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影視公司最終都會陷入平庸?

2020-10-17 TopMarketing

編者寄語:沒有一個影視公司的老闆不在做著成為「中國迪士尼」的夢,然而現實總是骨感的。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了讓你的夢想和目標不永遠停留在PPT上,你要做些什麼呢?不如先和TOP君來看看為什麼那些平庸的公司陷入了「平庸困局」吧~

文章轉載自: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 作者:一起拍電影編輯部

「我們要成為中國的迪士尼!我們要成為打造中國的漫威!我們要做一個偉大的電影公司!」

和中國很多導演夢想著拿奧斯卡一樣,沒有一個影視公司的老闆不在做著成為一個偉大中國影視公司的夢。

首先我們要想清楚的是,怎樣才是一家偉大的優秀的影視公司?

從市場的角度看,是票房大賣;從觀眾的角度看,是作品口碑優秀,思考深刻;從更多的角度,可能是在國際上不斷獲獎,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是建立了一套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體系,不斷的能產出優秀的內容;可能是手握一系列有價值的IP,可以持續地開發影視作品。

但對於很多影視公司而言,夢想和目標可能永遠都只能停留在PPT上,陷入平庸幾乎成為大多數公司最終的結局。

不能否定大多數的公司上上下下都在努力,都在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只不過相比於其他行業而言,影視公司想冒出頭的難度更大一些,更不容易攀上行業頂部。

目前全國的影視公司往少了說也有個數萬家,每年能在院線上映電影的可能也就幾百家,其中賺錢的幾乎也就幾十家,這個行業已經不是二八定律,幾乎二八萬定律。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影視公司最終都會陷入平庸呢?

影視行業創作者「出局」的速度比任何行業都要快

作品永遠是衡量影視公司的重要維度,而作品最終都會落在人身上。在國內,很簡單的,假如你可以綁定幾位頂尖的或者上升期的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等創作者,產出優秀的作品,你的公司馬上就可以成為有影響力的公司。

但,影視行業創作者「出局」的速度比任何行業都要快。這裡的出局,有一種方向,是他產出了口碑差勁的作品,被市場淘汰出局;另一種方向,是創作者在合約期滿後,自立門戶,和原本的公司告別,撒手出局。

更多時候,要再綁定一位「有價值」的創作者,需要時間,更需要運氣。而一旦這類公司離開了創作者,在市場裡扮演的角色可能也會越來越「平庸」。

搞不清電影的真正含義

電影在中國曾經一度具有非常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市場化後我們力圖去掉此影響,不過市場化氛圍讓影視公司進入該領域容易側重於市場而非文化。

電影最終還是文化產品,雖然它落點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不過對於影視公司而言,電影應該是實現和表達創作者意圖並反應現實的最好工具,遺憾的最終被大家所曲解成一些簡單的報表和數據。

影視公司自己也很容易被股東、媒體和公眾所影響,會把本來應該自己所掌控的局面因客觀原因的幹擾而變動,儘管我們希望影視能夠聽取多方面的意見,但混淆和曲解電影本身的含義是大多數影視公司特別容易出現的錯誤。

不懂開發IP,更創造不出IP

幾年前,中國電影市場,有過「IP」熱,天價IP滿天飛。接著,又過了幾年,IP開發的影視作品口碑大多慘敗,IP人人喊打。

但多數時候,真相是。並不是IP出了問題,而是大多數公司,根本不懂如何開發IP,把IP更多當作一個宣傳的工具,在IP火熱的時候拿大筆的錢買了IP,只能迅速的拍影視作品,而一旦作品失敗,翻過來看花了更多的成本,公司面臨困境。

優秀的IP是可以給一家影視公司在創作內容時提供源動力的,他也不僅僅只有影視作品這樣簡單的可能性。可可能對於更多公司來說,開發IP並沒有自己的規劃思路,也有一些公司,幸運的打造出一些IP,最終被平庸的影視作品浪費掉了,更別說大多數公司連創造IP的能力和運氣都沒有。

核心管理層對於行業方向的把控需要隨時轉變

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看起來非常簡單的道理,但一旦執行起來會出現各種的問題,能夠給影視公司去制定一個大的發展方向是其能否在未來一個階段內實現平穩發展的重要方針。

看別人做什麼,你在去做什麼,對於影視公司並不是什麼保險的做法甚至是愚蠢的做法,雖然我們市場很大,但電影並不像其他實體產品會讓消費者有很大的選擇權,電影是一個很容易頭部聚攏的產品,同樣出現幾個產品往往大家只會選擇一兩個。

大部分影視公司都不具備對行業方向的預判性,都會覺得我跟著大公司跑總沒錯。中國電影行業有他的特殊性和獨特性,這一點和整個世界範圍內電影發達國家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他獨具一格之處,對於行業把控可能只有極少數的頭部公司做得略好。

經驗主義壓倒一切

做文化產業是很需要一種冒險精神。並不是說我們中國人不勇敢,而是對於新的事物方面而已,缺乏勇氣和試險是我們企業的通病。

很多影視公司所面臨的問題大多是不敢試險,對於有風險的項目一律不投,對於沒有知名導演演員的項目一律不投,對於動畫片一律不投,對於新題材一律不投。

當《流浪地球》《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無名之輩》等一些初期很開放的項目賺大錢時,這些公司又後悔不迭。雖然在股東和投資人方面來看,風險項目賺錢屬於意外情況,但對於企業本身而言,把資金擱置在公司裡面無異於一種貶值,很多時候還是需要搏一把。

過度糾結行業本身的弊病和風險

中國電影行業肯定有這樣和那樣的不公和對行業傾軋的問題,毫無疑問這些問題會讓中國電影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也會在主觀和客觀上讓影視公司束手束腳,發展不利。

但必須也要看到,這種制約是全方位和不分彼此的,除了極少數的「國家隊」拍攝方案和必包場電影之外,大部分影視公司大家還是都處於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狀態。

不過很多影視公司卻過度糾結於這些問題,把公司自己發展不利歸結於制度的羈絆和審查的制約。在中國做電影雖然是需要打通各種關係和環節,但聰明和學會變通也是挺重要的,可惜的是大部分影視公司都做不到這一點。

公司內部缺乏真正的文化理念

中國企事業各種中小公司老闆的辦公室內估計都有一個橫幅和牌匾,幾乎這個就會被定義為公司的理念或者一種企業文化,但這種理念對影視公司可能是一種可怕的羈絆。

在中國做電影一定要尊重觀眾和遵循觀眾第一的原則,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和企業自身發展有點背離的,影視公司的發展更多注重自身,同時也要兼顧老闆的意志和追求,但從客觀情況來看,大部分影視公司的老闆很容易去苛求自我價值的體現,公司大部分員工可能也會遵循這樣的原則。

這本質上並不是一種真正的企業文化,真正的企業文化一定要融入社會並服務社會,在此來看,中國的大部分的影視公司更多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沒有形成一種更強大的企業自身、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力。

不信任&不了解合作夥伴

近幾年影視公司扯皮和糾紛更多的浮出了水面,以往可能只有像張藝謀和張偉平這種頂級大佬之間的隔閡才會讓普通民眾知曉行業內部的不和睦,但現在片方、宣發方、影城和院線之間問題和嫌隙不斷。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彼此之間的不信任,在往深了說,可能是彼此合作很難達成默契,畢竟在分配利潤的時候,大家總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最大最辛苦的。但利潤的分配又很難做到大家都滿意,很難做到絕對的平均和協調。

有利潤的尚且如此,賠錢和出現問題的合作便可想而知了,大的糾紛三個月一次,小糾紛幾乎每個禮拜一次,影視公司大部分的時間都消耗於此,這何談良性發展,陷入平庸幾乎是必然的。

沒有「不下牌桌」的耐心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背一段文言文,想必其意義不用多做解釋。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一直都要恪守的做人準則,那便是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熱愛和堅守。

不過在中國做影視公司的確是一個非常「熬人」的行業,大家很難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獲得成績,甚至您所付出的努力和熱情遠超其他幸運兒,但最終的收穫可能寥寥。

定力和堅守仍然是中國電影最需要的,我們只看到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但大部分是沒有看到這些項目的持之以恆,很多公司一旦兩三年沒有什麼出色的業績,便會沉淪下去。

沒想明白,資本對於行業到底意味著什麼

似乎無論是戰爭還是商業,兵多將廣和資金充裕都是好事,但實際在目前的中國電影產業中,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對於一些影視公司並不完全是好事。

有了更多的資金,也意味著會出現更多的股東和合作方,也會帶來更多的利益方面的牽扯,特別對於更多要強調獨立創作的電影而言,在資本上能夠實現獨立也非常重要。

幾年前中國電影為什麼會讓大家感覺雖然熱鬧,但是有點亂,很大程度上是熱錢的過多侵入,並不是說錢這個東西不好,而是在當時錢的目的可能是太複雜和太市儈。

當一個影視公司遇到機遇,他可能突破了瓶頸,但也有可能卡在瓶頸之處。翻過這道坎可能就一步步邁向了腰部和頭部公司。不過大部分影視公司可能都極難處理好自身的一些問題,畢竟我們的行業才剛剛起步,留給大家的時間和機會仍然很多很豐富。

相關焦點

  • 如何經營一家影視公司?讓影視公司永遠不會陷入平庸
    很多中國導演都有拿奧斯卡的夢想,影視公司的老闆都有成立一個偉大中國影視公司的夢想。據了解,中國的影視公司有14389家,數量之多,全球罕見!然而,在這14389家影視公司中,上市公司只有69家,盈利的公司不超過200家,也就是說盈利的盈利的影視公司差不多只有1%,有超過10000家公司,註冊之後沒有運作過一部正規的電影電視劇!所以,註冊一個影視公司很容易,經營一家影視公司則成為難題。初創影視公司經營思路:1、小企業不存在多元化,只能單一化。
  • 為什麼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平庸的生活?
    它們讓你對自己的直覺再三思考,然後滿腦子都在想著如果採取行動可能會困難重重,最終不可避免地做出妥協。久而久之,最初頗有發展前景的靈感慢慢消失,雖然有時會被新的靈感所取代但通常會像是記憶碎片一樣在你的腦中久久不散,難以徹底忘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許多創意、項目和機會被棄之一旁,被一些更安全、更容易且見效果更快的東西所取代?
  • 大多數人的平庸,來自於極差的執行力|達文西|價值觀|潛意識|內耗...
    想到了,學會了,並且最終做到了,這樣才會使一個人獲得成長,真正地改變自己的生活。 可惜的是,我們大部分人要麼喜歡沉浸於看似積極的幻想中,自欺欺人,要麼對要做的事情望而生畏,遲遲不願行動,由此,執行力就漸漸成了我們跨越平庸的一道鴻溝。 一個人的想法是0,執行力是1,那從0到1,就是最關鍵的一步。
  • 為什麼曾經優秀的人突然變得平庸?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沉思,身邊不不少曾經很厲害的朋友,突然就平庸了。記得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學霸同學,幾乎不怎麼用功最後考上了武大,但畢業後卻找不到工作,最後回了老家做小生意。還有剛進入職場兩年就升到技術經理的同事,卻在35歲之後找工作都很困難。別說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了,很多大佬曾經風光無限,結果最後卻也寂寂無名。
  • 影視雜談|《霓裳魅影》:平庸對天才的謀殺
    我最初了解到《霓裳魅影》還是因為廣負盛名的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作為演員、劉易斯絕對是傳奇、也絕對稱得上天才,但是如果讓我說為什麼覺得他是天才、恐怕又不可能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天才」是不能被定義的,如果要尋求天才的共同點、只能說他們身上有一種光輝,即便作為觀眾遠遠眺望他的作品、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光輝。
  • 怎麼給影視公司投稿
    一般來說,給影視公司的樣稿裡,要包含三部分:故事大綱、分集、劇本。一/故事大綱就是告訴人家,你的劇本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再詳細點兒,就是看你的故事創意是什麼?人物關係是什麼?主題是什麼?但一般人都會說——就是要讓我眼前一亮。現在的人見多識廣。太老套的故事,的確很難有機會。你可能會說。我這個大故事可能很傳統、平實,但我寫作很有功底的,你看看劇本就知道了。這句話沒錯。但一般公司都不會太在意這句話。我們做的是商品,不是作品。作品是高雅的,陽春白雪的,但沒人看。
  • 人,不怕大器晚成,就怕人一生平庸
    所以踏實一些,不要著急,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人,不怕大器晚成,就怕人一生平庸」,你怎麼看?平凡但不平庸有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陷入平凡和平庸的泥濘,遲遲走不出來,平凡和平庸在很多方面的確很像,他們都表現為安於平常的事物,不大張旗鼓的追求其他的事物,也不把生活過得驚天動地,安安靜靜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大多數公司的規章制度:為什麼不鼓勵員工們內部談戀愛?
    01公司為什麼會對「辦公室戀情」忌諱如深?大多數人的生活軌跡就是三點一線——辦公室、地鐵、家。辦公室真的是太容易滋生感情了,每天在公司呆那麼長時間,一來一往中便有了聯繫。尤其是瞞著其他同事,偷偷摸摸的約定在公司附近的某個地方見面,想想確實還挺刺激的呢。
  • 我們大多數人躲不過的「六種尷尬」
    追求美好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我們一般都會自以為最努力、最辛苦、最艱難,有一種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感覺,但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原來並非如此,仿佛逃脫不了以下「六種尷尬」,使自己陷入困惑。一是疲憊與孤獨、痛苦與艱難,是我們生活的常態。
  • 影視寒冬太可怕:2019一年內已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1.4萬家影視公司最終可能僅剩3000家
    在國內市場上,票房是電影產品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電視收入來源有買斷、定製、階梯分帳等多種方式,由後者負責最終變現,而且變現來源既可以是消費者的VIP付費,也可以是廣告。  2019年10月底各大上市影視公司第三季度的業績報告  在已發布的2019年Q3業績報告的17家影視公司中,有11家都在盈利。
  • 生活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但絕大多數人,都會在某一天認清現實,在成長的過程之中,他們會漸漸明白,自己並不是最不平凡的,自己的才能不是最突出的,自己的智商並不是最高的,自己可以想出來的點子別人也想得出來,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別人也做得到。
  • 為什麼老闆不在意能力優秀的員工,而遷就一些能力平庸的管理者?
    有網友問,為什麼公司能力優秀的員工,不受老闆重視;而能力平庸的管理者,卻受到老闆青睞呢?從業10餘年,當過優秀員工,也做過管理層,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老闆真的不在意優秀員工嗎?10月18日,雷軍的一個微博上了熱搜。
  • 「平庸之惡」比邪惡還可怕
    董倩:為什麼要用這個詞,漫灌? 張伯禮:太多了,病人太多分不清了,分不清你就只能說都給。因為是一個病因,相同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在古代也是用一鍋大鍋藥給大家喝。我們叫通治方或者叫標準方。 董倩:您覺得在這個過程裡面,中藥起到什麼作用?
  • 慈文傳媒:由於受疫情影響 公司影視拍攝製作在5月份之前基本陷入停頓
    慈文傳媒方面透露,公司預計2020年有超過20億元的資金投入,除自有資金外,之前在銀行也有授信額度。新控股股東加入後,還可直接從江西出版集團切割授信額度,目前已有3億元額度,截止目前投入了大概多少資金製作影視劇?請董秘就以上股民關心的三個問題談下具體原因?公司回答表示,由於受疫情影響,公司影視拍攝製作在5月份之前基本陷入停頓。
  • 影視行業寒冬有多可怕:今年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
    範辰律師介紹,一般演藝公司在與節目組籤訂合同時,都會考慮到一些意外情況,尤其是野外節目,因此此事主要看高以翔所屬公司與《追我吧》節目組的相關合同條例。高佳文律師表示,如果高以翔確實是在這次節目的錄製中因為太高強度的活動量導致猝死的話,(節目組)肯定有一部分責任不可避免,因為活動是節目組組織的,理應考慮到參加錄製藝人的體力。
  • 影視公司半年報,為什麼贏家是它們?
    上市的影視公司同樣不好過,隨著9月大幕的拉開,影視公司的2020上半年成績單悉數亮相完畢,萬達電影虧損15.68億、中國電影虧損5.02億、橫店影視虧損3.06億......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6家A股的影視文娛類上市公司中,就有13家影視公司交上了負分答卷,華誼兄弟、唐德影視、*ST中南更是面臨著直接退市的風險。
  • 公司起名:文藝的影視公司名字
    05、(嘉創影視傳媒公司)大多數新開的公司都是有一群創業夥伴的,而嘉創諧音過來可解釋為大家一起創業的意思,寓意著公司非常具有包容性,能給予每一位員工很好的發展機會,也表達了公司將會創業成功,飛黃騰達的美好願景。
  • 年輕人說「接受自己的平庸」,八成是自欺欺人
    作者@畢導 在文中剖析了自己真實的心路歷程,但卻是這樣一句話,引爆了並不是人人都搞科研的朋友圈:「優秀的人難以接受自己的平庸,因為他們自省意識強,但能力又可能不足以改變現狀」。優秀與平庸的對照,無力擺脫困境卻不得不認輸的無奈,又一次讓朋友圈陷入了當代宇宙終極之問:人到底可不可以活得平庸一點?
  • 【科普】為什麼大多數飛機都是白色的?
    【科普】為什麼大多數飛機都是白色的?看的多了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大多數飛機都是白色的?像汽車那樣塗成五顏六色不是更養眼嗎? 當然,成本問題只是其一,飛機塗成白色還有著其他的優勢:早期鑽石飛機公司(Diamond Aircraft)設計的飛機有一個限制條件:室外溫度不得高於38°C,因為高於這個溫度,飛機的主翼結構堅固性不夠。相較於其它顏色,白色能夠反射所有光的波段,光能不會被轉換為熱能,好比我們平常穿白色T恤一個道理,白色機身可以反射陽光與熱能,讓飛機不會過熱。
  • 《樂高大電影2》國內首日票房240萬,玩具公司的影視宇宙沒那麼好搭建
    在《星球大戰》電影出品後的第二年,1978年,獲得《星球大戰》玩具產品線的的肯爾公司,就打破了2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這也開啟了一個玩具與影視聯姻的先河。其實漫畫和玩具在IP授權上,是一個道理。漫威、DC、黑馬等漫畫公司的業務也分為兩大板塊,一部分是創造自身的超級英雄角色,另一部分是幫助好萊塢公司開發類似「星球大戰」「異形」等影視衍生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