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77
星番上次採訪王以綸,是在他的新劇《九千米愛情》播出的時候。那時他是林恕,一位勇敢、熱情、口嫌體正直的民航飛行員。
這次在《誰都渴望遇見你》中,他成了陶倫,依然是顏值高、身材好的學霸,但陶倫溫柔、體貼且固執,是「暖甜款男友」,也是後期會因固執而黑化的一枚「定時炸彈」。
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的採訪沒有面對面進行,用的是語音聊天的形式。王以綸在上次採訪中的「多動」經聽筒傳來後淡化了些,只聲音的一來一回顯得對話更嚴肅了一點。但他的幽默感如常,偶爾冒出的一兩句話還是像上次一樣,梗得人忍不住笑。
這兩年王以綸演了不少言情劇和偶像劇,他有顏值和身材優勢,擅長駕馭觀眾喜歡的那種「初戀系」暖男,有人也因此賦予了他偶像派的標籤。不說正確與否,起碼他並不認同這樣簡單地憑類型區別角色。
無論偶像劇、正劇也好,或者電影、電視劇也好,表演就是表演,他只單純地把它們當成「角色」詮釋。擅長高冷、霸道或是陶倫那樣的暖男類型不假,但他想要接觸的不止於此。
「我還想要接觸那種很有特徵的,在其他戲劇中不會找到的,有標誌性的角色。」
他是個能坦誠自己野心的人,不會甘於停在當下。
《誰都渴望遇見你》中,陶倫的初登場在法國,他操著一口地道又流利的英文在路邊攔車,前往青梅竹馬羅溪所在的酒莊。原本咬牙切齒的少女在看見他的一瞬間揚起笑臉,飛奔著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鏡頭圍著他倆慢慢旋轉,酒莊外一片蒼翠,陽光正好,整個畫面看上去唯美異常。陶倫的人設由此奠定,學霸,暖男,溫柔,具備「完美男二」所擁有的一切配置。
但在王以綸的講述裡,陶倫雖然因為身邊的人都很愛他,而是一個很幸運的孩子。可是在他的幸運裡面,陶倫也會有他的固執。
固執,是王以綸最常提到的角色關鍵詞。
「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他會特別的固執,比如他對他的親生家長,就是一個特別固執的地方。不管他在人生中遇見了多少人,不管他的養父母對他多好,他還是想要去找到他的生父生母,這個是他自己的固執。」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中都會固執地追求一些事情,聽不進別人的聲音,別人的聲音也完全無法傳達,王以綸覺得,那好像是每個人生下來的使命一樣。對於陶倫來說,找到親生父母就是他的使命。
這種固執也導致了陶倫後期的轉變。王以綸以前從未演過任何帶有黑化色彩的角色,陶倫成了他唯一的例外。
陶倫的黑化不像是英雄電影裡那種純粹的反派,而是一個被逼到自己人生絕境中的人,無處發洩他的絕望後,一股腦地把所有責任丟給了一個最有可能的人。他已經被逼到了理智的底線,無法冷靜地去理清真相。
促成陶倫轉變的這個理由,王以綸跟導演討論了很久。他的所謂黑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黑化?他要確定他黑化的原因,和他背後所有的動機。等到這些細節都被分析出來以後,王以綸才能拿捏好陶倫的轉變,而不會讓觀眾覺得「他怎麼突然就變成一個壞蛋了」。
這個分析陶倫轉變的過程,也是他在拍攝《誰都渴望遇見你》時,相對困難的事情。
在這部劇中,王以綸吸引觀眾的地方除了他一貫的顏值和身材外,流利的英語口語也是亮點。
他長期保持一個邊拍邊學的狀態,在最近的幾部劇中,還把重點偏向了臺詞方面,他會根據自己的呈現效果自我調整,因此他的臺詞聽起來,比原來好了很多。
「好那麼一丟丟。」這句話說完,他又重複了一遍。
《誰都渴望遇見你》有兩個拍攝地,一個在法國,拍的是酒莊;一個在浙江安吉,拍的是民宿。這次是王以綸第二次去法國,他跟法國有緣,兩次來這住的是同一家連鎖酒店。
他一直很喜歡法國的建築風格,劇組在法國拍了十天左右,他過足了酒莊的眼癮,沒戲的時候也會去市區裡轉轉,看看他喜歡的古式建築,逛逛賣黑膠唱片的復古音像店。
而對於民宿的印象,則是好玩和輕鬆居多。劇中民宿戲份的開始,是陶倫扭了脖子的大哥和傻不愣登的二哥,因為被理財產品騙走了錢,而被羅溪大包小包趕出家門的搞笑場景。
王以綸和這些演員之間的感情很好,所以在演的時候,無論是玩鬧的戲份,還是深厚的情感戲,他們都摩擦出了很多非常好玩的、「情緒很真摯的火花」,以至於民宿這一整個部分都變得特別有趣。
「真的要讓觀眾好好去看這個東西,」他強調,「真的很好玩。」
王以綸對《誰都渴望遇見你》的拍攝感受,介於輕鬆和嚴肅之間,民宿的群像是輕鬆的,嚴肅的地方在於角色的細節。他在上次的採訪中提過,在一個看似完美的人身上看到缺陷,是一件讓人覺得很可愛的事情,比起完美男神,他更享受把這些缺陷詮釋出來。
陶倫的缺陷在於寧可忽略別人、甚至傷害別人也要堅持的固執,這是王以綸飾演這個角色的爽點所在。他希望通過對陶倫缺陷的「修正」,向觀眾傳遞一些內容。
「有時候你太執著或者太堅定在某一個立場上的時候,反而會傷害到身邊的人,你會漸漸地失去這些一直在你身邊、一直在你背後的人,所以要適當地聽一些真正在意你的人的聲音,我覺得這個還挺重要的。」
這種缺陷放在一個完整的人物鏈條當中,是需要細緻梳理的一環。王以綸對劇本比較鑽牛角尖,角色動機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理清所有的為什麼,他才能說服自己如何去塑造這個人物。
就像他拿到那些高冷、霸道、暖男的角色時一樣,他不會因為這些同樣的標籤把自己的表演固定在同一種模式內。兩個高冷的人,他們高冷的原因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他儘量地去觀察、呈現這些不同,以此來避免角色的同質化。每個角色在王以綸這裡,都能領到一段不同的人生。
但比起理解,需要先行一步的是,「你有沒有渴望去理解這個人。」
王以綸每拿到一個劇本,基本上可以抓住角色的心理走向,有些橋段或者角色轉變不能理解的話,他就會想辦法跟導演、編劇同時開一個會,把他的問題列舉出來,讓大家各自講講各自的邏輯。
在他的認知裡,只要導演、編劇和演員這三個人的邏輯能夠在一條線上,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同樣,導演、編劇和對手演員的建議也能幫助他邁過表演上的瓶頸。拍戲越久,久到一個點時,王以綸反而覺得自己越來越不會演戲。隨著他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覺得可以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放到現在來看,顯然已經不太細緻。
他需要愈加深入地了解,需要更新自己應對表演的方法。有時候只是不停想著,他就會陷入自我懷疑,一頭鑽進劇本的牛角尖。
甚至是一句臺詞,他都會控制不住地想,我到底為什麼要講這兩個字?
「所以就是要靠大家討論,我可以吸收導演、編劇甚至對手演員對我這個角色的理解,他們都能給我一些很不錯的建議,經過大家的反覆討論,總可以討論到一個大家都比較舒服的地方。」
王以綸對於劇本和角色的敏感程度和捕捉能力,是隨著表演經驗的累積,向上走的。
不能否認的是,王以綸在偶像劇中有先天優勢,顏值、身材,包括《誰都渴望遇見你》中的口語,這些對於偶像劇男主角來說,都是加分項。但在王以綸這裡,他不想繼續凸顯這些優勢。一直去展現同樣的東西並無新意,假如已經用過,他會想在其他劇中,不再在這上面斟酌。他希望能持續給予觀眾驚喜,讓觀眾和粉絲永遠看到新的東西。「大家都知道王以綸可以講英文,但是過了兩三部劇之後,這個東西會變『老』的。可是萬一有一天我講了很流利的日文、韓文或者泰文,大家就會覺得這個很酷,因為他沒有展示過,我不知道他可以做到。」王以綸喜歡這種驚喜突擊的感覺。這幾年他不斷有作品輸出,一直維持在一個穩步前進的狀態,沒有大爆,也沒有掉隊。在他看來,自己算是一個上進的人,但他不會期待自己一定要在哪部劇中大紅大紫。
「我自己野心是特別大的,」王以綸很直白,「但是我不會去著急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急也急不來。」
很多事情是命運使然,誰也不敢揣測自己何時能有一夜爆紅的運氣,即使有了,也不能保證這種運氣究竟能持續多久。
與其寄希望於此,不如牢牢把握現有的一切,相信自己的每一部作品,呈現好自己的每一部作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他給自己訂立一些階段性的目標,但不把它當成一個硬性規定,因為現實情況所致,目標有時確實很難達到。他不強求,只給自己一個方向,或是一個可以去比較的同階段對象,做個參考。
「反正,永遠看著前面就對了。」他說。
未來,王以綸還有《初戀了那麼多年》和《半是蜜糖半是傷》兩部作品待播。在他的描述中,「初戀」是夢幻的,如同它的名字,是一個蘇甜的初戀愛情故事。他的搭檔是萬鵬,青春劇中殺出的潛力小花。
「蜜糖」則是輕鬆的。這部劇由於中中執導,羅雲熙、白鹿領銜主演,目前臨近殺青,還在等待拍攝當中。王以綸飾演的李小川是劇中一大看點。他是一個對愛情非常有自己公式化想法的程式設計師,這個想法會給他帶來不同情景跟愛情的挑戰,這與李小川本身相衝突。他又將在劇中完成一次自洽。
這兩部劇從陣容、題材和製作來看,都很符合時下的大眾審美。顏柯和李小川兩個角色,也和陶倫截然不同,相信都可以給觀眾帶來新鮮體驗。
王以綸很期待,與他們相見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