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評分:7分(10分最高)
適合人群:星戰迷、科幻片觀眾
「原力,絕地,一切都是真的,不是糊弄小孩的。」估計鐵桿星戰迷聽到哈裡森·福特這句對白都要流下委屈的眼淚來:光劍真的不是螢光棒。
上一部星戰電影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
第一部星戰電影已經是39年前的事了,估計比絕大部分讀這篇文章的人年紀還要大。一茬一茬的孩子都長大了。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這些數字,是想提醒時間魔力的存在,它對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作用,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當你看到老年版銀河系遊俠、唯利是圖的惡棍流氓漢·索羅,看到他身邊、像條地毯一樣全是毛的楚巴卡,還有奇怪髮型的萊婭公主,以及「你再怎麼追也追不上我,嘿嘿嘿」的千年隼、X翼戰機重現銀幕時,尤其是看到盧克扮演者馬克·漢米爾備受摧殘的容顏時,就會明白時間的力量有多大。
如果你知道因為天行者的角色令影迷印象太深,在影壇的發展受到影響,馬克·漢米爾近年已很少在銀幕上露面,多在幕後擔任配音工作,估計會更感慨。
所以說,J. J. 艾布拉姆斯真是鐵桿的星戰迷,單從選角上來說,粉絲已經大大滿足。
他做得最為成功的地方,當然不僅僅是找回當年的主角復出,而是找回了最初的星戰正傳三部曲中至關緊要的內涵,而這些內容恰恰就是星戰前傳三部曲因為沉迷於技術、特效所缺失的東西。
比如,有人說星戰前傳之所以難看、叫座不叫好,就是因為沒有哈裡森·福特扮演的漢·索羅,這種所有星戰迷做夢都想cosplay的魅力角色,才是影片的靈魂,而一味模仿《賓虛》那樣的戰車大賽,追求群眾演員眾多、天花亂墜的浩大場面,只會淪為羅傑·伊伯特說的「科技練習」。
群演不在多,關鍵看氣場
就像《波士頓環球報》說的那樣:有件事喬治·盧卡斯一直沒想明白,艾布拉姆斯卻懂了:相比影片中描繪的科幻未來,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過往的情懷。
漢·索羅回歸之後,明顯加分很多,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天行者父子不再是主角的遺憾。
看完這部充足復古味道的電影後,一定會有許多人翻出前面三集重溫它的魅力,重新找回第一次看星戰的那種感覺。
換句話說,《原力覺醒》幾乎全盤繼承了正傳的血統:
全是沙子的星球、潛力無限的「孤兒」(這種孩子一般都有背景,日後必定是天選之人)、尋找家族身份以及「我是誰」這種最根本的母題、情願自我犧牲的父愛、拯救美女的壯志、大殺器有致命缺陷(壞蛋們真的不懂吸取教訓啊)、貓在宇宙角落裡的絕地大師、背負重要信息的機器人,等等等等,諸如此類,連帶復古造型一起,全都被復刻最新一集中。就連R2D2復活後第一句話,也是招惹得C-3PO氣得不行,完全是丫一貫的腹黑作風。
最終的大結局也完全是星戰範兒的:從節奏到場景,從分頭行事、團隊合作再到勇於犧牲的精神,都無限接近正傳的風格。連漢•索羅都吐槽這怎麼跟當年摧毀死星的計劃一模一樣。
如果不能創造一段可以媲美正傳的經典場景,那就復刻一段。J. J. 艾布拉姆斯真聰明。
當然,結局裡林中雪地的光劍對決,絕對是令人驚豔的一戰。雖然再沒有剁手黨、再沒有人被砍掉手。
新作在畫風上的復刻也令人驚訝。比如,儘量避免CG和綠幕,而是實景拍攝,真的把大隊伍拉到阿布達比沙漠去拍攝,多利用遙控模型,並且用膠片復刻了從前的星戰電影的質感,而不是星戰前傳裡充斥的CG外星人、相衝得相當廉價感的畫面配色。
不過,這部新作既和前面幾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故事:帝國的餘孽第一軍團又造了比死星更大的弒星者,就是一槍打爆一個行星那種超狠毒的武器,但軍團裡的一個逃兵芬恩,和賈庫出來的一個女孩蕾伊,成為新一代的年輕反抗軍英雄。
儘管女絕地武士成為主角意義非凡,但是她的個性在這一集中還沒有太多的文戲空間展現,目前看來還是一個爆脾氣的小妞,相反,她的動作戲更多,比如駕駛千年隼、單挑大反派。嗯,她還是一個技術咖。而逃兵芬恩是一個清潔工,解開了暴風兵除了燒殺搶掠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技能這個多年謎題。
但是,講真,這一對年輕的新男女主角的戲份,還不如漢•索羅和萊婭公主、凱洛•倫這一家子的命運更吸引人。期待續集中會展開更多吧。總之,這一集給你很熟悉的感覺,仿佛回到1977年,但也沒有太多的新的想像力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