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的婚姻,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二爺32歲結的婚,二嬸很漂亮,但因小兒麻痺症而帶來的後遺症,右腿有點跛。
結婚後的二爺家,更是窮得連老鼠進家門要不了兩天都會眼淚譁譁逃出來的那種窘境,吃了上頓沒下頓,還欠親友二十多元錢,欠蔡大奶家三碗玉米面,欠朱四爺家四斤山芋幹,那真是窮得一塌糊塗。
二爺兄弟姐妹八個,再加大爹大奶和二嬸,一家十一口人。笨頭笨腦的大爺、頭腦靈活的二爺及老實巴交的大爹在生產隊掙工分,其餘基本是閒人,大奶身體不好還經常用藥。一有閒空的二爺就拿起二胡,背上口袋走莊串戶,靠人家施捨度日。二爺成了家裡的頂梁柱。
一到晚上,二爺就教二嬸、大姑、二姑、三姑唱民間小調。頗有音樂細胞的二姑還學會了拉二胡。一家人就這樣做工、要飯、挖野菜、撈魚摸蝦度日。實在撐不下去,就借東家補西家,再借西家補東家,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苦撐著混著過。
十月懷胎,二嬸生了個丫頭。不久,大爺在鄰村看電影,和一寡婦私奔了。寡婦家有一小男孩,公婆年紀也大了。寡婦的公婆就到二爺家哭鬧,在親朋好友的摻和下,最終二爺家又向親友借了十五元錢給寡婦的公婆私了了,真是禍不單行啊。從此,二爺家更窮了。
有一年旱災特別嚴重,田裡的莊稼減產,生產隊分到每戶人家的糧食更是少得可憐。每家日子都不好過,二爺上門唱民間小調的營生也難維持生計了。而且那時的計劃生育抓的特別緊,隨處可見計劃生育標語:「計劃生育,利國利民」、「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等等。二爺家人口多,窮得揭不開鍋了,由於長期吃胡蘿蔔,全家人都出現了浮腫。屋漏偏遇連陰雨,大隊書記帶計劃生育主任好幾次來催二嬸上節育環。那時候的農村人重男輕女觀念特別嚴重,不生個男孩會被別人說是斷子絕孫。二爺一家陷入了絕境。
有一天,山東貨郎宋發財又來到二爺家。
貨郎宋發財家住山東省,挑著擔子到村莊賣或者拿廢鐵、破舊布、破膠鞋底來置換針線、頭髮網兜、煎牙糖、洋火(火柴)等實物為生。有一年宋發財感冒發燒嚴重,被窮而大方好客的二爺一家留宿,並悉心照顧,耿直的山東侉子感動不已。宋發財年紀和二爺相仿,但二爺家人為尊重他,大爹就和他以老表相稱。
從此以後每年,宋發財都會挑著擔子到周圍村莊賣貨並在二爺家住幾天,每次除了送給二爺家針線等必須品,孩子喜歡吃的糖,還會給二爺家帶來山東的生薑等土特產。每天賣貨回來,宋發財還會帶來吃的用的必須品。二爺他們都親切地喊宋發財為大表叔。每天晚上,和大爹一起住在小鍋屋打地鋪的宋發財,一人捧著一根旱菸杆,有著說不完的話。二爺家的近況,宋發財了如指掌。
小鍋屋內旱菸味加牛糞烤火的腥臭味,伴隨著大爹和宋發財的嘆息聲,令人窒息。這時,宋發財猛咳幾聲,嗯咽著對大爹說:「哥啊,你看這樣行不行。讓老二兩口子,再帶幾個侄女跟我回山東吧。一路上我賣貨,他們要飯。要不這樣,都會餓死的啊!……嗚嗚嗚嗚……」話沒說完,宋發財早已泣不成聲。大爹也流著淚嘆著氣說:「是啊,看來只有走這條路了!我現在就去喊小二子兩口商量,如果他們同意,你們就連夜走吧,要不然夜長夢多啊!」大爹蹣跚著去和二爺二嬸商量。
荒年逃荒無可奈何,想生男孩決心已定。二爺二嬸帶著大姑、二姑、三姑,跟著貨郎宋發財從此走上了逃荒之路。
半夜臨走時,二爺一家偷偷地哭泣。貨郎宋發財悄悄地把大概半年的積蓄10元錢塞給大爹(那時候的10元錢,其價值就是現在的上萬元啊),大爹家沒有好回報的,僅把一小把旱菸葉幹送給了宋發財,千叮囑萬囑咐揮淚而別。
第二天,村幹部帶人又來到二爺家,發現二爺二嬸不知去向,就帶人刨了二爺家的小鍋屋,還想刨三間破茅草屋,被隔壁的蔡大奶苦苦勸停了下來,從此,大爹家的日子愈發艱難了。
在逃荒的路上,二爺二嬸帶著小孩及三個妹妹緊跟著宋發財,遇見村莊就唱民間小調要飯,貨郎宋發財則挑著擔兒賣貨。夜晚,幾個人就分開找宿住,或者就住在草垛裡將就一宿。衣服壞了就用宋發財表叔的針線補,衣服哪差一塊,就用宋發財收來的破布補上,鞋子壞了就編毛草鞋穿。一路饑寒交迫,用現在二爺的話說,就是一路血和淚啊。在逃荒的過程中,二爺二嬸又生了兩個女孩。
有一天,二爺他們到一村莊上去要飯,天晚了留宿一戶成大爺家。這個村莊離宋發財家有五六十裡路程。宋發財的一表姑也住在這個村。成大嬸不能生育,今年45歲的成大爺常年做木工,還能給人家彈棉花做被子,家庭經濟和周圍人家比較,還是不錯的。成大爺和成大嬸看到破破爛爛拖家帶口的二爺一家人,連生計都很難,就有意想把4歲的二丫頭留下來做女兒。成大爺和成大嬸還找來宋發財及其表姑介紹成就此事。
二爺和二嬸思前想後,與其孩子跟自己受罪,面臨生死存亡,還不如讓孩子留在成家過好日子,而且還有熟悉的人知曉這家人的為人和家境。二爺二嬸好言勸孩子留下來,並向孩子保證以後會經常來看望她,眼淚汪汪的孩子點頭答應了。成家喜不自禁,還幫二爺等人買了衣服鞋子等,並答應一定送孩子上學讀書。從此,二爺的二女兒就改名換姓,叫成佳鳳。
又經過近兩個月的奔波,二爺終於來到了宋發財的老家----宋圩大隊。宋發財這些年一直在外做貨郎,老婆朱大花在家帶兒子生活,由於貨郎生意,家裡的日子還算可以,三間茅草屋乾淨利落,娘兒倆在家還做粉絲、做豆腐賣。
回到家的當天晚上,宋發財就請來大隊書記高大力。高大力是宋發財的外甥。宋發財的老婆做了幾個菜,買來兩瓶酒。邊吃邊聊中,宋發財向高大力說明了情況。誠懇而會說話的二爺頻頻向高書記敬煙敬酒,喜歡戴高帽的高大力最後醉醺醺地對宋發財說:「大舅啊,這家人還不錯,暫時就住你家吧,以後有什麼事來找我吧。」就這樣,二爺一家暫時就安頓了下來。
宋發財從此以後在生產隊做工,和家人做粉絲,做豆腐,二爺和二嬸每天還是幹老本行走莊串戶唱民間小調,三個姑姑幫宋發財家做家務。兩家人相處其樂融融。期間,宋發財和二爺還不定期地給老家的大爹匯點錢。第二年秋天,宋發財向外甥高大力申請,在本庄的西頭為二爺家蓋了三間茅草屋。二嬸又懷孕了,躲在家不出門。村裡人都喜歡二爺一家人,都認為二爺性格好,手勤快,哪家有困難就幫忙。特別是到晚上,二爺一家的民間小調,給村民們帶來了歡聲笑語。全村人都知道二嬸懷孕的事,但誠懇樸實的二爺一家人太討人喜歡了,所以沒有人舉報。高大力書記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宋發財請了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氣會號脈的老中醫給二嬸把脈,說懷的是男胎,宋發財和二爺兩家人喜笑顏開,感覺日子有了奔頭。終於熬到要過年,眼看孩子就要出世了,二爺又驚喜又難過,驚喜的是終於要有自己帶把兒的寶貝疙瘩,難過的是二嬸沒有足夠坐月子的食物。
那一年,冬天來得似乎特別早,冷得也特別的狠,大雪封門。眼看二嬸就要臨盆了,二爺去請村裡的接生婆,順便去換二斤大米熬粥給二嬸坐月子。就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傍晚,二爺出門了。在路經高書記家那村莊子東邊一條河邊時,老遠二爺看到有個人頭慢慢地沉入平時莊子裡的人洗菜的冰窟窿裡,二爺忘記了家中待產的二嬸,忘記了腳下打滑的疙瘩路,奔到冰窟窿邊,想都沒想,一躍就跳進了冰窟窿。
這時家裡的二嬸疼痛難忍,發出了絕望的哀嚎。沒有一點接生經驗的宋發財老婆只能陪著流淚乾著急。
冰窟窿裡的二爺,一個猛子紮下去,一把就把一個人抓住,並拼命地找冰窟窿口,再拼命地抓住冰窟窿邊緣。這時二爺才發現是個孩子。冰冷的河水把二爺凍得手腳基本失去了知覺。二爺抱著孩子拼命地抓住冰窟窿的邊緣,拼命地向冰窟窿外圍爬,一次又一次失敗,又一次又一次的拼命地抓啊爬啊,一隻手被冰刺破鮮血直流。終於,二爺抓到了搭碼頭的一根木棍,拼命地爬上了岸。這時的二爺,連救命的呼叫都喊不出聲了,只有抱著孩子慢慢爬向村莊裡的人家……
家裡的二嬸,已經昏死過去……
急瘋了的宋發財,匆忙跑出來去喊接生婆。在路上,看到了抱著孩子在地上爬的二爺……
在高大力書記家,眾人圍著火盆全力看護、搶救被二爺救上來的高書記8歲的兒子高成才……
在二爺家,接生婆拿出多年的看家本領,二嬸是安全了,男嬰卻夭折了……
失去兒子的二爺捶胸頓足地哀嚎。二爺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後來,高書記讓兒子高成才認二爺做乾爸爸。有事沒事,總會把二爺請到家吃飯喝酒,有好多次,喝醉了的高大力書記哭著拉住二爺的手誠懇地說:「哥啊,以後你就是我的親哥,高成才就是你的親兒子。這輩子報答不完你的恩情,下輩子做牛做馬繼續報答哥的救命之恩!」本生產隊及鄰生產隊認識二爺的人,也都很尊重二爺,對二爺一家刮目相看,並從方方面面幫助二爺一家解決實際困難。
以後的日子,二爺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搞起了養殖業,並越做越大。二爺第一家蓋了樓房,第一家買了桑塔納轎車,還資助多名貧困學生,為村民鋪了一千多米水泥路,哪家有困難,二爺毫不吝惜地去幫助他們,好多村民還到二爺的養殖場打工。村民在二爺的帶動下,一家一家慢慢的也富起來了。
大姑嫁給了宋發財的兒子宋有錢,二姑、三姑也相繼嫁給了本大隊的小夥子。高大力書記家的兒子高有才、二爺的二閨女成佳鳳都考上了名牌大學。
二爺和宋發財、高大力書記商量,想辦個養殖公司,把養殖業做大做強。宋發財和高大力書記非常贊同。
第三天,高大力書記就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村民們一致同意,並願意投入股份。
從此,二爺就靠勤勞的雙手和靈活的頭腦,帶領大伙兒把公司越辦越大,在縣裡省裡都出了名。
莊洪高,供職於灌南縣教育局,市縣作協會員。有多篇詩歌、散文、小小說發表或獲獎。
蘇北文學
更多精彩,請按住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