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六次南巡之旅中,為何江浙地帶受到了重點照顧?

2020-12-23 魏笑甲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曾經有過六次南巡,而這六次南巡經歷也成為了他人生當中的最重要的功績之一。而當我們去翻看歷史的時候,會發現這六次南巡,其實主要都是以江浙地區為重點。為什麼會這樣呢?而他這六次南巡又分別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乾隆在下達諭旨的時候,曾經闡述了自己南巡的原因,一是出於文化目的,二是出於政治目的。當然任何一位領導人在作出重大行動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衝著政治性目的去的,所以說到底乾隆的南巡主要就是為了鞏固他的統治。

江浙的重要地位

那麼這六次南巡,他為什麼都把重點放在了江浙地區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江浙兩省在當時的清朝是財政收入和稅收的重點區域。根據當時的賦稅徵收情況來看,江浙地區每年在各個方面都是佔據著大頭,其經濟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但事實上,江浙地區不僅僅在經濟地位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在文化領域也是非常重要。當時這裡是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其學者文人之多往往能夠超過其他省的數十倍,包括科舉考試的狀元也都是以江浙兩省居多。因此這個地方算得上是國家的人才寶庫。

而與此同時,江浙地區恰恰也是反清勢力活躍得最猖獗的地帶。那些明朝末期的移民往往都會來到江浙地區活動,並在此開展反清行動,宣揚反清思想。所以這個地方也是過去這麼多年來文字獄案件最多的。可以說江浙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都是全國範圍內最突出的。

所以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乾隆皇帝要六下江南了。那麼他這六次的巡視又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呢?其實乾隆皇帝曾經在晚年間自己編撰了一本《南巡記》,裡頭就談到了自己這六次南巡的成果,而他自己個人還是很滿意的。

他第一件完成的事就是免除了積欠的錢糧。雖然說在當時,江浙地帶每年上交給中央的賦稅都是最多的,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積欠錢糧的現象發生,恰恰相反的是有不少的小農戶往往是很容易拖欠的。交的稅多就說明納稅的人口多,那這也就意味著欠交的人口也會不少。

而乾隆皇帝來到江浙地帶,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百姓欠繳稅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江浙地區其政治地位如此之重要,如果因為這種事情而產生動蕩,那麼其造成的損失可就遠小於這些百姓所拖交的稅款了。所以為了保持此地的穩定,皇帝寧願不要那些錢。

第二件事就是巡視河堤工程。在當時江浙地區幾乎每年都要爆發洪災,因此造成了許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為一國之君,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管,所以決心要興建防洪工程。所以他第一次南巡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第三件事就是召見當地的士族和豪紳。正所謂強龍難壓地頭蛇,一個地方的豪強往往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乾隆皇帝雖然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但是管理起江浙來還是有些鞭長莫及,因此他必須要交代好當地的豪強,並適時地給予他們一些恩惠,讓他們更加忠心。

第四件事就是檢驗軍隊。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江浙一帶反清行動十分猖獗,此時及時且有效的鎮壓行動就必不可少了。為了讓軍隊能夠保持戰鬥力,乾隆皇帝必須要來親自檢閱才能夠放心,畢竟這可是國之根基。

第五件事就是移風易俗。作為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江浙地帶的奢靡之風向來都比較嚴重,而這種風氣是皇帝所不願意看見的,這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讓百姓更加務實,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皇權的威嚴受到挑戰。所以他多次南巡,就是為了督促去除奢靡之風,轉而崇尚樸實。

其實說到底,這種種的舉動就是為了維護大清王朝的統治,鞏固政局的穩定。或許這樣的目的會讓有的人比較反感,覺得乾隆動機不純,別有用心,但是他維護封建統治和維護皇權獨尊,這在當時的確是有利於天下所有人利益的。既然如此,那就不需要過多的去計較其行動的目的性,只要能夠讓百姓們安居樂業,這不就夠了嗎?所以哪怕僅僅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都應該對乾隆的六次南巡予以足夠的肯定。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下江南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據歷史記載,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原因如下1、飽覽山川美景。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帶畫師隨行,將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仿建。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這江南的四大名園後來都在圓明園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杭州的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製,連景點的名稱都原樣照搬。
  • 乾隆皇帝南巡與大觀堂寶玉璽
    乾隆在位期間,效仿其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曾六次巡視江南,也南巡了六次: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四十五年(1780年)第五次,最後一次是四十九年(1784年)。他每次南巡一般都要沿著運河到揚州府、蘇州府、杭州府、江寧府(今南京)、山東泰山,後面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
  • 南巡中的耀武揚威,皇帝苦心孤詣,時刻告誡八旗軍要防止軍事鬆懈
    一七六零年代早中期是清朝重要的分水嶺,這時乾隆朝六十年過半,乾隆皇帝業已基本上穩定了黃河一大運河體系,平定了西北,解決了長久以來被認為難以對付的兩大問題。人們會認為,這些事件的轉變極大地影響了乾隆皇帝在中國內地的統治進程,這在一七六二年第三次南巡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 慈禧太后:我準備效仿乾隆南巡,恭親王奕欣大呼:萬萬不可
    不是皇帝卻勝過皇帝,慈禧太后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南巡。慈禧太后並不是突然頭腦發熱,而是當時清朝的形勢決定了,恰逢清軍平定太平天國,清朝的面貌發生了一點變化。輿論認為,清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最大功勞應該歸功於慈禧太后。於是,慈禧太后決定到南方走一走。南巡並不是不走就走的意思。這需要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 謠言的歷史意義與潛在力量,細觀乾隆皇帝的南巡活動
    尤其是圍繞著烏喇納拉皇后的宮廷紛擾局面,揭穿了乾隆皇帝在一七五零和一七六零年代他頭四次南巡中的虛偽說法:他明確、反覆說,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追求孝道、勤政、仁慈的美德。在這方面,烏喇納拉皇后的個案可以揭示如下問題,即為什麼在間隔十年之後,乾隆皇帝在一七八零年代開始他的後兩次南巡。
  • 甄嬛竟然是乾隆的生母?她一生榮華富貴史無前例
    她在乾隆盛世當了四十一年皇太后,享年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列第一位,在中國封建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二、詩中的母子關係那麼,乾隆又是如何對待孝聖皇太后的呢?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呢?眾所周知,乾隆是深度詩歌愛好者,一生留下了四萬餘首詩,成功奪得詩歌數量榜冠軍。
  • 康熙乾隆六下江南卻無恙!他們幹了什麼?
    隨後他在位六十年裡南下六次,還編了一本叫做《御製南巡記》的書自誇說:「予臨御五十年,幹了兩件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這裡的西師既不是大學,也不是美人,而是指乾隆朝對安南、緬甸數次褒貶不一的用兵,以及平定西藏、準噶爾的「豐功偉績」,而南巡則是仿效其皇祖父康熙的盛大巡遊。
  • 5米超長古畫:康熙帝六次南巡必去的地方,吳中第一名勝名不虛傳
    獨憐澗石潺湲水,霸業消沉在此中。這是康熙在虎丘遊覽時寫一首七絕。在康熙的六次南巡中,他對虎丘好像情有獨鍾,每次下江南都要到虎丘來看一看,感受這裡所積澱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美景。1684年,三藩之亂平定後,鬆了一口氣的康熙第一次南巡,在京杭大運河上飄飄蕩蕩,來到蘇州城,他從閶門進城,受到百姓們的夾道歡迎。康熙先後去過瑞光寺、拙政園、虎丘寺,一路上心情倒是挺好。據《蘇州府志》所載《南巡筆記》,康熙帝見「蘇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業,管弦競奏,覺有昇平景象」,看見自己的江山百姓一片和平安好,心情自然不錯了。
  • 烏拉那拉皇后為何觸怒乾隆皇帝,導致被乾隆廢黜皇后之位
    既然要從資深妃嬪中選立皇后,當然要從當年雍正帝賜給乾隆的幾個妃子中挑選,最符合這些條件的就是那拉氏了。就這樣,身為側福晉的那拉氏自然被皇太后選中了。烏拉那拉氏人主東宮之後,生活並沒有因當了皇后而更加的幸福。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生活在帝王之家,誰都會有伴君如伴虎之感。有朝一日得罪於君王,即使是身為尊貴的皇后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 碭山女屍,疑似在乾隆南巡時被寵幸,腹部隆起莫不是身懷龍子?
    導讀:碭山女屍,疑似在乾隆南巡時被寵幸,腹部隆起莫不是身懷龍子?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碭山女屍,疑似在乾隆南巡時被寵幸,腹部隆起莫不是身懷龍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碭山女屍被埋在宜賓官服裡,但當地史料沒有記載。三層棺材被密封起來以保存屍體。現場沒有找到墓碑。他懷著最美好的祝願被埋葬了,但卻受了致命的傷。會不會因為肚子裡隱藏的秘密,在她身邊有那麼多矛盾和那麼多難解的謎團?這種猜測幾乎與當地廣泛流傳的觀點不謀而合。
  • 乾隆是漢人種嗎?
    很多電視劇中描述說乾隆不是滿族人,而是浙江海寧陳家的兒子,如《書劍恩仇錄》。《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也說乾隆是個漢人,是林大官人的兒子。而且民間傳說也極多,都是關於乾隆的身世的問題,或許是因為乾隆活的時間長加上又風流吧。那麼乾隆到底是不是漢人呢?
  • 乾隆為何在杭州,與她情斷義絕?
    其實,這件事的事發地,就在杭州,乾隆6次南巡的必到之地。253年前,閏二月十八日,杭州,丁家山的「小別墅」,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皇后沒有在晚膳中出現,也不在乾隆身邊,她陪著皇上的第三次江南之旅,提前結束。而且是,永遠結束。她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竟在如此美好的西湖邊,急轉直下,徹底翻盤。而她的斷髮之舉,和乾隆、令貴妃的故事,成了今年夏天最熱的話題。
  • 乾隆憤怒為何至死不休!如懿斷髮因為「更年期」?禍及兒子無爵位
    《如懿傳》中乾隆的皇后如懿原型,其實就是清高宗的繼任皇后輝發那拉氏,關於這位「如懿」惹惱皇帝的原因,通常認為是在乾隆第四次南巡行程中,帝後失和輝發那拉氏憤而做出「剪髮」這一大不敬、大不孝的悖逆之舉,令乾隆一怒之下對她形同廢黜,死後也喪儀至簡。輝發那拉氏為何會剪髮,乾隆對她的恨為何至死不休呢?
  • 繼後烏拉那拉氏為何與乾隆反目,以至斷髮相傷?流言漫天何為真?
    乾隆帝劇照其實無論是在《延禧攻略》中看到佘詩曼飾演的繼後因為乾隆移情魏瓔珞,最終導致兩人漸行漸遠;還是《如懿傳》中周迅飾演的繼後因為乾隆的多疑猜忌,終於致使二人少年相識之情恩斷義絕在乾隆二十九年八月,乾隆帝倒是親自下了一道諭旨解釋了一下此事: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后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宮調攝……若論其行事乖違,即予以廢黜亦理所當然。朕仍存其名號,已為格外優容。
  • 乾隆6下江南,4次都特意住在同一人府中,裡面到底隱藏什麼秘密?
    這座園子可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為了迎接康熙皇帝南巡特意營建的,說起來,康熙的六次南巡中有四次住在曹家。當然,這是有原因的,曹璽、曹寅都是康熙的侍衛。重要的是,曹璽的夫人還是康熙的保姆,曹家跟康熙的關係自然親密。
  • 二婚的容妃28歲才入宮,就受到了乾隆的恩寵,多虧了宮中的荔枝樹
    曾在《康熙王朝》中飾演容妃的演員李建群老師於7月16日去世。李老師在劇中堪稱驚豔,也被觀眾譽為「古典第一美人」。李建群老師飾演的容妃是個怎樣的人物呢?她又為什麼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以至乾隆打破朝廷法制讓她跟著一起南巡呢?
  • 乾隆的身世爭議
    雍親王讓陳世倌將孩子抱進王府讓自己看看。可是,當孩子送還時,陳家卻發現,原來好好的一個胖小子變成了小丫頭。陳世倌考慮到此事悠關性命,未曾敢對外透露半點……而這被換進王府的陳世倌之子自然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乾隆繼位後,對海寧陳家非常優待,自己也曾先後六次南巡江浙,去陳家拜訪自己的親生父母。並親筆在陳家的宅堂題寫了「愛日堂」和「春暉堂」兩塊牌匾。
  •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為何遭到乾隆皇帝討厭厭惡?
    相比較前兩位烏拉那拉氏的皇后來說,第三任皇后就有些悽慘了,不僅沒有受到皇帝的寵愛,還遭到皇帝的厭惡,這位便是乾隆的第二個皇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還是寶親王的時候就嫁給了乾隆,不過此時的乾隆已經有了嫡福晉富察氏,所以當時的那拉氏只是一個側福晉。
  • 乾隆皇帝繼後究竟為何被廢?做了15年夫妻,乾隆翻臉不認人
    這不禁讓人產生遐想空間,為什麼乾隆皇帝對烏拉那拉皇后這樣絕情,烏拉那拉皇后又為何被褫奪皇后稱號,乾隆皇帝到底有沒有寵愛過烏拉那拉皇后?富察氏去世後,烏拉那拉氏是如何成為皇后的那拉氏出身滿洲貴族,在乾隆還是一個親王的時候,她就進入寶親王府了,在乾隆皇帝登基後,那拉氏被冊立為嫻妃,所以那拉氏可是乾隆皇帝身邊的老人了。
  • 乾隆為何要廢第二任皇后?11年後發生一件大案,揭開廢后真因
    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三月,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去世在南巡歸來的途中,乾隆傷心不已。兩年後,乾隆冊封皇貴妃那拉氏為皇后,那拉氏正式成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因那拉氏死後沒有諡號,因此被稱為乾隆繼皇后或那拉皇后。那拉氏做了15年的中宮皇后,最終被乾隆打入冷宮,悽慘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