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百科】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簡介

2021-02-18 古典音樂家網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它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歡迎的室內樂類型。

弦樂四重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阿萊格裡(1584-1652)時期.阿萊格裡是羅馬帕帕爾教堂的音樂家,他第一個為弦樂寫下了四部的奏鳴曲.1761年,他作為艾斯特哈齊親王(Esterházy)在匈牙利的宮廷音樂家,花了大量的精力為宮廷寫作室內樂,所寫的弦樂四重奏超過了75首.到了18世紀初期,許多音樂家都寫過類似的曲子,其中以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3.31.- 1809.5.31)的貢獻為最大,因為是他確定了弦樂四重奏的模式,使弦樂四重奏成為音樂家公認最理想的室內樂形式。

弦樂四重奏由於在音色上相近以及結構上的嚴謹,對弦樂演奏家來說都是非常嚴苛的考驗,而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完美的合奏默契更能表現出音樂本身豐富的內涵.

自古典樂派以來,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都留下許多重要的弦樂四重奏樂曲.而在國民樂派跟印象樂派方面,德沃夏克、巴託克以及德彪西也都有相當出色的傑作.

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是古典主義時期最重要的室內樂形式,也是室內樂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經典的組合,雖然在這種組合中找不到交響樂般龐大的氣勢,看不到歌劇中宏大的場面,但這種體裁的音樂以精緻抒情為本,能營造出人與人之間親切交談式的音樂氛圍。它最初僅限於家庭、沙龍範圍,是貴族雅士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隨後在歷史的流變中,它從貴族庭院走向世俗舞臺,發展成一種表達人類情感最深刻、最細緻的重要器樂體裁。

1、弦樂四重奏的歷史成因

  

18世紀是弦樂四重奏形成的重要時期,它的形成主要受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1)歐洲中世紀到巴羅克時期,教堂的彌撒曲和世俗的康塔塔及重唱大多為四聲部音樂,它們恰似弦樂四重奏的四個聲部,四聲部的合唱、重唱為這種室內樂體裁提供了創作上的參照依據。

  

(2)18世紀初,室內樂主要以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為主,它採用兩把小提琴和演奏通奏低音的樂器,後來這種體裁在巴羅克音樂向古典主義音樂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組成的弦樂四重奏形式。這就是說,三重奏鳴曲的衰落使弦樂四重奏的形成成為必然。

(3)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前者是復調音樂性質,後者是主調音樂性質。從歷史現象來看,在18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音樂的形成過程中,巴洛克音樂與古典主義音樂之間曾出現一個銜接上的間隙,正是由於弦樂四重奏的出現,使這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得到了平穩過渡,這種既善於表現復調音樂又能盡現主調音樂魅力的體裁,恰如其分地充當了連接巴羅克音樂和古典主義音樂的橋梁。

2、弦樂四重奏的發展

裡赫特(1709—1789)是首先運用弦樂四重奏組合進行創作的作曲家之一,而最終確立弦樂四重奏形式的是海頓,從1760—1802年這四十二年間,海頓共創作了84首弦樂四重奏作品。古典樂派使弦樂四重奏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在裡赫特、海頓、莫扎特、博凱裡尼(1743—1805)等音樂前輩們鑿山鋪路之後,貝多芬這位功績卓著的大師將弦樂四重奏發展到光輝燦爛的巔峰,他雖然只作有十六部弦樂四重奏,數量遠不及海頓(84首)和莫扎特(23首)等人,但是這十六部作品中幾乎每一部都折射出他的功力、經驗、創新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體現了剛勁的氣質、哲理的深思、質樸的世俗以及對彼岸的祈盼,他賦予了弦樂四重奏音樂最高的理念、最精緻的結構和最豐富的情感,並用這種音樂形式編織出意味深長的樂思。

3、19世紀弦樂四重奏的承接與徘徊

  

19世紀,弦樂四重奏處於低谷徘徊時期,影響其發展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貝多芬在弦樂四重奏上構建了巨大而令人眩暈的成就,使其後浪漫樂派的大師們面對弦樂四重奏這種體裁時,只能望洋興嘆;二是,浪漫主義音樂含有多種人為的主觀色彩,旋律具有強烈幅度的變化,缺乏聲部均衡的穩定感,弦樂四重奏不適應這些動蕩不定的因素,阻礙了它的發展。所以在眾多浪漫主義大師中,只有那些接近古典主義的作曲家,還能在弦樂四重奏這種體裁上有所建樹,如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柴科夫斯基、弗蘭克(1822—1890)等。在整個19世紀弦樂四重奏領域,貝多芬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柏遼茲、華格納、馬勒等音樂大師乾脆迴避室內樂、迴避四重奏,以免與「樂聖」產生碰撞。

4、20世紀弦樂四重奏的創新與回歸

  

20世紀時,弦樂四重奏通過近一個世紀的「醞釀」,終於又放射出了光彩,以巴託克為中心的音樂大師們,如勳伯格、貝爾格、韋伯恩、欣德米特、蕭士塔高維奇等,把弦樂四重奏推向奇光異彩、風格各異的舞臺。

  

縱觀弦樂四重奏三百多年的歷史,從海頓的創立,貝多芬的發展,巴託克等人的創新,到蕭士塔高維奇的回歸,我們看到了一條古典—現代—古典的發展軌跡。

5、 美國弦樂四重奏

  

由小提琴家彼德·微若哥拉德、勞瑞·卡尼,中提琴家丹尼爾·阿夫夏洛莫夫和大提琴家羅夫安姆·科瑟爾組成的 "美國弦樂四重奏"被公認為美國最佳的四重奏組合之一。

  

今年他們慶祝了成立三十周年。周年紀念中最突出的是此四重奏與arabesque唱片公司首次合作,並錄製了一系列全新的唱片,其中包括了著名作曲家理察·丹尼奧普爾的四重奏和與其它藝術家合作演奏的完整布朗姆斯弦樂室內樂樂曲。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他們曾遍及美國全部五十個州做巡迴演出,並在世界各地每一個重要的音樂廳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完整演奏的貝多芬、舒伯特、勳伯格、巴爾託克以及莫扎特的弦樂四重奏曲贏得廣泛的讚譽。1998年此四重奏使用一套史特拉地瓦利的名琴演奏,並與musicmaster唱片公司合作錄製了莫扎特弦樂四重奏全曲,該唱片被公認為此曲演奏的典範。

近年來,美國弦樂四重奏對音樂會編程的獨特見解和創新安排贏取了他們在數多院校的駐校教授頭銜,包括在密西根大學的「現代的貝多芬」、在阿斯本音樂節與果奈理四重奏合作的六大莫扎特中提琴四重奏(全國實況轉播)、在普林斯頓大學四年教授頭銜,並與其他特邀音樂家演出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四重奏和六重奏。該小組從1974年起常駐於阿斯本音樂節。1984起年駐於紐約的曼哈頓音樂學院。此四重奏也是taos音樂學院,皮巴音樂學院的駐校教授,以及van 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駐地作常規演出。他們參加了各種場合的演出;如在許多國際國內的電臺和電視臺的實況演出,也曾赴東亞巡演,還與加拿大的蒙特婁交響樂團和紐約芭蕾舞團以及費城樂團合作演出。

作為現代音樂的先鋒,該小組對許多新曲作品做首演。近來首演的作品包括理察·丹尼奧普爾的四重奏第四號、科特·卡斯俄波的「來自遙遠的聲音」等。這些錄音均有阿拉貝斯秋標籤。該組還錄製了肯尼思·福克斯作曲的三個四重奏,該錄音由albany唱片公司於2001年發行。

與此四重奏合作過的唱片公司包括:albany, cri, musicmasters, musical heritage society, nonesuch 和 rca labels。由於他們非常受國內電臺聽眾的歡迎,此小組曾是明尼蘇達州公共電臺聖保羅星期天早間欄目和國家公共電臺all things considered節目的特邀嘉賓。

該組早在1974年成立,其最早成員只是朱麗亞學校的學生。他們早年在科曼大賽和同年的那泊格大獎賽中奪冠。除了四重奏外,其成員也單獨出場做獨奏演出和授予大師課。

6、一些18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弦樂四重奏名曲

  

海頓的68首樂樂四重奏,特別是晚期的艾爾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弦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弦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大調第19號《不和諧音》,K. 465以其不調和的前奏著名。

貝多芬的16首弦樂四重奏聲譽甚隆。弦樂四重奏1-6號,作品18展示了他自海頓和莫扎特以來對弦樂四重奏發展的總結。之後三首,弦樂四重奏7-9號,作品59 也非常流行而甚至今天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大大地擴展其表現形式和吸收了新的情感和戲劇性。接下來也有弦樂四重奏10-11號,作品74《Harp》和作品95《Serioso》。最後,弦樂四重奏12-16c和大賦格,作品127,130-135,這最後五首弦樂四重奏和大賦格為作曲家最後的作品。雖然這些作品充滿著不妥協的鬥志,被認為是最偉大的作品,但是相比起貝多芬中期寫下的浪漫詩篇,諸如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普及程度還是稍遜一籌。

舒伯特的d小調第14號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還有A小調第13號弦樂四重奏《Rosamunde》和他最後的G大調第15號弦樂四重奏。

孟德爾頌的六首弦樂四重奏。

史麥塔納的e小調第1號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涯》。

勃拉姆斯的三首弦樂四重奏。

德沃夏克的F大調第12號弦樂四重奏《美國》。

柴可夫斯基的第1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特別是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鮑羅丁的D大調第2號弦樂四重奏,特別是第三樂章"夜曲"。

德彪西的g小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0。

荀白格的四首弦樂四重奏。

拉威爾的F大調第弦樂四重奏。

楊納傑克的第1號弦樂四重奏《克羅採》",靈感來自託爾斯泰的小說克羅採奏鳴曲,其小說靈感來自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No. 9,克羅採奏鳴曲。

Frank Bridge的第3號弦樂四重奏。

巴託克的六首弦樂四重奏。

貝爾格的抒情組曲,作給弦樂四重奏。

馬提努的協奏曲給弦樂四重奏和管弦樂團

蕭士塔高維奇的十五首弦樂四重奏,特別是c小調第8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0

艾略特·卡特的五首弦樂四重奏和近年受到讚揚的系列。

菅野茂的六首弦樂四重奏《Dietro il Pontecello》

武滿徹的第1號四重奏給弦樂《A Way a Lone》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夏威夷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

l夏威夷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2)18世紀初,室內樂主要以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為主,它採用兩把小提琴和演奏通奏低音的樂器,後來這種體裁在巴羅克音樂向古典主義音樂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由第一、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組成的弦樂四重奏形式。這就是說,三重奏鳴曲的衰落使弦樂四重奏的形成成為必然。
  • 【音樂百科】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Amadeus Quartet)
    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Amadeus Quartet)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四重奏團之一。該四重奏團於1947年在英國成立,由三位因為二戰流亡到英國的維也納音樂家——小提琴家Norbert Brainin、Siegmund Nissel,中提琴家Peter Schidlof與英國大提琴家Martin Lovett組成。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團以擅長演奏維也納樂派,如莫扎特、海頓、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聞名於世,幾乎成為此類作品演奏的典範。英國作曲家布裡頓曾將其第三號弦樂四重奏題獻給該團。
  • 小記者活動回顧 | 丹麥夜鶯弦樂四重奏英文專訪
    2019年12月9日,童話王國丹麥飛來了四隻「夜鶯」,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盛宴。來自北歐的美妙樂聲為這個冬日帶來了暖陽,四位美女藝術家分別是: 小提琴家:貢沃•希赫姆小提琴家:約瑟芬•戴爾斯格德中提琴家:瑪麗•露易斯•伯霍特•詹森大提琴家:瑪麗亞•露易絲•林德夜鶯弦樂四重奏成立於2007年,四位女士都是有著多年豐富舞臺表演經驗的職業音樂家,同在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教授蒂姆•弗雷德裡克森門下取得室內樂碩士學位
  • 明日演出丨茱莉亞弦樂四重奏與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音樂會
    勃拉姆斯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弦樂四重奏這一題材上擺脫貝多芬的影響,於是他為五件、六件樂器的組合創作了一些弦樂室內樂作品,這些都成了他重要的大部頭作品。其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到他在追溯莫扎特、舒伯特和孟德爾頌的傳統。增加的一件或兩件樂器為音樂既增添了力量和響度,也豐富了內涵。這首作品是勃拉姆斯的兩首弦樂六重奏中的第二首,在這之後又過了很長時間,他才又創作了兩首弦樂五重奏。
  • 【音樂百科】跟音樂愛好者分享——音樂術語小詞典
  • 仲夏夜,一起來聽海頓《弦樂四重奏》
    April首期節目的主題是海頓《弦樂四重奏》。海頓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它包含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歡迎的室內樂類型。April說:「音樂在我眼裡一向有巨大的力量,使人沉醉,幻想,感動。我希望能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領略古典音樂的魅力。」
  • 5分鐘讀懂弦樂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一種由四件弦樂器組成的演奏形式,也是很多作曲大師們熱愛的一種音樂體裁。 弦樂四重奏的組合其實跟現在的流行和搖滾樂團很相似,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負責一件樂器,演奏一個聲部。
  • 『抱樸堂慢生活』2017年第三場 北京艾克西斯重奏樂團·鋼琴與弦樂四重奏
    室內樂最初以音樂會形式確立的時候,是從鋼琴四重奏的體裁開始的。莫扎特於1785年為鋼琴和弦樂三重奏創作了g小調四重奏,無論從音樂還是技術層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當時沒人想演奏這個「時髦」的章節。嘗試的演奏者也很難完美演繹。這個樂章中弦樂不僅是鋼琴的伴奏,而且在弦樂間不斷對話並與鋼琴相互應答。
  • 帕胡德領銜柏林愛樂演繹全套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介紹
    2016年恰逢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在全世界紀念偉大音樂家莫扎特的時刻,今年5月長笛巨星帕胡德將率領柏林愛樂弦樂演奏家來上海音樂學院進行教學大師班並演奏全套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
  • 沙龍預告|12.12 在貝多芬時代的音樂沙龍中,聽貝多芬弦樂四重奏.
    2020年12月12日(周六)晚,陶然天將迎來當今亞洲最棒的 弦樂四重奏團「琥珀四重奏」,在私密沙龍的環境下演繹貝多芬弦樂四重奏,
  • 西班牙聖保羅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顧名思義,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室內樂形式
  • 師資力量 | 維奧弦樂工作室Vio String Studio
    旅德青年小提琴演奏家西安音樂學院外聘小提琴教師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維奧弦樂四重奏第一小提琴3歲開始跟隨父親周剛民老師學習小提琴, 2002年跟隨趙一詠教授學習, 次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
  • 音樂術語詞典
  • 【友情推薦】Prima Vista 法國美景弦樂四重奏
    五一期間資料館沒有放映,而且在北影節和大影節結束後,資料館要修整大放映廳(部分設備和座椅都有毀損
  • 琥珀四重奏 古典音樂的「演講者」
    然後根據自己的作品時間線,挑選了從古典到現代的音樂作品,製作出第一張CD。2013年底,他們正式到西班牙馬德裡國際室內樂學院報到,與世界級弦樂大師學習。  如今,琥珀四重奏廣泛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演出足跡遍及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廳,多次參與首腦級國事演出任務。為了推廣古典音樂,琥珀四重奏還開創了以「講演結合」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展現弦樂四重奏的豐富,展現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 當廣陵琴派邂逅當代先鋒音樂,古琴與電子音樂、弦樂四重奏如何碰撞?
    古琴與尺八、電子音樂、弦樂四重奏等交流碰撞,竟意外地融洽,綻放出別樣的藝術光彩。 音樂會以《龍翔操》開場。廣陵派琴家張子謙來到上海傳授琴藝後,上海成為廣陵琴派的主要再生地,廣陵琴派以琴韻灑脫、節奏跌宕多變而聞名,《龍翔操》最能彰顯其琴派風採,張子謙也因善彈《龍翔操》被琴界稱之為「張龍翔」,其曲似龍翔九霄,靈動逍遙。
  • 陳衛平(高清視頻)—2015中新國際音樂比賽表演嘉賓、專家評委
    訂閱請點擊上方藍體字:中新國際音樂比賽比賽官網:www.zhongsinmusic.com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青年音樂家之一,將在2015年第9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期間舉行音樂會、大師講座。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大提琴副教授,上海音樂家協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大提琴學會會員。先後師從中國著名海派教育家陳九鶴教授與俄羅斯學派碩果僅存的泰鬥娜塔莉婭古特曼(Natalia Gutman),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和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他於2000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大提琴比賽銀獎。
  • 【演出預告】美國「音樂公理」弦樂四重奏-藝術真理的極致體驗,古典音樂的美麗真實!
    "音樂公理"四重奏是休斯敦室內樂協會CMH的音樂大使。CMH是美國主要音樂機構之一,在協會的組織下,樂團走遍了眾多演出場所接觸了很多音樂愛好者。樂團最近的演出包括了在聖託馬斯大學庫倫音樂廳的演出季,哈布爾本德音樂廳的音樂會以及拉格朗熱的Smalley系列音樂季。
  • 弦樂四重奏:其實很「親切」,就像一部走心的溫情故事片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一種由四件弦樂器組成的演奏形式,也是很多作曲大師們熱愛的一種音樂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