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魏佳 黨璽 王玥瑤)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著我省不斷加大對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金錢豹、林麝等珍稀動物的種群不斷壯大,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正在形成。
清晨六點,洋縣槐樹關鎮的朱䴉夜宿地,鳥兒們拍打著翅膀外出覓食。在千裡之外的日本東京,陝西朱䴉「樓樓」和「關關」乘坐的飛機剛剛降落,隨後,他們會被送往新潟縣的佐渡朱䴉保護中心。
午後的秦嶺,陽光格外溫暖,大熊貓妞妞曬著太陽、品著美食。此時此刻,在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來自陝西的喬喬懶洋洋的翻了個身,軟萌的樣子吸引了不少遊客圍觀拍照。
頭一次出遠門,「樓樓」和「關關」對這個新家還有些陌生,這是時隔11年,我國再次向日本贈送朱䴉。對於它們的到來,佐渡朱䴉保護中心的獸醫金子良則博士充滿期待。
日本佐渡朱䴉保護中心獸醫金子良則 :「希望樓樓與關關每天都能健康、開心。另外,中國陝西省的各位朋友、也請你們放心,我們會照顧好它的。」
朱䴉素有「東方寶石」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瀕危物種。到上世紀70年代末,在野外已難覓蹤跡。當人們普遍認為該物種已經滅絕時,1981年5月23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蔭增帶領的考察隊歷經3年時間、踏遍14個省份之後,終於在陝西洋縣秦嶺山中找到了僅存的7隻野生朱䴉。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蔭增:「近代朱䴉只有這一個系統繁衍下來了,所以近代朱䴉這個物種不管是我們洋縣的,還是寶雞的,銅川,完了送給日本和韓國,都是這七隻的後代。」
從1978年開始尋找到現在,朱䴉保護正好與改革開放同步經歷了40年。1981年發現朱䴉後,陝西就開始對野生朱䴉進行就地保護,禁止在朱䴉活動區鳴槍狩獵、使用農藥化肥,擴大和保留天然溼地,朱䴉得以在良好的環境中生息繁衍,野生朱䴉的數量開始緩慢增長,1986年達到13隻,1993年增長到20多隻,2018年達到2000多隻。
在「樓樓」和「關關」前往的日本的當天,一群野生朱䴉正在漢江兩岸翩翩起舞,從事朱䴉保護工作30多年的張躍明用相機記錄下了這動人的時刻。他說,如今在洋縣,當地群眾都自覺參與朱䴉保護,人與朱䴉相處的更加和諧。
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宣傳科科長張躍明:「老百姓在田地裡面翻田犁地,朱䴉就跟在後面覓食。」
在加強野生朱䴉保護的同時,我省也在開展人工飼養繁育研究,目前,陝西朱䴉人工種群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如今,朱䴉的瀕危狀況得到緩解,朱䴉保護的「陝西模式」成為世界瀕危物種拯救最成功的典範。
和朱䴉「樓樓」「關關」一樣,大熊貓喬喬的故鄉也在陝西洋縣。2006年,受傷的喬喬在野外獲救,後來就被送到了這裡。與長得像熊的四川大熊貓比起來,喬喬則更像貓一些,圓圓的臉蛋、稍短的鼻頭、棕色的胸毛,這讓它看上去更加憨態可掬,學術界把像它這樣的陝西大熊貓稱為「秦嶺亞種」。
記者:「平常喬喬喜歡在家裡曬曬太陽或者在泳池裡戲水。可是您別看它好像生活的很悠閒,其實在它身上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使命,那就是傳宗接代。」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在陝西境內的秦嶺山中,陸續發現了多隻秦嶺大熊貓的蹤跡,我省也相繼建立了佛坪、周至、長青等一批自然保護區,保護熊貓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對野生大熊貓進行緊急救助。在陝西周至縣的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大熊貓妞妞就是2006年從太白山自然保護區搶救回來的。
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獸醫院院長馬清義:「從最初的50公斤左右到現在已經恢復到快100公斤。」
目前我省秦嶺地區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保護區有16處,總面積達3500平方公裡,相當於三分之一個西安市。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大熊貓數量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109隻增加到345隻。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