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附近的電影院快開了嗎?你最想看什麼電影呢?
全文3786字,閱讀約需7分鐘
新京報記者 白金蕾 周慧曉婉 滕朝 編輯 王進雨 黃嘉齡 吳龍珍吳冬妮校對 李銘 趙琳 危卓
▲復工首場觀影影迷落淚:經歷特殊時期 能在大熒幕觀影很珍貴。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電影院終於開業了,你會去看嗎?7月16日,根據國家電影局官網通知,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7月20日起有序恢復開放營業。
20日,新京報記者探訪成都某影院復工後首場電影開播現場,一位觀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非常激動,經歷了這段特殊時期,能在大熒幕看一場電影覺得十分珍貴。
▲電影院終於要開了!街採男生:哪怕間隔一米 也要和朋友一起去。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
新京報記者在北京街頭採訪群眾,有人對此感到迫不及待,有人「惜命」仍然會擔心安全,有人表示已經習慣了沒有電影院的日子,有人說哪怕座位間隔一米也要和朋友一起去。
你家附近的電影院快開了嗎?你最想看什麼電影呢?
━━━━━
11時1分59秒,電影院復工票房破百萬
7月20日,根據燈塔專業版,11時1分59秒,2020年影院復工票房破100萬,票房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四川。
影院票房前五名為峨影1958電影城、南京新街口國際電影城、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昆明北辰財富中心影院、天山電影院龍之夢影城。
━━━━━
影院復工首日上海出票最多,排片《誤殺》位列第2
據統計,影院復工後上海市出票最多,其次是浙江省、江蘇省;城市出票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上海、杭州、成都;其中,峨影1958電影城居於影院票房榜首。
▲《誤殺》劇照。
另外,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影片《第一次的離別》至截稿前居於票房榜榜首,該片以27.5%的排片佔比收穫到60.6萬元票房,上座率8.2%,共有2141場次;第二名是重映的去年影片《誤殺》,該片以8.1%的排片佔比獲得12萬元票房。《尋夢環遊記》《戰狼2》則佔據票房榜第三、第四名的位置。
━━━━━
杭州影院:零點場放映前觀眾一起倒計時,明天增加排片
全國有4場電影於7月20日零點開始放映,3場在南寧,1場在杭州。杭州奧斯卡電影大世界把正式復工後的第一場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定在了7月20日零點。7月19日20:30,售票系統上線了《第一次的離別》的零點場預售,兩個小時售罄。全廳一共109個座位,共售出了32張票,上座率正好30%。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奧斯卡電影大世界的總店長趙曉花,之所以選擇零點場進行放映,對方表示,一般電影的密鑰是早上8點鐘生效,但是《第一次的離別》的密鑰零點就生效了,我們就想第一時間跟影迷分享復工這個消息,回饋影迷這麼漫長的堅持和等待,「密鑰生效的第一時間,我們跟觀眾一起倒計時,然後看到出龍標,當時大家是很震撼的,也是很共情的」。
趙曉花說,奧斯卡電影大世界一直在為影院復工做準備,防疫安全,人員培訓沒有間斷。觀眾來影院看電影必須戴口罩、出示綠碼、測體溫、電子登記,才能進入影城。為了安全考慮,影城也設置了唯一的進場口和出場口。
▲《第一次的別離》劇照。
7月20日復工當天,該影院開了4個廳(總共9個廳),有4部片子:《第一次的離別》《一條狗的使命》《超時空同居》《夏洛特煩惱》供觀眾選擇,共放映12場次。趙曉花表示,正常來講,每個場次之間有15分鐘的間隔,以便工作人員清理影廳衛生。但是今天第一天復工,場次時間拉的會長一些,平均在一個小時以上,「起碼我們要保證每場結束之後做消毒的工作。不過,這樣排片也就相對少了,復工前期還是以防疫工作和增加行業信息為主吧。」
根據淘票票平臺顯示,《夏洛特煩惱》今天下午在奧斯卡電影大世界的兩場放映已滿座,《第一次的離別》晚上的一場放映也顯示票已賣完。趙曉花根據目前的上座率,表示晚上打算加場,今天又到了很多新片的拷貝,明天的排片也會逐步增加,「觀眾隔了半年再次走進電影院,蠻興奮的」。
━━━━━
北京影院何時復映?
多家影院經理:防疫物資已到位,就等北京電影局通知。
昨日,在北京市第15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蓓宣布,自7月20日0時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經評估後逐步限流開放會展、體育賽事、演出活動及電影院。
7月19日,新京報記者聯繫了保利國際影城(天安門店)的李經理,對方表示,目前包括口罩、手套、眼鏡、消毒水、免洗手凝膠、測溫儀、一米間隔地貼等防疫物資已到位,響應制度、流程也都製作完畢,就等北京電影局通知後,開始走報批手續了。
此外,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於超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確實還沒有得到具體明確的復映通知,還要等到電影局、相關部門的通知。
於超表示,在疫情期間影城工作人員都在持續為復工做好準備,「我們一直進行消毒、設備維護、 空調製冷設備升級、準備防疫物資,通知下發以後也在積極與新片片方進行聯繫,準備密鑰索取,現在的情況是不出意外明天暫時還沒法完全開門,還需要等確切的消息,根據指導陸續地進行恢復。」
━━━━━
對話彭於晏:
想請抗疫醫護人員看《緊急救援》
2020年的春節檔,因為疫情原因所有影片撤檔,其中就包括彭于晏主演的首部海上救援打撈題材作品《緊急救援》。「算起來已經將近半年的時間沒有進影院了。」他說,他很希望這部電影能儘早在電影院和大家見面,因為大家剛剛共同經歷了一場艱難的「緊急救援」。
從小就常常在家人的陪伴下去電影院觀影的彭于晏,只要能進電影院就覺得很開心。而這裡對他而言,除了藏滿夢想,更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
新京報:最近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是什麼時候?看了什麼電影?
彭于晏:是今年1月初,當時是提前內部觀影《緊急救援》,後來又在影院做過首映禮,這是我今年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沒想到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部。《緊急救援》原本安排在大年初一上映。
▲由彭于晏主演的電影《緊急救援》原定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
新京報:在電影院裡有哪些回憶讓你印象深刻?
彭于晏:應該是小時候在電影院看哈裡森·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奪寶奇兵3之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導演是史蒂文·史匹柏。那時我還很小,聽不懂英文,但看完後我就興奮地跟媽媽說:「這個電影太好看了,是誰拍的,可以拍得這麼好看」。媽媽就告訴我電影是導演拍的,導演是把電影拍出來的人。然後我就說:「哦,那我以後也要成為導演,也要拍電影」。雖然這是發生在我很小很小時候的事了,但我到現在都依然記得很清楚。
新京報:你有看過早場或是午夜零點場的經歷嗎?會讓你覺得瘋狂嗎?
彭于晏:應該是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在暑假,我舅舅會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是連著好幾天,每天晚上連看兩部,看到凌晨兩三點。所以,小時候我看過非常多的電影,兩個月的暑假我就能看三四十部電影,現在回想起來,我還覺得挺瘋狂的。
新京報:有沒有在影院遇到過自己的影迷?在銀幕上看到自己是什麼感覺?
彭于晏:我基本不去電影院看自己的電影。去影院的話,也很少會被影迷認出來,即使是被認出來,和他們笑笑,基本他們也不會打擾我。而且影院光線比較暗,大家的注意點都在銀幕上,我很多時候在影院看電影笑得很大聲,也沒有被人認出來。
新京報:現階段最期待在電影院裡看到什麼電影?最希望和誰一起去電影院?
彭于晏:現在只要能進電影院看電影,我就會覺得很開心,畢竟將近半年的時間沒有進影院了。今年有很多電影我都蠻期待的,像是原本春節檔上映的幾部作品,我都很想看,希望電影行業能儘快全面復工。疫情過去之後,再看《緊急救援》這樣的電影,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大家剛剛共同經歷了一場艱難的「緊急救援」。我也希望等電影上映的時候,可以邀請醫護人員來看這部電影,我相信那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奉獻精神,還有救助者與被救助者之間的情感是共通的,他們的付出值得被記住。
▲除了在微博上感謝醫護人員,疫情期間彭于晏還曾給醫護人員留言,為他們加油。
新京報:在電影院觀影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彭于晏:電影院對我來說,是一個可以逃脫現實,有夢想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小時候,很多電影都是我和外婆、家人去看的,外婆很喜歡看香港電影,她喜歡看發哥(周潤發)、成龍大哥、周星馳的電影。以前我常常會陪外婆走路去看早場電影,因為那個時候這些演員的電影都是早場。所以,電影院對我來說就是對外婆的回憶。而這個虛構夢想的世界,還可以讓你忘記現實,給你力量,去面對自己的困難。所以,對我來說,電影院也是個有夢想的地方。
━━━━━
評論
電影業重啟後將迎來不一樣的發展形態
文/遠山(財經評論人)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危卓
國內影院歇業約半年,終於盼來重啟。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國家電影局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
電影業可以說是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損失最大的行業之一。電影業有序重啟,對於電影從業者和觀眾都是雙贏。不過也需要看到,電影業重啟後將迎來不一樣的發展形態。
首先,電影業短期內恐難報復性增長,畢竟還有較為嚴格的區域、人流管控。而為了防止疫情反彈,各大影院也會加大相應防護和管控舉措,確保萬無一失,這必將影響到客流、營收的迅速恢復。
可以預見的是,電影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畢竟上半年的片源都集中到下半年播放,爭奪排期不可避免。無論是所謂大片,還是中小型影片,將在更加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同場比拼,其白熱化程度可想而知。
對於觀眾而言,對電影挑選標準會更高。畢竟,片源集中上線,給了觀眾更充分的選擇餘地。而經過這幾年來的磨鍊,很多觀眾已經從以往選片時看明星、導演陣容、投資額度等指標為主,轉向對其質量和口碑的重視。尤其是通過各類網上電影評分平臺來做出是否入場觀看的判斷。近年來不少看似「小眾」的影片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而一些投資巨大、明星雲集的大片卻遭遇滑鐵盧,也證明了觀眾審美和口味的變化。在密集上線的片源中,唯有質量和口碑真功夫才能贏,將成為對電影行業更高權重的考量。
而電影業更大的變化來自於「幕後」,即前兩年的激進擴張模式將轉型為精細化運營。前幾年國內電影行業處於高速發展態勢,票房節節升高,也就形成了爆發期紅利。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不少電影公司採取了以資本為核心的快速擴張模式,比如萬達、華誼等,但隨著電影業逐步走向理性發展期,觀眾對於電影的品質標準提升,以及不少電影從業者心態過於浮躁乃至投機,導致部分電影質量不佳等問題,讓這一兩年國內電影業增速有所放緩。
因此,國內電影業處於調整之中,比如部分巨資收購明星工作室或者公司的電影企業,因無法完成業績對賭協議蒙受巨大損失。與此同時,通過上市或者併購來打影視紅利牌、試圖推動關聯企業股價暴漲的套路也開始被監管層加緊管理,部分電影公司上市計劃擱淺,已上市的電影公司則承受業績和股價下滑壓力。
由於疫情對於電影業所帶來的重創,國內電影業的資金流入必將相應減少。同時為了彌補上半年虧損,也需要電影公司進行更為精細化的管理,包括拍攝計劃、電影拍攝進度、預算管理、流程和結果品控等,最大限度做到減少過多成本和支出,進而提升質量,並針對觀眾心裡和需求趨勢做好預判和調整。
在這方面,在線電影平臺具有相當優勢,比如能根據用戶對於播放影片的類型選擇、觀看時長、後續同類影片的繼續選擇等數據維度進行用戶畫像,從而在網劇等製作上作為重要市場參考。而線下電影公司如何在這方面加強用戶調研,或許需要和線上平臺聯合開發製作,從而以大數據來應對市場。
唯有以不一樣的發展形態,國內電影業才能更加順利渡過疫情所帶來的難關,也為未來長久發展奠定基礎,從而保持較高的成長性。
值班編輯 一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