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疆醫生胡向丹(右二)手把手「傳幫帶」,提升當地醫院醫療人員水平(攝於1月17日)。 廣東省針對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等情況,積極探索實施「組團式」支援模式,助力提升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學科建設和人才梯隊建設水平。
新疆日報訊(記者馬伊寧 甄世新攝影報導)6月初的喀什,萬木蔥蘢。廣東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駐喀什辦公樓上「粵新樓」3個大字熠熠生輝,門前綠草如茵,花園生機勃勃。
「帕米爾的月光,照著珠江的水。我們來自嶺南,紮根西北。大海與戈壁啊,一起幹一杯。」這是廣東省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創作的一首援疆之歌。
飽含深情的歌詞,道出了廣東省第九批194名援疆幹部人才的心聲;靈動悠揚的旋律,演繹出援疆人和當地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個是「五口通八國」的地理要塞,一個是改革開放的先行之地,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實施,讓遠隔萬裡的兩地心手相牽。民生之變、產業之變、城鄉之變,見證廣東同新疆交心交友、交往交流、並肩奮進新時代的堅定決心和深情厚誼。
產業帶動就業 助力增收脫貧
5日,燦爛的陽光照耀在喀什國際經濟合作區,援疆企業依錦誠服裝有限公司廠房裡,機器運行的聲音此起彼伏。繡花機組組長圖妮薩姑麗 · 麥麥提熟練地操作機器,繡花機上貼著寫有「我愛我的機器」字樣的醒目標籤。
如果不是到工廠上班,30歲的圖妮薩姑麗還在圍著灶臺轉,一家生活來源僅靠丈夫種地收入。
「以前出門買東西,20元錢都只能問丈夫要,現在我可以自己說了算。」她說。這股「底氣」來自她努力工作收穫的每月4000元薪水和攢下的近4萬元積蓄。
和圖妮薩姑麗一樣,依錦誠服裝有限公司廠房376名員工著整齊工裝,由農牧民變身產業工人,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5日14時,疏附縣吾庫薩克鎮託萬克吾庫薩克村新疆雨楓靈服飾有限公司的「衛星工廠」正值下班,員工們有說有笑地走出廠房,或走路或騎電動車回家。
說起衛星工廠,吐尼沙姑力 · 吾附爾和幾名員工你一言我一語:「旁邊就有幼兒園,兩個孩子都送那裡後再上班」「出家門進廠門,啥都不耽誤」……
吾庫薩克鎮鎮長阿依古麗 · 克熱木深切感受到了當地的變化:穿工裝的婦女多了,願意加班掙工資的多了,守時守紀的多了……「今年年底,我們鎮可以實現全部脫貧。」她自豪地說。
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廣東省援疆擲地有聲的承諾。
據廣東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喀什地委副書記賀宇介紹,廣東省對口援疆工作中,挖掘一產潛力,實施「一村一規劃、一戶一辦法、一人一對策」精準扶貧計劃,推廣組合式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帶動農民年均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幫助「兩縣一師」1.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2017年以來引進東純興紡織、依錦誠服裝和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等各類企業97家,吸納就業2.0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群眾佔94%。大力推廣縣、鄉、村「1+X+Y」(總部+衛星工廠+農戶車間)三級就業模式,穩定吸納各族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其中貧困人口超過3000人。
推進文化援疆 加強情感交流
「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6月6日20時,在伽師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職工之家中,少數民族員工正逐字逐句地跟著佛山援疆老師潘友根朗讀。3月以來,基地2000餘名各族產業工人掀起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多彩的主題活動、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基地的員工敢開口、大膽練、不怕錯。
從2017年起,廣東援疆累計對6600名少數民族員工進行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企業員工已實現從「要我學」向「我要學」,從「不願開口」向「主動交流」轉變。
在廣東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幫助下,更多文化項目走進了對口援建的縣市。在伽師縣,援疆幹部人才不僅幫助伽師縣文工團創作小品、歌曲,還通過援疆資金投入,創作當地群眾喜歡的現代歌舞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優秀舞蹈,並對鄉鎮文藝骨幹進行培訓,實現一村建一廣場舞隊。在疏附縣明德小學不少學生還參加了醒獅、花樣跳繩等活動。
「醒獅、舞龍等活動非常受當地學生的喜愛。」廣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伽師縣委副書記劉曉明說,文化有著潤物無聲的溝通交流作用,文化援疆的深入推進加強了思想交流、人文交流、情感交流。
幹練颯爽的職業裝,精緻清爽的妝容,每天早上9時,哈尼克孜 · 大吾提都會精神抖擻地到伽師興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上班去。「現在月收入快4000元,還能聽講座、體驗VR等新鮮事物,下班後生活多姿多彩,去閱覽室看書,在基地廣場載歌載舞……」哈尼克孜說,和許多職工一樣,從農村來到基地工作,改變了生活方式、提升了精神狀態。
孵化基地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軍介紹,基地建立全國首家VR黨員宣教中心,佛山援疆工作隊將當下最前沿的VR技術與黨建培訓工作相結合,引入全國首套VR黨建學習系統《紅色記憶》,把紅色教育資源從線下搬到線上,實現黨建教育資源共享,職工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體驗並感受紅色革命精神和先進文化。
如今積極主動向黨組織靠攏的員工增多了,廣東援疆工業園區已發展黨員和預備黨員109人、入黨積極分子164人,還有232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交往交流交融 共建美好家園
6日當天,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23位廣東援疆專家與43位當地醫生結為師徒。提起自己的「一幫一」老師——廣東援疆幹部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李松明教授,消化科醫生買買提 · 吐遜用「手握手、心連心」來形容,直言自己「收穫巨大」「熱合買提!」
作為「組團式」醫療援疆的直接受益者,在廣州進修一年的買買提 · 吐遜從以前只能完成診斷治療為主的小手術,到現在可獨立完成三、四級手術。
「由『助手』成長為『主刀』,直到他們能夠獨立診斷、手術。」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廣東援疆幹部張琪說。
夏天到了,喀什即將迎來瓜果飄香的季節。「等甜瓜熟了,一定要把廣州的親人請到家裡,挑上最大最甜的瓜給他們品嘗。」喀什技師學院學生艾爾肯 · 努爾買買提道出自己的心聲。
今年7月即將畢業的艾爾肯 · 努爾買買提來自葉城縣,已經在援疆企業喀什歐美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實習了一年,每月工資2000多元。「基本上家用電器我都會維修,現在我是家裡的頂梁柱。」艾爾肯 · 努爾買買提很驕傲,他熱情地摟著校企辦老師、廣東援疆幹部馬文元的肩膀說,「他就像我的親人一樣,今後,我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把日子過得更好。」
今年,喀什技師學院800名學生直接實習轉就業。
馬文元告訴記者,今年秋季,學院圍繞8個主體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每屆4000人,通過聯繫,有50多家疆內外企業拋出橄欖枝,學生就業根本不愁。
珠江天山,一西一東;援疆情緣,萬裡相牽。
廣東援疆結合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創新互動交流的新形式、豐富交往交融的新內涵,通過幹部人才互派、開展粵喀青少年「手拉手寫書信」活動,積極開展龍舟舞獅競技活動,宣傳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來、多彩民族文化走出去。
「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講的是一個情字,真心換真情,所以必須走心,要讓喀什鄉親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劉曉明表示,目前,廣東省74所中小學、24所職業(技工)院校和6所重點高校已經與受援地開展「一對一」「多對一」掛鈎幫扶。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加強援疆資金保障,堅持把80%以上的援疆資金投入民生和基層,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助推疏附縣2019年全面脫貧。著力推進粵新兩地結對幫扶,落實粵新兩地教育、衛生等多層次多平臺搭建工作,積極引導當地幹部群眾不斷增強民族團結的意識,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劉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