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電視喜劇迎來了一波高峰。
這一年,《家有兒女》紅遍大江南北。男主角「夏東海」也跟著火了。
04年,我國計劃拍一部少兒題材的情景喜劇,當時還沒有這種題材的劇。
導演林叢選定宋丹丹、楊紫、張一山、尤浩然做主角後,缺一個演爸爸的角色。他找到高亞麟,邀請他出演夏東海這一角色。
此時的高亞麟,才飾演完《亂世英雄呂不韋》的大反派嫪毐,已在演藝圈初露名氣。
高亞麟帶著幾分懷疑地問:
「我這人還年輕,沒結婚,原來也沒演過父親,您不擔心我成了這部劇的毒瘤嗎?」
林叢早料到他這麼說,回答道:「我知道,我找你之前觀察好久了。你很有親和力,表情裡充滿慈愛和從容。我很相信自己,更信任你。這個角色非你莫屬」
有了導演十足的信任,高亞麟毅然把戲接了。但第一場戲就出了岔子。
情節是女兒帶回男友回家,爸爸生氣。高亞麟演的時候不知所措,生氣吼了好多遍都沒過,NG了十多次。
片場大叔親自上臺為他示範,這才讓高亞麟找到門路,演好了戲。
沒事的時候,高亞麟就觀察街上爸爸和孩子的一舉一動,逐漸掌握演父親精髓的他成功將夏東海塑造成一個幽默、大度、慈祥的完美父親。
這部劇獲得巨大成功,他被觀眾稱為「第一爸爸」。
接受採訪時,高亞麟很坦然:
「剛演的時候我找不到點兒,給劇組找了好多麻煩。我就想著藝術來源於生活,多看多揣摩就是。」
這種「演我是我」的精神後來影響了他整個演藝生涯。高亞麟大火一把,成功躋身知名演員行列。
此後高亞麟出演多部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系列和《搞笑一家人》都有他的身影。
高亞麟自創了「高氏幽默」——真實生活中的日常小事風格,成功佔據喜劇大咖一席。
戲裡戲外容易串,高亞麟也不例外。
父親扮演多了,愛心也多。周圍人不穿的舊衣服,他會捐給貧困山區。
工作不忙的時候,他會去照顧老人,也去慰問殘疾兒童,給孩子們買玩具。
孩子們見面會抓他耳朵,抱他,還喊他「夏爸爸」。
高亞麟,不只是劇裡的「劉新建」,他是《人民的名義》總製片、總發行。
電視劇籌備之初,基本沒有投資方敢碰這種敏感題材,劇組資金差了一大半。
高亞麟作為製片,在高度信任導演編劇的前提下,劇本一眼沒看。他當場決定資金缺多少投多少,並帶頭進行此片發行出品工作。
開機前,高亞麟和投資方聲明,自己是做好虧損一半的心理準備投的。後期發行,他得到的反饋是:這片子十有八九涼了。
得知消息,他和幾個合伙人癱坐在賓館地板,大眼瞪小眼地看著,恨不得給自己幾個大耳光。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幾人又互相安慰:賠沒關係,就當宣傳公司了。高亞麟坦言:
「我估計一般投資人沒這麼幹的,我是第一次這麼幹」
沒想到,最大投資方籤完合同,還沒打款,幾家主投資方和發行因為成本高風險大,全部退出了。
「大家撤資之後,驚了我一身冷汗,李路導演跟我說,要不要多拿點股份?我說行,這才又拿了20%的份額。」
高亞麟看好這個劇本的珍貴性,不惜下重金,投了4000萬。這個人有擔當。
這部片引起了很大反響,投資1.2億,劇組收穫2.2億,高亞麟賺了一大筆。
有眼光的人即便遭遇困難,也會逢兇化吉。高亞麟給這部劇注入了生命。
高亞麟出生在山東一個藝術世家。
少年時期的他很任性,復讀時被老師要求剪頭髮,他不願意,直接買車票回家。但父親很開明,並沒有責備他,而是耐心教育。
高亞麟說父親對他影響很深,讓他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的人。
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後,高亞麟被分到話劇團,後進入空政電視藝術中心。
高亞麟的第一個角色是三國演義的宋憲。雖說是個龍套,但算個演員。
演員很苦,沒戲可拍就沒收入,算不上正式工作。
高亞麟回憶:「我很害怕,每天都焦慮第二天吃什麼」
人一旦焦慮纏身,很容易走出正道。高亞麟不願意被人看扁,選擇了「瞎幹」。
朋友說一句衣服好看,他直接幹起代購的活;發現自己喜歡吃東西,他又籌資開起飯館;後來還想過做導航系統和汽車防盜器。
「發現了GPS的商機,我差點成了個科學家,可惜沒做」
高亞麟幹的事雖說沒成功,但體現出他尖銳的洞察力。高亞麟總能抓到行業發展走向,眼光獨到。
做生意失敗以後,他發現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受別人感染,是個玻璃心。
1998年,他被軍藝選上,進修導演。遭到好友閆妮吐槽:好好的演員不當做什麼導演,不靠譜。
學一門手藝,多一條路。高亞麟導演班畢業後,在《炊事班的故事》中擔任副導演。
轉做正導演之後,高亞麟執導的第一部電影《追愛總動員》,拿到了法國卡普電影節銅獎。
對初生代導演來說,高亞麟位列前茅。
《追愛總動員》劇照
原本只想等學校保送,一不小心解鎖了演員、商人、編劇和導演成就。
高亞麟願意去嘗試,去努力,成功就是必然。
作為老演員,高亞麟對劇片有種痴迷。進了片場,就變成角色,不再是他本人了。
參演電視劇《俠隱記》時,高亞麟飾演名將袁崇煥。一場騎馬戲的時候草叢裡躥出一隻兔子,驚了馬,高亞麟從馬上摔下來,危險之際他忍著傷痛躲開,胳膊小腿遭到嚴重擦傷。
但高亞麟只是稍微包紮一下,便繼續上馬拍戲。他大喊:
「我在演戲,誰也打擾不了我」
生活裡,他講義氣重情義。多年未聯繫的老友打電話借錢,他二話沒說送過去;
摯友周曉斌打電話找他演戲,他推掉工作自降片酬參演;
親戚來辦事,他管吃管住,一視同仁。他就像電視裡的「夏東海」那樣,熱情又重情。
不論是「夏東海」還是「劉新建」,高亞麟都十分真實。
他嚴謹認真、敢於嘗試、有情有義,是個好導演、好演員。
這麼多年,他還是純粹的他,一點兒沒變。高亞麟一直很拼。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