊。
RPG手遊總是有一個看起來很宏偉的世界觀,有著美麗的人物,酷炫的招式,五顏六色的畫面和瑰麗的遠景,但沒有豐富動人的劇情。
《海上牧雲記》也一樣,這部投資3億的劇,被許多觀眾讚嘆「電影質感」,服化道與攝影后期已經達到國際高水準,但它的在剪輯問題、配音問題等等製作工藝方面的瑕疵之外,故事爛俗節奏拖沓,不合理情節硬傷過多,根本不足以撐起它苦心想要打造的世界觀。
究其根本,正是過於注重「九州」世界觀的建立,忽視了流暢完整的敘事,背後,是搶佔「九州」先機的焦慮。
「九州世界」魅力何在?
架空世界設定「九州」緣起於2002年,在「創造東方奇幻世界」的宏願下,以「九州七天神"(江南、今何在、大角(潘海天)、遙控Shakespace、多事、斬鞍和水泡)為首的創作者們共同創造了這個世界。
最初的「九州」以中國古代地理設定為藍本,之後完全變成了獨闢蹊徑的幻想世界。「九州世界「有三塊大陸:以高寒氣候為主的北陸劃分為殤州、瀚州、寧州;中原沃土東陸劃分為中州、瀾州、宛州和越州;充滿熱帶風情的西陸則有著雲州和雷州。三陸之外,是留有無限想像空間的浩瀚海。
「九州世界」還有詳盡的天文曆法系統。「九州」的星空被十二顆主星照耀,它們相伴相生,明月伴隨著暗月,太陽背後是吞噬一切的谷玄……十二顆主星在佔星家眼中能夠指引命運,也是九州大陸秘術師能量的來源。九州的紀年方式是「星流紀年」,以主星為時代命名。
「九州」最接近西方奇幻的一點是它為不同的地區設計了不同的生態種群。除了頑強的人類能生活在大部分地區之外,廣闊的冰原殤州居住著巨人種群夸父,寧州的遮天密林是背生雙翅的羽人聚集地,越州地下的火山中精巧的工匠民族河洛日夜不息,無盡的海洋中有神秘的鮫人出沒,瀰漫在大陸上的精神能量,會在機緣巧合下凝結成名為「魅」的生物。
來自海上牧雲記電視劇官方微博
而「九州」的東方文化血脈則體現在它的歷史朝代設定上,「九州」力求再現中國古代歷史那樣的宏大敘事,創造了以「胤朝」和「端朝」為代表的大量歷史背景故事,《海上牧雲記》就發生於「端朝」時期。
「九州世界」在設定允許的範圍內給予作者最大的創作自由,被豐富的世界與歷史設定所吸引,很多作者都開始創作「九州」故事。流傳較廣的「九州」小說有江南《縹緲錄》、今何在《海上牧雲記》、斬鞍《旅人》系列、楚惜刀《天光雲影》系列等,這些小說一度打破了九州所在的奇幻圈,讓更多人通過優秀作品認識「九州」。
「九州」故事幾乎都是大坑,完美結局?一個字都別信!
「九州」更是一個時代的全民幻想盛宴。「九州世界」早期宣布設定開放共享,除了那些專注於構建九州世界的作者們,還有更多人抱著對嶄新幻想世界的好奇參加了這場狂歡,其中不乏夏笳、馬伯庸、陳楸帆、飛氘等科幻奇幻成熟寫手。
《九州幻想》雜誌贈品書籤,坊間流傳大劉「一直欠著一篇九州」
15年後的「九州世界」不僅被廣大讀者的認同與懷念,也成為了一座擁有大量作品和明星作者的「金礦」,擁有「東方第一奇幻IP」的稱號。
「我想給你整個世界」 「那你整吧」
2015年開始,「九州」系列作品陸續傳出要被改編成影視的消息,各大影視製作公司都在積極與「九州」創作者接觸,更出現了專為「九州」影視劇成立的公司「九州夢工廠」(就是《九州·海上牧雲記》的製作方)。「九州」作品受到影視投資人青睞的原因除了精巧的故事,還有「九州世界」帶來的高附加值。
這個附加值就是「九州世界」下不同作品帶來的聯動收益,就像「漫威宇宙」。影視劇投資人與創作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複製這個「當代神話」,建立自家「宇宙」級IP,國內只有「九州」堪堪夠上「宇宙級」的標準。很多影視製作公司都握有「九州」某部作品的版權,作品改編完成後的聯動優勢,能帶來很多劇集之外的衍生價值。
「九州世界」,在粉絲眼中是集結的旗幟,而在投資人眼中是擁有高附加值的寶藏。成為九州正宗,其背後的收益不言而喻。
這部最早的掛名「九州」劇,並不被觀眾承認。
《海上牧雲記》並不是「九州」系列作品中評價最高的一作,但它在影像化「九州世界」方面有獨到優勢,《海上牧雲記》系列作品(包括今何在之後寫作的《天下未平》、《彤雲烈馬》、《瀚海》等故事斷章)幾乎遍歷整個「九州世界」,小說後期規劃中,主角們甚至會在海上展開冒險,標題中「海上」就是這個意思。電視劇同樣採用「海上牧雲記」這個名字(真的到海上冒險估計還要再拍80集),不難看出他們想在這部電視劇中展現多宏大的「九州世界」。
《九州·海上牧雲記》確實一定程度上再現了幻想中的「九州」,它絕美的畫面、精緻的細節和力求真實的儀式感,向觀眾真正展現了一個世界應有的細緻。
《九州·海上牧雲記》的鏡頭取景與場景搭建非常用心。導演曹盾專業攝影師出身,在尋找拍攝地點和配置布景方面有自己的堅持,也擅長使用獨特的構圖技巧拍攝畫面,真實地呈現了包括冰原的遼闊與蒼涼,竹林的幽靜與隱逸在內的獨特「九州」風貌。
主角牧雲笙居住地,被竹林環繞的未平齋
以航拍呈現的雪原風景
世界觀的真實性主要靠細節體現,為了讓觀眾體會到「九州」是一個與中華文明類似又絕不相同的架空世界,劇組在服化道細節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可以用一句話總結他們對服化道的製作標準:向傳統文化靠攏,但一定要與已知的歷史刻意拉開距離。
本劇非常強調「紋章」,牧雲皇室、穆如世家、南枯世家和草原上八個部族都有他們獨特的紋章,幾乎所有的裝飾、道具、正式服裝上都刻著紋章以表現其歸屬。而在現實中華歷史中並沒有如此重視紋章的時期,這些細節在承載劇情意義之外,也在不斷提醒觀眾,這裡是「九州世界」,不是既有印象中的中國古代。
牆壁、燈籠、笏板、鎧甲……紋章無處不在
為了使「九州世界」更加可信,他們還增加了許多具有儀式感的細節,比如劇中碩風部落的戰士在出徵之前一定要在額前畫出兩道痕跡;
碩風部落主君碩風達
劇組甚至為不同的場合設定了不同的禮儀規範,草原的牧民崇敬天神,中原百姓畏懼王權,不同朝代所採用的跪拜禮儀也有明顯差別。
端朝禮儀手心向下,以額觸手背(左);晟朝禮儀手心向上,額與手心不相觸
這份構建世界的野心,用文字呈現尚且需要耗費眾人十餘年的心力,在投資和製作水平都有限的國內電視劇產業,則更需要用力。
用力過猛,事情可就不一樣了
縱觀《九州·海上牧雲記》中一些問題,可以發現劇組對「構建世界」這件事情表現出了過分的熱情。
大量「九州」世界觀和歷史細節,對「九州」讀者來說這是彩蛋,但次數太多就會在無形中拒觀眾於千裡之外。劇中角色不加解釋地拋出一個又一個的「九州」專有名詞,提到一件又一件電視劇沒拍出來的歷史故事,觀眾在彈幕中一臉懵:「是不是少看一季?」隨便說兩個就能知道這部劇要求觀眾「預習」要多仔細:
殺手組織天羅首領龍錦煥對碩風和葉說自己家主和牧雲皇室有仇,這也是天羅日後決定幫助前朝公主復國的重要原因。但不熟悉「九州」的觀眾就不會知道,天羅和牧雲皇室之間的仇怨其實發生在楚惜刀的小說《九州·天光雲影》系列中。
「九州圖書館」龍淵閣的老先生提到的「天驅」也不會在劇中出現,他們是維護正義的武士團,也是很多「九州」故事的主角。「九州」讀者之間流傳最廣的一句話「鐵甲依然在!」就是天驅武士團成員互相確認身份的切口。
觀眾並沒有「少看一季」,只是少看了十幾年的作品而已
繁複且考究的細節設定確實能增加觀眾對作品的代入感,但每件事的細節都要拍得完完整整,就未免有些太考驗觀眾的耐心。偏偏劇組對各種儀式還非常熱愛,比如第二集的「草原葬禮」、第二十六集的「勇士之舞」都用很長的時間詳細表現儀式,而第三集出現的「測星命選秀女」一節更是拍攝了足足18分鐘的宮廷禮儀……
儀式感強烈的鏡頭一次驚豔便已足夠,多了就有些吃不消
真正要命的,劇中上演最多的竟然是一些爛俗狗血的故事,降低了整個電視劇的審美水準。
劇中三名主角幾乎每一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三角關係故事,穆如寒江和牧雲陸都喜歡女主角蘇語凝,赫蘭鐵朵與牧雲嚴霜都對碩風和葉有好感,就算是感情線最為明確的牧雲笙與盼兮之間,也有牧雲笙的黑暗面——悠遊魅突然殺出橫刀奪愛。
只有兩個人怎麼寫三角關係?把一個人搞精分就好了
感情戲份本應為刻畫人物而生,一味使用三角關係引起觀眾興趣無疑是最粗暴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趨勢可以預見,類似的情感糾葛戲份會在後面幾十集中大量增加,而整部劇集的質量也會因此大幅下降。
完整的世界觀和流暢有吸引力的敘事,二者本應相輔相成,但《九州·海上牧雲記》卻似乎完全放棄了劇情敘事,混亂且莫名其妙的剪輯火上澆油,徹底割裂本來就不精彩的敘事節奏。
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剪輯問題就是大量閃回,一般來說劇中閃回嘛,寥寥幾個畫面,目的在於幫助觀眾回憶可能遺漏的劇情。但本劇的閃回則是高頻次、長時間,一定要把來龍去脈都閃清楚,到後來閃迴轉場一出,觀眾就都知道接下來要演什麼,卻還要忍受幾十秒甚至幾分鐘的重複畫面。
而且大量的閃回問題和劇情之間缺少連貫性的問題居然同時存在。哪怕剪輯調整一下鏡頭數量,少一點閃回把劇情該交代的東西說清楚呢?比如穆如寒江初登場,殺完人之後馬上就能開心地蹦躂到老師面前獻上肉脯,前後反差沒有一點解釋。
少年你這心理素質也太好了吧
故事還頻頻出現一些基本的合理性問題,比如蘇語凝被認定為未來皇后,遭遇的第一件事是被室友丟了行李趕出來,理由竟然是「怕做錯事被未來皇后記恨」,難道現在做的事情就不會被記恨嘛。堂堂未來皇后,沒人巴結也就算了,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這種無視正常思維邏輯的硬傷比比皆是。
明顯能看出,製作方對描繪「九州世界觀」的過度傾斜和對故事質量的不夠關心或者力不從心,已經影響到了整個電視劇的質量。大量「九州世界」的設定詞彙堆砌,考驗觀眾耐心的儀式感……其實都用錯了方向。最能吸引觀眾的還是好劇情,然而落入俗套的感情線和割裂敘事的剪輯只能讓觀眾更加抽離故事。
在世界觀、道具細節、服裝甚至是武器方面下了那麼大功夫,但它的劇情與敘事卻是拖累整體的短板,這樣的製作思路,與其說是在拍一部電視劇,不如說它是在做一部手遊,如果有「跳過劇情」這個功能就再好不過了。
九州兵器,點擊就送,極品裝備,一秒刷爆
說到這裡,想起電視劇真的開發了同名手遊,還因為遊戲裡使用了另一部「九州」作品《縹緲錄》相關素材而被原作者警告。雖然說手遊的鍋扣不到劇組頭上,但要全面開發這個IP,還真的要對內容多上點心。
《九州·海上牧雲記》的根本問題,是太著急
對故事的改編者來說,呈現好故事才是吸引觀眾的基礎。一部優秀的小說並不會事無巨細地描繪所有設定,優秀的電視劇也應當把世界觀做到夠用就行。繁複多樣的設定能讓讀者感覺「九州」世界更加宏大,但只有故事裡豐滿且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讓讀者感覺這世界確實存在。不只是「九州」,所有重點在劇情的娛樂作品都應該如此。
可這樣一部大製作,劇組裡沒一個人明白故事有多重要麼?那為什麼電視劇寧肯犧牲敘事也要精細地構建世界觀?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看看「九州」影視作品在國內發展的現狀。知名「九州」IP幾乎被各家影視公司瓜分殆盡,但相關影視產品的製作才剛起步:前段時間上映的《鮫珠傳》和《九州·天空城》沒有在觀眾心中留下「九州世界」的印象,只有已經傳出籌拍和製作消息的《縹緲錄》和「暗月紀」故事在原作體量上都是《海上牧雲記》的有力競爭對手。
《九州·縹緲錄》擁有更完整的故事,和更大的粉絲群體
手握「九州」IP的製作方清楚,誰首先在影視劇中描繪出「九州」世界的樣子,誰就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和粉絲數量。所以劇中對世界觀和細節的過度刻畫反而體現出他們的焦急,作為最先上馬的幾個「九州」影視劇項目之一,他們非常急切地想讓自己劇中的世界,成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九州」。
確實是一箭雙鵰的想法。
但本來有機會做成十年經典,卻做成了一個絢爛瑰麗內容空洞的曇花手遊,只能說太可惜。
如果他們能像對待「九州」畫面和細節一樣對待故事,這部劇可能會呈現完全不同的風景。
能理解他們對一個龐大九州世界的期待和急於建立文化大品牌的焦急,這和他們投資人對快速回報的渴望一脈相承。而正是這種焦急,讓這部本來可能搶灘登陸成為「九州」正宗的作品,現在只能寄希望於同行襯託。
《東方快車謀殺案》:好與壞都像白牆上的蚊子血
《正義聯盟》:電影很精分,但不應該給差評
《懲罰者》:小孩才看打鬥,成年人都看文戲
《小丑回魂》:與《異形》比肩還差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