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經常吐槽韓劇有「三寶」,劇本程式化及老套。但是看看國內的劇圈,也是在近幾年在慢慢擺脫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喋喋不休的婆媳爭吵、手撕鬼子式的抗戰神劇……
2015年,《花千骨》掀起的收視狂潮將國產劇拉升到一個新階段,證明具有豐富網際網路基因的IP改編蘊藏著極大市場價值,而後幾年,我們看到大量的網文IP還是進行劇本化創作,大量資本和製作方的湧入。
雖然現在國產劇擺脫了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及宮鬥劇的怪圈,但是也還在題材重複撞車、製作較為粗糙的詬病中徘徊。比如,現在隨著網絡製作不斷向生產環節延伸,視頻網站製作的熱情與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日趨形成呼應,超級網劇成為常態了。當然像網劇也有精品的代表,比如之前的白夜最兇、餘罪等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但是現在網劇的類型還是非常單薄,除了穿越古偶劇,就是瑪麗蘇的戀愛劇……
關鍵是,如果說網劇走瑪麗蘇劇情的路線是為了迎合越來越年輕的受眾,但是劇本咱能走心一點吧。比如國內霸道總裁形象的角色,被編劇寫的,千篇一律,毫無特點可言。像是什麼冷酷無情,不苟言笑。看了這一部電視劇後,再看下一部電視劇,都可以感覺的到這兩個形象,仿佛可以重疊一般,這便是國內偶像劇中霸道總裁角色受人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常看韓劇的都能感受到,如今的韓劇市場早已經走過了悲情三寶,也慢慢在遠離酷帥三寶——長腿歐巴、養眼歐尼、土豪背景,變為今天開始探索人性劇作,如《末生》、《信號》、《機智的監獄生活》、《我的大叔》、《live》……
據公開數據顯示,近十年,中國電視劇產量年均達到15000集的規模,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其實,年輕的觀眾為什麼不能開始思考生活呢?為什麼就只喜歡看瑪麗蘇的戀愛劇。更多貼合生活創作的劇,也能帶給人觸感的更多,讓大眾正視生活。
當然,這幾年也出現了非常多口碑和收視雙贏的劇,比如《偽裝者》、《琅琊榜》、《羋月傳》等輪番接力,無論臺、網皆創下優異的收視表現,希望未來國產劇能夠更加像這些精良的作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