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深,好萊塢大忙人道恩·強森攜最新科幻怪獸電影《狂暴巨獸》震撼來襲。
影片根據Midway遊戲公司發行的《狂暴》系列遊戲(又名「猩猩拆樓」、「城市大金剛」)改編,單從遊戲故事背景來看,這幾乎就是怪獸版《生化危機》:由於不法企業的實驗室事故,導致變異的巨型怪物橫行肆虐,危及人類。
這樣的改編也許無法令遊戲玩家滿意,甚至從怪獸電影的角度來說也有點俗套,但顯然道恩·強森拯救巨猩夥伴、聯手大戰驚天巨獸的故事設定更有人情味,更容易讓觀眾同感,同時也更有噱頭,更有市場號召力。畢竟遊戲原作腦洞大開人類變巨獸的粗暴劇情更適合拍成B級恐怖片,而非《狂暴巨獸》這樣老少鹹宜的娛樂大片。
閒話不說,在《狂暴巨獸》熱映之際,這裡為大家盤點一下銀幕上出現過的其他一些「狂暴巨獸」···
《金剛》
長期以來,金剛一直是被人類誤解的怪獸之一。不論是1933年的原版,還是1976年和2005年的翻拍版中,註定不得安生的叢林之王金剛總是被迫離開骷髏島, 被帶到紐約充當觀眾的娛樂項目。但是誰也沒辦法要求一隻巨猿安分守己, 所以很快他便掙脫束縛, 在城市裡橫衝直撞。原版影片帝國大廈之上的高潮部分成為了電影史上經典的怪物鏡頭之一, 《魔戒》導演彼得·傑克遜在冗長的重拍版中也一度希望用 CGI 版本超越它。
儘管金剛具有可怕的破壞性, 但本質上, 他始終想要和善待人。他是銀幕上第一批擁有自己人格的怪獸之一, 正因為此,這部電影和他的形象才會如此經典。事實上,金剛不僅不讓人害怕,反而很討人喜歡,而且令人同情, 我相信沒有人因為他在紐約的瘋狂暴走而責怪他。
所以,重啟金剛系列的《金剛:骷髏島》順勢而為,在影片結尾並沒有將「骷髏島之神」金剛帶去都市,而是任其繼續笑傲叢林。這個具有一定顛覆性的變動一方面是為了創新,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怪物宇宙的拓展和鋪墊。2020年《哥斯拉大戰金剛》,金剛即將遭遇怪獸之王哥斯拉···
《哥斯拉》
哥斯拉基本上一直是銀幕上最大的怪獸, 甚至也是最不被人類理解的怪獸。雖然哥斯拉頻頻破壞世界主要城市 (通常是東京和紐約) ,但他絕不是一個簡單狂暴的野獸。截至目前日本大約已經公映了30部哥斯拉電影,美國也有了兩部重拍版, 這意味著, 如果你要計算由這個原子時代爬行動物製造的損害, 那麼他可謂是怪獸電影界無人可及的破壞之王。
哥斯拉也是最具適應性的怪獸: 他的基本體型會根據東京和紐約最高建築物而變化, 所以無論在電影中看到什麼地標, 他都可以快速拆卸收工。當然不管體型怎麼變-即使已經從一個身穿道具的特攝演員變成了水準參差不齊的CGI特效,哥斯拉身披鱗片、直立怪獸的基本設計始終保持不變。
與許多怪獸不同, 哥斯拉並不是一個無意識的殺戮機器或者掠食者。大多數時候, 他對人類和人類社會都沒有興趣,他其實只是想平靜地離開。他以輻射為食。具有一定的雜食性, 但絕對不是食肉動物。與其他變異生物相比,他對人類的興趣極小。《哥斯拉》電影製片人富山省吾曾把他比作 "毀滅之神"。他根本不在乎善惡。哥斯拉就像颶風或地震,當他出現時, 天災人禍在所難免。
和金剛一樣,隨著銀幕形象演變,哥斯拉也被賦予了更多人性和神性。在好萊塢的新版《哥斯拉》中,他儼然成為了地球保衛者。希望在明年的《哥斯拉2》中,怪獸之王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東寶怪獸。
《大鱷魚》
1980年的恐怖片《大鱷魚》可能許多影迷並不熟悉, 這裡之所有要特別提及是因為從劇情上來看,這部電影幾乎就是《狂暴巨獸》的簡化女性版本。顧名思義,這部電影的怪獸是一個特別大的鱷魚, 也出沒在芝加哥的下水道裡。它原本是一個女孩的小寵物, 被意外衝下了廁所。小鱷魚吃過一些經過血清試驗的寵物屍體後, 長到了36英尺長, 外皮幾乎堅不可摧。
由於鱷魚開始襲擊人類,它的存在引起了當地警察的注意。這時候,鱷魚曾經的小主人已經成長為了一名爬行動物專家,於是她和警察在一起, 一方面保護鱷魚免遭殺害,一方面阻止鱷魚繼續傷人。可惜,影片結尾鱷魚最終還是被一堆炸藥炸死了, 不過一隻小鱷魚通過排水又溝掉了進來, 為續集留下了鋪墊。顯然《狂暴巨獸》結尾也可以這麼幹。
《異形魔怪》
和《大鱷魚》一樣, 《異形魔怪》系列中的恐怖生物也來自地下。在第一部《異形魔怪》中,凱文·貝肯、弗萊德·沃德飾演的兩個短工被困在了一個偏僻小鎮上,當地人畜莫名其妙慘死, 倖存的居民認為有一個看不見的殺手潛伏在附近。
而兩位主角發現了一個像蛇一樣的動物在他們的卡車上, 以為它就是罪魁禍首。結果證明, 實際上'蛇' 只是一種活躍在地表之下的巨型蠕蟲的舌頭。這種惡毒生物有非常敏銳的聽覺, 能夠感知振動, 還破壞了地下線纜,唯一的缺點是無法穿越巖石。最終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倖存者終於殺死了這些神出鬼沒的怪物。
從1990年至今,《異形魔怪》系列已經推出了6部電影,還有衍生劇和多款遊戲。這種B級片尚且如此,想必全明星大製作的《狂暴巨獸》的市場前景自然也不會差了。
《侏羅紀公園》
提起怪獸電影,就少不了史蒂芬·史匹柏的經典電影《侏羅紀公園》,它簡直就是怪獸類型片的代名詞。和《大白鯊》一樣, 《侏羅紀公園》是又一個創新大片改變娛樂產業的完美典範。相比之下,其後的兩部續集可能差了點, 但至少依然有大量的恐龍-這正是該系列電影的賣點。所以,十幾年後,換湯不換藥的《侏羅紀世界》靠老方子依然能夠全球大賣,成功開闢了新系列。
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之所以能夠成為最令人難忘的怪獸電影之一,主要歸功於世界上最有天賦的導演之一:史蒂文·史匹柏。影片中運用了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突破性特效, 得益於令人印象深刻的CGI效果以及真實的道具和木偶, 這部電影今天來看依舊不過時。其中掙脫牢籠的恐龍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場景,例如霸王龍衝撞馬桶, 迅猛龍入侵廚房。
也許唯一比恐龍更搶戲的只有傑夫·高布倫,他時髦有趣的迷人表演已經成了他的招牌。在今年的《侏羅紀世界2》中,高布倫再次回歸,讓人有點急不可耐了...
《漢江怪物》
由於1998版《哥斯拉》票房不及預期,怪獸電影在好萊塢一時不再吃香。進入新世紀,一部來自韓國的超現實主義怪獸電影《漢江怪物》出人意料的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一致好評。雖然, 我們不確定這隻怪物究竟是什麼 (官方似乎稱之為 "魊") , 只知道它出現在首爾的漢江, 但它無疑是電影史上最獨特的怪獸之一。
影片本身充斥著黑色幽默, 就像《哥斯拉》一樣, 是對時事政治的一種闡釋解讀。《哥斯拉》著力於核戰爭的恐怖, 漢江怪物卻直接揭露韓國政府的失職與無能--在當前的政治氣候下非常具有真實性。
《漢江怪物》可能不是最有名的怪獸電影(怪獸襲人的場面也不是特別多), 但它很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最好的怪獸電影。其中的動作場面, 喜劇幽默和非常逼真的恐慌感, 會使你很久以後依然記憶猶新。
《科洛弗檔案》
因為有大量表現人奔跑和受驚嚇的晃動鏡頭,《科洛弗檔案》招來了很多抨擊聲, 不過缺點也是優點,影片非常容易讓人沉浸其中。《科洛弗檔案》在2008年能夠以一種讓人覺得新奇的方式,運用偽紀錄片風格熟練地剪接怪獸,這本身就值得稱讚。
鑑於大多數怪獸電影為了創造大規模、大場面的震撼感覺,傾向於一覽無餘地展現摧毀城市建築, 《科洛弗檔案》相反, 把攝像機交在一群不知所措的紐約人手中。
影片開始相當平常, 以家庭錄像鏡頭記錄了主人公羅布及其討人厭的朋友們的告別派對。隨著人物關係已經明了, 緊張局勢開始蔓延, 片中角色和觀眾都被捲入到了惶恐大潮中, 因為巨型科洛弗海怪獸開始侵襲紐約市了。
像很多精彩的怪獸電影一樣, 《科洛弗檔案》也是少即是多的很好案例-科洛佛怪獸很少被展現出來, 所以當它出現時, 效果往往很明顯。理論上的續集《科洛弗道10號》為了給觀眾營造出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也使用了類似的策略, 同樣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無獨有偶,根據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恐怖電影《迷霧》對其中巨型昆蟲和觸手怪獸的呈現也遮遮掩掩。不過, 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種做法。
本文轉載自遊民星空。
<留言有獎:即日起在本公號推送的文章最下方寫下你的留言,凡累計被精選38次的粉絲,可獲得歐美雜誌一份包郵哦!>
獲取上述電影資源請備註:「看劇」添加小編微信:MoviesHelper
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的私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