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了
熱鬧、人多是春節的一大特點
人多的地方就有交際
有交際就要有禮儀
關於春節的禮儀,你了解多少呢!?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大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乾乾淨淨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範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鬆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讚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兒童拜年禮儀】
記得教孩子喔
1、控制情緒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時,孩子容易激動、興奮。家長需要採用一些方法,來控制孩子的情緒:要避免呵斥孩子,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來讓孩子安靜下來,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2、稱呼禮儀
春節拜年時,有些親戚朋友不是很熟悉的,可能孩子會有些口生,所以家長不能等客人來了之後再教孩子,需要提前做好「排練」稱呼,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會很自然了。
3、祝福禮儀
有些孩子年齡比較小,很多拜年的祝福語還不會說,所以就需要家長先教孩子用手勢打招呼,比如抱拳作揖、看到叔叔阿姨要微笑打招呼。如果是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教他們說一些「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祝福語。
4、帶客禮儀
春節期間家裡如果來了客人,家長要引導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做一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為客人倒水等。
5、做客禮儀
春節帶孩子去做客,進門前,家長需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放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要記得讓孩子說「謝謝」。
6、紅包禮儀
春節拜年的時候,長輩如果給孩子紅包,家長要教會孩子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謝謝。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扶著孩子的手,雙手接過紅包,再替孩子說聲謝謝。在中國,接過紅包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開,這是十分不禮貌的做法。
7、餐桌禮儀
春節期間,跟客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家長要提前教會孩子講禮貌、和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餐桌上有好東西,不要想著自己一個人吃完,要學會分享。」
隨著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人們也開始了對過年的美好憧憬,老人在家忙著包餃子,年輕人則是拎著大包小包地去四處拜年,關於拜年的禮節您知道那些歷史呢?
今兒咱們就從古代講起——
古代的拜年分幾種呢?大概分為三種,一種是親身拜,第二種是飛帖拜,第三種就是遙拜。
第一種親身拜,古代年輕人在拜年時,會根據尊卑輩分來進行不同的拜年方式。在登門拜訪長輩時,年輕人會對長輩進行叩拜禮,一般以三個響頭為準。在當今的一些農村,仍然保持著這種叩拜方式,叩頭可以說是民俗傳統的「化石」級別的老禮之一。
不過,到了清末和民國,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喜歡用作揖行禮的方式來向長輩拜年,一般來說,邊作揖邊鞠躬就可被視作重禮。長輩在領略到晚輩濃厚崇敬之意時,也會拿出紅包給晚輩,紅包不分大小,全都代表著長輩的祝福。在遇到同輩時,雙方拜年的方式就更加簡單,只需雙手抱拳於胸前,邊作揖邊說些拜年話,即為同輩之間的拜年禮儀。
第二個就是飛貼拜。比如在宋代的時候,進了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著慶祝新年了。當時的上層貴族就流行「飛帖」拜年的方式,由於自己太忙,只能打發下人製作一張「賀年帖」送去,就好比我們現代的賀年卡一樣,對方也會在家門口放置一個紅紙袋,上書「接福」二字,用以接收對方送來的祝福。
而第三種遙拜就更好理解了,由於遠方的遊子回不了家,難以盡孝,魚雁傳書難以表達自己思鄉之情的同時,他們只有向著自己的家鄉,進行遙拜了。
簡單說完了古代和近代的拜年禮節,我們接下來說一下當代的拜年禮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年輕人大多數都在外地工作,到了年節當然要去長輩家裡進行拜訪,這是我國一直流傳下來的優良傳統。
一般來說,年節拜訪先要打好招呼,選定在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以免影響對方休息或進餐,造成不必要的尷尬。晚輩在見到長輩後,還要鞠躬拜年奉上新年禮物,表達自己對長輩的恭敬和親切問候。
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了拜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身在何處,只要到了春節,就是我們手機最忙的時候,親朋好友開始一個接一個的送出祝福,無論是簡訊拜年,微信拜年,還是發紅包慶祝,對於表達年節美好的願望,這種拜年方式顯得更加方便。
隨著西方禮儀的廣泛湧入,拜年的方式也開始慢慢簡化。繁複的叩拜抱拳轉變成了鞠躬握手,拜年帖也被「塞」進了手機裡,發送給朋友親人,可見,為了適應如今社會的快節奏,拜年禮儀也算是趕了一把「時髦」。
禮節簡化卻不代表著任意而為沒有規矩,現代的鞠躬握手也都有著自己的講究。那麼到底該怎樣做呢?
小編這就給您說說。握手時主要以右手為主並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握手不能過緊,並且兩手相握時不能超過三秒,避免尷尬。鞠躬時兩腳要併攏,不能分的太大,彎腰要呈九十度,以深躬最好,如果有帽子的話,還需要用右手摘下帽子再行鞠躬,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現代人抱拳拱手的禮儀不太常見,不過這並不代表沒有,一些正式場合中多會見到,往往都是以一對多的形式發出祝賀。
現代抱拳禮儀雖沒有古代複雜,可依然要秉承男性右手為拳左手為蓋的姿勢。
女性抱拳則以左手握空拳,右手為蓋的姿勢,否則都會被視作失禮。
幾千年來,拜年的習俗和禮儀都一直在悄悄的變化,畢竟當社會發展和進步到一定階段,一些習俗禮儀就會跟不上「時代」的需要,被替代甚至淘汰也是必然的。
從古至今,拜年禮節雖然在不斷簡化,表達也有所不同,可是人們通過拜年,來表達情感的方式的初衷卻並沒有變。
寫到這裡,小編也想說一句,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異常豐富,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在新年之時,拜訪一下長輩,並多陪父母聊聊天,也是我們年輕人應盡的責任。順祝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