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復古懷舊的流行趨勢不斷升溫,不管當下最流行什麼,復古元素單品總能佔有一席之地。
而在一眾中古單品裡,中古包往往是最受大家關注和歡迎的。花三分之一的價格就能買到一隻大牌奢侈品包,聽上去是不是很值!
但一入中古坑似海,稍不注意可能撿漏不成,反而直接就跌坑裡!中古市場的水分很深,買中古包可比買新包的學問大多了。
怎麼去判斷一個包的新舊狀況?中古包瑕疵嚴重能不能修?會不會影響價值?... ...
就成色這個話題,今天整理了一篇中古包避坑指南,出現以下情況,千萬不!要!買!!
中古品在日語裡就是「二手貨」的意思,我們一般說到中古包基本指二手的/舊的奢侈品包包
因此有使用感是不可以避免的,一般在包身、包的四個邊角以及皮革拉鏈頭位置容易磨損掉皮,只要不是特別嚴重,保養店都可以修復的。
但由於前主人使用經歷了不可描述的摔傷,迫使磨損嚴重到露出骨條、或者是包內支撐板斷裂... ...這種重症類型包包,建議大家慎重選擇。
包包有了摺痕還變形了,這時候你就要小心,因為整體定型修復及其考驗工藝,明明是剛買的新包,卻還要花大價錢送檢修。
不是孤品的話,儘量選形狀好的,畢竟有的中古款價值遠超現貨,一切還是看臉,為了買而硬買是不值得的...
在復古風潮的影響下,近些年最火的包包元素——經典老花,佔據了中古包市場的半席江山,像Dior老花馬鞍包、Gucci腋下包、Fendi法棍包...等都是經久不衰的百搭款式。
如果是氧化發黃的狀況,要看材質和顏色,一般能淡化到60%-90%。而一些時間久的中古包,氧化嚴重,五金生鏽,留下的泛黃汙漬比較難根除,
所以,追求完美的集美不建議入手,當然,你喜歡這種時光感,自己背著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一些太過低價的中古包要謹慎!因為有一些價格便宜的包袋很大可能是被「翻新」過的,少了包包原本有的光澤度、細膩度。
有些甚至在配件等小細節上已經變了樣,這種中古包是個大坑!
首先是有些包本身已經是有比較嚴重的破損,被不專業的上色修復後,會出現染色不均勻,掉色,加速包包老化,無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這種翻新一般消費者很難看出來,你不知道經過什麼樣的加工,比如更換了五金配件,或是改過色,如果再花高價買就很虧!
對於一些有年代的中古包,加之使用過度或者是保存不當,就可能出現裂紋、斷裂、粘皮、掉渣等情況,
對於這種中古包,大家就要謹慎入手了,以為是遇到了熱門款,價格還便宜就頭腦發熱買回家,想著後面再保養修修就能背?
其實,對於這種瑕疵嚴重的中古包,修復難度比較大,買包的錢+修復的錢加起來,可能還不如買個新包划算。
像皮質裂紋這種,是沒辦法在原有基礎上修復的,有些會直接換皮,一旦更換過配件,它就不是原裝的,本身自帶的Vintage氣息也就沒有了,這個包就瞬間貶值。
成色是中古包估價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其價格跟包包的保存狀態基本成正比。
在日本,很多中古商會以N、S、A、B、C來劃分中古包成色。
大家常說的SA一般是 97-99新,A大概就是95新,AB就是93新,B級別的還算不錯,C是相對來說最差的了。
通常能被回收再次售賣的中古包,大部分是良品,成色價值等方面都比較優秀的,但有使用感基本是不可避免的。
輕度瑕疵是可以通過護理改善的,所以千萬不要把一些瑕疵問題作為衡量買中古包的決定性因素。
用一個相對低的價格買一個大牌包,接受輕微的瑕疵,然後自己護理保養,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其實買包嘛,適合自己且買的開心最重要,希望在入坑中古這條路上,大家能遇到自己喜歡的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