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觸這部作品是通過網上的漫畫的,後來聽說做了動畫,可是看了一下,還是決定轉回漫畫……
年少的時候看漫畫,覺得人物好看,有精彩的打鬥,主角最後成功擊敗反派就得了,就是好作品。
一開始看到金木白髮暴走的時候隱隱有種期待,雖然那種主角打怪升級的劇情好像看熱血漫畫看膩歪了,但是腎上腺素的狂飆是沒法控制的啊。
但是看到最後,終於明白了動畫版開頭「我的故事註定是個悲劇」這句話的意味。
第一季的時候我就知道文化局為什麼禁播這個番了。
東京喰種這部番的是非觀,不是淺淺的看一下就能明白的。相反,如果沒有堅定的立場和理性的思考,很容誤解作者的喻意,傻乎乎的直接跑到喰種的陣營裡高呼消滅人類這樣的話來(抱歉我不知該怎麼形容)。文化局禁播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很多人以為這部番的主要意思是揭露人類醜惡的一面大錯特錯了。
就像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那樣,動漫也需要矛盾衝突來體現主旨。而作者選的這個衝突
不得不說很發人深省。我們總說理解野生動物,他們也有生存的權利,說實話,可以理解為是站在安全的圈內對圈外的世界指手畫腳,因為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是人類的天敵。大部分人支持這種關點是出於人類自身考慮的:野生動物對人類生存的環境來說,不可或缺。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這樣一種生物,只以人類為食,人類需要理解保護他們麼?
任何正常人的反應都是of course not!這個物種滅絕,對人類只有益處沒有害處。無論他們自身其他性質如何,只需兩點,就可以從理性的角度判定他們的死刑:1,對人類沒有直接的益處(會傷害人類,而且人類不能從他們那裡活的任何有益於我們發展的東西,比如文化,知識,等等)。2,對人類無間接的益處(不參與生態系統的維持。)。
這種生物,反應到動漫中,明顯就是喰種。理性角度的思考,判死刑是必須的。
但是問題就出在他們還擁有和人類一模一樣的外觀和情感。他們有愛,有情,甚至會有喰種想和人類一樣,飲食起居交友戀愛。它們與人類的不同,僅僅是食物和立場而已。(其實外觀還是次要的。可能外觀相同只是為了凸現思維情感相同吧)。面對這樣的生物,人類到底應該如何處置?
這完全不是一個理性的問題。因為理性上,身為人類,消滅喰種,是必須的,是正確的,毫無疑問。而且,我們也看到,有些喰種吃人時的享受多麼令人恐懼和噁心。毫無憐憫,就算有憐憫,那種對食物的感恩就和人類在感恩節上感謝火雞一樣,沒啥卵用。
但是作者繼情感相同的坑爹設定之後又引入了更坑的情節:存在這樣的喰種,他們從未捕食過活人,他們只靠別的,好心的喰種收集的自殺者的屍體過活,他們甚至還會受到其他不懷好意的喰種的迫害。
更坑的是,他們被白鴿毫不猶豫的殺死了。保護家人的行為,被視為愚蠢而又噁心表演。
於是,在這種坑到沒朋友的設定中,矛盾衝突來了。
或許剛才的例子不足以讓題主理解這是什麼感覺打個比方。
有個獵戶,天天獵殺獅子。然後有個普通人,弱到連螞蟻都捨不得踩死。獅子碰到了素食主義者。然後把她殺了。因為她也是人類。
這或許沒什麼不對,因為這是復仇。
然後獵戶怒了,要殺殺我啊,那麼一個無辜的人,動你們一根汗毛了?殺她,作死啊你們!然後盛怒之下的獵戶又去殺了一隻獅子。碰巧這隻獅子在獅群中也屬於弱的不行的那種。
這就是白鴿在追蜥蜴時殺了醫生一家子之後董香盛怒之下跑出去殺了那個公務員的情節。大致如此。
誰是對的?都錯了。雙方都有故事,每個人都有這麼做的理由,雙方都親眼看到無辜的同類被殘忍的殺害,雙方都在復仇。
而復仇,是無止境的。一代又一代,都將成為仇人。
人類選擇讓科學家全力研究白鴿的武器-用喰種身體製成的昆克。絕對正確,無可爭辯。
但是為什麼沒人努力研究喰種,並找出除了吃人以外另一種可以讓他們活下去的方法呢。
這兩種選擇,沒有對錯,只有小愛與大愛的區別。前者愛同類,愛家人。後者不僅為自身考慮,也在考慮對方的感受。
很明顯並不是所有人能夠做到理解大愛的行為。
總之,就是總有可能讓這兩種情感相同的物種共處的。他們本能夠知道對方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本能夠通過交流知道對方的痛苦,難處是什麼。但是沒有任何人做過這方面的嘗試。相反,戰爭一直在持續,而且從大局上看,人類佔上風。(不可否認,普通喰種對普通人完全碾壓,但是喰種的數量估計和白鴿差不多,而普通白鴿虐普通喰種還是沒啥子問題的。暫且不提變態的s級以及以上。)
作者要表達的疑問,就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去做這個交流的努力。
不做當然可以。但是會顯得冷血。對方一樣有感情。
交流也可以。但是會顯得很傻。雙方無法做到不互相傷害。而且,不會有人理解。兩邊不是人。
作者是傾向於交流的。從他對喰種情感的刻畫就能看出來。他一直在強調我們有必要交流。這被許多人理解成了我們有必要幫助喰種消滅人類。
有些時候告訴你「餓著」,比告訴你「再等等就有飯吃」更好。
別看這是動畫片。自己不努力,在現實社會中照樣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