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近日,大河報以《為留人,已有民辦幼兒園貸款發工資》為題,報導了部分民辦幼兒園的「呼救」聲令人揪心,園所停課、營收為零,一些原本運營良好的民辦園,出現了「負責人抵押個人房產貸款籌措資金給員工發工資的情況」。疫情之下「彈盡糧絕」的民辦園如何脫困,成了從業者必須面對的頭等大事。
近日,記者在調查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幼兒園舉辦者並非只寄希望於「他救」,而是在使出「洪荒之力」嘗試自救,但自救大多體現在經營副業上。「我們不願坐以待斃,不怕辛苦,不想等救濟。」一位幼兒園負責人抹淚道。
破局: 扛不住的幼兒園,開展起美食自救項目
「今年對於整個幼教行業來說,已不僅僅是嚴冬,而是『冰河世紀』。」鄭州市一所幼兒園舉辦者李玫(化名)表示,幼兒園至今未復園,高昂的房租、員工工資等開支正消耗掉幼兒園為數不多的現金儲備。有些扛不住的民辦園已在嘗試自救。李玫所在的幼兒園幾位投資人經過研究後決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也帶領大家自救!
「老師在和家長溝通後得知,孩子們在時常惦記園所的飯菜!」李玫說,一些家長表示,從最開始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到現在早已技窮,市面上又很少有出售兒童營養餐的商家。
為了滿足需求,李玫的幼兒園結合自身優勢,在4月中旬啟動了美食自救項目,並將線下明廚展示以短視頻方式放到了線上,「我們根據家長的需求制定了食譜,推出了營養餐。孩子們在家就能吃到幼兒園的味道。」李玫說,營養餐以平價出售。
自救效果如何?「杯水車薪,但這些收入都會用於補貼老師工資。園長也會到後廚帶頭給孩子們包包子。走到這一步,感動於夥伴們的堅守和家長們的支持,也深感自救的不易,為了做好每餐飯大家通常凌晨四、五點就要起床操持了。」李玫說。
舉措:尋找貸款、投資人,拯救現金流
在近日的採訪調查中,除了「轉型」做餐飲自救外,還有個別園所將老師們製作的手工製品上架至網店銷售,所得收入分配給參與該項目的老師。而一些幼師通過副業緩解經濟壓力的訴求更為強烈,開始兼職微商,每天刷屏式帶貨……
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的民辦園舉辦者、負責人都在迴避談及園所具體的自救舉措。「這種事不能放到檯面上講,因為我們顧慮太多。」一位不願具名的幼兒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從業者多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一邊是採取自救可能會涉嫌違規,一邊是枯坐就意味著幼兒園會以停園收場,「我們不願坐以待斃,不怕辛苦,不想等救濟,但也怕自救不成,反而害了園所,得不償失。」這位負責人抹淚道。
家住鄭東新區的劉女士曾注資過鄭州的3所民辦園,「這幾天我接到不少同行的電話,都在問我是否還願意加大注資,或是有興趣投資其他園所。一些民辦園因資金鍊斷裂,急尋投資人、合伙人。也有幼兒園負責人平生第一次和融資機構打交道,只為能貸到款救急。」劉女士稱,已有民辦園舉辦者在考慮或已著手轉讓園所。
說法:自救行為合情合理,也應合規合法
對於民辦園組織開展自救,家長們持什麼態度?「我家孩子所在的園規模不大,前段時間我擔心幼兒園會撐不下去,還向老師諮詢了退費問題,最近看到幼兒園開始組織自救,反倒心安了許多。」家住金水區的張女士在受訪時表示,她個人十分支持園所不等靠政策的「及時雨」,自謀出路。
「深層考慮,支持民辦園自救,何嘗不是在為孩子們保護這些來之不易的學前教育學位?」家住中原區的劉女士,家有兩個上幼兒園的孩子,她告訴記者,一些普惠民辦園一個月保教費加起來尚不足2000元,性價比很高,「希望這些園能挺過去。」
「民辦幼兒園深陷生存困境,在這種境遇下發起自救,我個人認為合情合理,但在具體行動和操作上還需合法合規。」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祁雪瑞在受訪時表示,比如,個別民辦園利用現有廚師和後廚設備,拓展備餐、送餐業務,可能會面臨超範圍經營的問題,「正規的園所辦理有食品衛生許可證、教職工也必須有健康證,按理說備餐沒有問題,平時孩子們在園一日三餐也是要在園所吃的。所以,幼兒園開展配餐業務,若是服務對象限於本園所的孩子和家長,我認為較為妥當,但當配餐業務成為公開對外推廣的外賣業務,或幼兒園以商家身份入住某些外賣平臺,提供外送服務,這就涉嫌超範圍經營了。」
祁雪瑞表示,若民辦園確實有開展外賣業務的需求,可諮詢相關部門,看能否辦理執照,將自救合法化。
思考:民辦園抗風險能力差,要保教師隊伍
疫情之下,民辦園抗風險能力差的問題再次凸顯。一位幼教從業者說:「因為疫情,讓生活給我們上了一課,拼命幹了這麼些年的幼兒園,能堅持下來的有幾個?我們的辦園初心和滿腔的教育情懷,在現實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河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王國平在受訪時表示,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民辦幼兒園需要按月或按學期收取保教費,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因屬於民辦非營利性單位,在融資方面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民辦園又沒有公司制度下的安全現金流和危機儲備金,所以,這些園的運行嚴重依賴於保教費,但當重大危機突然來臨時,這些園所的抗風險能力是極差的。」
王國平稱,民辦園要自救,首要任務就是保住教師隊伍不流失,「現實情況卻令人憂心,一邊是民辦園舉辦者在千方百計借貸,想保住園所,一邊卻是成熟的教師隊伍在流失。這些教師大多是主動離職的,並非園所裁員所致,這是很多辦學者不願看到的。試想一下,待到復園時幼兒園沒了足夠的老師,那生源還會有保障嗎?」
對於一些幼師兼職做微商,王國平明確持反對態度,他表示,因為孩子的紐帶作用,老師和家長原本是合作的同事或朋友關係,一但幼師向家長推廣微商產品,「就不是『微傷』而是『重傷』了!這會讓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使朋友關係變成商家和顧客關係,會令幼兒園集體受到很大傷害。」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杜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