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論音娛
昨天才聊完了《蒙面唱將猜猜猜》,當時我在文中點出,華語樂壇有著相當一部分大咖、中生代歌手,是不願意參加競技音綜的。
所以,《蒙面歌王》才會轉型。
《歌手》的結束,也讓我開始擔心起了《蒙面唱將猜猜猜》,雖說類型不同而且請人更容易,但是今年幾乎和當打之年概念相差無幾的《蒙面唱將猜猜猜》,卻也陷入了無人可請的窘境。
主打概念開始轉變,邀請了更多的新生代流量歌手和網絡紅人,這並不是一個好事。
畢竟,猜歌手,至少歌手得有一定名氣吧!
在湖南衛視大屏共享會上,洪濤正式宣布,歌手不做了。
根據新浪綜藝方面的消息,今年的歌手節目即為最終季,明年將會帶來全新音樂綜藝。
歌手,終於還是不做了。
說來多少有點感慨,長達八年的音樂綜藝節目,在收視率並不差的情況下選擇不做,這是需要一定決心的。
國內的老牌音綜節目,似乎也就《中國好聲音》還在苦苦支撐了。
其實在最終季就已經有了不做的兆頭,因為真的請不來人了。
我並沒有看不起華晨宇、蕭敬騰、徐佳瑩等歌手的意思,而是從大的概念去聊這件事情。
最終季,節目概念就是當打之年。
也是因此,節目請來了相當數量的新生代歌手,以及《歌手》節目的熟人。
以往的歌手都是怎樣的結構呢?
新生代歌手在早期其實是看不見的,這也是非常合理的。
因為《歌手》節目把標準定得相當高,華語樂壇頂級競技音綜,那麼自然需要邀請一些頂級的歌手來參加。
作為一檔臺綜,受眾年齡本身就偏大,對中老年人來說,中生代和大咖級別的歌手,顯然比新生代更有看點。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基本都是國民度較高的歌手參與節目錄製。
比如:羽泉、韓磊、韓紅、齊秦、孫楠……
但在去年,完全拋棄了大咖的陣容,雖說有著當打之年的概念,卻也說明了一點:真的請不來歌手了。
聊聊筆者為什麼會這樣理解。
首先,當打之年的概念肯定是非常好的,讓新生代歌手們有更多機會嶄露頭角,這個概念並不一定就是不得已而為之。
比如黃霄雲,單就唱功而言,她的確是非常適合這個舞臺的一位歌手。
但是,大量的熟面孔,卻是表明了當下窘迫的形勢。
當打之年固然可以,但是《歌手》很顯然也發現了一點,新生代具備極高影響力的歌手屈指可數。
而中生代歌手,邀請了一大批熟面孔卻請不到新的國民度高的歌手,這說明了什麼是顯而易見的。
(PS:我記得當時看隔壁音樂綜藝節目,周華健、那英等歌手沒有請來《歌手》,多少有點可惜。)
同時,由於《歌手》不再舉辦,華晨宇,也就成為了最後一位歌王。
應該說,這個成績是值得的。
新生代裡面,似乎沒有一位歌手取得過這樣的成績,歌王這一稱號,還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PS:有著相當一部分聽眾、或者說粉絲,認為華晨宇不該被稱為新生代。
我明白各位這樣說的緣由,畢竟華晨宇年齡不算小了,而且在音樂行業也待了很多年了。
但是,周杰倫、林俊傑等歌手如今依然算作中生代歌手,所以像華晨宇、鄧紫棋等歌手,不稱呼為新生代,又能稱呼什麼呢?
而且,這真的不是一個貶義詞。)
有著足夠多數量的粉絲,本身音樂實力又相當不錯的華晨宇,也算是為歌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知道對於各位來說,哪一季的歌手,又是你最喜歡的呢?
筆者最喜歡的,是《我是歌手第三季》。
說一下原因吧,因為非常喜歡VOCAL,那一季的歌手,基本都非常對我胃口。
韓紅、黃麗玲、譚維維、李佳薇、李健、孫楠、鄭淳元、張靚穎、胡彥斌。
那一季,有著相當多精彩的現場,而且是再也看不到的現場。
尤其是鄭淳元,現場的一首《愛情啊》,讓我知道,原來還有著這樣的唱法。
那一季,的確讓我看得很過癮。
《歌手》結束之後,湖南衛視迎來的,將會是一檔全新音綜。
音綜形式目前還不太清楚,不過現場有著這樣一張圖片:
音樂選拔節目、匯聚大牌藝人、超高收視口碑、全民互動狂歡。
不太清楚這張圖片的意思,指的肯定不是《歌手》,因為《歌手》不是音樂選拔節目。
那說的,很有可能就是新音樂綜藝節目了。
就描述來看,很像是一檔選秀音綜。
選秀音綜,對於年輕人來說,的確是有著非常高的吸引力的。
最後,《歌手》已成過去,我們還是期待一下,全新的音樂綜藝節目吧!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讚並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