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
偶爾會有尷尬的事情發生
剛想把美食塞嘴裡
結果手一抖
食物「啪嘰」掉地上了
那一刻心都碎了......
掉在地上的食物
我是撿還是不撿呢?
不撿吧,心疼!
撿了吃吧,怕吃進髒東西!
聽說有一個「5秒定律」,就是食物掉地上之後5秒內撿起來還能吃。只要手夠快,髒東西就跟不上我的速度,食物掉了也可以撿起來繼續吃?這聽起來真是挺有誘惑力的,不過,這是真的嗎?
5秒、10秒、30秒、60秒
美國伊利諾州的科學家們早在2003年就對「5秒定律」進行了研究和實驗,他們先使用工具測量了學校地板上細菌的數量及種類,令人驚訝的是,學校的地板上並沒有多少細菌。為了繼續進行實驗,科學家們先買了一些瓷磚地板,然後在瓷磚地板上人工布上了一些大腸桿菌,最後再將食物掉在瓷磚地板上,科學家們發現,瓷磚上的大腸桿菌可以在5秒內轉移至食物上。
為了多方位研究,另一批科學家對上述實驗步驟做了一些改進,首先,他們擴大了實驗範圍,買來了木地板、瓷磚地板和地毯,分別在三種地板上接種沙門菌,然後將香腸和麵包分別丟在上方三個地板上,令人驚奇的是掉在瓷磚地板上的香腸,五秒內地板上大多數的細菌都轉移到食物上了。為了獲得更準確的實驗數據,科學家們換了多種食物進行實驗。
當食物掉在地上,接觸被細菌汙染的瓷磚或木地板時,細菌會在瞬間轉移至食物上,不管是香腸,還是麵包,細菌的含量都是一樣的;同時實驗表明,細菌幾乎瞬間轉移,不管是5秒,10秒還是60秒,細菌幾乎是一樣多。
所以說
食物掉在地上
5秒內撿起來該不該吃?
「5秒定律」是否科學?
這要分情況,首先要看地板是什麼地板,像瓷磚地板和實木地板都很容易沾染細菌,然後要看看地板幹不乾淨,像廚房、衛生間這種地方,都是細菌微生物繁殖的天然土壤。
所以,保險起見,不論掉在什麼地方,經過了多長時間的食物,都不建議繼續吃。
不乾不淨,可以增強免疫力?
民間一直流傳著「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說法。
其實這種說法僅僅看到了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某種單一微生物的反應,然而微生物的好壞(是否致病)無從得知,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知曉。
對於致病微生物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假設免疫系統本身存在問題,那一旦感染甚至可能對身體造成永久性傷害。
因此,維持或者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更應該依靠的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乾不淨可以增強免疫力」的說法萬萬不可以相信。
食物「長毛」,沒發黴的地方也不能吃!
人類對於微觀世界的誤解,除了「5秒定律」,還有......
生活中,有些人為了節約,會把發黴的部分去掉繼續吃。那麼,去掉發黴部分的食物真的能吃嗎?
因為雖然肉眼可見「長毛」的部分只有一小塊兒,但只要發黴,就說明食物的其他部分還有肉眼不可見的菌絲或者毒素存在,而且黴菌代謝產生的毒素,即便是高溫煮熟也不容易消除毒性。
所以,食物一旦發黴,必須趕快整個、整批扔掉。
參考文獻
1.每日冷知識分享《掉在地上的食物5秒鐘撿起來還能吃嗎?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2.果殼《食物掉在地上,5秒內撿起來還能吃?那10秒呢?》
3.科普中國《"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科學依據嗎?食物掉地上,立刻撿起來還能吃嗎?》
4.丁香醫生《食物發黴了,去掉壞的部分,還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