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黎明鄉中興村委會新民組邊緣易致貧戶鄭樹康戶大門上貼著一副對聯,由於風吹日曬,對聯已微微褪色,如下圖:
「我已經80歲了,共產黨的恩情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鄭樹康的母親和桂泉說,這副對聯是春節的時候特意請中興如意組書法協會會長寫的,以表達自己對黨和政府的感謝之情。
陽光低保、精準施策
鄭樹康是黎明鄉中興村委會新民組的村民,在被納入邊緣戶之前,由於鄭樹康本人患有言語、聽力一級殘疾,兒子還在念小學,外加年邁的老母親,家庭勞動力缺少,經濟非常困難,全家人基本都是靠著老母親張羅安排農事勉強餬口。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鄭樹康戶被鄉村兩級精準識別為邊緣戶。工作人員首先認真分析了該戶的致貧原因:勞動力少、有殘疾人、有小學生和年邁的老人;不適宜發展精細化產業;不適宜外出打工。
鄉村兩級經過多次研究後決定將鄭樹康戶納入農村低保,首先召開了村三委評議會議,再組織召開村組戶長會議,經過評議、公示等環節後,及時將一家三口評定為低保B類,享受每人每月280元的補貼,同時鄭樹康有殘疾一級證書,符合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標準,每月享受70元的護理補貼和50元殘疾人困難補貼。
納入低保後,縣教體局駐村工作隊長、第一駐村書記木鈞與縣教體局聯繫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在鄭樹康的家人和縣教體局的共同努力下,把孩子送到了麗江市孤兒學校就讀。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人和鄭樹康輔導孩子的負擔,也為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精準幫扶、產業興旺
由於該戶地處金沙江畔,玉米大麥成熟度好,產量高,可以用來飼養家禽。考慮到鄭樹康戶的勞動力特點不適宜從事精細化的烤菸種植,鄉村兩級和縣教體局的工作人員經過細緻認真的分析後,決定幫助該戶發展母豬及土雞養殖產業。
和桂泉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常年的農作生活使老人家擁有一副硬朗的身板。每年開春老人家就帶著鄭樹康將家裡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噹噹。
「老天爺給了我一副好身體,雖然80歲了但哪裡都不病不痛,還是什麼都能幹。現在政策那麼好,我家每年都養十來頭豬,二三十隻雞,部分農田用來自己種植玉米,剩餘的農田就出租出去。」老人家笑著說,今年賣了三頭豬就賣了一萬多元,加上低保金和殘疾金還有租田的收入,一年還是有兩三萬元的收入呢。
和桂泉將這些錢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蓋了新房,裝修了房屋,建了洗澡間。
「黨的政策那麼好,我們更要以努力向上的生活態度來戰勝貧困,經過這麼多年的政策扶持,去年我家已經脫貧了。」和桂泉常跟兒子說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積極擁護黨的方針政策不給國家拖後腿。
木鈞介紹,去年鄭樹康家賣了八頭豬,這兩年豬價好,收入一下子多了起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現在看到的這個洗澡間就是去年賣豬的錢新修建的。
和桂泉老人家以前做過幾年的民辦教師,勤奮能幹,每天都在田間地頭忙活,同時非常注重孫子的教育,一直鼓勵孩子好好念書。2019年老人家還在縣鄉村各級帶動下種植了木梨,希望可以拓寬增收渠道。通過這幾年的產業扶持和政策傾斜,該戶已於2020年消貧。
一心向黨、情暖百姓
在這次麗江市級成效考核的入戶調查中,我們看到和桂泉院子裡堆滿了黃燦燦的玉米。
老人家拿出糖果和茶水熱情地招待工作人員,臨出門時,老人一路送到村道口,再三叮嚀有空一定要常來家裡坐坐。她說自己一定要活到一百歲,看著孫子長大後入黨才放心。
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只因國策護百姓,敢叫生活換新顏。精準扶貧、精準施策,黎明鄉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存在百姓的心裡,掛在群眾的口中。
黎明鄉的村村寨寨無聲述說著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它拉近了黨和群眾的心,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再繼續講一講黨和群眾的溫暖小故事。(和玉筱冉)
【來源:雲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