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Erma馮
注意:本文有輕度劇透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是《名偵探柯南》的劇場版,以年為期,一期一會,自1997年推出第一部以來,從不缺席。只是高產並不總伴隨高質,2018年的最新一部《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以下簡稱《零的執行人》),即使在日本本土創下了超高的票房,也迴避不了劇作質量「一蟹不如一蟹」的事實。觀眾對柯南的名言「真相只有一個」耳熟能詳,不過觀眾去電影院觀影的可選項遠不止《零的執行人》這一部。《零的執行人》有觀眾強大的消費慣性撐腰,雖然暫時不必顧慮有透支情懷、坐吃山空的危險,也還是該好好想想來年如何在劇作質量上多下功夫了。
《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海報
觀眾不必指望在這部時長110分鐘的電影裡看到什麼精彩的推理情節。與25分鐘一集的TV版相比,劇場版多出來的時間,主要被用來製造宏大的特效鏡頭和動作場面戲,以及安排插科打諢的支線橋段,並沒能增加案件的複雜性和推理難度。作為主線劇情的爆炸事件,嫌疑犯在電影進展將將過半時就早早呼之欲出。——畢竟,影片裡來來回回登場的就那麼幾個人物,經驗豐富的觀眾不難從中剔除掉故布疑雲的假疑犯,篩網篩剩下的,自然便是真兇。《零的執行人》不是一部能為觀眾製造智力快感的電影,更多地是在給觀眾上日本司法制度的掃盲課,以及順帶警醒一下觀眾重視航天航空、無人機、和物聯網等高科技一俟失控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零的執行人》劇照
然而《零的執行人》在給觀眾上「掃盲課」與「科學素養課」的同時,並沒能給反派匹配應有的政治素養和科學素養。電影中的反派,儘管任職現代司法制度下的要員,又懂得高科技,其作為反派的動機,還停留在血親復仇的前現代社會觀念層面。影片大肆渲染爆炸事件的嚴重性和波及程度之廣遠,儼然一出牽連甚眾的恐怖襲擊,最後原來僅僅是出於反派的報私仇目的,未免讓觀眾白白激動一場。至於電影的「最後一分鐘營救」,居然要通過上演《速度與激情》和《頭文字D》,以及一腳足球踢飛衛星來完成,就只能讓觀眾啞然失笑於「這都能行」了。
《零的執行人》劇照
從海外市場來看,《零的執行人》與隔壁影廳同日上映的《毒液:致命守護者》,都屬於惡評不斷但票房表現奇佳的市場「異數」。兩部影片在中國的「掘金之旅」,也都才剛剛起步,並且前景樂觀。在商言商,「異數」說起來其實也不意外。儘管面對《毒液:致命守護者》,《The Wrap》的影評人甚至直接給出了「不要浪費你的時間」這樣的忠告,也還是阻擋不了觀眾如潮水般湧進影院的熱情。畢竟,爆米花電影被創作出來,可不就是為了讓觀眾心安理得地浪費時間的嗎?比起純粹只能消磨時光的《毒液:致命守護者》,《零的執行人》至少給觀眾掃盲了下日本司法制度,又借阿笠博士和灰原哀跟觀眾玩了個日語字謎遊戲,還讓非航天航空專業的觀眾get到了等離子體隱形會造成衛星/飛船在回收過程中的「黑障區」現象這一小知識,觀眾看完電影離開影院,怎麼也不能算是零收穫了。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