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有,最近的國產劇裡,
大女主類的瑪麗蘇劇,似乎難尋蹤跡。
懸疑類和現實類又或是家庭類的,如今反而更受大眾歡迎。
確實,看多了「千骨復仇」,「甄嬛覺醒」,「瓔珞開掛」這樣的劇情,
國內的瑪麗蘇大女主,已然是提不起觀眾的半分興趣了。
那,既然看膩了國內的,我們不妨來看看。
大女主和瑪麗蘇,國外是怎麼拍的——《艾米麗在巴黎》
說起來,這劇在國內引起的熱度可不小。
從預告開始,就不斷有人被裡頭的「美貌」瘋狂種草。
法國全方位的美景還有各種款式的美女,都呈現在這部劇的鏡頭之下。
來自英國的女主莉莉·柯林斯,更是在劇裡瘋狂換裝。
她本來就精緻可人的臉蛋,加上每集不重樣的穿搭裝扮,完全抓人眼球。
除此之外,本劇還奉獻出今年最性感的男人,盧卡斯·布哈沃扮演的男主。
試問看了這部劇後,誰不想擁有一個如此帥氣的鄰居呢?
劇集播出之後,各種討論聲更是不斷。
比如劇裡女主的閨蜜,是一位來自上海的中國富二代。
其他先不說,就這長得,完全就是賈玲的複印版啊。
除了黑點瘦點,說是賈玲演的我都信了。
難怪網友賜名「賈玲·美國分玲」。
另外,還有這部劇的評價——
2萬人標記的豆瓣評分7.4,評論區則是完全的兩極分化。
有覺得它輕快爽口,既有法國美景,又有時裝美人,一季根本不夠看。
也有人覺得它土到爆俗氣到爆,且帶有讓人十分不爽的刻板偏見。
確實,反差挺大,也吊起了影妹的好奇之心——
這部劇體量不長,一共十集,每集20來分鐘。
一個周末就可以痛痛快快刷完。
這對比起國內動輒五十集往上來說,容易接受的多。
其故事的本質,和國內的瑪麗蘇女主就相差無幾了。
首先,必須有一個十分美貌的女主:
比如像莉莉·柯林斯,有人說她是Angelababy和昆凌的結合體。
這麼一看,還是很有做大女主的潛質的嘛!
其次,還得有一個待女主去闖關的副本——
在劇中,莉莉·柯林斯飾演一個地道的美國女孩,艾米麗。
她就職美國一家廣告公司,每天拼命工作,為公司創造了不少價值。
由於上司意外懷孕,派遣去巴黎的任務,落到了她的頭上。
一想到能去法國工作,影妹腦海裡只浮現了四個字:
公!費!旅!遊!
那可是浪漫香甜的巴黎!
試問,誰不想悠閒地散步在塞納河旁,誰不想去體驗一把法國人的浪漫呢?
艾米麗也喜歡和嚮往,但她想的完全不是啥公費旅遊。
而是希望通過自己能把美國人的思想方式帶到法國的產品營銷上,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果然,女主的想法就是這麼的...
不講道理!
抱著這個美好的願景,艾米麗拋下即將訂婚的美國男友,走進巴黎。
只是,夢想是夢,
睜眼後的現實一定是殘酷的。
一個不會講法語的美國小妞,要如何融入法國人的辦公室?
事實證明,這簡直太難了。
一進入新的工作氛圍,艾米麗就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敵意。
當她表示自己不會講法語時,那敵意又變成了濃濃的鄙夷。
同事們不僅不帶她一起吃飯,甚至當面用法語嘲弄她:
你這個鄉巴佬...
然而語言不通,還不是最大的難題。
艾米麗來到巴黎後慢慢發現,自己和法國人的工作理念和習慣,那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當她勤勞早起八點半來到公司準備上班,公司大門卻是緊閉的。
她左等等又等等,一兩個小時後,才有人慢悠悠的來。
人家告訴她,在這裡,十點半才是上班時間。
當她在派對上和客戶聊得風生水起,感覺就要一把拿下的時候。
上司又慢悠悠的提醒她:我們在派對上不聊工作。
同樣,艾米麗希望能用社交平臺推廣營銷。
她覺得利用INS和推特等社交媒體來提高流量和產品曝光度,是時下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推廣辦法,
但上司還是冷冷的拒絕了她。
在她們看來,奢侈品是需要神秘感的,而不是像艾麗米說的這樣把所有一切都攤開在日光下。
還有對於廣告片拍攝的分歧。
法國公司拍攝的香水廣告,是讓模特裸體走在大橋上,身邊是男人們充滿渴望和欲望的眼光。
他們覺得這樣才是女人心中的性感美夢。
但經歷過METOO運動的美國人艾麗米,完全抗拒這樣的方案和設計。
什麼性感,這明明就是性別歧視啊!
總的來說,艾米麗所帶來的的美國思想——
比如她推崇的工作法則,不許遲到,不許態度消極,不許在公司抽菸,不許談辦公司戀愛。
和法國人的精神思想,完全是火星撞地球。
就像是同事告訴艾麗米的,你們生活是為了工作,而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
是的,這家法國公司的人完全不理解艾米麗打了雞血的工作態度。
以及她那些美國人的思想理念。
甚至對她嫌棄至極,以至於各種使絆子。
工作上有壓力,生活上同樣沒能讓艾麗米好過。
遠在芝加哥的男友忍受不了異地戀的折磨,兩人不歡而散。
艾米麗就此回到單身狗的行列。
但有困難,才是大女主的標配嘛。
這一系列的事情,終於讓上司對她改觀,也讓同事從原先的嫌棄一步步變成了讚賞。
通常來說,一個開掛的女主,必少不了各種強力輔助。
自從艾米麗來到法國後,就在不斷偶遇各種對她生活和工作產生幫助的人。
比如一進公司,就獲得了大客戶香水創始人的青睞。
比如樓下的鄰居帥哥廚師,可以在她約客戶訂不到位的時候,為她專門加時營業。
又或者是路上偶遇的一個模特妹子,都能讓她輕鬆拿下一個大客戶。
還有酒莊小少爺,以及奢侈品牌繼承人等等。
女主光環,果然在哪都好使啊...
美貌的主角,打怪的副本,開掛的劇情,在這部劇裡齊活。
確實,套路俗是俗了點,但還是引起了一大部分人的興趣。
畢竟它節奏輕快,短小活潑,畫面也是極致的養眼。
用來解壓,再好不過。
除此之外,讓人無法忽視的,是它的槽點。
有媒體這麼總結巴黎觀眾的吐槽——
貝雷帽,羊角麵包,法式長棍,糟糕的服務,火爆的房東,時刻都在調情的法國男人,情人,小三……關於法國和法國人的刻板印象,一定會在此劇中找到。
是的,它拍攝的是法國的美景,可通篇又充斥著對法國的刻板印象。
比如說法國人私生活混亂,男人見到女人就是調情。
比如說他們對待工作態度消極,不接納外人。
又或者是生活設施老化。
更甚至是側面吐槽法國人沒有女權意識,
片中,艾米麗教導法國人女權主義的情節讓人目瞪口呆...
這樣的刻板印象,就連中國也沒能倖免於難。
換個角度,這部劇可以說是很抽象的體現出了美國人的「自信」程度。
用個詞語表示,應該是「驚為天人」吧。
當然,總的來說——
如果不去細究,只去享受不過腦的快樂,這部劇確實有可取之處。
畢竟,光是看法國巴黎的美麗街景和莉莉·柯林斯的時尚換裝秀,
以及鄰居帥哥的肉體(嗯,這才是重點)...
也會覺得,嗯,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