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誘發顧城在激流島殺妻又自殺,渴望精神層次愛情又敗給現實

2021-01-14 史書雲海

說起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詩人,可能首先會浮現在我們腦海裡的的就是北島、三毛、張愛玲、顧城等名氣大的詩人了吧。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其實他們並不是一個派別的。比如張愛玲就是新海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自己對社會生活的獨特感受,文風既有現代的新潮又兼顧著雅俗共賞;而北島和顧城則是朦朧派的代表人物,他們追求的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汙,通過自己的文字來描繪出一個浪漫美好的世界。

正因為不同流派的百花齊放才有了當今文壇的豐富多彩。而我們可能在佩服這些人的同時,不禁還會聯想到在他們的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才會寫出那樣激昂、優美的文字,又是什麼樣的經歷才會擁有出那麼多多愁善感的情緒呢。

在現代詩人當中,有一個人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他不僅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還創造出了只有中國古代才會存在的"三個人的激流島"。在坐享齊人之福的同時,最後卻用斧頭砍殺了原配妻子,事後自己又上吊自殺,這樣的結局無疑令人唏噓。而那"三個人"中唯一倖存的"紅顏知己"最後的下場又如何呢?

早期的經歷

1956年,顧城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家庭裡,他的父親是一個詩人,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也曾寫過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作品。也許是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小小的顧城就在文學上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他特別愛給周圍的小朋友們講故事,但是卻不喜歡和他們扎堆在一起,有的時候甚至為了滿足自己想要講故事的愛好,便在大樹底下同螞蟻講,於是顧城從小就養成了內向的性格。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愛說話的性格,才有了後來顧城在文學上的積累。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裡,他的父親被下放到農場,根本沒有時間來照顧他,年僅十二歲的顧城就越發感到了自己和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後來,顧城就向雜誌社投稿自己寫的詩,令他沒想到的是,作品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巨大轟動,而顧城也成為了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

幸福的生活

隨著顧城的眼界不斷開闊,他不再像幼時那樣孤僻內向,開始對美好的生活有了新的期待,於是就在1972年,顧城在火車上遇到了他後來的妻子——謝燁。謝燁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女子,在還沒遇到顧城時就很欣賞他的詩句,火車上的巧遇令她就更加對顧城趨之若鶩。尤其是後來顧城對自己百般追求,她便很快掉入了對方的溫柔陷阱裡,很快兩個人便結為了夫妻。

結婚以後的顧城在那段時間裡感受到了快樂與美好,這在他筆下的詩歌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夫妻倆共同孕育一個孩子、不斷創作出更好的文學作品,這也許就會是顧城未來的結局。然而顧城萬萬沒想到,在一個詩會上,一個叫做"英兒"的女人突然強勢地出現在他的生命裡,而他也會因為這個紅顏知己斷送了自己本應該輝煌的未來。

強勢的插足

英兒全名叫做李英,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裡。她從小便熱愛文學,後來又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北京大學,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才女。因為李英的畢業論文寫得極好,她的導師便帶著她參加各種文學集會,並且向他介紹了很多詩人。青春靚麗的她很快便在北京的詩人圈子裡如魚得水,也就是在一次詩會上,她結識了顧城和謝燁,而那是的她還是雜誌《詩刊》副主編劉湛秋的秘密情人。

自那次詩會起,李英便成為了謝燁的好朋友,謝燁也把她當作自己的好閨蜜,和丈夫之間的一些甜蜜日常也會積極分享給她。顧城的詩就像童話一樣浪漫美好,李英很快便愛上了顧城,甚至後來還當著妻子謝燁的面向顧城坦白自己的愛意。顧城也被這個熱情洋溢的女孩子吸引了,即使後來他和妻子在紐西蘭窮困潦倒時,也依然接受了李英不遠萬裡地投奔。

三人激流島

或許是從成為劉湛秋的地下情人起,李英就已經沒有所謂的禮義廉恥了。逃離了國內的情人身份,李英來到了激流島上,在這裡她開始了和顧城夫妻三個人的畸形生活。可是令李英沒有想到的是,在她心中無限崇拜的大才子顧城其實在現實生活裡是偏激固執的。在激流島上,三個人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依靠領政府的救濟金過日子,就連住的房子也是破的,這樣的生活根本就不是她真正想要的,於是她逃離了激流島。

後來顧城發現了李英的離開,馬上就在島上展開了尋找,可是當他得知李英居然為了綠卡跟一個英國老人結婚了,他感到無比痛苦,他認為自己一手創造的三個人的美好生活不復存在了。就在顧城無限感慨時,謝燁也終於對偏執的丈夫和這種畸形的感情感到厭倦,正好那時她遇到了一個真正懂得她的外國小夥,於是謝燁就決定和顧城離婚,去過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生活。

悲慘的結局

悲劇就這樣發生了。顧城接受不了妻子和情人的接連"背叛",他堅決不同意和謝燁離婚,就在情緒失控之時,顧城拿起了一旁的斧頭向謝燁砍去,而自己也匆匆寫下了幾封情書便上吊自縊,謝燁最後也沒搶救過來,夫妻二人的生命就以這樣悲慘的方式永遠留在了激流島上。

遠在雪梨的李英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十分難過,她並沒有想到自己的離開會釀成這樣的慘劇,而顧城生前寫的《英兒》一書也再次把她帶回了大眾視野裡。外界的輿論和內心的自責使她陷入了精神恍惚中,於是很快她便和那個英國的老男人離了婚。後來的李英獨自一人在國外度過了她的青春年華,人到中年的她在異國他鄉竟然又遇到了自己的老情人劉湛秋,彼時的兩個人都孑然一身,於是他們便決定攜手走過生命最後的旅程。後來年僅五十歲的李英因為患了鼻咽癌離世,生前和顧城夫妻的糾葛也隨著她的離開煙消雲散。

結語

人生在於選擇,也許正是李英當時作出的錯誤選擇,才導致了她最後結局的寥寥收場吧。

相關焦點

  • 顧城謝燁之死
    英兒怎麼到的激流島?謝燁為什麼會死?顧城為什麼自殺?英兒愛過顧城?謝燁還愛顧城?顧城愛的是誰?其中,第六個問題最終沒有作答。不是我們心裡沒有答案,而是,鑽入這個故事太深太久太累,急於出逃。就這樣吧。 (一)英兒怎麼到的激流島?
  • 童話詩人淪為殺妻屠夫,夫妻在島上雙雙斃命,小三卻逍遙在外
    到達紐西蘭後,顧城和謝燁在一次旅遊中,發現了一座美麗的小島——激流島。島上繁花似錦,陽光明媚。顧城自踏上這個島就深深愛上這裡了,後來執意要在這裡隱居生活。但謝燁卻很難過,她原本想著和顧城一起在奧克蘭生活,畢竟那裡有著穩定的工作和優渥的薪資,而且她性格開朗,一直都渴望在大城市生活,可顧城心意已決,她再一次選擇跟隨他的腳步。我想。
  • 「他殺妻棄子有小三,但不妨礙我喜歡他的詩」
    1979年,她和顧城在火車上相遇,之後兩人互通書信情詩,墜入愛河。謝燁的母親極力反對這門婚事,因為覺得顧城自理能力差,喜怒無常,甚至精神不正常,但拗不過女兒,1983年,兩人結婚。圖為李英李英在認識顧城之後,還認識了另一個男人———劉湛秋大她28歲的《詩刊》的副主編劉湛秋有老婆有孩子,且告訴李英不會為了她離婚,離婚也不會娶她,但即使這樣,李英還是做了他的情人,而且還在2002年出版過一本書《愛情伊妹兒》,描寫的就是她和劉湛秋的偷情歲月。
  • 顧城的血腥愛情故事:用利斧砍死愛妻,用上吊解脫自己
    顧城與謝燁 這是顧城的情詩,是一個詩人對愛情的註解。普通人幻想的美好愛情大概就是詩中的所描繪的那樣;「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無數人曾經豔慕過他們的浪漫愛情,但他們不會想到,名滿天下的絕代詩人,最後會落得殺妻棄子,自縊而亡的結局。 一、男才女貌本陌路,火車相遇誤終身。
  • 危險情人系列:顧城,通往仇子殺妻自縊的愛情毀滅之路
    無法接受被背叛和拋棄,一旦受到威脅,會訴諸於精神或肉體暴力,把對方困在關係中無法掙脫。一旦顧城的佔有欲和支配慾被挑戰,也就是他感覺到被背叛和拋棄的威脅,他就會開始實施精神和肉體的家庭暴力。而顧城的短暫情人英兒則是相反的情況,她趁顧城在德國期間跟一個紐西蘭人私奔了;顧城得知後情緒崩潰,在和英兒的電話中激烈地以自殺來威脅,然而英兒毅然決然要離開顧城,表示顧城要死要活她管不了。最後顧城在謝燁的安慰下重新振作起來。為什麼謝燁不能像英兒那樣離開顧城?
  • 三訪激流島
    風景可以是這樣的三訪激流島Waiheke Island一直被華人叫做激流島,距奧克蘭大約1小時的輪渡距離。這個島之所以在華人中出名,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多年前詩人顧城在這裡殺妻自殺,讓這個原本安寧的小島蒙上了一層血腥。
  • 顧城夫婦及情人英兒 三人世界沒有一個活下來
    顧城與謝燁、英兒(右一)在激流島現在三人世界裡的最後一人也離開了,選的也是在8號這一天,以一個依然年輕的姿勢。他們會在天堂相見嗎?我一個愛寫詩的女友特別反感顧城,她說,身為一個殺人的精神病患者,顧城還被媒體集體追思,讓被他殘害一生的兩位女子如何安息?如此說來,他不會在天堂,只能呆地獄。這樣天堂只有兩個情敵的相遇,倘若可以相見,她們會惺惺相惜嗎?
  • 顧郎童夢,謝娘文藻,慘烈激流島:《佳人只宜三春老》調寄青玉案
    顧郎童夢,謝娘文藻,慘烈激流島(七)。「笛聲繚繞」,暗指海子臥軌自殺。「是處風花好」,是說海子選擇在這裡終結生命,是認為這裡「風景」好。這裡是反其意而言之的,用「風花好」襯託詩人之死,更加說明了詩人命運之悲慘。「風花」,唐代詩人盧照鄰《折楊柳》詩中有句雲:「露葉疑啼臉,風花亂舞衣」。本意是風裡的花。這裡也有用風中飄落的花瓣,來比擬詩人命運的卑微。
  • 詩人顧城26年前殺妻後自殺,他唯一的兒子木耳現狀如何?
    不久後,顧城定居紐西蘭,加入紐西蘭國籍。此後,他和妻子在紐西蘭這個小島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妻子謝燁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遇到了另一個男人出現在她的生活中,便決定離開顧城,跟著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一時間從詩人偏執和瘋狂的特質中,顧城神魂顛倒地選擇了以死來逃避這一切的結局。他用斧頭砍死了謝燁,自己在樹上吊死了。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誌投稿。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致死,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
  • 愛情烏託邦的毀滅——三叔講故事之《魂斷激流島》
    二十七年前的某一天,在遙遠的地球的另一端的紐西蘭激流島上,一場震驚了中國文壇的悲慘的情殺案發生了。曾經名揚天下的天才詩人顧城用斧頭砍了要離開他的妻子謝燁,然後情緒崩潰跑回自己的屋裡匆忙寫下遺書後也在附近的樹林裡懸梁自盡。
  • 童話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走上不歸路
    不放手的愛情 在一輛火車上顧城遇到了自己的愛人——謝燁,顧城非常主動的追求謝燁,在他後來給妻子的信中寫著他們的相遇,信中滿滿的回憶。他用自己的信號發出了對謝燁的喜歡,不管會不會收到回復,「我把地址給你就下了火車」。
  • 顧城的情感悲劇 (《來去美國》(上、下)第二次加印,欲購從速)
    李英當過《詩刊》的編輯,是顧城的粉絲,他們在國內只見過四次面。李英到紐西蘭之前,是作家劉湛秋的秘密情人,因為劉湛秋是有妻室的,李英覺得備感壓抑。顧城在小木屋後面親自蓋了一間小房,供李英居住,而李英的衣服也都是由謝燁去洗。但據李英事後回憶,顧城與她做愛的房子非常破,她住的地方是客廳後面的一個拐角,沒有門,只有一幅窗簾。
  • 顧城寫給英兒的情詩《麥田》賞析
    前邊有木板怎麼也不知道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後來就很孤單這首1990年在激流島上寫成的詩歌因此,顧城的《麥田》是屬於顧城和英兒的,「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那是只屬於顧城和英兒的密語,一段泛濫的情感生活。顧城的詩歌是其「精神自傳」,《麥田》中的「我」應該是顧城自己,而「你」應該是「英兒」。有人認為「你」指麥子,所以說「你很小」。這是誤讀。
  • 婚前威脅嶽父,婚後逼妻墮胎,與情人同居4年後殺妻自盡,他是誰
    詩歌的國度不僅僅是浪漫,還有狂躁與精神失常。都說詩人就是瘋子,古代的詩人因為要在朝為官,寫出來的作品幾乎都與政治掛上了勾,建功立業的決心與仕途不順的鬱鬱不平在詩歌裡展現得淋漓至盡,他們有時候也會傷春悲秋,那又是婉約一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