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張家界的美食江湖
但凡喜歡旅行的人,幾乎都算得上是半個「吃貨」,吃遍大江南北,真是一段值得誇耀的經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多麼酣暢淋漓的人生快事。
其實,對大多數「吃貨」來說,吃到什麼,吃了多少,似乎不那麼重要,我們更在乎的是這種尋覓美食的過程,以及了解到每一份特色美食背後故事時的樂趣。來張家界覓食,有一個字你必須得學會,那就是「逮」,老闆,逮個三下鍋!老闆,逮碗牛肉粉!多麼的粗獷與霸氣!若你點菜時,加個「逮」字,恭喜你,離「資深吃貨」的境界又進一步了!
值得一說的是,這裡所推薦的餐廳,僅僅是天涯版主綠豆、吃貨劉小胖、美食達人劉蘇蘇三人站在個人對美食的認知,實地體驗過後共同總結出來的,僅代表個人觀點。當然,張家界市還有更多不同檔次、口味的餐廳,期待你自己去探尋和發現。
【早餐】
張家界的早餐有米粉、麵條、煎餃、饅頭、包子、油條、粥等。張家界本土有一位美女美食家劉蘇蘇,曾把「米粉、涼麵、草帽面」稱之為張家界美食中的「屌絲三劍客」,大家可以關注旅行微信帳號MLRH12,搜索《張家界米粉:屌絲女神的風流韻事》、《張家界涼麵笑傲江湖》、《張家界草帽面:大俠的傳奇歲月》這三篇文章,絕對的讓你流口水,看完後相信你能按圖索驥尋找到最地道的湘西味道。
作為「屌絲三劍客」的頭牌,米粉的出臺率是極高的,本地人吃得最多的也是米粉,2014年張家界的米粉價格為6元(小碗)、7元(大碗)。涼麵除了在市區有吃到,連景區都有了小攤,記憶中十裡畫廊景區的終點,就有好吃的涼麵,爬山後的疲倦,遇上涼麵的清爽香辣,絕對的大汗淋漓,一身爽快。至若草帽面,不是滿街都有,若想吃,需要在市區內耐心找一找。
【推薦小店】
NO.1 市區:大庸老麵館
營業時間:一般下午一點左右麵條就賣完了
地址:張家界市區鳳灣路口,大地飛歌KTV旁
之所以排在張家界早餐類的第一位,完全是私人口味原因。不過,所有經過我推薦的朋友吃過後,都讚不絕口。
小店有米粉,麵條、老麵包子和饅頭。主要是以手工壓制的麵條為特色。而吃此類面,吃貨們以往的吃麵經驗都可忽略不計。所以當老闆問你要乾麵、湯麵的時候,你一定要以不屑的口吻回答:肯定是乾麵啊!透露出「這還用問」的神情,以暗示你「資深吃貨」的身份。當老闆問你加什麼臊子(吃麵的碼子,澆頭)的時候,你必須得大聲的回應:小臊子!試想,當一份地道的手工面,淋上精瘦搭配、切成小塊的豬肉臊子時,是多麼的鮮香撲鼻!再加入適當的胡椒粉,辣椒麵和蔥花做配料,那種嚼勁,那種油辣,那種鮮香怎一個爽字了得!乾麵的樂趣就在於,能讓慢火熬製的豬肉臊子與麵條充分交融,不加高湯所以保證了臊子的原汁原味,所有的鮮香都包裹在面中而非湯裡,而手工面的彈性又能很立體的支撐起這鮮味,真正做到一碗食罷,回味無窮!
NO.2 市區:津市牛肉粉
營業時間:一般下午三點左右
地址:張家界市區南莊坪大市場,農商銀行對面
南莊坪大市場絕對是張家界吃貨的一個聚集地。尤其是晚上,燒烤攤,大排檔,三下鍋,鐵板燒各顯神通,連沙縣小吃都要來插一腳。某天我在某個攤位喝啤酒,臥槽,燈火闌珊,招牌閃爍,食客喧譁,微醺之際還以為是置身香港的夜市街呢。但今天要說的是早餐。就在南莊坪大市場旁,「津市牛肉粉」以其獨特的口味很容易虜一個清晨覓食的屌絲的心。
說其「獨特」,主要有兩點,一是米粉,稍微熟悉點米粉常識的人都知道,湖南米粉以常德為最佳,常德又以津市為最佳。常德米粉與張家界本地米粉最大的區別在於,是溼粉(又稱鮮粉,每天清晨直接從粉廠下架送達),而張家界本地米粉都是乾粉(需要拿熱水事先泡開),小店老闆每天託人從三百裡以外的常德市運來新鮮溼粉,保證了食材的「鮮」。二是「牛肉」,小店老闆是常德津市人,故掌握了獨特的臊子製作技藝,推薦大家一定要嘗嘗這家店的「幹醃牛肉粉」,做法嘛,上文已經說過,一定得「幹挑」,不能放湯。
NO.3 市區:大婆稀飯
營業時間:一般下午三點左右就沒了
地址:普光寺旁的糧食幼兒園巷內,說是去吃稀飯,不如說是去吃涼菜、乾菜,濃稠的白米粥點綴上幾粒黃燦爛的玉米粒,外加數十種自製小菜,令人胃口大開,外加一個鹹鴨蛋之類,回味無窮。
NO.4 市區火車北站:衡陽滷粉
營業時間:早上7點到下午兩點
地址:火車北站梅尼超市對面
大多數米粉的吃法,都是加不同的潲子,或者幹拌,唯此家,加滷料,外加滷豬頭肉或滷牛肉,外佐以涼拌生的青辣椒,只能說,太重口味了。喜歡味道重的,嗜辣的朋友切記不要錯過。
NO.5 武陵源:常德又一家
營業時間:早上7點—晚上21點
地址:武陵源區政府斜對面
老實說,武陵源並沒有讓我眼前一亮的早餐小店。之所以推薦常德又一家,一是因為地理位置好,再路痴的人看了本文也能找得到。二是因為品種齊全,除了經營米粉(乾粉),還有油條,麻圓(一種糯米糯米類油炸小吃,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粥類,炒飯、快餐、火鍋、鴨脖子腐竹等滷味……反正就是品種多,可以滿足不同口味驢友的需求。
NO.6 武陵源:一日三餐
營業時間:上午11點前主營早餐,下午經營炒菜、火鍋等
地址:武陵源區寶峰路,紫霞觀正對面
這家小店早餐有米粉、米麵(又稱河粉)、雞蛋、油條等,食材一般,但其臊子味道尚可,起碼在武陵源區域可算特色。雖然也有很多種類的臊子,如三鮮、排骨等,但上座率最高的是小炒肉臊子。老闆獨出心裁的用小炒肉作為米粉的臊子,滋味豐富,香辣入味,深得食客喜歡。
【中餐、晚餐】
張家界的土家族飲食既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又融合了湘菜的精華。辣,是湖南菜的特色,土家菜也不例外。除了辣以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臘、酸、醃製菜食,風味獨特。特色菜有臘豬頭、「團年菜」、血豆腐、合渣、酸魚肉、泥鰍鑽豆腐、烏雞天麻湯等;風味小吃有灶飯、豬血稀飯等。特別是冬天,臘肉、餈粑、臘血豆腐等等都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土家美食。
張家界屬典型的山區,靠山吃山,野味野菜應有盡有,如:野豬、麂子、白靦、竹雞、刺豬、娃娃魚(野生環境人工養殖滴)、蛇、蜂蛹、香椿、蕨菜、山筍、樅菌、山菌、木耳、地米菜、鴨腳菜……遊張家界,不僅能看到山水美景,更可以享受到很多土家美食,領略張家界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
◆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吃貨」不可不知的十道菜
如果我們把自己標榜為「吃貨」,一個正宗的、地道的「吃貨」,來張家界之前不知道這十道菜,來了後卻沒有品嘗過其中三五道,那麼這個「吃貨」,是要打幾個折扣的。
(一)陽春白雪類:五道(與檔次無關,與食材有染)
NO.1 巖耳燉土雞 巖耳產於張家界武陵源萬丈絕壁之上,採巖耳之人腰繫繩索如同空中飛人,其採摘難度非同一般,加之氣候等因素巖耳亦日漸稀少,因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與胺基酸,與土雞合燉相得益彰,香味醇厚馥鬱;(口味清淡)
NO.2紅燒梆梆 梆梆,即華南湍蛙,其肉十分細嫩,生長於武陵源群山溪谷之中,數量稀少,歷來為土家待客之上珍,尤以皮最是鮮美,可獨作一菜,名「梆梆皮」;(口味微辣,也可清淡)
NO.3紅燒娃娃魚 學名大鯢,鳴聲如嬰啼,故名,張家界境內溪谷及潭有產,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數量稀少。張家界已成功進行模擬野外環境人工養殖,其肉質細嫩,色白,營養豐富,素為佳餚,亦為珍貴滋補品;有紅燒、煲湯等多種做法。
NO.4泥鰍鑽豆腐 其做法較為複雜獨特,先將泥鰍放養於清水中數日,待其肚中泥沙吐盡,再取豬油若干,雞蛋數個,乘泥鰍飢餓之時投入讓其將豬油雞蛋吃完,再取嫩豆腐數塊,將泥鰍拌清水置入鍋內加蓋,慢慢加熱。泥鰍鑽入豆腐內死去,逐旺火讓泥鰍肚內的豬油冒出來,再拌紫蘇葉等佐料上火鍋,其味妙不可言;(口味清淡)
NO.5樅菌燉臘肉 樅菌又名松乳菇,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區的大山之中,分烏樅菌、紅樅菌兩種,以烏樅菌最為美味,生長季節一般為三月、六月和重陽期間,營養價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多種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還含有多種維生素,不僅味道鮮美可口,還具有藥用價值,尤其是重陽菌更是被譽為「菌中王子」。樅菌與臘肉合燉,是張家界地道的做法,在小火中慢慢煨燉,臘肉的鹹香與樅菌的濃香相互交融,其鮮美讓人久久無法忘卻。(口味清淡)
(二)下裡巴人類:五道(與做法有染,與檔次無關)
NO.1三下鍋 「三下鍋」,算得上是土家最平常而又最富盛名的一道菜。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徵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天過年,於是臘肉、豆腐、蘿蔔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後演變成「三下鍋」。主要食材也演變為肥腸、豬肚、牛肚、羊肚、豬蹄或核桃肉(豬頭肉)等選其中二、三樣或多樣。三下鍋的吃法也有乾鍋與湯鍋之分,乾鍋無湯,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吃了以後絕對刺激味蕾。近年來,由於網絡的傳播,三下鍋已成為背包客和自助遊客到張家界必吃的一道菜,並且被網友們冠上「屌絲盛宴」的稱號;(口味偏油膩偏辣,個別館子還偏鹹)
NO.2殺豬菜 土家殺豬菜,本為土家人冬天殺年豬時的一道菜,將新鮮豬肉、豬肚、豬肺、豬腸、豬心、豬血旺等,加上各種調料一起燉煮,酸、熱、辣、鮮、香會營造出一種無法描述的酣暢淋漓;(口味偏辣)
NO.3禾渣 以黃豆磨醬(或舂粉),拌以小菜合煮(韭菜、南瓜葉、白菜、油菜等小菜均可),外觀一般,第一眼看上去似豆腐渣,其實由於其未過濾,粗細搭配且營養豐富,味道獨特;(口味清淡)
NO.4幹苦瓜燉小魚 苦瓜苦,魚兒鮮,如同水火無法相容,可土家人將二者煮成一鍋,苦辣鮮香混為一體,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味道較為複雜)
NO.5蒸臘肉、蒸香腸 對許多南方人來說,蒸臘肉、蒸香腸(臘肉鹹香,香腸微辣),就是一種家的味道,一種童年的記憶。
(三)推薦餐廳
個人在此提醒,有些口味不錯的地方,不一定是門面光鮮的酒樓。有些地方看起來不錯,但其宰客的節奏著實讓人心涼。不過還是那句話,但凡吃飯的地方,人氣旺盛就一般不會錯,客人多的地方,說明在本地有口碑,生意好,本身就不在乎本地和外地人的區別。有時候鑽進巷口小攤,或許還別有一番風味呢。
NO.1 市區:九鬥糧
地址:張家界市區鳳灣路口
公交:10路車可到,若打車,司機都知道九鬥糧,自駕院內可停車
電話:0744-8286688
人均消費:50元左右
喜歡九鬥糧,不僅僅是它的建築和菜,九鬥糧的老闆吳姐本身就很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如果你有幸在店內遇見了她,可邀請她一道圍爐煮酒,大快朵頤之餘,聽她說說張家界飲食的掌故,絕對讓你多喝三碗!九鬥糧是一個純土家吊腳樓的院子,臘肉香腸鍋巴等食材都是自家製作的,口味以地道的土家口味為主,值得品嘗。記得某個寒冬,到九鬥糧內點了一份巖耳燉土雞,那種心頭的溫暖至今依然難以忘懷。
NO.2 市區:昌盛野山菌
地址:市區大庸東路四季佳超市二樓
公交:8路車可到
電話:0744-8886058
人均消費:50元左右
這是一家專門喝湯,品嘗野山菌的地方。老闆的個性可以說是到了讓我膜拜的地步。按理說來張家界的遊客都喜歡品嘗湘菜、腊味、三下鍋,他卻不迎合遊客的口味,鑽研起了野山菌的文章。:野樅菌、百靈茹、茶樹茹、雞腿茹、頭菇、牛肝菌、老虎掌、巖耳……在這裡,你可以品嘗到你想得出名字的一切菌類,深受本地人的喜愛,除了以山菌為主的湯,這裡的臘肉、香腸等土家菜也做得很地道,如果你想品嘗山野的饋贈,一定不要錯過這裡。
NO.3 市區:老媽餐廳
地址:張家界市區大橋路173號
人均消費:40元左右
電話:0744-8360798
公交:3路、5路、6路車經過
這是一家規模較小的店,地理位置超級好,無論去機場、火車站、車站,還是去景區,都可以從這家店的門口過。從個人的口腹經驗來看,廚師肯定不是張家界人,東西做得很有點意思。推薦絕味土鴨、寧鄉口味蛇、鄉裡臘肉、美味蕨粑、炒粉蒸肉這幾道菜,都做得相當地道,且價格公道。讓人驚喜的是,這麼小的一個店,居然還有免費WIFI。
NO.4 市區:五味餐館
地址:張家界市區火車北站(鐵路中學對面),從長張高速出入的人非常方便
人均消費:40元左右
公交:1路車直達
餐館不大,味道確實不錯,全是本地人在此消費,老闆的本地菜做得非常有特色,而且價格比較實惠。
NO.5市區火車北站:老九滷菜
地址:張家界市區火車北站(市第二人民醫院對面),從長張高速出入的人非常方便
人均消費:25元左右
公交:1路車直達
餐館不大,老闆人稱老九,專司滷菜,什麼雞爪鴨掌,豬頭牛肚,花生蓮藕,看著就涎水欲滴,不過要買這滷菜,得早上10點之後,老闆才會開門,把那些令人口水的東東從鍋裡撈上來。老九的老婆,負責炒菜,全是家常味,大酒店絕對不可能有的味道。
NO.6 武陵源:桃花源三下鍋
地址:武陵源區政府對面巷內,也可從寶峰橋頭的菜市場巷內進入。
人均消費:40元左右
營業時間:10:30—22:30點左右
地道的三下鍋,有帶麻辣的乾鍋,有清淡的湯鍋,也可以一半麻辣一半清淡的鴛鴦鍋;除了張家界傳統三下鍋的核桃肉、肚條等,老闆還獨創了小炒肉排骨魚頭等等,不得不佩服這個老闆的才氣,自己想吃什麼點什麼,每份貌似是20元,一個人足夠,如果是幾個人一起去吃飯,一人點一份不同的,不但內容豐富,而且還可以見識不一樣的三下鍋。
NO.7 武陵源:土苗韻概念餐廳
位置:武陵源寶峰路,寶峰橋頭轉盤旁,可停車
人均消費:60元左右
公交:2路車直達
之所以叫土苗韻概念餐廳,是因為裝修風格具有濃鬱的湘西地域特色,老闆甚至不惜血本從湘西深山搬回一座土家老建築,建築本身就很值得拍照。餐廳裡主要是以創新的土家菜、苗家菜為主。吃過的菜中,酸湯牛肉,土家三下鍋,腊味合蒸這幾道菜很入味。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可以吃飯,店內還可以免費品苗家酒,聽侗族大歌,喝安化黑茶。
(四)夜市
NO.1 市區:南莊坪大市場排擋
地址:張家界市區南莊大市場
人均消費:50元左右
公交:4路、5路、10路都經過
上文已說過,南莊坪大市場是大排檔、夜市的集合地,你只管揀人多的地方坐,沒錯的。若是晚上吃宵夜,推薦嘗嘗張家界地道的「鐵板燒」,是喝酒的好選擇。不過注意的是,做為外地人,吃之前講好價格是必須滴。
NO.2市區:火車北站大排擋
地址:張家界市區火車北站廣場,長張高速出口市第二人民醫院一線
人均消費:30元左右
公交:1、2路、7路北站終點站
火車北站曾經是張家界火車站所在地,也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焦柳鐵路時的一大聚集地,聚集了天南地北的鐵路移民與不同省份的飲食文化,隨著幾年前火車站的搬遷,熙熙攘攘的過客與商人們的離開,生活又回歸到於本質,但那些地道的美食,卻依然默默在這個歸於平靜的角落裡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所以這裡經常聚集了大量的本地人暢飲人生,夜市、燒烤、鐵板燒、小龍蝦拌米粉、啤酒,是這裡的主旋律,也不用擔心被欺負被宰,因為這裡的人,很簡單。
第八章:漫步時光裡,小城故事多
慢慢的旅行裡,怎能少了那慢慢的心境。張家界雖為國際旅遊新城,但在公元前221年,自秦始皇實施郡縣制起,張家界就屬全國三十六郡之一的黔中郡了,頗有些歷史的遺韻,於是乎,沉澱下一些值得記憶的小城時光。
NO.1 關廟巷:小城慢時光
坐標:文昌閣、北正街關廟巷
關鍵詞:咖啡、下午茶、小資、時尚、慢生活
適合人群:小資、文藝中青年、學生。
想要尋找張家界的慢時光,關廟巷是個不錯的選擇。一聽「關廟巷」這個名字,就讓人有無限遐想,很有些歲月的味道和歷史底蘊。這條巷子裡聚集了七八家咖啡館、酒吧。吸引著各路文藝範、裝逼客、偽小資……最難得的是,店鋪的老闆們都不約而同地打休閒娛樂牌,讓整個關廟巷都呈現出輕鬆、自由自在的氛圍。
夏天,太陽打下來,坐在Film819 咖啡館的沙發上,點一杯咖啡,看窗外取景的白富美,或者和朋友聊天扯淡,頓時,旅行的腳步就慢了下來。
【推薦】Film819 咖啡館;電話:0744—8880819
菲林819 咖啡館是個二層小閣樓,是一家以攝影為主題的咖啡館,老闆本身就熱愛攝影,在當地頗有名氣,店裡有攝影作品、手工藝品、手繪圖案等等,適合點杯咖啡,欣賞本土攝影師們的攝影作品,老闆還收集了很多張家界的老照片,掛在牆上,懷舊必去。
(Film819 咖啡館老闆的網名叫「哥特」,這個名字很西洋,也代表了老闆的審美取向,哥特是本土民間攝影高手,拍攝手法新潮,作品風格特異,最近喜歡上了水下攝影。有攝影的同道者可以提前約好,和他切磋)
NO.2 北正街、南正街:吃喝是永不落伍的話題
坐標:北正街、南正街。(其實是一條大街,只不過一南一北。)
關鍵詞:小酒吧、小吃食、小餐館、夜市、燒烤。
適合人群:喝酒愛好者、各類文青、憤青、屌絲、吃貨
凡是地道的張家界人都知道,吃喝一直是北正街、南正街永不落伍的話題,先是幾家餐館雄霸一方,再是鴨王的橫空出現,再加上早餐、小吃……幾經風雨歲月,這裡見證著張家界人愛吃、愛玩的秉性。
北正街篇:北正街小巷比較多,這些巷子裡幾乎集中了張家界城裡一半的酒吧(當然這只是從數量而言),這些酒吧幾乎都具備著清靜的特點,小而精緻,夜晚,酒吧裡放著清音樂,可找一幽靜角落,邀兩三知己前來談心,把所有對生活的不順和喜悅都可以打撈出來,給知己看,常常,這樣是酒剛好,感情也剛好。
北正街的酒吧裡不吵鬧,適合旅行的途中進去感受一下,放鬆一下。這裡的消費貼近大眾,每天夜晚,穿梭在巷子裡的食客、酒客們絡繹不絕。
【推薦】北正街知名的餐飲店還有:小紅帽餐吧、小粥仙、樓中樓等等。在北正街與古庸路交匯處,有本地著名的小吃「十八子」涼菜,有酸蘿蔔、幹魔芋等。
北正街的酒吧比比皆是,比較有意思的酒吧有跋路軍戶外俱樂部酒吧、高地酒吧等。其中跋路軍戶外俱樂部酒吧的老闆「花招」本人就非常熱愛戶外旅行,聚集在此的人也多半是他「跋路軍戶外」的網友,去跋路軍的小夥伴們可以借酒和老闆聊聊天,交流下旅行心得,或者可以參加他們的戶外旅行活動,那又算是一種特別的體驗了。
南正街篇:相對於北正街,南正街更傾向於夜市和燒烤,夜晚的南正街特別擁擠,因為這裡不是主要的交通幹道,一些燒烤攤子直接擺在了街道旁,麻辣燙、燒烤、龍蝦、鴨王等各種吃食相聚於此,夜生活可以持續到凌晨四五點鐘……
【推薦】這裡的燒烤和夜市很多都是美食中的無名英雄,沒有店招生意照樣火爆。
NO.3 大庸府城花酒巷:醉翁之意不在酒
坐標:大庸府城內花酒巷、銅錢巷、美食街。
關鍵詞:特色酒吧、咖啡館、餐飲。
適合人群:喝酒愛好者、文青、白富美、美食達人、小資
如果叫人以大庸府城花酒巷為主題,用「醉翁之意不在酒」來造句,那麼你會得到如下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K歌之樂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情調之樂也」。
相較於北正街小酒吧,花酒巷的酒吧具有場子大,基本上都能唱歌的特點,可以借酒把妹。且花酒巷的酒吧裝修都極具特色,本身大庸府城就是頗有特色的建築,在其中稍加裝點修飾,就能裝出很有特色的店面來。
在大庸府城,還有餐飲一條街、銅錢巷等,也是值得去走一走的地方。【推薦】昨日重現酒吧、紅袖招酒吧、不戴花咖啡館等。
大庸府城的喝茶、喝酒、唱歌都很齊全,此外,還有一些特色的咖啡館,比如位於府城內銅錢巷的「不戴花咖啡館」,就頗具韻味。看慣風月的老闆轉行開起了咖啡館,過上了屬於自己的慢時光,你問她:「為什麼名字叫不戴花」,她會回答說:「誰家女子不戴花?」什麼意思?過去問老闆吧。老闆是個極其細緻能侃的人,人善良熱情,對旅遊又那麼了解,來到張家界,過去請教一下,享受一下咖啡館的慢時光,瞬間,旅行的格調就上來了……
第九章:民俗,北緯30°的神秘傳奇
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雲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這裡既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中國中西部文化沉積帶」,也正處於神秘的地球縱貫線——北緯30°。在這個處於北緯30°的武陵山脈裡,繁衍棲息著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這些人被史學家統稱為武陵人,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黔東南一帶。
兩千年來,他們沒有文字,只有語言,通過原始舞蹈、古老歌謠等方式,把這些奇特的民俗保存了下來,創造出了燦爛絢麗的武陵文化。從吊腳樓到茅古斯舞,從庸、巴、楚到昔日繁華的天門郡,再到如今的國際旅遊新城,這裡雪藏了太多的來自遠古的文化記憶。因此,專家又把張家界所屬的武陵山區稱之為「歷史的冰箱」。
NO.1 茅古斯:茅古斯,土家語稱為「古司撥鋪」,意即「祖先的故事」。茅古斯舞是土家族最為原始的祭祀性舞蹈,被專家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這是最為原始的土家古典舞蹈。主要表現土家先祖刀耕火種、捕魚狩獵的艱難經歷。表演過程中,男茅古斯赤裸上身,頭上扎五根大草辮,身穿稻草衣,腰上捆一根用草紮成的「粗魯棒」,象徵著原始的生殖崇拜。
NO.2 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群眾性大型歌舞,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帶著濃烈的祭祀色彩,與西蘭卡普並稱為土家族藝術之花。擺手舞真實反映了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舞就表現了狩獵活動及摹擬各類禽獸的活動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情景逼真,惟妙惟肖。
NO.3 張家界花燈:花燈是民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表演形式為二人舞,有固定節目曲牌,拌以二胡、大筒、打擊樂。尤其是大庸花燈鬧元宵,一人唱,萬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為民間文化一大奇觀。
NO.4 土家織錦——西蘭卡普: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織錦。西蘭卡普以紅、藍、黑、白、黃、紫等絲線作經緯,通過手織後用機械挑打交織而成。土家織錦工藝獨特,造型美觀,內容豐富,專家稱它是足可與湘繡齊名的母親藝術。
NO.5 桑植民歌: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其特點是淳樸、真摯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調豐富多變,旋律優美動聽。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一個喜歡戶外和旅行的人,都是其自身意義上的戶外旅行家。
投稿郵箱:2789926158@qq.com
QQ群:125919898
作者授權發布,轉載須取得授權,並註明作者和出處。
點擊二維碼,關注「戶外旅行家」,及時獲取更多精美文章: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瀏覽相關文章:攻略—史上最牛的張家界自助遊及深度遊全攻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