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張小小的年曆卡,裡面都會有一段故事;一堆年曆卡,就是一段歷史。從年曆卡中,能夠看到社會變遷的身影;從年曆卡中,可以讀出社會的走向……
每到新的一年,人們總要留一張小小的年曆卡,上面有新一年的日曆。這樣一張在尋常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卡片,傳入中國已有98年的歷史。而目前天津地區發現的最早年曆卡也有了95歲的高齡。
清末舶來到中國 至今已有近百歲
年曆卡是從國外傳入的舶來品,目前發現的最早一張年曆卡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印製的,而本市收藏家董達峰擁有的是一張清宣統元年(1909)的年曆卡。從內容上看,這些清末的年曆卡都是當時外國香菸品牌的促銷廣告,正面的內容有的是二十四孝圖,有的是清末人們遊園的情景。本報記者在董達峰家中看到的這張清末年曆卡,印製精美,高20釐米,寬13.5釐米,正面是當時刀牌香菸和雕牌香菸的廣告宣傳畫。畫的正面左上方是3幅香菸外包裝圖,右下方是一個數字,圖案的主體部分是幾個女子在西湖上划船的情景。從人物的衣著上看,是清末流行的服裝式樣,遠處的背景是已經倒塌的雷峰塔。這張卡片的背面就是年曆,上面正中書寫著「大清宣統元年歲次」、「公元1909年至1910年」的字樣,下面就是中西曆對照的年曆。在1910年的年曆上,公曆紀年中,由「星期」取代了「禮拜」。
收藏年曆卡是董達峰的最大愛好之一
像這樣的清末年曆卡,董達峰擁有10張,雖然數量很少,但已經非常難得。因為,當時的菸草公司在分發這些年曆卡時,不是每一盒裡都有,而是每一箱煙才放入一張,這樣,最早的年曆卡的擁有者都是當時的煙販子,民間很難拿到這些精美的年曆卡。相對而言,早期的年曆卡收藏較之煙標、火花的收藏更為困難。
「宣統四年」上年曆民國印刷質量低
在董達峰家中,記者還看到了一張非常奇怪的年曆卡。從圖畫內容上看,這張年曆卡與其他年曆卡的內容相差無幾,也是當年菸草公司的宣傳廣告。但年曆內容卻令人不解,上面竟然印出了「大清宣統四年」的字樣,即1912年到1913年。眾所周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清王朝覆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這位末代皇帝在位僅僅3年的時間,最後的期限應該是宣統三年。那麼,這個宣統四年的年曆卡是怎麼出來印製的呢?
據董達峰介紹,由於晚清時期的年曆卡主要是外國菸草公司印製的,當時國內還不具備這樣的印刷技術,因此,那些精美的年曆卡都是在國外印製的。為了保證市場的需求,一般都會提前趕製出來,這些印著「宣統四年」字樣的年曆卡極有可能是在1911年印製出來的,當時辛亥革命尚未爆發,清廷還存在,因此就出了這個大笑話,但這也為收藏界增添了一個有趣的藏品。
進入民國以後,年曆卡的印刷質量比清末年曆卡大為遜色。這一時期,不知為何,精美的年曆卡被一些印製粗糙的年曆卡所取代。在董達峰收藏的民國時期的年曆卡中,都有一個普遍的特點,紙張的印刷質量非常差,而且內容單一,只印製了當年的年曆,背面則沒有任何內容。此外,這類年曆卡基本上都是當時的一些大的銀行印製的,其他企業印製的年曆卡非常罕見。
紅樓系列是珍品優秀卡片天津造
據董達峰介紹,在年曆卡進入頂峰時期,取材廣泛,但許多單位都不約而同地將紅樓夢作為年曆卡的主要題材,這樣就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紅樓夢系列年曆卡。由於年曆卡受其內容限制,許多系列分為4張、6張、12張一套,另外一面則印上月份。
在紅樓夢系列的年曆卡中,有畫家畫出來的紅樓夢系列,有越劇紅樓夢的劇照,而20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角們,也上了年曆卡。在董達峰家中,記者看到了一套1980年由某進出口公司印製的「金陵十二釵」雙面彩印、凹凸製版的年曆卡。不但做工精細,而且也是紅樓系列中最為完整一套的年曆卡。
董達峰介紹,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印製最為精美的年曆卡是天津印製的、由宗萬華先生按照楊柳青年畫的圖形繪製出來的楊柳青年曆卡系列,這種卡片是當時天津某印刷廠為了宣傳自己的印刷技術,特意趕製出來的贈品。從印刷技術上來講,在年曆卡的品種中可謂是獨佔鰲頭,是許多年曆卡收藏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精品。
二十五年走啊走四萬年曆跟回家
每當歲末年初,人們隨處可見一種印有新年年曆和精美圖案的卡片,人們叫它年曆卡。據董達峰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年曆卡最紅火的時期,這些設計新穎,造型各異的年曆卡除了作為日曆之用,它的精美圖案和豐富內容也讓人讚不絕口,他本人收藏了四萬多張精美的年曆卡。
談及收藏年曆卡的由來,董達峰介紹,他小時候,在家裡就經常看見這些精巧的小
卡片,當時他不知道這些小卡片是怎麼來到他家的。在這些卡片中,他尤為喜愛一套楊柳青年畫題材的年曆卡,這些做工精美的小卡片讓他愛不釋手,精心珍藏。後來,來到天津工作,就經常去天津的幾處舊書市場買各種年曆卡,後來舊書市場搬到了南開文化宮(三宮),他還是那裡的主顧。
四張年曆卡兩瓶茅臺換
董達峰收藏了這麼多的年曆卡,收藏過程中,肯定有許多的故事。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董達峰拿出4張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年曆卡對記者說,這幾張卡片是他用兩瓶茅臺酒換來的。
他介紹,有一次,他去「三宮」逛舊書攤,聽說,一位老大爺家裡有一套1950年印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像的年曆卡,他非常想買下來,但是老大爺卻不願賣。不賣怎麼辦呢,後來他通過熟人認識了老大爺,知道老大爺的住處,曾經多次上門求購,每次去都給他買點兒鮮貨,去了四五次,大爺也不賣,這是那位老大爺年輕時收藏的,就為了留個紀念。後來,董達峰聽朋友說,老大爺要過生日,他就把家裡珍藏了好多年的兩瓶茅臺酒,送給那位老大爺,老大爺被他的誠心感動了,就把自己珍藏了五十年的年曆卡送給了董達峰。
董達峰介紹,也許有人覺得用兩瓶茅臺酒換這麼幾張小卡片不值得。但這套年曆片,在他結識的年曆卡收藏群體中,還沒有見過別人同時擁有這套卡片的,他覺得非常珍貴。
一次出手猛買回五千張
董達峰開始收藏這些年曆卡的時候,在舊書市場還不是很貴,每張幾毛錢的樣子,當時董達峰不僅常去天津地區的舊書攤,有一段時期,幾乎每個禮拜,董達峰都要去北京的潘家園、報國寺,在那裡,董達峰更是如饑似渴地購買大量的年曆卡。
他曾經一次買回5000張年曆卡,這是董達峰收穫最大的一次。這些卡片運回家後,他把這些卡片都堆在家中的客廳裡,整個客廳被這些卡片佔據著。每天,董達峰都要按照年代順序,整理卡片,之後,再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分類,最後才是按照每套幾張進行最後的整理。雖然那段時間很苦,但為董達峰研究年曆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小小的年曆卡給董達峰帶來無窮的樂趣,他也非常關注這種新興藏品的發展動態,經常與外地的藏友進行聯絡。
小小年曆卡粗分五大類
這些小小的年曆卡片,裡面的謎還不少呢。據董達峰介紹,一般都是一些為單位做廣告印製的,每個單位都可以印製,在年曆卡上沒有具體的印數,大部分年曆卡上沒有價錢,所以年曆卡跟其他藏品相比,收藏起來難度更大,每個收藏年曆卡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收藏的種類是最全的,因此,分類的方法也比較困難,目前,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分類方法。
董達峰在收藏過程中,按照年代將年曆卡初步分為五大類:
第一大類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年曆卡這類年曆卡由於年代較遠,加之印製的規模和數量比現在要少得多,收藏起來難度也較大。目前發現最早的年曆卡是1906年印製的。
第二大類是從1949年到1966年的年曆卡新中國建立後,百業俱興,許多單位在過年的時候,把印製精美的年曆卡作為贈品。用董達峰的話來說,這類年曆卡精品多、印量小、流失多,在市場上也不多見。在這個年代的年曆卡中,主要分為時事政治和大眾生活兩大類。在時事政治中,有建國初期領袖的肖像、題詞等,也有一些宣傳口號。董達峰用兩瓶茅臺酒換來的年曆卡就屬於這一類,此外,抗美援朝等重大歷史事件在年曆卡上也有反映。大眾生活類的年曆卡則包羅萬象,有書籤、攝影、年畫題材等,當時的一些大出版社,在讀者選購圖書時,就會贈送一套書籤類的年曆卡,在這類年曆卡上,不但標有年曆,還有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圖書,以及出版社的聯繫電話、地址等等。
第三大類是從1966年到1976年的年曆卡這類年曆卡跟其他一些相關藏品的內容相差不多,印量大、內容也較為單一。主要取材為領袖語錄、肖像、題詞,英雄人物,樣板戲等等。這類年曆卡印製精美,是非常難得的藏品。
第四大類是從1976年到1990年的年曆卡年曆卡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做工精細、取材更為廣泛,印刷的規模也比以往更大。董達峰介紹,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的優秀的年曆卡作品,是年曆卡發展中的頂峰時期,尤其是在天津,年曆卡作品中最為優秀的作品就在這一時期產生。實用性與欣賞性合而為一,是這類年曆卡的特點。許多年曆卡的套卡和系列卡片在這一時期出現,成為收藏界爭相收藏的熱點,構成了收藏年曆卡世界中一道亮麗風景線,擔負起年曆卡收藏主力軍的作用。從題材上看,有古典文學、民間故事、書畫作品、動物花草、文體明星、民風民俗等等。
第五大類是從1990年至今的年曆卡這一時期年曆卡商業氣息更為濃厚,可欣賞性大打折扣。在這類年曆卡中,銀行年曆卡異軍突起,出現了一些非紙製品的年曆卡,為年曆卡的收藏增添了新的品種。在董達峰家中,記者就看到了本市某銀行在馬年時印製的鋼製品年曆卡。據介紹,這一時期,也出現了一些非常好的年曆卡,主要有香港、澳門回歸,申奧成功,男足衝入世界盃,國慶50周年紀念等等。
由於年曆卡的種類繁多,印製的式樣不一,還可以分為單卡、對卡、套卡、拼圖套卡、系列套卡等等。對於剛剛介入年曆卡收藏的藏友來說,一定要注意收集那些觀賞性強、集藝術性和經濟價值於一身的年曆卡。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文字編輯/張雅男
網頁編輯/趙悅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