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冰火是喬治·馬丁出版的第一系列叢書,不怪大家,誰讓老爺子出名那麼晚呢~
其實人家是個職業作家,幹了25年,《權利的遊戲》也早在1996年就出版了。在他起航前往維斯特洛之前,馬丁其實是科幻那撇的,他曾在另一個維度創建了名為「千世界」的宇宙空間。
在這個「千世界」中存在著名為《夜行者》(Nightflyers)的故事。自從40年前被出版以來,《夜行者》已經翻出了多種花樣:中篇小說、擴展後的中篇小說、電影。而Syfy最近放出的電視劇,就是該作的最新影視化作品。
地球大面積爆發瘟疫,為尋求新技術,一支由6個不那麼相親相愛的人組成的科學探險隊被派往宇宙邊緣,研究Volcryn——一個神秘的外星種族。然而除外星人之外,他們搭乘的殖民飛船上潛藏著更大謎團。夜行者號是唯一一艘同意執行該任務的飛船,但船長Royd Eris從來不會在人前顯露真身,只通過聲音或全息投影與船員進行交流。任務途中還總是有一股不明力量,阻止飛船按時攔截Volcryn。船員們開始懷疑科學家團隊中危險的心靈感應者,科學家們則懷疑神神秘秘的船長。
總之,這就是個標準的誰是臥底驚悚劇。
《夜行者》最初版本是在1980年在《模擬科幻與事實》雜誌上發表的,第二年馬丁把它擴充到了3萬字,因而得以被收錄到戴爾的《雙星》系列中。
1981年,《夜行者》獲得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提名。雖然它沒有獲得雨果獎,但卻獲得了軌跡獎(最佳中篇小說)和1983年日本精誠獎(最佳外國短篇小說)。
當年馬丁剛開始出版小說的時候,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科幻類型的。其中很多故事,包括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都是以同樣的未來做背景,最終他把這一類小說稱為千世界系列。
「千世界」指的並不是平行宇宙,而是指源於地球的人類帝國崩潰後,留下的千個人類世界。帝國的崩潰始於同外星人雙線作戰,崩潰後人類用了很多年才得以重建星際飛行。千世界中很多故事都涉及到長期分離的人類文化重新相互接觸的情節。
《夜行者》的故事,在1984年曾經被搬上過大熒幕,但當時的書迷們最終只盼來了一部相當俗氣的太空冒險恐怖片。雖然本君一點也不建議大家去看早期版本,不過這個超級80年代風格的預告片還是值得一看的,因為賊逗。
咳咳,言歸正傳。
Syfy改編的《夜行者》劇集,相對來說更忠實於原著。開篇就闡述了馬丁對人類的看法:「任何智慧的生命體,都清楚人類的本質。我們是種病毒,殺死了現任宿主,正在尋找可感染的新宿主。」
劇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科學家團長(Eoin Macken),長得有點像胡歌、他非要帶上船的前女友(Gretchen Mol),曾經是《大西洋帝國》裡的媽媽桑、可疑的船長(David Ajala)、開掛心靈感應者(Sam Strike)、網癮少女(Maya Eshet)、肥宅生物學家(Angus Sampson)、完美基因編輯太空人(Jodie Turner-Smith)、光頭痴情大副(Brían F. O』Byrne)。
請原諒本君閱片有限,說實在的這個卡司,除了媽媽桑我一個也不認識……(貌似暴露了什麼?)
喂,你是看卡司還是看劇啊?!不要這麼在意演員的咖位好不?
在追劇之前本君還是要提醒大家一下,如果你是奔著少兒不宜來看馬丁的改編劇,你可能會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失望。本君總結,具體原因可能是當年的馬丁還沒有那麼執著於描寫丁丁……
雖然沒有HBO肉多,但好消息是,《夜行者》依舊是少兒不宜的!
因為你一定不想帶著孩子看為了劇情展開,需要把男票眼球挖出來開虹膜識別鎖的鏡頭。更何況這裡面還有隱性德國骨科情節。(不能再多說了,該劇透了)
總體來說《夜行者》還算精彩,當然也有些bug,站在上帝視角的人可能會跟著干著急卻無能為力。但好歹本季最後一集,你就能看到外星人,而不像某個兄弟劇集,吹了四季異鬼但只給你看喪屍那麼次……
而且馬丁殺主線人物的優良傳統在這裡也有持續發揚。不過肯定沒有《權遊》那麼放蕩不羈,畢竟是在宇宙深處的封閉環境裡,總不能第二季沒播就都死光了吧~
如果這個周末劇荒了,不如去馬丁的千世界裡逛一圈,也許待你歸來,就也不是自己了呢~(劇情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