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海口美蘭機場。隨著由江蘇徐州起飛的航班緩緩降落,十幾隻大箱子被小心翼翼地搬下機艙。徐州民警早已汗流浹,但眼睛不敢離開這些箱子分毫。到了目的地,封條開啟,蓋子掀開,15隻海龜全部睜開眼睛,他們懸著的心才放鬆了些……
最近一年來,徐州市公安局通過對一起涉黑惡專案的一條線索尋根溯源、深度經營,成功摧毀了一個涉嫌非法獵捕、運輸、出售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製品的特大犯罪網絡,在國內首次全鏈條打擊了涵蓋源頭層漁民、匯集層海洋生物經營公司、運輸層物流公司及機場安檢部門、消費層海洋館及個人的犯罪體系。
該起公安部督辦案件的成功偵破,揭開了海洋生物經營行業內的部分「潛規則」,為海洋生態安全敲響了警鐘,從法律層面促進了海洋生態的健康發展。
「黑老大」魚缸裡的「神獸」
2019年8月,邳州市公安局在抓捕一起掃黑除惡目標人物時注意到,「黑老大」辦公室赫然擺放著一個大魚缸,裡面除了些色彩豔麗的觀賞魚之外,缸底蟄伏著一隻碩大的「烏龜」。敏銳的民警迅速將魚缸整體拍照傳給指揮部。消息很快傳來:此龜名為「玳瑁」,系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玳瑁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生物,我們常說的四大『神獸』中的玄武原型,就是玳瑁。它們生活在亞洲東南部和印度洋等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由於玳瑁背殼精美,且社會上流傳玳瑁可以闢邪,結果遭到過度捕撈,已成瀕危動物。」邳州市公安局主辦偵查員魏曉峰介紹。
辦案民警分析,有人養就有人賣、有人運、有人打撈,這種海洋生物能出現在內陸城市,必定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細思極恐,民警迅速展開了調查。
據嫌疑人交代,這隻玳瑁是從徐州某水產公司購得,且有專人定期上門進行照看餵養。民警迅速找到這家公司,固定了其非法收購、出售玳瑁15隻的證據。本地條線清晰後,偵查員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很快追到該水產公司的上線——位於海口和廣州的海洋生物銷售公司。
馬不停蹄,偵查人員連夜趕往這兩家公司,在查看相關帳目後大吃一驚,兩家公司銷售的綠海龜、蠵龜、玳瑁等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數量之多,令人瞠目。辦案民警迅速聯繫當地相關部門,希望能就海龜品種、數量和這兩家公司的資質等進行核查。
駭人「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經相關部門確認,國家對於海洋動物銷售數量有嚴格規定,涉案的海洋生物銷售公司涉嫌非法收購和出售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生態環境保護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這起案件揭露的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了海洋生態的平衡與穩定,甚至對珍貴物種的延續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我們決不能姑息!」邳州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周軍表示。
專案組迅速成立。調查走訪、巡線追蹤,偵查員根據現有證據抽絲剝繭,一個涉嫌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製品的犯罪網絡,一條肆意破壞海洋生物生態安全的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經查,2009年至2019年間,位於海口、廣州的兩家海洋生物經營公司,在明知海龜屬於國家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情況下,為牟取私利,長期非法收購漁民獵捕的綠海龜、蠵龜、玳瑁等海洋生物,委託海南某物流公司通過航空運輸,出售給全國20多個省份的30餘家企業、近百名個人。
進一步偵查發現,該案涉及到從漁民到安檢人員、從非法公司到海洋公園、從銷售下線到購買個人等各個行業層面的200餘人,涉案海龜多達500餘只,珊瑚等其它珍貴瀕危海洋生物100餘只,涉案金額保守測算達400餘萬元。「此案涉及人員之廣、海龜數量之多、情況之複雜,在國內實屬罕見!」邳州市公安局副局長楊磊說。
全鏈條打擊敢第一個「吃螃蟹」
海龜的成體幼體無法鑑定、無實物海龜無法定價、銷售出去的海龜未能查明購買者,對於上述情形,有相關書證、電子證據、嫌疑人供述等證據證實能否予以定罪?
涉案人員廣泛,包括物流、機場、全國很多水族館、海洋公園的管理人員,如何將其內部影響壓降到最小?
那段時間的每個夜晚,邳州市公安局會議室總是燈火通明。邳州市公安局辦案民警會同檢察院、特聘海洋生物專家和相關單位人員就案件定性、物種甄別、價格核查等問題,持續進行緊鑼密鼓地商討。
「由於海洋生物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比較特殊,很多涉案人員因為飼養不當,還造成綠海龜和玳瑁的死亡。」邳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大隊三級警長李自強說,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他們不敢耽誤一分一秒,邊偵查邊挽救,就怕這些瀕危保護動物遭受滅頂之災。
「無前車之鑑、無經驗可談!」這是該案偵辦民警們的切身體會。因為身在內陸城市,接觸到的海洋生物有限,一時對案件無從下手,可當辦案民警想借鑑成功案例經驗時,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各級檢察院檔案庫,都撲了個空。也就是說,如果進行全鏈條打擊,他們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邳州市公安局民警們邊辦案,邊探索,最終確定了「追源頭、搗窩點、打團夥、摧網絡」的工作思路。偵查員兵分多路,固定證據、分批收網。截至目前,已抓獲涉案漁民、經營商、物流工作人員、安檢人員、海洋館管理人員及個人客戶140餘名,查扣涉案活體海龜286隻、標本9隻。
排除萬難助海龜「回家」
這個案件辦了近一年,民警們都成了半個海龜專家。他們知道,別看這些海龜外殼堅硬、個頭龐大,其中查獲的最大一隻蠵龜有200多斤,珍稀的玳瑁也有幾十斤重的;壽命也非常長,有的都跨了幾個世紀,算是經歷過大風浪的。但它們其實特別膽小、脆弱,不光暈船、暈車、暈飛機,還對水溫、鹹度、噪音等外部生存環境要求非常挑剔。
如今,查獲的海龜分布在全國22個省份,數量很大,而且海龜查獲後養殖、運輸條件高,如何讓它們合法又安全地「回家」,成了擺在辦案民警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面對無可借鑑、錯綜複雜的實際困難,辦案民警輾轉全國10餘家海洋大學、生物研究中心、鑑定機構,聯合檢察院、農業農村部門等諮詢權威專家、尋找相關法律條款,科學嚴謹地制定了案件辦理、量刑定罪、救助放生的整體流程,做足了既圓滿結案又保護生態的全部準備。
6月6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養殖基地。一場「涉案活體海龜暫養救治移交儀式」隆重舉行,在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檢察院、徐州鐵路運輸檢察院、徐州市公安局、邳州市公安局等單位100餘人的共同見證下,首批從徐州空運抵達的15隻海龜,經過電子標記後被送進了海水養殖艙。
「接下來,我們將在海南附近考察適合的放歸地點,待所有海龜都安全運達、體檢合格後,我們會送他們一起平安『回家』!」徐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三大隊副大隊長趙鵬說。
通訊員 王彪 左毅 交匯點記者 於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