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
成都天氣晴好
不少市民選擇外出曬太陽
或進行戶外活動
而1月9日零時啟動的
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又讓一些市民心存擔憂和疑慮:
天氣雖好,但空氣到底如何
適合外出活動嗎?
接下來
環保科普小知識來啦
一起來學習一下
為啥要在「晴好天氣」裡
仍然啟動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吧
為什麼要啟動預警?
預警又稱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其啟動的初衷是為了妥善應對重汙染天氣過程,防止汙染的出現或減輕汙染程度,降低汙染天氣對公眾健康的影響。
但預警並不等於汙染,預警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汙染,或減緩汙染的形成,降低汙染程度,因此啟動預警不等同於已經出現相應級別的汙染。
通俗點講
就像一個人生病一樣
一旦察覺有感冒症狀,提前吃藥
預防重感冒的發生
而且,為了更好地發揮預警的作用,往往需要提前採取措施,根據全國多地重汙染過程評估的經驗,由於措施的落地及發揮效用需要時間,重汙染天氣應急措施往往需提前實施才有效,特別是提前3天對汙染物濃度的削減效果最佳,若配合區域聯防聯控,即全省實施相同力度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會有更好的削減效果。因此,在藍天白雲下啟動預警的情況在全國並不少見。
區域協同、聯防聯控
本次預警啟動是按照四川省的統一部署,根據《四川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啟動或維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警的函》相關規定啟動的,是一次全省統一執行的、全域響應的預警,主要基於預測到9-15日可能出現的一次連續區域汙染過程,尤其是川南區域可能汙染更重。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全省執行區域橙色預警的效果對減輕累積速率,控制汙染程度有效,遠大於區域黃色預警或單個城市橙色預警。
成都市作為省會城市,作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中的主幹,在本次區域聯防聯控中毅然擔當,按照省上的統一部署,於1月9日零時啟動了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全面落實應急管控措施,為區域協同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
提前預警,收穫優良天氣
自1月9日全省啟動區域性橙色預警後,成都平原以及川南各市通過區域聯動,加大對工業企業、建築工地、道路揚塵、移動源的減排力度,對降低盆地區域大氣汙染物排放強度具有積極作用。不僅有利於降低一次顆粒物的排放,同時也有利於減緩NOx、VOCs、SO2等氣態汙染物轉化為二次顆粒物的速率,從而降低PM2.5濃度,減輕汙染程度。
1月9-10日,成都市成功爭取了2天優良天,其中10日上午開始出現9小時優;全省除了雅安以及川南個別城市出現1天輕度汙染外,其餘城市總體以優良為主。10日夜間至11日上午,成都市雖然受弱逆溫影響,垂直擴散條件有所轉差,但空氣品質仍以良為主,PM2.5累積速率總體較緩。
根據生態環境和氣象部門的會商結果:12-15日,成都市氣象擴散條件逐漸轉差,將再次進入汙染累積過程,其中14-15日有中度汙染風險,本次汙染過程成都市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統一部署,通過提前啟動區域橙色預警,降低汙染物排放強度,力爭不出現中度汙染。
所以
有時儘管在橙色預警下
通過應急管控和積極減排
空氣品質仍然是優良水平
大家這下明白了吧
同時也別忘了關注空氣品質的變化哦~
來源:成都生態環境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