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的《權力的遊戲》在粉絲們八年的忠實陪伴下,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在搶座位遊戲爭鬥正酣之時,有國外藝術家採用「慕夏劇場海報風格」為《權力的遊戲》的設計了一組女性人物招貼,包括了龍媽、三傻二丫姐妹、瑟曦、小玫瑰和梅姨等10 多個人物。
藝術家可能希望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於這部美劇的喜愛,同時,也是嚮慕夏致敬吧。
《權力的遊戲》非官宣海報
阿爾豐斯·慕夏是一位捷克藝術家,在那裡,他被尊為「捷克的國寶」。
慕夏公認為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流行於歐洲的新藝術運動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海報藝術王子」,被 20 世紀初的美國人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
《紐約每日新聞》1904年4月3日專題報導慕夏訪問美國,1904年報紙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現如今,日本人對慕夏也是趨之若狂,把他供為日本漫畫的祖師爺。
但是,對於人們這樣的評價和稱讚,慕夏本人應該是不會感到特別高興的。
這背後的故事不僅僅是關聯到慕夏個人的人生經歷,同時也涉及到人類文明發展中一段波瀾起伏的歷史。
慕夏坐在梯子上為Cassan Fils印刷廠創作海報,1896年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美好年代」的美好記憶
1877 年到 1905 年,慕夏常住法國巴黎,那段時光正處在所謂的「美好年代」(法文「Belle Époque」,時間大致在19世紀末到一戰爆發前)。
「美好年代」也是歐洲經歷蒸汽和電氣二次工業革命的時期。比照我們現在經歷的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革命,就能想像一下當時的景象。
那時候,新技術新發明不斷出現,蒸汽機、火車、發電機、飛機、汽車、電燈、電話,這些新鮮東西目不暇接。
咖啡店、餐廳、夜總會、歌劇院、小劇場、百貨商店、高級服裝店、度假酒店等等場所成為不同階層人們的娛樂和消費的去處。
海報廣告是當時商家吸引流量,招攬顧客最有力的工具。
商業的需求吸引了大批藝術家投入其中,探索這一全新的藝術形式,結果,他們也把巴黎街道變成了一個個「街頭畫廊」。
慕夏同時期的海報
慕夏無疑是當時海報藝術設計者的佼佼者。
從1894 年開始,慕夏和巴黎最紅的歌劇女明星莎拉·伯恩哈特合作,創作了一系列奠定慕夏海報王子地位的歌劇海報。
《吉絲夢坦》海報,1894年彩色石版畫;《羅朗薩丘》海報,1896 年彩色石版畫;《茶花女》海報,1896年彩色石版畫;《美狄亞》海報,1898 年彩色石版畫;《莎瑪麗丹》海報,1897年彩色石版畫;《哈姆雷特》海報,1899年彩色石版畫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慕夏在劇場海報方面的成功,使慕夏受到各方邀請製作海報。那個時期,慕夏為香菸、啤酒、葡萄酒、巧克力、餅乾、自行車和香水而畫的海報也常常遍布巴黎的街頭。
慕夏 1896 — 1902 年繪製的海報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慕夏還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形式,沒有文字的海報– 裝飾板,可以用來進行內牆的裝飾,由此,慕夏設計的精美裝飾板進入了大眾的生活中。
四季:春夏秋冬,1896 年彩色石版畫·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1899 年,慕夏的事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受奧匈帝國政府的委託,為 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設計波赫展館。1901 年,慕夏由此獲得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騎士勳章。
1900 年巴黎世博會奧地利展館海報,1900 年彩色石版畫·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慕夏的創作再現了那個年代巴黎人生機勃勃的生活狀態,成為「美好年代」的永恆記憶。
優雅浪漫的慕夏風
1893和 1894 年留下了慕夏和高更的幾張照片。此時,兩位藝術家的生活都是相當的窘迫。
保羅·高更為慕夏所作朱迪思·戈蒂埃的小說《白象回憶錄》插圖擺姿勢,1893年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按照慕夏的後人的說法,高更和慕夏只是朋友,在藝術上相互影響則似乎不多。
當時的慕夏忙於生計,無暇參與到曲高和寡的前衛藝術中,他創作的作品主要迎合大眾審美和欣賞的趣味。
這個時期,慕夏已經形成自己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的藝術風格。
美女 + 背「鍋」
慕夏的大部分海報作品構圖主題突出,畫面往往只有一位美女。並且,美女背後一般都會有一個「鍋」。「鍋」上一般裝飾有神秘的符號或者植物花卉作為紋飾。
從拜佔庭藝術那裡,估計慕夏從中獲得不少靈感。
狄奧多拉皇后(查士丁尼一世),Meister von San Vitale in Ravenna,公元 547 年之前,馬賽克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黃道十二宮,1896年彩色石版畫,65.7 x 48.2釐米;遐想,1897年彩色石版畫,72.7 x 55.2釐米;《藝術:舞蹈》習作,1898 年鉛筆和水彩紙本,56 x 34.8釐米;拜佔庭髮飾:金髮,1897年彩色石版畫,34.5 x 28釐米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有時,慕夏也會做些變形,將美人畫在圓鍋上,或者將美人畫在圓鍋內,整個畫面形成Q字構圖。
二次元
當時,來自日本的二次元風勁刮歐洲畫壇,慕夏也應該會受到影響。同時,拜佔庭藝術總體上也是偏二次元多些,鑑於「背鍋」構圖對慕夏的影響,拜佔庭藝術中的二次元也會給慕夏一些啟發吧。
從人物造型比例和服飾比較看,慕夏的作品和浮世繪作品倒有不少相似。
左圖:《吉絲夢坦》海報,1894年彩色石版畫,216 x 74.2釐米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右圖:《藝妓讀信》,喜多川歌麿(1753 - 1806),紙本設色,約1805 - 6 年
慕夏通常將臉、頭髮、服飾和花植物各個部分隔開,在單個區域裡一般只用一種主色調,然後,加上 1 - 2 種輔助色彩作為陰影。慕夏用這種辦法,在二次元上顯示出三維的效果。
慕夏的作品顏料平塗,表面非常光滑,絕對不產生油彩的厚重感。
吉斯夢坦(局部),四季:夏(局部),茶花女(局部)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在把畫面對象轉化為二次元的時候,當時還比較新的攝影,幫了慕夏很大的忙。在採用新技術方面,慕夏可謂是與時俱進呀。
「斯拉夫史詩」布爾諾展覽海報(局部),1928-1930年彩色石版畫;雅羅斯拉夫扮成一個彈奏七弦琴的斯拉夫女孩,為創作「斯拉夫史詩」第十八幅《斯拉夫椴樹下的歐蘭第納誓言》(1926年)充當模特,1925-1926年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粗細「麵條」
慕夏用粗線條勾勒出外框線,然後用細線條處理各個局部細節。
慕夏的畫有個特點,就是美女的長髮飄飄,它們和植物的樹枝像被甩開的粗細麵條在畫面上四散開花。
四季:夏(局部),1896年彩色石版畫,103 x 54釐米;JOB捲菸紙海報(局部),1896年彩色石版畫,66.7 x 46.4釐米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圍繞著超凡出俗的女性形象為核心,慕夏吸收了拜佔庭藝術和波西米亞風格,加上精緻的花卉植物紋飾,塑造了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海報風尚。
從宏觀角度看,慕夏的藝術創作活動,實際上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生並發展的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一部分。這場裝飾藝術的運動涉及十多個國家以及建築、家具、產品、首飾、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畫一直到雕塑和繪畫藝術等領域。它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新藝術運動"代表作品
1895年,慕夏創作的《吉斯夢坦》新年戲劇海報大獲成功後,慕夏開始接受不同印刷商的廣告海報設計委託。
1896 年,慕夏與巴黎印刷商F.尚普努瓦籤署獨家協議。慕夏按月領取薪水,經濟得到了保障。之後,慕夏搬去位於聖寵谷大街的一間大公寓和工作室中居住。慕夏成為一個成功和受人尊敬的藝術家。
慕夏在巴黎聖寵谷街的工作室,身後是他為薩拉·伯恩哈特創作的海報,約1901年原玻璃板底片現代翻印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1904 - 1910 年間,慕夏多次造訪美國,他的藝術創作在美國受到關注,被美國人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
與此同時,西方現代各大藝術流派紛紛從萌芽狀態轉入疾速發展階段,迎來了此起彼伏眼花繚亂的新局面。
斯拉夫人的史詩
可能見識到海報廣告引導大眾消費的威力。作為斯拉夫人,慕夏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能把斯拉夫人的歷史和精神傳遞給下一代年輕人。
1911年,慕夏從美國回到布拉格,並在那裡租用了畫室,耗費15年,埋頭繪製偉大的《斯拉夫史詩》。
慕夏在創作《塞爾維亞沙皇斯特凡·杜尚加冕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大典》(《斯拉夫史詩》第六幅),1924年原版照片現代翻印 · 圖片來源:© Mucha Trust 2019
斯拉夫民族也被稱為世界上最一盤散沙的民族。
歷史上的羅馬人把斯拉夫人、凱特爾人和日耳曼人是稱為歐洲三大蠻族之一。很久以前,斯拉夫人就分成東西南三部分,東斯拉夫人主要居住在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西斯拉夫人,現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等國家;南斯拉夫,主要居住在原南斯拉夫,現在波士尼亞、黑山、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家。
斯拉夫史詩 (局部)(部分作品),1911 - 1918 年,布面油畫
這組畫繪製在 20 幅長約 8 米和寬約6 米的巨大畫布上,慕夏以鴻篇巨製,敘述了從古代到近代整個斯拉夫民族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斯拉夫史詩》這組畫的經歷就像慕夏的祖國 —— 捷克一樣,命運多舛。
斯拉夫婦女形象 —— 斯拉夫史詩 (局部)(部分作品),1911 - 1918 年,布面油畫
在《斯拉夫史詩》創作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失敗。1918 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慕夏為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紙幣
1928年,正值捷克斯洛伐克建國 10周年,慕夏完成了《斯拉夫史詩》,並將這組作品捐贈給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但是,慕夏卻受到了冷遇。
高層人士忌憚慕夏的泛斯拉夫主義,專業藝術人士認為慕夏的創作手法落伍,而年輕一代又給作品貼上了保守主義、因循守舊的標籤。
1939 年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慕夏本人也在當年去世,享年79歲。
阿爾豐斯·慕夏(1860 - 1939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捷克斯洛伐克復國。但是,二戰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卻長期受到蘇聯的控制。
199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正式成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獨立的國家。
納粹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時期,《斯拉夫史詩》所表現的斯拉夫民族主義氣質讓作品有被銷毀的危險。到了蘇聯控制時期,作品又被貼上資產階級思想的標籤而不被重視。
一直以來,《斯拉夫史詩》被寄存在畫家故鄉附近的小城。直到 2012 年,作品才回到布拉格進行長期展出。
《權力的遊戲》結束了,斯拉夫史詩還在繼續,此外,還有阿拉伯、日耳曼、美利堅等史詩都在上演,在融合,在碰撞。
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必須在藝術與政治、傳統與前衛、大眾與精英幾者之間進行方向性的選擇。
慕夏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前半生有點局促不安,更多是被逼無奈,真所謂都快要餓死了,不得不把自己搞得才華橫溢。
而在他的後半生,慕夏似乎在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之下,完成了自己的抉擇。
La Nature, 1899 - 1900 年,青銅和紫水晶,70x28x27釐米
正在明珠美術館舉辦的《慕夏》經典作品回顧展,展出了慕夏家族收藏的,超過 200 件涵蓋慕夏在各個時期和領域裡創作的主要作品。通過這個展覽,大家可以體會到慕夏那唯美風格後面的宏大的史詩。
凡現在購買VART VIP年卡會員
即有機會免費獲得熱門展覽贈票一張
當下可獲贈票的展覽有
《慕夏》、
《白晝的幻想 ——天野喜孝藝術展》和
《第二屆JINGART藝覽北京》的門票
.
贈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撰稿 Q叔
文字編輯 Tiantian
美術編輯 XiaXia
圖片資料收集 Qianqian
Dan Chan
聲明:除標明出處以外,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