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這位「千古第一仁君」有多得人心?去世後敵國皇帝痛哭

2020-12-25 歷史文談

宋仁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許多貧寒子弟得以進入官場,大展宏圖,這一時期宋朝的文化達到了頂峰。宋仁宗素以仁慈出名,被稱為「千古第一仁君」。

作為皇帝他始終對自然抱著敬畏之心,相傳一天仁宗工作到很晚了,肚子餓了想吃燒羊肉,但他擔心自己晚上吃了燒羊肉後百姓聽聞後會天天殺羊,以此引起不必要的浪費和殺戮,因此仁宗便忍了沒吃。作為皇帝他對身邊的侍從很仁慈,有一次在吃飯時吃到了沙子,他擔心會對廚師造成不利,趕緊吩咐侍從不要聲張;還有一次在御花園散步口渴沒找打管茶水的侍從,擔心管其他人要茶水會讓當值侍從受罰,便忍渴回去喝。

身居如此高位還能這麼為身邊人著想,實屬難得。仁宗在國家大事和人事任免上向來採取朝堂公議的公開程序,一次他想提拔張美人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在朝堂公議時受到御史包拯的反對,包拯十分激動,說話唾沫橫飛,濺了仁宗一臉,仁宗雖氣惱但也只能放棄,並未選擇用權勢壓人,可見是難得的明君。

宋仁宗的求賢若渴怕是出了名的,宋朝注重科舉,仁宗選拔人才主要通過科舉、工作中、「恩蔭」三種方式。首先仁宗在科舉中發現了人才,讓他們步入仕途。像蘇軾、蘇轍、王安石等等都是在仁宗時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然後再聲名遠播的。其次便是在工作中,仁宗不止重用他在位期間通過科舉考上的王安石、文彥博等人,還重用不是他在位期間考上進士的晏殊、狄青等,總之仁宗時期湧現的名臣數不勝數,除了蘇洵全部都是通過科舉考取的進士。

最後,宋仁宗還會通過「恩蔭」的手段來提拔人才,宋仁宗通過「恩蔭」讓一些沒考上進士的人也能入仕做官,比如周敦頤和梅堯臣,仁宗在對待賢才這方面實在是令人佩服。這也讓他受到很多人愛戴,在他去世後不止自己國家的人民為他哭泣,連遼國的人民和君主都為之惋惜,放聲大哭。

可是仁宗的仁慈也為他埋下了禍患,宋朝一直秉持著「與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宋仁宗是個仁君,但卻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宋仁宗在位期間宋朝積貧積弱、冗官冗費的現象已經很明顯,仁宗遂任命範仲淹為參知政事進行改革,這便是有名的慶曆新政。但是有改革就一定會影響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那些被影響仕途和利益的官員均彈劾、誣告範仲淹,而仁宗由於耳根子軟,且想要息事寧人便叫停了改革並將範仲淹調離京城,這樣一場有可能改變國運的改革就在仁宗 「仁慈」的決定中告一段落。

此外仁宗雖仁慈,但辦的事也荒唐,雖然通過科舉招攬了無數英才,但也因好仁慈之名,在考生想走捷徑時不但不懲罰它,反而讓他謀了一官半職,雖然這從側面能反映出仁宗為人寬厚,但這種做法難免會導致其他人也像那個走捷徑的秀才一樣,這種先例一開所帶來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仁宗還將科舉政策規定為只要年滿六十,無論考中與否都授予官職,這將導致有人虛報年齡,並且本來宋朝就已經官員過多,這樣又會增加官員數量,加重冗官。因此,宋仁宗雖是難得一見的仁慈皇帝,但他的仁慈非明君之仁,當斷不斷,必將造成大禍。

相關焦點

  •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千古第一仁君
    宋朝皇帝宋仁宗是千古第一仁君,對人才求賢若渴,去世後讓人惋惜歷史當中各個朝代的掌權者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性格,有些皇帝被稱為名君,有些皇帝特別暴戾,還有一些皇帝在青年時代特別英明,辦的事情也非常讓人稱讚,但是一旦人到老年卻變得特別糊塗,讓很多人都戳著脊梁骨罵他
  • 譽為「千古第一仁君」,死後敵國皇帝放聲大哭
    仁慈的宋仁宗,被稱為「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的仁慈是十分有名的,有人稱為「千古第一仁君」,雖然貌似過譽,但以他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生殺予奪的權威
  • 中國史上的仁義皇帝,在位不足50年卻被傳頌千年,死後敵國皇帝痛哭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歷朝歷代來看都有一位十分優秀的皇帝,但也不乏有些不仁不義之輩,縱然成功繼承皇位但是結局依舊十分悽慘,當然也有前半生輝煌,後半生十分悽慘的皇帝,其實還有一生平庸作為不大,但是品性卻極好的皇帝,他就是宋朝皇帝宋仁宗,他被稱為史上最仁義的皇帝,在位雖然不足50年,但是卻被傳頌千年之久,死後全國百姓披麻戴孝就連敵國皇帝也痛哭不已
  • 宋仁宗逝世,百姓及敵國皇帝甚為傷心且痛哭不止,到底是真是假?
    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期間宋朝各個方面都是非常的興盛,百姓也非常幸福。可這一切就在他逝世那年發生了改變。當時的朝廷內外無不傷心,百姓和大臣沒有紛紛留下了悲痛的眼淚,甚至連當時與北宋為敵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傷心痛哭?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宋仁宗:不僅是個好皇帝,而且還是個好人|百家故事
    因為,這一天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宋仁宗去世了。一個皇帝的去世,皇親國戚,以及近鄰大臣很悲傷,甚至嚎啕大哭也是情理之中。誰知,當老百姓得知宋仁宗去世,按道理來說,普通百姓與皇帝的距離應該說山高水長何其遙遠,竟然也會傷心不已。
  • 論當皇帝的職業操守,宋仁宗,最高分,乾隆、唐太宗都比不上
    這句話用來形容宋仁宗最合適不過了,宋仁宗,享年53歲,對於古人來說,特別是宋朝皇帝,還是個極為好色的宋仁宗來說,已經是高壽了,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史書上對宋仁宗的讚美溢於言表,諡號「仁」,也許就是最好的蓋棺定論。連乾隆皇帝,也說,平生最佩服的三個皇帝,除了爺爺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那麼,宋仁宗到底是怎樣的皇帝呢,他到底做到了哪些事,讓世人後人對其評價如此高?
  • 從細微處窺大皇帝,吃吃喝喝都貫徹著「仁」的宋仁宗趙禎
    仁愛感動敵國宋仁宗一朝以仁愛治天下,趙禎本人跟太宗等其它皇帝相比,其實並無太大開創性的功績。甚至仁宗一朝的臣子都個個比皇帝有名氣,當然,這也是仁宗仁愛的表現,才能夠容得下這麼多名臣良將,濟濟一堂。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駕崩後上的廟號,因何得一個「仁」字,他到底有多「仁」呢?歷史記載中遠比想像的要生動。
  • 《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宮鬥戲,總會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而最近的一部歷史大劇《清平樂》,最終也沒能脫離宮鬥的俗套,想想也是,一本正經的演繹歷史,或許沒有多少人願意觀看,但是如果在其中加點現在的元素,那感   原標題:《清平樂》宋仁宗去世後 後輩皇帝是如何對待並不討喜的曹皇后的?   宮鬥戲,總會吸引不少觀眾的眼球。
  • 一代仁君宋仁宗趙禎,縱有三宮六院也沒有子嗣繼承皇位,為什麼?
    宋仁宗趙禎是歷史上名聲最好的皇帝之一,特別是在儒家士大夫們敬仰的皇帝排行榜上,恐怕至少要排在前三,宋仁宗本人在死後能得到萬民哀悼,甚至連遼國皇帝也為他悲哭,這個皇帝顯然是很成功的,可一代仁君宋仁宗趙禎,縱有三宮六院也沒有子嗣繼承皇位,為什麼?
  • 仁宗皇帝:為何只有宋仁宗趙禎最當得起「仁」?
    中國歷史上先後有6位皇帝死後廟號為仁宗,分別是:宋仁宗趙禎;西夏仁宗李仁孝;西遼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明仁宗朱高熾和清仁宗顒琰。撇開地方性政權中西遼和西夏仁宗,我們大一統王朝中宋元明清四位仁宗是如何以仁治國,又為何只有宋仁宗最當得「仁」這個字。
  • 電視劇《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宋仁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狸貓換太子」中的皇帝。這部作品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線索,根據真實的歷史年代與事件改編。一方面展現了北宋前期的經濟繁榮,名士輩出;另一方面刻畫了作為帝王的趙禎在出身、情感與抱負等方面的受困與求而不得。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排名,第一女帝武則天上榜
    中國封建王朝兩千餘年,產生了400多個皇帝,這其中有昏君,也有千古一帝。判斷一個好皇帝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為國家,民族作出的貢獻和給百姓帶來的福祉。那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究竟是誰呢?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宋仁宗趙禎,是熱播劇《清平樂》的主角,他做皇帝以「仁」著稱,對身邊所有人都很寬厚,諫臣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都飛到了宋仁宗趙禎的臉上,趙禎也不怪罪。在位42年,百姓不知兵戈,史稱「仁宗盛治」,宋仁宗也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第九名,絕代女皇——聖神皇帝武則天誰說女子不如郎?
  • 宋仁宗趙禎是絕對的仁君,他體恤愛民,整個朝代和諧太平
    宋仁宗趙禎絕對擔得起一個 「仁」字,但「千古的一帝」卻還談不上。這一個「仁」字,從做人角度來說,宋仁宗孝順、節儉、愛民,幾乎滿分;而作為帝王,需要的是胸懷天下,是全局性和戰略性的「仁政」,是內強國家富民生,外強外交抗外侮,這一項他只能得80分。
  • 皇帝也有無奈!宋仁宗的愛情:朱門深宮裡 採萍不自由
    劇裡由當紅流量小生王凱扮演的宋仁宗與江疏影扮演的曹皇后及苗娘子、張貴妃等後宮佳麗上演著悱惻纏綿的愛情橋段,他與她們或相扶相依或青梅竹馬或情深似海,殊不知那不過是為了吸引觀眾看點戲劇化後的劇情,和史實出入很大,真實的北宋天子宋仁宗品行仁厚,受制於禮法,在選後擇妃上無不受到太后大臣等各方勢力的約束和制擎,縱是有天子之尊,在愛情面前,也有「弱水三千,無法取一瓢飲」的無奈,在滿目春色的朱門深宮裡,面對喜歡的女人
  • 大宋皇帝趙禎:仁君的範本
    宋仁宗的小舅子就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的弟弟,皇帝的嶽父民間稱為國丈,皇上的妻弟民間就稱之為國舅。曹國舅,儘管在八仙中的戲份並不多,但一個《八仙過海》就足以蓋過《狸貓換太子》了,何況連我奶奶這樣能把《全本打龍袍》的故事背下來的人,都不一定知道那太子的名字叫趙禎,因為戲文裡的包黑子再大膽也不敢直呼皇上的名諱呀。曹國舅的本名曹佾(讀億),是曹皇后的親弟弟。
  • 宋仁宗的渣男史?《清平樂》「萬年龍套」終於當主角了
    目前,由王凱、江疏影主演的《清平樂》正在熱播,講述了宋朝第四位皇帝,被後世譽為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的一生,還原風起雲湧的朝堂之事與剪不斷理還亂的後宮兒女情長。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是由劉太后選的明道二年,太后去世,可到了12月就鬧出了「廢后風波」,禍亂的源頭正是宰相呂夷簡,劉太后在位時期就頗受重用。仁宗生母去世,就是他說服了劉太后按照皇后的禮儀給宸妃下葬。劉太后死後呂夷簡上書建議皇上清除太后任用的奸臣,結果這事讓郭皇后知道了,郭皇后就在仁宗身邊吹枕邊風,呂夷簡也是劉太后提拔的,現在反倒說要清除奸臣,我看這個人不過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小人罷了。仁宗把它聽進心裡了。
  • 宰相嘲笑宋仁宗沒有兒子,宋仁宗心裡委屈,回宮抱著皇后痛哭
    《道德經》有一句話:「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北宋年間,有一位宰相,曾以這句話為自己取名,此人就是張知白。《宋史》曾經評價張知白、李迪、王曾、杜衍四人為「賢相」,張知白不僅剛正不阿,而且說話耿直,哪怕面對皇帝,他也一吐為快。有一次,竟然把宋仁宗懟得萬分委屈,跑到後宮中和曹皇后抱頭痛哭。
  • 宋仁宗去世後,後輩人是怎麼對待曹皇后和公主
    郭氏與曹氏的入宮為後,對於宋仁宗來說都是很憋屈的。兩人都不是仁宗皇帝自己所心儀的人,以至於,兩人入宮後在仁宗那裡都受到了相同的待遇,但由於兩人的性格和處事能力的不同,結果卻大相逕庭。宋仁宗為什麼不喜歡郭皇后與曹皇后?先說郭皇后。宋仁宗十三歲為帝,十四歲時,太后劉娥為他找皇后。當時參與選秀的已故曉騎衛上將軍張美的曾孫女張氏,姿容出眾,被宋仁宗一眼給看上了。
  • 這2個原因,讓寬仁的宋仁宗忍無可忍,廢黜了郭皇后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是根據宋仁宗時期的歷史改編的。其中有一段宋仁宗廢后的情節,非常精彩。 歷史上的宋仁宗是一位仁君,他節儉愛民,廣納群臣的建議,並且能夠容忍大臣們的直言進諫。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稱得上「仁」這個字。 然而這樣一位好皇帝,卻廢黜了他第一任皇后郭氏。
  • 《清平樂》宋仁宗的光輝業績
    對內 仁宗在位期間起義叛亂有史料記載高達30-40多起,其中不少是兵變,包括北宋最大的兵變貝州王則兵變外交 外交是軍事的延伸,軍事不利,外交肯定好不起來。因為軍事太差,害怕遼人南下,所以仁宗主動增加對遼歲幣。因為軍事太差,無法承擔2線戰鬥,所以北宋增加對西夏歲幣,面子上叫做賞賜。再看看內政民生人口的增加在古代來說是對皇帝業績考察的一種直觀的數據,那麼這位不折騰的宋仁宗的業績合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