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緬甸抗疫:檸檬、難民、巫神、病毒

2021-01-10 澎湃新聞

當全球新型冠狀患者突破78.5萬時,早先零案例的緬甸迅速在出現第一批感染者後迅速升至目前的14例,並於3月31日死亡一例。緬甸、泰國、中國、寮國等東協ASEAN架構之下的國家,因為邊境接壤和頻繁的經貿文化互動,開始面臨一次重大的疫情挑戰。筆者曾在緬甸進行多次田野考察,此次通過在線訪問和新聞追蹤,看到一些緬甸疫情側面,本文試圖在信息防疫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路。

緬甸民間健康傳播的文化和宗教制約

緬甸在外媒(包括中國媒體)眼中,是一個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度,儘管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但是在傳播學領域有一個鐵律,就是「刻板成見」,而非「正確的常識」是大眾傳播的基礎。正如,許多外國人錯誤認為中國人都吃狗肉或者都會一點書法和太極一樣。

雖然和中國分享2227公裡的邊境線,這意味通過跨境而居的邊民貿易共同承擔著潛在的公共衛生風險,但在第一輪新型冠狀疫情期間,與中國接壤的緬甸並沒有感受到恐慌,反而覺得自己能成為疫情的例外之地。

緬甸的「高枕無憂」從前段時間的政府發言人口中可見一斑,該國政府發言人佐泰曾經(Zaw Htay)認為,緬甸無人感染歸功於緬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他還說,因為緬甸人習慣用現金而非信用卡付帳,所以不可能傳播病毒(這句話可以解釋為,緬甸通過髒的紙質貨幣使用,獲得了「全民免疫」和病毒耐受力)。翁山蘇姬在3月16日的全國演說中重申國內零確診,同時號召國人踴躍捐助政府防疫基金。

緬甸仰光友人所發的社交圖片:緬甸版本的一米線公共辦事方式。

3月23日23:30,緬甸零記錄被打破,出現2例確診病例,接著25日出現另一例,受到此消息影響,泰緬邊境出現封鎖和返鄉潮,大批在泰國務工的緬甸人開始大遷徙,邊境出現極度混亂的場面。許多緬甸在泰國的務工人員都是「黑戶」,筆者在2005年曾在泰國清邁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遇到大量緬甸難民和黑工,此後的15年,這種狀況並沒有改變,地下身份意味著獲得醫療資源的困難,也加劇了這個人群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而由於失控的人群流動,最終東南亞會可能會出現一個新冠疫情的新熱點。與此同時,緬甸國內開始出現搶購風潮,而大多數囤積備險的緬甸公民並不佩戴口罩,緬甸公共醫療資源的嚴重缺乏和公共衛生習慣,會造成嚴重的抗疫壓力。考慮到早年緬甸因為內戰所導致難民的雲南避難,特殊疫情期間,仍然有邊疆的「被動互動」問題,雲南省需要早做預案,儘可能地多做疏導少做單方面封鎖,並藉此機會自檢自己的邊疆公共衛生狀況,維護跨境民族的生命健康。

說到這裡,必須回應本文的標題和開篇段落,緬甸的核心宗教是佛教和地方巫神系統,尤其是巫神系統是緬甸的內核,巫神信仰和主流佛教的關係,近乎是道教和中國宗教的關係。此對比的意義在於,中國人認為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也就是魯迅所說,要了解中國人,必須了解道教,緬甸巫神信仰就是一個相當本地化的原始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信仰和病毒有什麼關係呢?

與世俗社會通過醫療、科學、教育的路徑不同,宗教社會往往通過宗教創造連帶感、集體感、危機感、認同感,甚至以宗教替代科學和醫學,直接給出解決方案。新型冠狀疫情出現之後,馬來西亞馬航370消失期間出來預測飛機去向的bomoh巫師也出來抗疫了,代替醫生進行預防和治療;緬甸在疫情期間,佛寺的高僧大德開出增強免疫力的配方:一個檸檬、三個棕櫚籽,不多不少,就可以增強抵抗力;與此同時,印度的部分社會也開始通過喝牛尿和冥想來治療疫病;美國的福音派傳教人士,甚至開創「遙距隔屏破疫法」(televangelicalism),張開雙手,打開電腦屏幕,接受屏幕那端大神的除疫。

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現代、前現代、發展、欠發展、世俗社會、宗教社會、部落社會、宗派社會、軍政府統治、民主啟蒙、發達民間國際組織、垂直軍政府行政動員系統網並存的緬甸社會,以上所說的所有宗教化抗疫手段都在緬甸有豐厚的土壤。

從緬甸朋友社交網絡的截圖:民間巫神的克瘟神人偶。

緬甸公共衛生資源的不均勻分布

然而把緬甸的抗疫選擇片面渲染為自殺式的不準備是愚蠢的看法。正如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所介紹的:1月30日,緬甸政府就組建了新冠肺炎防控中央委員會,並於3月13日將委員會升級為國家級中央委員會,由國務資政翁山蘇姬親任主席。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每日公開通報疫情信息,並採取指定定點醫院、取消聚集性活動、改造體育場和寺廟作為隔離點、設立新冠肺炎基金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應對疫情風險。

但是整體來說,緬甸的醫療資源和公共衛生資源嚴重滯後於克服疫情所需的巨量物資、人力、信息需求。在筆者幾年前調查仰光、內比都、萊比塘銅礦、皎漂、土瓦等地時發現,緬甸在醫院、學校設施、交通設施、日常生活用水、汙染治理、網際網路連接等多方面相當落後,即使是首都和傳統旅遊城市仰光,處處都可見汙水橫流的情形,政府在族群爭端、軍政府內耗、國家轉型等多種原因之下,事實上在公共衛生、健康傳播、應急管理系統上嚴重投入不足。

緬甸全國只有一個實驗室有測試新冠的裝備,3月30日為止,共計1700例待測,因為設施和人員問題,緬甸的真實感染情況存在滯後。整體來說,緬甸每一萬人只有6.1個醫生,在邊遠和落後區域,尤其是族群爭端和難民聚集區域,醫患比簡直是災難水平,不用說棘手的新冠疫情,就是在平日也存在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在筆者曾去過的若開邦,每8萬三千名居民裡,才能配備一個醫生。

緬甸在資源分布意義上並非民主機制,特別容易產生公共產品和衛生必需品的不均勻分布和誤置,緬甸的民間組織、官方衛生系統、佛教場所開闢出來的「佛教方艙」、緬華團體的公共空間讓渡,這些機制和平臺將發揮重要作用。

緬甸的撣邦、克欽邦、若開邦、克倫族、羅興伽族群基本處在醫療的孤島當中,如果疫情在這些人群中爆發,將帶來災難性後果。僅以若開邦的13萬羅興伽人為例,據國際人權組織數據,只有16%的人群有必要醫療服務,在擁擠、骯髒的難民營,流感、肝炎、瘧疾、肺結核和新型冠狀病毒都是潛在的殺手。

由於殖民的原因,緬甸在社會學意義上是相當撕裂的社會,不同的族群與主體緬族有許多積怨,緬甸的事實上不統一和內部分裂勢力,也會借著疫情的時機,開始新的動員和格局整合。如果緬甸出現大規模疫情,哪怕是疫情恐慌,緬甸的國際政治情勢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國際關係的惡化和主流偏移,會產生次生災害,進一步惡化疫情治理。因此,創造可靠、及時、「疫情特例式」的多邊談話機制和信息溝通機制十分重要。緬甸因為基礎設施落後,首先需要「信息抗疫」,國際社會應為緬甸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方艙」,通過網際網路來進行在線診斷、在線培訓、資源募集、物品追蹤、疾病疫情及時反饋、國際合作與資源協同。

應搭建全語種東協疫情公共傳播預警平臺

圍繞東協範圍的新冠疫情擴散和民間恐慌,首先應該在信息傳播上搭建東協疫情公共傳播、預警與反應平臺,集成最新的疫情訊息、不同國家的疫情熱點、海內外疫情的資源捐贈和調度、醫療資源調度、緊急案例和突發案例的應急反饋、日常的疫情防護和診療工具包,用開放性、透明性、服務性、應急性、實用性來設計覆蓋全部人群的克疫響應機制。

通過使用東協縮略語,創造東協疫情應急反應網絡,ASEAN (Asian Systematic-medical Emergency Aid Network) for COVID-19,所有發起成員國和參與國適當使用東協的已有成熟管理架構,在醫療衛生、社會救助、國際傳播、生計發展、疾控、危機爭端、族群與難民人道主義等跨領域專家的開放機制和聯合協力下,完成此次疫情的重大備險和克險工作。

在未來,從疫情信息傳播角度上,東南亞國家彼此不看對方國家媒體,反而通過歐美媒體了解對方的現狀需要根本改善。例如,緬甸和中國互相不看對方的主流網站,往往通過第三方的英美媒體獲得對方的消息。無論是關於巨災社會、水汙染、空氣霾問題、土壤汙染、食品安全這類民生相關問題,還是相對抽象的兒童教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中醫西醫文化話語權問題、國際文化軟實力問題,都應該通過孵化多元、複雜的科學泛傳播平臺,來通過一種生活方式改變,進而傳達一種傳播效果,最終完成思維範式的革命。

東協國家以及次區域內部的邊疆問題和欠發展問題,通過此次疫情或許可以讓人感知到一種新解決思路:要發展「全景平衡傳播」和科技服務大眾的「信息充分傳播」來克服疫情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民眾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以有效傳播來帶動公共資源分布和資源管理等問題的解決,最終創造全時性的危機應急響應機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政府向緬甸捐贈抗疫物資
    新華社仰光5月13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政府捐贈緬甸抗疫物資交接儀式13日在仰光的緬甸衛生和體育部醫學研究司辦公大樓舉行。此次捐贈的醫療物資近7噸,包括15萬份核酸檢測試劑和1.8萬套醫用防護服。
  • ICBC仰光分行愛心救護車助力緬甸政府抗疫
    來源:環球網2021年1月14日,在這個仰光市政府與全體市民共同堅守抗疫陣地、抗擊新冠病毒的非常日子,ICBC仰光分行同緬甸仰光Kmayut當局一起舉辦了捐贈抗擊疫情專用救護車活動,共同為緬甸抗疫工作貢獻力量。
  • 緬甸第二波疫情持續升級 中方展開多項援助譜寫抗疫胞波情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高佳義):緬甸自8月中旬爆發第二波疫情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截至11月6號,緬甸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近6萬例,疫情持續升級。期間,中國政府和民間機構對緬甸的抗疫工作給予了大量援助,受到緬甸各界人士的一致讚譽。
  • 湖北省政府向緬甸政府捐贈抗疫物資
    12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向緬甸政府捐贈抗疫物資移交儀式在仰光舉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代表湖北省政府向緬方移交抗疫物資,並同在首都內比都的緬甸衛生與體育部副部長苗萊盛視頻致辭。陳海表示,此次湖北省人民政府向緬甸政府捐贈抗疫物資具有特殊意義。湖北是中國抗擊疫情的決戰決勝之地。在湖北抗擊疫情的關鍵階段,緬甸政府向湖北捐贈200噸大米。
  • 4名蒙面劫匪洗劫緬甸最大銀行,上億錢款被劫
    《光天化日之下,銀行運送鈔票時遭蒙面人持槍搶劫,損失2億》看到這起銀行搶劫案,小編不自覺想到這幾天正處於暴亂中的美國。種族問題,讓美國部分地州秩序陷入混亂。而反觀緬甸,我們也曾因為宗教問題,引發大規模的流血衝突事件。而若開邦,此前曾發生過宗教衝突,如今又深受戰亂的困擾,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看到這,有的讀者可能疑惑,一個銀行搶劫,小編不必過分解讀。
  • 疫情升溫 泰國出現反緬甸移工仇恨言論
    泰國的緬甸移工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人數激增後,影音網站YouTube和臉書等社群網站開始出現鼓吹暴力行為的仇恨言論。 曼谷附近的海鮮市場爆發群聚感染,不只在線上引發針對,也引發數百萬外籍移工在泰國所受的待遇問題。
  • 疫情之下,全世界的窮人都在經歷著什麼
    網絡上說: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現實卻不是如此,疫情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美國首個因新冠疫情死亡的未成年案例的父親是一名Uber司機,收入微薄,沒錢給孩子買符合條件的昂貴保險。但是這只是美國無數窮人的縮影。在美國的芝加哥市,黑人佔比30%,但是死亡人數卻佔到了72%,同樣在聖路易斯市,黑人佔比25%,但是死亡患者中超80%都是黑人。
  • 中緬抗疫歌曲《一衣帶水·手相牽》上線 演繹「胞波」情誼
    中共德宏州委宣傳部供圖中緬抗疫歌曲《一衣帶水·手相牽》上線 演繹兩國「胞波」情誼中新網德宏5月17日電 (繆超)記者18日從中共德宏州委宣傳部獲悉,中國德宏與緬甸木姐地區聯合製作的抗疫歌曲《一衣帶水·手相牽》近日上線,歌曲視頻正在各社交媒體熱傳,中緬兩國歌手唱出了中緬攜手抗疫、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濃濃胞波情誼
  • 2020年終報導·重返抗疫現場丨「我想把今年我們失去的熱情和美好...
    駐外記者採訪了經歷疫情的醫生、志願者、夜市攤主、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員工等多方人士,看看在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聽聽他們講述的抗疫故事。今天推出第八篇《「我想把今年我們失去的熱情和美好全都帶到2021年」》緬甸抗疫進行時 年輕人「在發光」△疫情下的緬甸 人們紛紛佩戴口罩出行(圖片來自網絡)緬甸3月23日首次出現新冠肺炎病例,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1
  • 「攜手抗疫,共建美好世界」
    此外,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海市也先後向柬埔寨捐贈抗疫物資。柬埔寨首相洪森多次感謝和讚賞中國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作出的貢獻,並祝願柬中友誼像鋼鐵般牢固。5月5日,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向緬甸捐贈抗疫物資交接儀式在緬甸衛生體育部仰光辦公樓舉行。
  • 英國疫情失控,印度賣「抗疫神藥」,專家測試後發現:假藥,沒用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以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各種抗疫「謠言」。在很多社交平臺上也流傳著各種虛假的廣告信息,這些謠言往往都沒有得到任何的論證,最終導致了很多人因為聽信謠言付出代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變種,而且傳染能力更強。
  • 人性和現實的對決:羅興亞難民收還是不收,大馬進退兩難
    馬來西亞過去一直聲稱支持羅興亞人的權利,但這次卻把難民重新推回海上。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避免疫情傳播和無法控制,以及其他危害,無法讓載有羅興亞難民的船隻靠岸,這也是拒接收留他們的理由。因此,對於是否接受這次羅興亞難民,成為了最近大馬民眾熱切關注的命題。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
  • 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亞太國際控股集團向緬甸馳援物資
    會見中,佘倫凱代表亞太國際控股集團,把緊急從中國購進的一批抗疫醫療物資,捐贈給緬甸克倫邦省政府,支援緬甸人民的「抗疫阻擊戰」,誓與緬甸人民一道構築抗擊疫情最堅實的堡壘。Daw Nang Khin Htwe Myint省長對佘倫凱的大善之舉表達了最誠摯的謝意,並親自為其頒發了「慈善捐獻感謝狀」。
  • 從謾罵到尊重,這名穿著暴露的同性戀「猛男」在緬甸經歷了什麼
    正因吸睛的女裝和「恨天高」,Sinon Loresca在緬甸大火,社交網絡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除了各種各樣的女裝照片,Sinon Loresca在緬甸大火,還因為他在緬甸做的各種善舉。從他到緬甸開始,慈善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幫助街邊擺攤的老人,幫助小孩、幫助婦女···今年疫情期間,他也為那些生活困難的人送去了物資和口罩。
  • 從謾罵到尊重,這名穿著暴露的同性戀「猛男」,在緬甸經歷了什麼?
    而在緬甸,並不是所有的同性戀都能和Sinon Loresca一樣,小日子過得滋潤,還能拿出一些收入去幫助別人。事實上,疫情爆發後,不少同性戀日子變得格外艱難。聯合國婦女署駐緬甸國家代表尼古拉斯·伯尼亞特(Nicolas Burniat)表示,無論是同性戀者,還是變性人,他們都不應該成為社會的受害者,而應該成為變革的動力。在疫情期間,緬甸部分變性人集合起來,成為防疫志願者。同時,他們還走上街頭為民眾發放口罩,宣傳防疫知識的同時,也宣傳預防愛滋病的相關知識。
  • 【深度】大選前,聽緬甸人講國家變化
    不過,《環球時報》記者也注意到,「綠色陣營」的鞏發黨支持者和「紅色陣營」的民盟支持者日前攜手到仰光市敏咖貢村,了解村民的疫情防控情況,並發放口罩等防疫物資。儘管選前有這麼多的新聞發生,但在為法新社工作的緬甸籍記者妙杜拉看來,「與5年前熱鬧的助選場景相比,今年受疫情影響,真算是安靜了很多」。在和《環球時報》記者談起哪個黨派有可能勝選時,妙杜拉表示「還是看好民盟」。
  • 疫情未過,復產正興!緬甸仰光重現繁華,人群集聚,大家爭相拍照
    Time City時代廣場下的俊男美女 今天是我們緬甸克倫族的新年,小編也難得出來看看熱鬧,好多小姐姐小哥哥身穿克倫族傳統服裝,去到哪裡都是咔咔的拍照聲音,被拍的人也非常開心,滿滿的民族感。
  • 各路「大神」的跨界抗疫「神操作」
    疫情蔓延至全球,英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開始淪陷,確診數字及死亡數字直線飆升。據外媒報導,義大利確診數經過昨天一天再度飆升,目前已突破3萬例,法國則是新增超過千例,總數超過7700例,英國也已增加到近2000例。疫情無情的擴散下,「高冷」的奢侈品牌也為抗疫獻出溫情。
  • 國際疫情丨白宮抗疫真相被戳破,想不到病毒在美國像衝進原始社會
    【編輯/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如今,美國新冠病毒累積患者已超過103萬人次,對於美國而言,這場疫情已經達到不可調控的地步。此前,川普還質疑中國在疫情當中的死亡人數,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借用環球日報的話,那就是實在沒有想到,新冠病毒在美國就像是衝進了原始社會。可以說,當中國疫情爆發的時候,這是一次「閉卷考試」,而即使是「閉卷」,中國也是能夠考滿分。然而美國則是在進行一場「開卷考試」,「答案」都已經公布,結果美國考了個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