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何盛產平民「福爾摩斯」

2021-02-07 上海法治報

來源 | 《上海法治報》

編輯 | 劉羽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是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創作的一部長篇偵探小說,主角名為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譯作歇洛克·福爾摩斯),共有4部長篇及56個短篇。第一部長篇《血字的研究》 完成於1886年,隔年與其它作品合集出版於《比頓聖誕年刊》。被多次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這些故事的發生年代大約集中在1875~1907年。而他的最後一案發生在1914年。絕大多數的故事,是以福爾摩斯的朋友及傳記作家約翰·H·華生醫師的角度敘述的。只有兩篇是由福爾摩斯親自敘述、這兩篇是用第三人稱角度撰寫。



福爾摩斯探案集作者阿瑟·柯南·道爾

據《法律讀庫》報導,從梁啓超《時務報》 連載福爾摩斯小說以來,偵探文學傳入中國已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不幸的是,迄今為止,中國作家仍然沒有創造出過像福爾摩斯般影響巨大的名偵探。

不同時期影視劇中的福爾摩斯劇照。

民國時代作家程小青塑造的霍桑,是當時較著名的本土偵探形象。但他不但在知識面上類似福爾摩斯,而且連易容能力強、拉小提琴、愛國心極強之類的細節都全盤照搬。只是在藥物濫用方面,把福爾摩斯的古柯鹼降格成了過人的菸癮。

不少當代國產偵探影視劇也是如此,雖然主角是包拯、宋慈、狄仁傑,但案件和故事卻借用自西方或日本的偵探小說名作,常引起國內推理迷吐槽。

還有少數推理小說,突出表現了我國獨特的社會生活和警民關係,主角單立人警官的中年機關上班族形象也非常生動,但其推理成分相當薄弱。

而同屬東亞國家的推理小說大國日本,則將西方偵探的精髓完整搬到了本國。福爾摩斯卓絕的分析能力和詭異的處事方式,已很難說是英國人獨有的特質。

但即便是日本的名偵探,也仍常常需要為警方服務,或者乾脆就是警界精英。只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才能給福爾摩斯這樣的倫敦市民以化身名偵探的機會,讓他成為歷史上最令人著迷的犯罪剋星。

古老自由與新興警察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福爾摩斯最特別的行狀,便是他以平民的身份,全程參與到刑事案件的偵破過程中。

事實上,這一點正能體現出傳統英國與其他國家的巨大不同。在福爾摩斯時代的英國(19世紀末期),經常向福爾摩斯求助的雷斯垂德警官所代表的官方執法人員只是新近的產物,而像福爾摩斯這樣懲惡揚善的平頭百姓,才真正象徵著英國人習慣的法律與秩序。

與早已實現中央集權的中國不同,一直到18世紀中期為止,英國從未有過「吃皇糧」的公安人員,維持秩序的工作主要由治安官負責,具體人選通過選舉產生,且沒有工資。抓賊的時候,治安官鐘聲一響,人人都須持械參加,沒有什麼執法人員與普通市民之分。

工業革命的到來促使英國各大城市蓬勃發展,犯罪活動也越發複雜和囂張起來。到18世紀末,有人估計倫敦的職業犯罪分子有11萬人之多,考慮到當時全倫敦的人口也就100多萬上下,形勢已經惡劣到了「土匪太多良民不夠用」的境地。

新形勢下,治安官們雖然工作空前繁重,卻仍然沒有工資可拿。這樣的工作顯然不太能吸引人才,像著名作家、《魯濱孫漂流記》 的作者丹尼爾·笛福就曾表示,在英國擔任治安官是「人世間最不堪忍受的苦難」。顯然,新時期的治安工作遇到了巨大困難。

為了提升治安、打擊犯罪,建立專業警察隊伍的問題在18世紀末提上了英國的議事日程。一些治安官出身的有識之士發出呼籲,在當時已淪為犯罪天堂的倫敦大都市創建警察組織,以保護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不幸的是,這種建議剛一出現,就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劇烈反彈。身為「英格蘭的古老自由」孕育出的英國人民,一聽到「中央政府」要創建「警察隊伍」,馬上就覺得明天秘密警察要滿街抓人了。不過,警察制度的支持者們還是在1829年抓住了機會,趁著英國社會忙於天主教解放運動,在國會一舉通過了警察法案。成千上萬的初代倫敦警察從此開始上街巡邏。

但在制服上,倫敦警察不穿類似軍隊的制服,而選擇了非軍事化的制服,以免市民產生「部隊進城軍管」的觀感。警員還必須做到罵不還口,「無論對方的語言多麼粗俗」,只要沒動手,就得堅持微笑服務。

可想而知,此等逆境下的英國警察工作極難展開,一般警員根本無法忍受。1830年5月在職的2800名警察之中,只有約五分之一堅持到了4年之後。

而在這些限制警察的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保留普通平民的逮捕權。也就是說,警察並無超越平民的法律特權。平民和警察一樣,有權偵破案件並將嫌疑人逮捕歸案。直到1962年,英國皇家委員會仍在報告中堅稱:警察權力以普通法為基礎,與公民權力無甚區別。

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情節對此有直接反映——普通市民並不認為「有困難找警察」天經地義,而往往求助於福爾摩斯這樣的沒有「專業資質」的人員。福爾摩斯並不是在幕後出謀劃策的警方智囊,他不但和警方平等討論案情,還常常在抓捕人犯時親自上陣,直接參與街頭追捕和肢體衝突,在案件偵破的各個環節都發揮了其他國家職業警察的作用。

其他英國推理小說也往往如此,像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的大偵探波洛是早已離職的比利時警察,馬普爾小姐是年近七旬的鄉下老太太; 卡爾的基甸·菲兒博士的專業是編辭典和研究英格蘭人喝啤酒的習慣; 切斯特頓塑造的大胖子布朗則是個天主教神父。直到英國警察制度日趨成熟之後,小說中才湧現出格蘭特探長型的警界名探。

在中國,類似的情況很難發生。自古以來,中國刑事調查便由官府壟斷。秦漢時期罪案調查工作就已由縣級政府派專人完成。到明清時代,命案的現場調查由州、縣長官帶領書吏、仵作等人親自執行,裁決時還要逐級覆審上報,最後由皇帝親自核定。偵察過程與普通民眾毫無關係。

如此深厚的官府辦案傳統,要催生福爾摩斯這樣的平民偵探,自然是極為不易。

不過,這還不是他不可能在中國出現的最大原因。

刑偵與刑訊的區別

福爾摩斯時代,英國職業刑偵工作才起步不久。在19世紀以前,英國更是從未有過職業的官方調查人員,因此政府也不曾具備過偵破刑事案件的能力,通常只能讓受害人或其親屬自行調查。

所以,早期的英國警察只能在街上巡邏,最多可以「為了避免更嚴重的犯罪」而當場制止「較輕微的犯罪」。情況直到1842年才稍有改觀。由於倫敦治安形勢進一步惡化,連維多利亞女王都在一個季度內兩次險些遭人槍擊,警察局終於抓住人心思安的時機,成立了專門的刑偵部門。

而即便如此,此後幾十年裡倫敦便衣警察的規模都極為弱小,人數長期只有個位數,完全淹沒在此時已發展到幾百萬人的倫敦大都市中。一直到福爾摩斯出道前十幾年,倫敦刑偵部門才得以擴充到數百人的規模。

與成立不久、經驗寥寥的倫敦刑偵部門相對應的,則是英國悠久的普通法傳統和陪審團制度——從中世紀以來,這種制度就不承認刑訊逼供得來的證據的合法性。因此,在法官和陪審團面前,警察必須列出充分的證據和推理過程,好讓法院確信嫌疑犯的罪行。

此外,在19世紀英國法律界的歷次大討論中,各方還都完全認同這樣一個共識: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必須出於完全的自願。「連哄帶嚇唬」式的審訊方法,在英國的警察局裡完全派不上用場。在這種嚴格規定下,警察在詢問過程中也要處處注意自己的語言,不然嫌疑人證詞很容易被法院宣布無效。就連「你最好說實話」這樣標準的警用口頭禪,也曾經在多起案件中導致過證據無效,因為「最好」暗示了對方的交代能換來某種好處。

在對控方要求極為嚴苛的法院面前,警方自然感受到了刑偵工作的重要性。由於嫌疑犯口供經常被宣布無效,英國刑警隊伍剛一成立,就不得不把很大精力花在困難的物證收集和案情分析上。

而中國歷代重視刑訊,在這種制度下,福爾摩斯這種人實在是派不上用場。在中國的司法舞臺上,刑訊經驗豐富者更能起作用。

不過在中國的制度下,也有一些人物因為在查案方面的過人表現,而留下了近似於名偵探的名聲,如狄仁傑、包拯等。這些人物甚至進入文學作品,被當作「中國福爾摩斯」的典型大書特書。

事實上,這些人物所作所為還是與現代偵探式的調查和推理相去甚遠。狄仁傑的破案方法就很有中國特色。在清末的《狄公案》 中,他也是一位刑訊好手,不過他在正史上的形象很正面。在唐高宗儀鳳年間擔任大理寺丞期間,狄仁傑一年就處理了涉及17000人的滯留案件,平均每天審46.6人,堪稱司法領域的東方奇觀。據《舊唐書》 說,狄仁傑審的這17000人,沒有一個人被他冤枉。

有趣的是,中國名偵探狄仁傑雖不愛好刑訊逼供,但他自己卻差點淪為刑訊逼供的受害者。武則天當政後,狄仁傑被控謀反,剛一受審便當場招供。審案者看到他這麼配合,也就沒再動刑。最終,狄仁傑私下寫的喊冤信寄到武則天手裡,才告得救。


——————————

◆ 上海法治報

法 治 力 量 共 同 傳 遞

微博| @上海法治

微信| Shfzb34160932

◆ 轉載敬請註明來源


長按識別二維碼 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溫文爾雅的英國,為何盛產足球流氓?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推特上說:「威爾斯幹得好,你們在歐洲杯拿出了出色的表現。你們已經激勵了一個國家,並且讓不列顛為你們自豪。」本屆歐洲杯,英國共有威爾斯、北愛爾蘭和英格蘭三支球隊參加,其中英格蘭和北愛爾蘭都在淘汰賽首輪出局,但威爾斯卻一路殺入四強,和冰島一起成為本屆歐洲杯的最大黑馬。
  • 他是福爾摩斯之父,福爾摩斯原型是誰?為何作者討厭福爾摩斯?
    對於神探福爾摩斯,想來每個人都不會陌生,那麼你知道「福爾摩斯之父」是誰嗎?福爾摩斯的原型又是誰?為何作者非常討厭福爾摩斯呢?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其中的故事。只不過是給筆下福爾摩斯這個虛擬人物安排了一個死亡的結局,自己怎麼就成為了殺人犯?要揭開這個謎底,不得不說,「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的創作故事。1887年12月,同樣是在聖誕節前夕,英國的《比頓聖誕年刊》連載了一篇小說《血字的研究》,這篇小說中的男主角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這個形象一問世,便風靡整個英國乃至全世界。福爾摩斯的創造者柯南.道爾也因此聲名鵲起。
  • 《福爾摩斯歷險記》你以為我看的是探案?我看的是腐朽沒落的英國資產階級生活情調
    這部劇不是最早的福爾摩斯劇也不是最後一部,在他之後各種版本層出不窮,離我們近點的有基本演繹法,卷福的版本,鋼鐵俠的版本。說實話關於福爾摩斯的影視劇,你要拍得難看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畢竟人家原著紮實的底本在那,而探案類又天生會抓人眼球,所以這類劇基本都不錯,但要把福爾摩斯拍得讓人眼前一亮從經典中翻出新意,更不容易,對我而言,有兩個版本做到了,近點的是卷福的神探夏洛克,遠點的就是這部(基本演繹法中讓玲姐演華生確實也讓我驚豔到了,但基本只算比較優秀的作品吧)。
  • 《福爾摩斯小姐》:英國版「花木蘭」
    我們認識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平日給人的印象是孤獨,冷淡,極少受感情左右,但本片卻首次展示了他的家庭,及一家人彼此之間關係,特別突出了妹妹和母親這兩個角色,帶來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角度。更何況,怎麼可以錯過兩位英國男星
  • 《福爾摩斯歷險記》尋找英國離奇故事
    從一個神秘的客人訪問倫敦的 BakerStreet 221B福爾摩斯的辦公室,報告他們遭遇的奇怪離奇的事情開始。這些案件中有些事丟失東西想要尋找回來,有些是有人身處危險想要尋求解決。也有些事發生了失蹤勒索等案件需要調查。由於這些案件的奇特性同時福爾摩斯想幫助這些委託人,他總是不計代價展開調查。
  • 在探案聖地英國感受真實的「福爾摩斯」
    「偵探來之前什麼也別動」     事發當天,記者一天在外採訪。慌亂之中,趕忙撥通了英國緊急報警電話999。     工夫不大,閃著警燈的警車停在記者站門前。警察們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錄口供,有的負責勘探現場……一個年輕的警察來到了後花園,他很快發現,從裡面用插銷反插著的花園木門被打開了,地上有新脫落的木屑痕跡。「基本可以判斷,賊是從這裡逃跑了。」警察說。記者不禁感慨,「真是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哈哈!」
  • 用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方式,拜訪英國
    福爾摩斯可以說是即使孤陋寡聞如小編都聽過的大人物,以至於真正來到英國後,站在貝克街前都有種不真實感~很多人也許知道貝克街的福爾摩斯的住所,但可能還不知道英國的角角落落也保留了他的蹤跡。你可以從福爾摩斯的家開始遊覽,貝克街221B如今是夏洛克·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的所在地,這裡完整再現了書中所描繪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住所。這裡甚至還有一些收藏品,不經意的擺放,就好像有人剛剛離開一樣。
  • 柯南道爾為何不讓福爾摩斯談戀愛!
    福爾摩斯是《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主角,柯南道爾筆下塑造的成功偵探家,有神探之稱。柯南道爾寫作特點是科學和專業,作品中善於設置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情節呼應,布局合理,運用因果推理和演繹法推進小說情節,扣人心弦。為什麼?柯南道爾不讓福爾摩斯談戀愛、又讓福爾摩斯死而復活!
  • 這部動畫裡,福爾摩斯是「反派」,與主角對著幹!
    《憂國的莫裡亞蒂》改編自以《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為原案的同名漫畫,動畫時間設定在19世紀末,背景以英國展開; 故事圍繞主角莫裡亞蒂利用知識和犯罪心理學來粉碎腐敗的階級制度展開
  • 《福爾摩斯2》上演三角戀 福爾摩斯華生疑斷背
    由英國著名導演蓋·裡奇指導,小羅伯特·唐尼、裘德·洛聯袂主演的動作懸疑大片《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即將於1月15日賀歲檔期間全國正式公映,上一集中,唐尼和裘德·洛飾演的福爾摩斯和華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但是也惹出「斷背疑雲」,續集中華生終於娶妻,故事或將上演「三角戀」。
  • 佳片推薦:《福爾摩斯小姐》:從女性角度詮釋福爾摩斯家族
    本片從小妹伊諾拉·福爾摩斯的角度出發,展示一個女偵探、女英雄的誕生,同時也探討了19世紀英國女性對自身地位的抗爭。隨著越來越多女性為主角的作品被搬上銀幕,《福爾摩斯小姐》從全新角度出發,讓福爾摩斯的母親和妹妹首次出現在人們面前,也讓人們了解到福爾摩斯一家人為何都對拼字遊戲、象棋和解答謎題如此擅長。
  • 英國偵探你只知道福爾摩斯嗎?
    一篇文章帶你認識五位福爾摩斯之外的英國大偵探、他們的創作者和銀幕分身。從優雅貴族到酗酒警探,從鄉村淑女到溫厚牧師,總有你喜歡的那一款。說起英國偵探大家眼前第一時間浮現出的往往是這位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2010年首播的BBC英劇《神探夏洛克》中飾演福爾摩斯喜歡復古懷舊的維多利亞紳士風的則可能想起這位
  • 佳片推薦:《福爾摩斯小姐》:從女性角度詮釋福爾摩斯家族
    本片從小妹伊諾拉·福爾摩斯的角度出發,展示一個女偵探、女英雄的誕生,同時也探討了19世紀英國女性對自身地位的抗爭。 隨著越來越多女性為主角的作品被搬上銀幕,《福爾摩斯小姐》從全新角度出發,讓福爾摩斯的母親和妹妹首次出現在人們面前,也讓人們了解到福爾摩斯一家人為何都對拼字遊戲、象棋和解答謎題如此擅長。
  • 福爾摩斯在《憂國的莫裡亞蒂》片中,擔任怎樣的角色定位?
    反正這些喊著「福爾摩斯」就是反派的粉絲,肯定是入戲了,因為這部動畫片是雙主角設定,一個是背後的操控者,一個一個的謎題拋給福爾摩斯,他們在真正意義上都不屬於反派。因為福爾摩斯一直都在破案,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而莫裡亞蒂為善良走了極端的路線,所以說這兩個人追究其根源,他們都是一條道上的人。
  • 福爾摩斯為何熱衷於探案 ?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劇照我讀《福爾摩斯探案集》最大的感受是,福爾摩斯特別熱愛他從事的職業,對破案有著極大的熱情,不僅動腦,而且隨時行動;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勇敢。他的職業是什麼呢?在《血字的研究》中,福爾摩斯說,他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諮詢偵探」,接受官方偵探和私人偵探的諮詢,用他對犯罪史的知識幫他們破案。
  • 《福爾摩斯小姐:失蹤的侯爵》打著「福爾摩斯旗」號,終究負了福爾摩斯
    按照邏輯來講,夏洛克·福爾摩斯可能存在個妹妹,但是按照已知的故事來看,夏洛克並沒有妹妹。既然夏洛克是虛構的,那麼再虛構一個他身邊的人物也就理所當然了。關於英國改革的投票迫在眉睫,而這關鍵的一票就在這位伯爵手裡,平民權利能否得到保障,就取決於他的選擇。很明顯,看到這裡就會明白為什麼會有人想殺死伯爵。所以這也使得伊諾拉成為了該片的大英雄,因為是她搭救了伯爵,進而通過了改革。影片最後,她也終於見到了母親。
  • 美麗善良的黛安娜,是英國伯爵的小女兒,為何被稱為「平民王妃」
    二十世紀英國最大的話題,當屬一位嫁入溫莎皇室的"平民女子"。她溫婉大方、風華絕代。和其他高高在上的其他皇室成員不同,她慰問民眾,走近貧民窟,握住那些飽受苦難的雙手,耐心聆聽他們的訴求。她被當時的百姓熱情地稱呼為"平民王妃",以此表達人們對這位王妃的喜愛。另一方面,雖然她是伯爵世家出身,但當時她的身份在英國王室貴族中,仍然是最低的一位。因此白金漢宮稱她為"平民王妃"。這位人們口口相傳的這位"平民王妃",就是黛安娜。
  • 頂著福爾摩斯旗號的它終究負了福爾摩斯
    按照邏輯來講,夏洛克·福爾摩斯可能存在個妹妹,但是按照已知的故事來看,夏洛克並沒有妹妹。既然夏洛克是虛構的,那麼再虛構一個他身邊的人物也就理所當然了。所以在漫長等待《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時候,一部關於他妹妹的電影悄然上映了。
  • 英國數據顯示"福爾摩斯"在120年中被改編近300次
    原標題:英國數據顯示"福爾摩斯"在120年中被改編近300次套用IP概念,英國最知名的虛擬角色當屬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   「華生那小子寫得太誇張了,現在我要重新寫我福爾摩斯的故事。」上周,《福爾摩斯先生》在北美院線亮相,「甘道夫」伊恩·麥克萊恩飾演的93歲福爾摩斯如是說。
  • 《福爾摩斯小姐》首波評價出爐:福爾摩斯世界的女英雄,米莉芭比...
    此外,Flickering Myth 網站似乎也認為《福爾摩斯小姐》有點太平淡無奇,且有點冗長,並沒有達到預期的表現, 「差一點就成為一部令人憤怒的電影,片中最大的謎團就是為何會那麼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