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丁六甲則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總共有十二個,陽神六個,陰神六個,他們和那些什麼黃巾力士、大力鬼王一樣,也屬於打雜的神仙,就是哪個神仙有事情了,辦差了,身邊沒人,喊一聲:「來!」他們就過去了。甚至於法力強的道士們做法也能召喚他們。
六丁六甲第一次出場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被捉住之後。幹得也是打醬油的事情。
第七回中,孫悟空被捉上天,砍不死、剁不死、燒不死、淹不死、刮不死、雷擊不死,差點把玉皇大帝給氣死了。太上老君想放水,就說道:「那猴吃了蟠桃,飲了御酒,又盜了仙丹。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鍊。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玉帝聞言,即教六丁、六甲將他解下,付與老君。
於此,六丁六甲艱難地露面了,估計,那時候,孫悟空也就記住這十二位仁兄了,是他們把自己給鬆綁了啊。
六丁六甲神位雖小,但在道教中卻非常重要,經常被道士所役使。《後漢書•梁節王傳》記載,漢代方士已經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齋醮,然後召六丁神,「可使致遠方物,乃知吉兇也」。梁節王曾用這種方法來「佔夢」。《後漢書•梁節王暢傳》:「性聰惠,然少貴驕,頗不遵法度。歸國後,數有惡夢,從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佔夢,櫥數使卡筮。」注曰:「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甸中,則丁卯為神;甲寅甸中,則丁巳為神之類也。」唐韓愈《調張籍》詩曰:「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陰陽翕闢,萬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綱紀也。」
六丁六甲與四值功曹、五方揭諦、二十八宿、三十六天將、七十二地煞等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將,經常在禳災中被道士召請,厲行風雷,制伏鬼神。六丁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是為陰神。六甲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為陽神。據說六丁六甲為天帝役使,能「行風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籙召請之。
六丁六甲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其神十二位,道經中說他們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將,《重修搜神記》載:元始命玉皇上帝陣詔,喝玄武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統領丁甲。丁甲之名來源於天幹地支,丁神六位: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甲神六位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丁神六位支為陰,蓋為女神,甲神六位支為陽,蓋為男神。《續文獻通考》:「丁卯等六丁,陰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陽神玉男也。
六丁六甲,原本是道教傳說中的一種護法神將,為六丁神和六甲神的合稱。《三才圖會》中所說六丁神是丁卯神司馬卿,丁丑神趙子玉,丁亥神張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石巨卿,六甲神是甲子神王文卿,甲成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衛韋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六丁六甲神是玉皇大帝眾多侍者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唯一的一部分護法神將。他們主管傳遞天庭與人間道家弟子之間的符咒消息。據說在符咒間加上他們的尊號還能加快符咒見效的速度。所以在諸多道教符咒中經常能看到六丁六甲神的尊號。下面就是六丁六甲護身神咒。
丁丑延我壽,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卻我災。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護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鎮我靈,甲寅育我真。
六丁六甲殿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與「六甲」神的殿。六丁屬陰,六甲屬陽。六丁都是女神。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遠方人或物的吉兇。六甲是男神,是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驅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開元十一年(723),唐玄宗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經綿山,憶起當年唐太宗在雀鼠谷大戰中受神靈護佑得勝之事,遂專程朝綿山禮拜;並於大羅宮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並撥銀重修大羅宮。至北宋時,宰相文彥博回鄉省親,因大羅宮諸神靈驗,遂又復修。明清以來,屢廢屢修。後因歷代戰亂和日軍燒毀,綿山風景區又在原址上恢復擴建。大羅宮供奉從無形、無名、無上、三清四御到道家諸神。2000年5月曾在此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道家活動──羅天大醮,香港、臺灣、南朝鮮、新加坡等國內外20餘家經團參加。千百年來,在大羅宮祈禱國家興盛、家庭幸福、個人前程的不計其數,現這裡各種祈禱的表文有兩千多種,遊人贈送的帳、幡有兩千餘條。前來掛鈴、掛燈的有一千餘人。從古自今,人們辦事都離不開大羅宮,三六九祈禱、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
預測書籍免費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