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臺劇正經歷著新一輪的覺醒,或者說是復興。
而湧現出的大批好劇——
無論是去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想見你》,
以小而清新取勝的《俗女養成記》,
還是聚焦底層真實的《做工的人》,
以及最近剛剛上線的看點滿滿的《天橋上的魔術師》,
它們早就超越了觀眾既定印象中「灣灣偶像劇」的框架,以更深刻的人性洞察,更犀利的社會視角,更大膽的創作尺度,以及更新鮮的故事形式,讓人們看到了臺灣電視劇更多樣的可能性。
但當我們追溯這一波崛起的源頭時,一切還得回到2019年3月開播的那部現象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部劇集聚焦數個因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而發生聯繫的普通家庭,探討公眾悲劇背後的社會成因、道德抉擇,以及法律與倫理之間的關係。
到現在還記得兩年前《與惡》問世時帶來的驚喜與衝擊,它碰觸到的是臺劇乃至華語劇都不曾碰觸的現實議題,而故事的複雜與深意、事件和人物引發的共情與反思,更是讓劇集本身被劃為「神作」的行列,直到現在在豆瓣仍然擁有9.4的高分。
這部劇讓更多人認識了編劇呂蒔媛,而在這之前,許多影迷對她的印象,是來自2018年入圍金馬八項提名,並最終斬獲金馬影后的臺灣電影《誰先愛上他的》。
影片中,呂蒔媛和導演徐譽庭一同講述了一個輕鬆幽默,卻也細膩感人的生活故事。
而在距離《與惡》問世近兩年後,呂蒔媛執筆的新劇也終於問世,那就是1月底在臺灣開播,最近也剛剛在內地網絡平臺上線的《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
最初關注到這部新劇,同樣也是因為超級強大的主演陣容:
陳意涵、林心如,還有和呂蒔媛合作過《誰先愛上他的》的邱澤;
老一輩的李立群、藍心湄以及年輕一代的簡嫚書和林哲熹。
而故事所關注的女性創業的主題,在符合當下時代性的同時,也在整個華語劇領域相對稀缺。
畢竟,許多劇集將焦點駐足在職場女性的生存與奮鬥上,卻很少講述在競爭更為激烈殘酷的創業市場中,女性面對的艱難與遭遇的秘辛。
故事圍繞著三名女性展開,林心如飾演的公冶小蔦,在巨頭地產公司做總裁特助,因為早年的留學經歷和長年的工作積累,培養了專業的學識與豐富的經驗,同時也獲得了越來越開闊的眼界與抱負。
輔助總裁多年,公冶小蔦敏銳地意識到公司發展的瓶頸,而當企業的經營理念越發遠離自己的理想與初衷時,她果決離職,在三十多歲的時候選擇自己創業。
陳意涵飾演的夏芷,是公冶小蔦所在公司的基層設計師。
相比於後者意識到公司整體的問題,夏芷更加煩惱與自身職業發展的困境,想用實力和能力說話、一向埋頭苦幹的她偏偏遇到了一個更看重情商和「酒商」的領導。
不善阿諛奉承,不愛飯局應酬,於是,作為一名踏實苦幹,又有創作才華,卻始終不受寵的設計師,夏芷被「發配」到公司大廳,貶為前臺招待,只能負責端茶倒水,籤名登記一些瑣碎的行政事務。
也是這段「前臺」時光,夏芷結識了公司另一名前臺員工,簡嫚書飾演的林美季。
不同於前兩位女性角色,工作對於林美季來說,更像是追逐真愛的跳板。
身為公司一大門面,容貌姣好、身材火辣的美季相比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更希望通過工作找到一份可靠的愛情。而前臺的崗位讓她有機會接觸形形色色的訪客,而開朗親和的性格也令她與每一位同事與客人「打成一片」。
在情商層面,美季可以說是夏芷的反義詞。
偶然的機會下,三名女性從同事和打工人,變成合作夥伴和老闆,開啟了一段充滿波折與挑戰的創業冒險。
《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已經播出到第八集,必須要承認的是,如果抱著對《與惡》的期待標準去看呂蒔媛的這部新劇,確實會有些許的失望。
它缺少深及體制和觀念的批判與反思,更多是以常見的情節與轉折,描繪女性創業以及情感生活中的現象與事物。
這一差距,從劇集徘徊在8分左右的豆瓣評分上就能看出來,顯然與9分+的神作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
畢竟,就前八集來看,創業的情節佔比並不算多,主角的情感經歷反而佔據了太多的故事空間。
雖然算不上神作,但這部劇還是值得一追的,特別是在這段節後劇荒期,用來下飯還是非常合適的。
用呂蒔媛自己的話來說,《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這部劇「有遺憾,也有強悍的地方」。
這句話對劇中三位女性人物同樣適用。
相比較沉穩冷靜的公冶小蔦和開朗伶俐的林美季,劇集更大篇幅落在了陳意涵飾演的夏芷身上。
坦白講,前八集看下來,夏芷並不是一個特別討喜的角色。如果要列舉她的優點,似乎也並不困難——
勤勉、實幹,忠誠、專一。
但所有這些優點,放在一個主張多樣性與獨特性的現實環境與氛圍中,就顯得沒那麼突出了。就好像小時候被誇善良和聽話一樣,似乎是沒有其他能夠被挑出來、值得說道的特質,才被大人們硬加上的優點。
而這些優點換一種說法,可以被稱為平凡、普通。
實際上,夏芷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平凡的都市打工人,在大街上隨便一抓就一大把的那種。
相比於角色的閃光點,更能讓人記住的,反而是她身上的種種缺陷。
劇集並不吝於展現夏芷的無能。
是的,無能。
這種無能並非她疏於業務,而是她在面對職場潛性規則下的無能為力,面對生活情場皆失意的無力招架。
領導各種「提點」與「敲打」,夏芷仍然像木頭一樣,履行著自己心中的一套行事原則。
結果就是,她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職場霸凌,被辱罵,被騷擾。
三十出頭,仍然是公司最基層的小員工。
然而面對這些非難,她還是選擇了沉默與妥協,有些時候也得幸於公冶小蔦的幫助才能逃過一劫,不過整體上還是衰運不斷。
在愛情上,男友拋下她環遊世界六年,夏芷也專心等了六年。
每年只有過生日的時候才能收到對方發來的一條簡訊,就憑著這一年一次的訊息,支撐著「對方一定會回來」的信念。
但這執著裡,不難看出也有逃避。
不願面對男友離開的事實,躲在曾經熱戀時期的美好泡泡裡,一遍又一遍重溫著僅存的甜蜜回憶。
事業、生活、愛情都深陷泥坑,夏芷最初仍然安於在泥坑裡繼續生存。
直到公冶小蔦看中了她的踏實、忠誠與才華,向她拋出了創業的橄欖枝,她或許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有跳出泥潭的這項選擇。
夏芷的角色之所以不討喜,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在她身上,人們映照出了屬於自己的現實。
工作中的小透明,愛情中的妥協者,性格中的軟弱怯懦、一廂情願,以及自我厭棄與懷疑,這些缺憾也許能在屏幕之外每一個敏感的自我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對應。
換一個角度來看,夏芷的平凡恰恰讓她成為整部劇中最適合觀眾代入自己的角色,而她的處境、選擇與經歷,也非常具有說服力地反映出,一個普通人在創業的過程中,將會遇到些什麼,將會改變些什麼,將會收穫些什麼。
夏芷的轉變似乎是故事後續必然的趨勢,被不少觀眾詬病的「角色感情戲太多」,可能在接下來的劇集中有所調整。
據和陳意涵演情感戲的對手男演員(為了不劇透先賣個關子)透露說,他只參演了5集就下線了。如果屬實的話,倒是可以期待夏芷專心搞事業了。
雖然夏芷是劇中最具代入感,同時著墨最多的角色,但林心如和簡嫚書塑造的另外兩位主角,也提供了當代女性截然不同的鮮明面貌。
林心如飾演的公冶小蔦身世背景更為複雜,從片花來看,這個角色牽扯出的更多是女性在事業與家庭方面的選擇。
在前八集關於她的刻畫其實並不多,後面還是可以期待下。
而從現有的劇集來看,《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中最大的驚喜可謂簡嫚書。
對於很多觀眾來說,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她之前參演的多為《菜鳥》《天黑請閉眼》等在臺灣本土更受關注的影視作品。
在這部劇裡,她飾演的是一位非常容易引發偏見與誤解的女性角色。
一開始,林美季這個人物被塑造成典型的花瓶。
說話嬌嗔、穿著暴露,徘徊在各種各樣的男人之間,唯一的夢想和關心的事情,就是尋找真愛。
在以往的女性題材作品中,林美季一定是那個最為膚淺無知的反面教材,需要男性的審視與認可來定義自我的價值。
然而在《她們創業的那些事兒》裡,隨著故事的推進,人們可以慢慢發現她身上那些隱藏的閃光點。
比如她對愛情的處理方式,是聰明、勇敢又得體的。
劇中他對邱澤一見鍾情,後者卻早已有默默暗戀的人。美季在大方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後,鼓勵對方向心上人表白,同時也明確表示自己會繼續爭取。
因為對方有了新女友而徹底失戀後,美季也會也會不斷告訴自己,「我很優秀」。
而面對前任的羞辱,也可以不卑不亢地輕鬆化解,維持了表面的體面,卻也給對方擊出一記內傷。
當然,簡嫚書的表演也為角色加了不少分:
造型性感,但笑容又是乾淨、清爽的;
說話會發嗲,但懟起人來戰鬥力超強。
雖然一直在追尋真愛,但因為失戀的打擊,林美季也早先夏芷,開啟了女強人的路線。
也期待,在未來的故事中,她的人生,能真正走出一條花路。
而這,也是對劇裡所有努力創業,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女性的期待與祝福吧。
說起來,其實這部劇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何止創業,人生處處都是鳥事。
可正如呂蒔媛所說的,面對所謂的鳥事,「拍拍翅膀,就可以飛走」。
但願,劇裡劇外的我們,都能擁有那對可以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