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的「勾搭」©️徐仁修
一位對生物科屬種了如指掌的解說員
在野外滔滔不絕唾沫橫飛
跟隨者卻越來越少……
徐仁修老師在荒野保護協會
帶領過至少 3000 個自然解說員
其中至少有1/3的人陷在物種名字裡走不出來……
這並非不可避免的尷尬
而應引起每一位自然教育從業者
對自然觀察與解說的重新反思
只能是小朋友或者親子家庭嗎?
如果是帶領一群六七十歲的老人
在物種豐富的大自然裡
解說員又該如何叩開他們的心門?
——理解解說對象,找到情感聯結
這是徐仁修老師的說法和做法
一棵木蘭科的臺灣本地大樹
悄然綻放,美如初雪
聽聞它的俗名——烏心石
一位老人家說它是犁田的扶手,是鋤頭的柄
一位阿嬤摸摸大樹說是她的嫁妝
還有一位阿嬤說剁了你一輩子卻不認識你
——原來我的砧板就是你做的
當每個人都與這棵樹建立了情感聯結之後
在花香四溢的樹下
才開始慢慢傳遞與之相關的生態知識:
花為何開成這樣?有何獨特之處?
其他的花又如何?……
最後,再請樹下的老人們喝一杯東方美人茶
這是一種叫白毫烏龍的茶
茶樹嫩芽必須由一種小綠葉蟬吸食它的汁液
經叮咬刺激後的茶葉會散發出濃烈甜香
若要吸引小綠葉蟬聚集就不能施加農藥
因此生產過程極為不易
它曾被送給英國女王
女王讚不絕口,賜名「東方美人」
每個人的茶杯裡除了東方美人
還有一朵烏心石的花
在場的阿嬤說
——你這個是不是就叫浪漫啊!
從個人生活與情感的角度認識自然
這是一種深度
必也正名乎?
而所謂的「正名」
是要記住物種的科學命名
還是回溯和探索命名的緣由?
徐仁修老師曾和一群小朋友玩過「命名遊戲」
風吹花瓣搖曳多姿
孩子叫它「白蝴蝶花」
又聞到暗香浮動
另一孩子稱其「蝴蝶姜」
還有孩子為它起名「白姜花」、「野薑花」……
這些名字來自兒戲
卻也真正是它的俗名
而它的學名叫穗花山奈
山奈即是日本語的「姜」
因此,既定的命名不應成為解說員技術方面的束縛
真正重要的第一步是觀察和理解自然事物
有一次徐老師帶領自然觀察活動碰到春雨綿綿
在一棵大樹下避雨並邀請大家吃樹葉
問他們這樹葉和我們生活中的哪種食物相關
竟然有一位小朋友一秒猜中
——是口香糖裡肉桂的口味
還有一次是給每人發一片葉子
讓他們去聞,並找出生活中的對應物
最後是一位阿嬤說
——是撒隆巴斯肌肉鎮痛清涼油的味道
而那長出葉子的樹
是否叫「白珠樹」並不是引起他們興趣
以及激蕩起他們內心情感漣漪的關鍵點
不如在遊戲中洞察他們之間的有趣關係
1. 大自然的福爾摩斯
碰到身首異處或者肢體殘缺的生物屍體
試著讓孩子們像破案一樣
偵查兇殺現場
再找出幕後真兇
在愉悅的遊戲體驗中
他們對自然的觀察和領悟
不單單停留在眼睛看和耳朵聽
更多是內在自發的探究和追問
2. 花兒為何開在夜幕下
有很多漂亮的花晚上才開
它們為夜行動物而綻放
有些花白天沒有什麼特色,無法吸引蜂蝶
而夜晚則會有很多蛾類出沒幫助他們傳粉
晚上開的花有些散發出臭味
如大王花、魔芋
看到魔芋跟小朋友打賭
如果能對著花深呼吸三次就請他們吃麥當勞
這麼多年屢賭不輸
3. 四月份的桐花盛宴
四月野桐花開放
徐老師整天呆在樹下觀察
看到鹿角金龜、花天牛、不同的蛾類都來了
小灰蝶也來了,長腳蜂、細腰蜂、弄蝶、蝽象……
一棵不大的桐樹被各種昆蟲吃出了流水席的感覺
如果有時間,晚上也看看,就會有更多發現
4. 聆聽也是一種觀察
婆羅洲像鬼嚎一樣的蛙叫
是早晚六點鐘各鳴叫一次的魔蟾
五月蛇雕的聲音異常尖銳
因為處在育雛期,要防禦其他生物的侵入
三月聲音柔軟表明處在求偶期
抽象而難記的鳥叫聲
也可以翻譯成與生活相關的文字
例如白胸苦惡鳥「苦啊苦啊」的叫聲
還有褐頭鳳鶥的「吐米酒~to meet you~嫁雞隨雞喲~~」
深度生態觀察
除了打開五感觀察和聆聽表面現象
也需深入探究其背後的生態關係和故事
更為重要的是
找到我們所觀察的對象
與自然解說聆聽者的實際生活的聯結點
這是與他人真正實現共享自然的起點
紫蘇:
海珠溼地的培訓,我有幸參加了4.23-26的培訓課程。最大的收穫應該是重新認識和了解了自然筆記。記得16年的香港書展,看到《彩鉛繪圖冊》,心血來潮地買了一本,開始了比葫蘆畫瓢。畫了一段時間後,感覺沒有什麼長進,興趣也就漸漸淡了。
在這次的海珠溼地培訓上,周小兜老師的自然筆記一課,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自然筆記拼的不是畫技,而是用心觀察。徹底打消了自己沒有美術功底和怕出醜的念頭。還有,小兜老師說:不認識生物的名字,沒關係呀,只管畫就好了。沒壓力、沒負擔,只簡單畫。興趣好像一下子就回來啦,哈哈哈。小組的《藏龍在潭,飛鳥在天》的生態地圖,也讓從未染手水彩的自己,在老師、夥伴們的鼓勵下,躍躍欲試地細細添上了幾筆。
培訓之後,自然筆記成為了自己觀察自然,表達傳遞自然的有效工具。它讓自己更加用心和靜下心來,看到也許拍照無法發現的細節,探究其中的生態連結。重要的是,帶著自然筆記去旅行,也讓旅行多個視角,去觀察體驗自然。我正樂此不疲。
如果說有困擾的話,應該是一些自然觀察的具體方式方法。比如:收幼蟲回家養來觀察,夜觀等。僅作為一名自然愛好者,而非自然研究者,我個人還是會有些困惑。
總之,能感覺到自然裡的一切,都按照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習性生存著,我在其中。
螃蟹:
再次見到了徐仁修,野馬,兩傳,野牛等老師,讓我又感到了自然教育的初心,獲得了那份來自自然的快樂,以及堅定了自然教育的方向,會一直走下去。從技術層面上,一年的自然課程如何進行升級、如何進行深化,又了很多的新的思路;心態方面會更加自然,會接納更多的自然裡的突發情況。
本來以為是基於案例,進行深入的課程探討和實踐演練,所以準備了一些在一年課程裡的問題來交流學習。發現跟自己的想像的有出入,於是私底下諮詢了很多的老師,基本上會從心理上接受了這些問題,也從技術上獲得了一些靈感。
希望未來能在自然教育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文 / 槍槍
圖 / 虛竹
— 合作方 —
▼
海珠溼地,俗稱萬畝果園,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總面積約1100公頃,核心區域869公頃為國家溼地建設範圍,被譽為廣州「綠心」。在新時代,海珠國家溼地公園被賦予保護生態環境和傳承歷史文化韻味的新使命和新動力。
— 資助方 —
▼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希望營造公益氛圍,發展公益事業,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資助重點包括:水環境保護,環境保護宣傳,以及支持環保類公益組織的發展。
— 主辦方 —
▼
綠色營由著名環保作家唐錫陽先生及其夫人馬霞女士於1996年創始。1996年至2006年間,綠色營每年以實地調查的形式,針對一個焦點環境話題進行深入考察。綠色營自然教育項目——自然講解員暑期訓練營始於2007年,由徐仁修老師率領的荒野基金會資深講師,培養高校老師和綠色營優秀營員共同授課。
20多年來從綠色營走出了一批批充滿環保理念和環保行動力的年輕人,在全國各地推動自然教育和環境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希望繼續積極觀察自然、學習自然、分享自然,以培養綠色人才,推廣自然教育,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
公眾號ID:green-camp
長按二維碼關注綠色營
很高興再次等到你!
此次培訓已經走到最後一期啦!
不想錯過最後的試課機會??快請點擊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