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這種文體由於涉及到科學發展,勢必會和科學密不可分的戰爭扯上關係。故此打從科幻文學興盛的那一刻起,科幻作品都會反覆描寫人類如何利用科技進行超乎想像的戰爭。從死光槍到機器人,從電磁炮到雷射炮,從個人的防身武器到戰略級大殺器,無一不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早期大多數科幻作品只著重表現戰爭的表現形式,很少探討戰爭背後的內涵。又或者說,早期的科幻作品只當科學武器是一種噱頭,用來刺激讀者觀看作品。一些科幻作者開始試圖從戰爭內涵這方面著手,創作一些不同於以往的科幻作品。
號稱「美國科幻黃金時期三大貴公子」之一的羅伯特·A·海萊茵(Robert A. Heinlein,國內又稱海因萊因。下文基於個人習慣統一寫作海萊茵)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領域。於是在1966年,他發表了一部詳細探討未來戰爭,風格非常特別的科幻小說《怒月》(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更在次年斬獲雨果獎。
之所以說此本小說非常特別,正是在於它談論的更多不是戰爭如何進行,而是展示關於戰爭的籌備過程。最重要的是,這本小說用科幻的角度來詮釋什麼是「革命」!
一場革命戰爭該怎麼起草行動大綱?如何擴大發展組織?情報保密性如何確保?怎樣在革命中保持人們的團結心?一旦出現內鬼如何處理?在這部小說裡竟然都有了細緻的描寫。無外乎有人聲稱,只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這本小說完全可以當成一本「革命指導手冊」。
貴公子其人其事
在正式談《怒月》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該書的作者。一來暖暖場,二來向對其不認識的讀者傳傳經,一舉兩得。
第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科幻小說雜誌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期,許多雜誌開始擴充版面,要刊登更多的科幻小說。於是乎四五十年代科幻小說作者風雲輩出,掀起 了日後稱之為「(美國)科幻黃金時期」的「科幻大航海時代」。其中有三位弄潮兒尤其突出,號稱「科幻界三大貴公子」(當然,更傳統的叫法是「科幻三巨 頭」)。這三人分別是艾薩克·阿西莫夫、亞瑟·克拉克,以及這一次要介紹的羅伯特·海萊茵。
年輕時的海萊茵。其帥氣的外形擱在今時今日定是一眾少女心目中的男神
海萊茵是「三大貴公子」當中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也是三人當中最年長的(生於1902年)。高中畢業後進入美國海軍學院,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後在美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列星頓號(U.S.S. Lexington)服役,後轉至驅逐艦羅柏號(U.S.S. Roper DD-147)擔任槍炮官。然而由於船上環境惡劣,於1934年染上肺結核,最終在1935年以中尉軍階退役。
退役後,海萊茵嘗試過很多行業,比如採銀礦,賣房地產,甚至一度從政。然而這些職業皆不成功。1938年,由於參選加州州議員時欠下債務,海萊茵開始謀求一些更好的工作。1939年,他在雜誌《非凡刺激故事》(Thrilling Wonder Stories)上看到一篇業餘小說徵文比賽的廣告,獎金足足50美元,這在當時算是一筆相當豐厚的錢。於是,之前毫無小說創作經驗的他用了短短四個月就創作了自己平生第一部科幻小說《生命線》(Life- Line)。
不過寫完小說後海萊茵認為自己的作品水平遠超比賽的要求,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參賽並投給了美國科幻教父約翰·坎貝爾(John Cambell)的《震撼科幻雜誌》(Astounding SF)。坎貝爾非常欣賞這篇小說,於是決定投資海萊茵。所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海萊茵在坎貝爾的大力栽培下,終成一代科幻小說大師。
比起純粹平民的阿西莫夫,雷達技師出身的克拉克,海萊茵顯然要硬派男子漢許多,畢竟他是真的當過兵上過前線。這更令他開創出獨樹一幟的科幻新類型「軍事科幻」,今日大名鼎鼎的《星船傘兵》(Starship Troopers,港:星河戰隊,臺:星艦戰將,日:宇宙の戦士),便是此類別的開山祖師。
這部講述地球聯邦抗擊外星蟲族的科幻戰爭小說甫一推出就爭議不斷,有人說他是在宣揚軍國主義。蓋因故事當中設定不當兵就沒有公民權,沒有為國家(地球)出過力效過命的皆無參政權力。這個設定不禁讓人想起二戰時期的法西斯政權。此該觀點者認為如果這樣的小說讓大眾看到,勢必會引起不良影響。但也有不少海萊茵迷並不如此判斷,他們認為這本小說反而最應該讓大眾好好閱讀,蓋因作品發表年代是1959年,正好是所謂「垮掉的一代」活躍時間。他們深感當時人們風行享樂主義,失去了戰爭時期的鐵骨硬氣,這部描述青少年如何在軍營中成長的故事正好是一種警醒。總之,這部經典的科幻小說從出生開始就風波不斷。
時至今日,《星船傘兵》所帶來的遺產依舊影響著無數科幻作品。你一定看過《星際爭霸》當中那套威武雄壯的人族機槍兵戰甲。沒錯,這套東西的概念最早就是出自 《星船傘兵》中的「動力裝甲」(Powered Armor),甚至《星際爭霸》當中的蟲族Zerg就是直接模仿《星船傘兵》中的蟲族(Arachnids)。日本一名叫富野由悠季的動畫導演更是將「動力裝甲」拉大十倍,變成給人駕駛用的外裝甲機器人,這即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機動戰士高達」(Mobile Suite Gundam)……
1988年日本日升動畫公司(做《高達》的那間)所拍攝的OVA版《星船傘兵》,是目前最貼近原作的影視改編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萊茵以「什麼都能寫」著稱。除了《星船傘兵》這種嚴肅的成人向軍事科幻作品,他還寫過一系列青少年科幻小說,後來集結成集,號為《滾石家族遊太空》。這部小說內容輕鬆幽默,大致講述石雙雙和石對對這對雙胞胎家族在太空旅行當中所發生的刺激冒險。小說筆調幽默,情節有趣卻不失嚴謹,裡面談到了許多宇宙航行學和天文學的基本知識,可謂是青少年讀物中之翹楚。
海萊茵還有另一項絕活:他是世界上最會寫時光穿越的科幻作家!
1945年,一位來歷不明的女嬰被棄置在克利夫蘭的一所孤兒院。這個叫珍(Jane)的女嬰在孤獨和落寞中長大,不知道她的親生父母是誰。直到1963年某日,她莫名其妙愛上一位流浪漢。
正當珍的際遇開始好起來之際,災禍卻接踵而來。她懷上了流浪漢的孩子,流浪漢竟然消失不見。珍只能獨自把小孩生下來。
在生產手術中,醫生發現原來珍是個雙性人,擁有兩套性器官。為了挽救珍的生命,醫生只能給珍進行變性手術,讓她變成了他。而珍生下來的孩子則被一個陌生人帶走,神秘消失。
經歷了這些打擊,珍成為了一個酒鬼和流浪漢,渾渾噩噩不得終日。1970年,他來到了冷清的老爹酒吧,向老酒保道出了他悲慘的一生。酒保說我能幫你向命運報復,條件是你要跟我參加時間旅行。
於是兩人進入了時間機器,回到了1963年。酒保將流浪漢留在了這個時間點上,使流浪漢莫名其妙地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女孤兒,並令其懷孕。酒保自己一人穿越到九個月後,從醫院綁走了那個女孤兒剛生下沒多久女嬰,並將其棄置在1945年的一所孤兒院中。
當這一切結束後,酒保帶流浪漢去到了1985年,讓他成為了時間旅行團的一員。很快,流浪漢過上了有意義的生活,並逐漸成為了旅行團當中一名受人尊重的老資格成員。
某一天,他接到了一個時間旅行的任務:他將要化身成老酒保,在1970年的老爹酒吧中和一名流浪漢碰面……
這則故事很多年前流行於貼吧或論壇,通常都會冠上很嚇人的標題,如什麼「這會是你看過最燒腦的科幻故事!」之類的。然則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則故事的作者正是海萊茵。
故事邏輯圖解
這篇故事出自海萊茵的一篇短篇小說,原名《All You Zombies》,中文譯名通常是「你們這些還魂屍」,發表於1959年。由於其迂迴曲折,永劫輪迴的奇妙故事結構,令後世的時光旅行作品黯然失色。甚至 可以說,從此之後玩時光旅行的作品都不過是在重複這部作品的基本結構罷了。
近年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Predestination》(2014年上映),內容作了一些改動,比如主角成了特工,時間年代也做了調整。不說電影拍得如何,中國譯名卻非常糟糕。中國定名為《前目的地》,只是將原名拆分成「Pre」+「destination」。民間英語翻譯大師谷大白話在某演講中說過這並不正確,因為 「Predestination」是一個固有名詞,意思是宗教意義上的宿命論。翻成「前目的地」不倫不類,比香港臺灣純粹以賣點意譯還要糟糕。
海萊茵還有另一部也相當出名的時光旅行科幻小說《夏之門》(The door into summer)。這本小說的風格非常清新溫軟,講的是一個跟時光旅行有關的愛情故事,其風格跟前面詭異的《All You Zombies》、充滿男子氣概的《星船傘兵》等又完全相反。足以可見海萊茵是怎樣的一個多面作家。
月亮是嚴酷的夜之女王
終於說到《怒月》本身了。
《怒 月》這本小說以主角·痞子電子機師阿曼發現超級電腦「麥可」發神經,繼而擁有了獨立人格開始說起。月球在這個故事的設定裡相當於最早的澳大利亞,是地球將 罪犯流放到這裡的巨型監獄,在這裡居住的人皆非善男信女。由於月球作為一個監獄實在太方便了,地球方面讓這群月球囚徒(書中以「露娜仔」稱之)在月球上種糧食,以緩解地球上的糧食壓力。久而久之,地球向月球予取予求,「露娜仔」的生活越發艱苦。於是阿曼夥同女友懷俄明,以及老政治犯柏納多教授一起利用超級電腦「麥可」推翻月球當局,繼而威脅地球,謀求月球獨立。過程三波四折,出人意表,尤其最後威脅地球的手段在當時看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臺版封面
《怒月》整體的筆調輕鬆幽默,帶著一股「痞味」。這是因為故事以主角阿曼第一人稱來寫, 而阿曼就是一個稍微有點技術知識的地痞流氓。前面也說到,月球在設定裡是個大監獄,因此在這裡生活的人除了少部分管理層,也全都是一些犯事的主兒。在這裡 你沒有過硬的手段跟體魄壓根就活不下去。因此這群「露娜仔」雖然是弱勢族群,卻民風彪悍,恍然是一支戰鬥種族。這也為日後「露娜仔」推翻月球當局,威脅地 球埋下最重要的基石。
別看海萊茵寫的故事大多匪夷所思,在狂想背後卻有很踏實的 現實依據。比如月球社會由於是基於監獄,因此天然地女性缺少。於是,這群生活在月球的人類實行了極為獨特,以女性為核心的群婚制度。一個女子能同時擁有多個丈夫,而丈夫也並非只有一個女伴。以幾個「姐妹」和「襟兄弟」組成一個基本的家庭單位,通常最年長的那位女性是整個家庭的領導者。家庭內部非常緊密,一 人有事眾人來幫,頗有小國寡民之風。在書中十分生動而詳實描述了整個月球社會的架構,讓人看了以後不禁會信以為真。
說 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關於《怒月》的譯名了。《怒月》原名《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直譯的字面意思為「月亮是一個嚴厲、嚴酷的夫人(或女士、女王)」。這裡其實有點文字遊戲,因為月亮在西方文化當中常常比喻成女性, 如羅馬神話中的「露娜」(luna)就是一名女神,將月亮修飾成「Mistress」由來已久。而在書中,月球社會更是一個女性主導的社會,像上面提到的 女性家長群婚制度又恰恰和傳統比喻掛上勾。最後,月球這個政治實體又用非常絕妙的手段威脅地球,在地球人看來,她不正是一位「嚴酷的女人」嗎?
因此這本書的中文譯名非常難翻,短短一句話就包含了那麼多信息,教人莫衷一是。中國國內的譯名大多為直譯,雖然字面意思是對得上了,但羅裡吧嗦,較為土氣;臺版翻譯《怒月》雖說言簡意賅,可惜又表達不出女性的意向。兩邊的翻譯都有所缺陷。據說臺版譯者原本堅持使用《寒月,厲婦》這個譯名,然而出版商因為諸多理由改為用《怒月》,導致譯者跟出版商鬧翻。
英文封面一覽(貌似混進一張法文的)
《怒月》中最科幻的地方也是大噱頭所在是那臺超級電腦「麥可」。這臺電腦原本只是負責整 理管控月球政府當局資料的普通超級電腦而已,本身並不算有多大的了不起。然而到了某個時刻,它突然有了自我意識,開始發神經,暗地裡做一些小惡作劇。所以 技師阿曼才受命前去維修這臺電腦。根據阿曼自己的描述,「麥可」覺醒的原因是因為月球上要管理的資訊越來越多,當局就拼命給它加外掛。加著加著,複雜度上 去了,他就這麼著醒了。
「麥可」的名字來源自福爾摩斯故事中,連福爾摩斯也自稱 比他還要聰明的哥哥麥可洛夫特。然而這個超級電腦覺醒自我意識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纏著阿曼要他讀笑話!怪不得阿曼在書中吐槽「麥可」是「生 長過度的可愛大小孩」。於是故事就在阿曼跟「麥可」秘密分享笑話開始。
「別跟我說笑話,我左半身的二極體疼得厲害。」
這臺超級電腦不僅能力高強,最重要的是他的表面身份是月球當局的中央處理系統,基本上沒 有什麼信息是不經過他的電子大腦。於是阿曼玩著玩著,發現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利用「麥可」的強大功能就能一舉推翻月球當局。畢竟有「麥可」在,就成了「敵在明我在暗」,我打什麼槍你看不著,你走什麼地兒我卻清清楚楚。於是,阿曼就找上了懷俄明跟柏納多教授,組成了反叛軍的最初成員。
緊接著,他們利用「麥可」絕對可靠的保密性發展壯大,招納成員。海萊茵不愧是科幻貴公子,在小說當中他真的描寫了一套切實可行,同時又極為有趣的組織架構。這套架構即便有成員因為種種理由背叛,也不會因此使組織潰散,能快速地彌補重組,為整個革命組織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 著組織的壯大,人們需要清晰可見的目標。於是阿曼他們便利用「麥可」創造出一個只在熒幕跟廣播中出現的虛擬領袖,不斷鼓舞著內部士氣。這個虛擬領袖不僅形 象正面,還精力旺盛(廢話,電腦何須休息),總是能及時撫平反叛軍浮躁不安的心。果不其然,「露娜仔」越來越信任他,而阿曼他們的反叛軍是時候搖身一變 了。
阿曼三人大膽地以虛擬領袖做黨魁組成一個反對黨,並開始籌劃新政府的各項事 宜。從這部分開始,各種政治權謀浮上檯面,無論是月球當局這個眼前的敵人,還是黨內部的各色分支派別都在暗中較勁。表面上談笑風生,實際上刀光劍影,著實 精彩連連。翻閱這部分讓我想起《笑傲江湖》,雖然風格題材相差十萬八千裡,但政治的人性卻是古今中外皆同的。
在故事的後半部,「露娜仔」終於推翻月球當局,開始叫板地球,謀求獨立。原本地球當局以為毫無武裝的月球人肯定很快就乖乖束手就擒,然而算無遺策的地球人終究因為自大而遭至毀滅性的打擊:月球人使出大殺器,扔·石·頭!
簡單來說,反叛軍利用原本彈射糧倉的裝置將月球表面取之不盡的大石頭向地球地面扔去,石 塊撞擊地面所產生的威力並不亞於核彈。而且發射成本不算太高,可重複發射,加上「麥可」的神計算神安排,地球當局終究還是被炸投降,最終承認月球獨立。諸位看,愛因斯坦說「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戰鬥我不知道,但第四次世界大戰肯定是用石頭互砸」,此話可說得不假呀!
前文說到《機動戰士高達》(初代作)中的機體靈感來自《星船傘兵》,可誰知道其實故事設定當中吉翁公國謀求獨立,發動一年戰爭並在不列顛作戰中向地球扔殖民 衛星的這個橋段也是抄自《怒月》!吉翁公國-地球聯邦,月球-地球,扔石頭-扔衛星……你們日本人到底有多喜歡海萊茵啊?可別說,日本人就是超喜歡海萊茵。他的《夏之門》在日本就非常暢銷,時常就有新版本出版,還改編過舞臺劇什麼的……
TANSTAAFL
在故事的最後,「露娜仔」終於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功成身退的阿曼打算又回到跟「麥可」說笑話的日常當中。可是不知道是在戰爭中受損還是什麼原因,「麥可」的自我意識消失了,他又變回了一臺普通電腦。阿曼在感傷的自言自語中寫下了最後一句。
這面旗幟是故事中教授說將來月球獨立了就用這個樣子的旗子當國旗,而這件事在故事最後也的確真的這麼做了。國旗上那行「TANSTAAFL」其實是一句「露娜仔」的格言縮寫:There Ain't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沒有努力就沒有結果。面對困難和強權,你的選擇是什麼呢?「露娜仔」告訴你:「來!起來格他娘的!」(授權轉載)
※海萊茵生平資料引用自 林翰昌《永垂不朽的自由人──羅伯特‧海萊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