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喜歡銀鹽,推薦這個展覽給你

2020-12-27 澎湃新聞

自從1839年8月19日,法國學術院向全世界宣布"攝影術"正式誕生,攝影就以黑白影像開啟了人們對其第一印象。180多年來人類歷史與攝影息息相關,攝影器材、媒介、材料、創作題材、攝影語言和表達方法的不斷變更和更新。近年來隨著國內外資訊和交流的不斷增加,國內又有不少攝影藝術家開始深入、嚴謹地對攝影媒介語言的研究與探索,我們看到了銀鹽為代表的傳統工藝在國內外仍然被廣大影像藝術家們加以傳承和發展。

本次展覽中的影像藝術作品,來自國內外跨越百年的26位攝影藝術家們,有已經蜚聲國內外的知名攝影藝術家、也有剛初出茅廬的業餘攝影愛好者,他們通過重新建立與西方攝影傳統的關係,進而重新建立與照片的紐帶。以純粹的鏡頭語言,創造了一個屬於自身的獨特影像世界。更有擺脫了相機鏡頭的束縛,直接用材料的化學特性,當作其創作的畫布盡情揮灑。銀鹽的黑與白連綿不斷的影調對峙與交織,讓人目眩更讓人沉靜,讓人看到物質存在的永恆之美,也讓人聽到物質內部激蕩的旋律,更賦予觀看者去感受一種超脫被攝物體視覺限制的可能性。金屬顆粒帶給人的溫度,躍然於紙上,更存在於指尖那一次次的碰撞。

通過本次展覽,呈現出東西方攝影藝術家們在攝影百年曆程中的繼承、發展乃至超越的可能性。

策展人:金酉鳴

© 白勇,水韻

© 蔡東東,故宮

© 陳京偉,景像

© 艾略特·厄威特 (Elliot Erwitt),無題

© 董文勝,方法論

© 付羽,無題

© 金石聲,自拍像

© 瀨戶正人,Silent Mode

© 雅克·享利·拉蒂格 (Jacques Henri Lartigue)

© 林然,拂石

© 劉小寧,送仙橋

© 駱伯年,無題

© 木格,「風物」松 #99,2017

© 馬丁·帕爾(Martin Parr)

© 祁小龍,敦煌

© 丘,20030201平遠

© 茸兒,無題

© 森山大道,lips

© 汪悅,法國吉維尼小鎮莫奈睡蓮池塘

© 王正,荒山野徑

© 吳家凱,冬日——北海道

© 武強,入城式

© 須田一政,風姿花傳

© 楊柳,夢境

© 楊曉峰,黑牆上白雲

© 尹銘,潛影……我相三十

© 張華斌,白褲瑤

策展人:金酉鳴

金酉鳴,出生於杭州,策展人、藝術家、駱伯年藝術基金會負責人。長期關注當代攝影與藝術的融合與延伸,作品長期關注當下人、社會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中國攝影家協會協會會員、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2018年2月獲得 「國家藝術基金」。

參展:2013年,麗水國際攝影節《見證百年》,獲最佳展覽獎。2014年,台州攝影雙年展《藝術家肖像》。2014年,第六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山.景》、京師美術館跨媒體藝術邀請展之「SHIFT影像藝術展」。2015年,西安美術館「虛影實相:一條線索的改造展」、美國紐約市法拉盛市政廳展覽館--「影像中國」紐約國際攝影展,獲優秀作品獎、第六屆大理國際影會《見證百年》。2016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拓撲的時空》。2016年,攝影專題作品《臨時風景》參加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2016年,平遙國際攝影節「尺度-大畫幅攝影在當代中國」。2016年,臺北國際攝影藝術展,「新銳攝影獎」。2017年,第七屆大理國際影會。2017年,首屆「非常西湖」影像藝術西湖藝術展。

策展:2014年,第14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回望-當代語境下的影像探索聯展》策展人。2015年,第六屆大理國際影會「中國攝影家協會策展委員會飛馬獎」。2016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拓撲的時空》。2017年,第七屆大理國際影會。2018年,2018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之《中國現代攝影萌芽初探--郭錫麒、金石聲和駱伯年三人聯展》。2019年,第八屆大理國際影會「當代社會的女性視覺書寫--七位女性影像藝術家作品聯展」。2020年杭州眾嘉禾.創空間「當代社會的女性視覺書寫--七位女性影像藝術家作品聯展」;「黑白的記憶-傳統工藝攝影原作群展」;「所有的意外都已經發生了-季鈺程個展」;西安終南山銀鹽館「溫存的顆粒--攝影百年原作群展」;武漢LAP畫廊「Closer:咫尺之遙--錢儒雅、吳夢媛雙個展」。2020年駱伯年藝術基金會與泰國SAC藝術中心合作舉辦「APERTRUTH:中國當代影像藝術群展」,參加南京揚子當代藝術博覽會、第二屆武漢影像博覽會等。

參展藝術家

白 勇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100餘幅作品被有關機構和個人收藏。

蔡東東

1978年生於甘肅省天水市,現居住並工作於北京。2002年北京電影學院學士學位畢業。個展:《照片的專制》,凱尚畫廊,紐約 。《泉》,凱尚畫廊,紐約 。《讓之在》,百藝畫廊,臺北 。《蔡東東:脫靶》,查爾斯·E·沙恩圖書館,查爾斯朱閱覽室,康乃狄克學院,新倫敦,康乃狄克州 。《再生式》,三影堂+3畫廊,北京 。《落石》,Tong Gallery+Projects空間,北京。《記憶的移植與切片》,家裡畫廊,北京。《額滴神吶》,ACTION空間,北京。《圖像 母體 生產 權力》,五五畫廊,上海。《欣賞觀眾》,五五畫廊,上海。《製圖術》,彤德畫廊,北京;斯圖加特。《蔡東東:向左拉動》,泰康空間,北京。《茶園》,UNIDEE藝術基金會,比耶拉,義大利。《51m2:6# 蔡衛東》,泰康空間,北京。主要群展:《攝影180年在中國》,銀川當代美術館,寧夏,中國;《重新思考中國的風景》,萊曼·艾琳美術館,新倫敦,康乃狄克州;《新興維度》,保利·弗裡德曼美術館,米塞裡科迪亞大學,達拉斯,賓夕法尼亞州;《中國春天#4》,馬卡格雷菲95快閃時尚藝廊,安特衛普,比利時;《運動中的風景》,GALERÍA RGR,墨西哥城;《中國當代攝影40年》,OCA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中國;《十方:三影堂攝影獎十周年展》,三影堂,北京 [巡迴:三影堂,廈門,中國;《北京新語》, 三遠當代藝術中心,北京;《新歷史劇》,唐代當代藝術,北京;《Go Live》,南京藝術學院博物館,南京,中國;《否定,積極》,萬盈美術館,石家莊,中國;《After Sunset》,Galerie Liusa Wang,巴黎;《現實的證據:攝影面臨的缺點》,普利美術館,普利,瑞士;《浮世相》,南通市中心美術館,南通,中國;《Working on History——當代中國攝影及文化大革命》,柏林國立美術館,柏林;《綿綿若存走岷江第五回》,藍頂藝術區,成都,中國;《中國當代攝影40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一百種語言》,未來兒童實驗室,T80國際文化社區,南京,中國;《光合作用》,M97畫廊,上海;《復相·疊影》,廣州影像三年展,廣州,中國;《京畿夢華錄》,星空間,北京。《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AMNUA國際計劃II:絲路國際》,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中國;《槍與玫瑰:中國當代藝術展》,波茨坦藝術空間,波茨坦,德國;《身形劇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原作收藏展》,三影堂藝術中心,廈門,中國;《撒癔症(三)》,團結湖公園,北京;《閃靈:攝影之後》,泰康空間,北京;《新資本論——黃予收藏展》,成都當代美術館,成都,中國;《使我行動》,Chi K11美術館,上海;《第六屆大邱攝影雙年展》,大邱,韓國;《做景觀天——首屆西安當代影像藝術文獻展》,西安美術館,西安,中國;《編輯景觀:媒介化之後的個體與工作方式》,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陌生的亞洲:第二屆北京攝影雙年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經濟基礎》,尤倫斯藝術商店,北京;《三影堂攝影賞作品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領域,十日町,日本;《二次光》,保利空間,香港;《中國8——萊茵魯爾區中國當代藝術展》,弗柯望博物館,埃森,德國;《浮世相——新攝影大篷車計劃》,第二屆元典當代攝影節,元典美術館,北京;《不在圖像中行動》,常青畫廊,佩斯北京空間,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文明>第二回:榆林》,OCAT西安館,西安,中國;《向左拉動:不保持一貫正確》,俄亥俄州立大學城市藝術中心,哥倫布斯,俄亥俄州 [巡迴:古斯塔夫阿道爾夫院,聖彼得,明尼蘇達州;The Trout畫廊,卡萊爾, 賓夕法尼亞州;迪金森學院美術館,卡萊爾,賓夕法尼亞州];《HACC》,Rose Lehrman畫廊,哈裡斯堡,賓夕法尼亞州;《亞洲不安之旅》,星空間,北京;《從<新攝影>到「新人獎」——來自三影堂的收藏》,何香凝美術館,深圳,中國。主要獎項:TOP 20——2015中國當代攝影新銳;第三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中國南方報業集團ART289雜誌2014年度新勢力;第三屆特爾納當代藝術獎一等獎;平遙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創作基金獎。公共收藏:堯山藝術基金會,以色列;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廣東美術館,廣州,中國;莫斯科現代藝術美術館,莫斯科;弗柯望博物館,埃森,德國;泰康空間,北京;柏林國立美術館,柏林;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UNIDEE藝術基金會,比耶拉,義大利;白兔子畫廊,雪梨。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陳京偉

1965年生於北京,自由攝影師。2014年9月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2015年8月參加大理國際攝影節。

董文勝

1970 出生於江蘇贛榆,現工作生活於江蘇常州。2015 無始無終,M97當代攝影畫廊,上海,中國。2013 泛銀的記憶——董文勝個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1 波瀾恣意」,高瑪吉畫廊,馬德裡,西班牙。2009 「沒有世界觀的面孔」,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08 「隱者的獵物」,瑪吉畫廊,馬德裡,西班牙。2007 「石沉記」,方音空間,北京,中國。群展:2016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廈門,中國。臨時博物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中國。「意象再造」第16屆海平線繪畫雕塑聯展,中華藝術宮,上海,中國。另一種風景,央美術館,北京,中國。「HISTORICODE:蕭條與供給」南京第三屆國際美術展,百家湖美術館,南京,中國。暗示之輪—隱喻的年代,華僑城歡樂海岸盒子藝術空間,深圳,中國。「車馬之行 」蜂巢2016年終特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北京,中國,等等。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艾略特·厄威特(Elliot Erwitt)

1928 年於巴黎出生,在1939 年遷居到美國,從年輕的時候就愛上攝影。他在這個興趣上琢磨許久,並曾經到好萊塢的暗房工作過,為了更深入專業,也曾到洛杉磯城市學院學攝影。1948 年搬到紐約的時候,他在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學習攝影,並在兩年後完成學業。在紐約期間,他還遇見了名攝影師Robert Capa和Edward Steichen,1953 年加入了Magnum Photos。Erwitt 也同時是一名會拍攝日常生活所見的自由攝影家。直至今日,Erwitt 在攝影界還是備受尊敬,在他身邊的粉絲無論老少皆能從它的作品中獲得啟發。他的作品總是簡單而令人回味,顯示出他充分的掌握Henri Cartier-Bresson 式的「決定性瞬間」拍照方式。

付 羽

1968 年出生於遼寧興城。1993 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現居北京,自由攝影師。2011、2012 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展 「習作:付羽銀鹽練習」 並在多個城市巡展。2012 年獲得第六屆 AAC 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藝術家攝影類大獎。出版有《四季平安》、《銀鹽習作》、《絢爛》。

金石聲

1910年12月26日生於武昌,原籍江西婺源縣。1932年,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時期加入了以郎靜山、黃仲長、徐祖蔭為首的三友影會,並參與了影會舉辦的義賑攝影展覽。1934年,金石聲又加入名為「鷹社」的攝影組織,鷹社是以上海各大院校師生為骨幹的攝影組織,大夏大學的學生蔣炳南和馮四知也在鷹社,很快三位學友成為影友,共為鷹社的主力。1935年底,上海冠龍照相器材行的老闆想創辦一份攝影雜誌,經人推薦,金石聲任《飛鷹》雜誌的主編,蔣炳南和馮四知任編輯。年僅26歲的業餘主編金石聲,在《飛鷹》這塊攝影園地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其建築、風光、人像、靜物、花卉等攝影作品得以展示,很快金石聲就成為繼胡伯翔、郎靜山、黃仲長、陳傳霖之後的第二代攝影新星,並迅速在上海攝影圈走紅。1940年,金石聲赴德國留學,1946年返回到上海,這期間從未間斷業餘攝影創作。1956年12月,中國攝影學會在北京成立,在成立大會上,剛當選常務理事的金石聲作了「業餘攝影家的心裡話」發言。1958年,他與原三友影社的好友劉旭滄一起舉辦了「劉旭滄、金石聲攝影藝術展覽會」,展覽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展出,廣獲好評。1962年,上海美術出版社選取了金石聲的10張優秀攝影作品,為其出版了「金石聲攝影藝術作品選輯」。1999年出版《金石聲攝影集》。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瀨戶正人

日本攝影家。1953年出生於泰國烏隆市。1961年移居父親的故鄉日本福島。1975年畢業於東京視覺藝術學校。1976年參加森山大道攝影塾。1979年成為深瀨昌久的助手。1981年獨立。1987年創辦畫廊「Place M」 。1989年攝影集《曼谷、河內》獲日本攝影協會新人獎。1995年作品《Living Room,Tokyo》獲東川獎新人作家獎。1996年以攝影展「LivingRoom,Tokyo」「Silent Mode」為中心的攝影活動獲第二十一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1999年《亞洲家族物語》獲第十二屆新潮學藝獎。2008年作品《Biran》獲日本攝影協會年度獎。後多次擔任木村伊兵衛攝影獎評委。

雅克·享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

1894年6月13號生於巴黎近郊的庫布瓦(Courbevoie)。6歲的時候,小拉蒂格用爸爸的照相機拍下了第一張攝影。1904年,他開始一邊攝影一邊畫素描。眼中捕捉的題材,從少年經歷、家庭兄弟姊妹間的遊戲,到20世紀初飛機和汽車發明的種種見聞佚事、巴黎大街上美麗聰惠的女人、社會事件和體育比賽等等話題。從1911年開始一生沒有間斷過的日記寫作。這位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無盡好奇心的攝影愛好者,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攝影和衝印技術,不嫌疲倦地記錄下每次拍攝的快門光圈指數,上10萬張作品被他小心翼翼地整理收藏在大相冊中。如此痴迷攝影,但這僅是拉蒂格的業餘愛好。1915年,他進入著名的巴黎芮麗安藝術學院(Académie Jullian)學習美術,從此繪畫成為他的職業。自1922年起,他的繪畫作品開始在巴黎藝術沙龍和南法展出。他逐漸有了自己的收藏家。雖然拉蒂格的攝影作品也偶爾在雜誌報刊上登載過、並和其它幾位法國專業攝影師如布拉塞(Brassa),曼·雷(Man Ray)和杜瓦諾(Doisneau)的作品一起在巴黎奧賽美術館展出過,但天才攝影大師的這一桂冠直到1966年他69歲時才姍姍來遲,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首次做了他的一個回顧展同時美國《生活》雜誌做了拉蒂格的專題報導。這時他把爸爸的名字亨利(Henri)加到自己的名字中變為了雅克.亨利.拉蒂格。三年後他的第一本圖冊《家庭影集》出版了,這為他贏得了全世界的聲譽。1970年,由美國著名攝影師理察·阿威頓(Richard Avedon)編輯拉蒂格圖片出版了《世紀日記》一書。1975年,拉蒂格法國的首次回顧展在巴黎裝飾藝術美術館開幕。他被聘請為法國總統的專職攝影師。從此,拉蒂格成為各種專業、時尚和裝飾雜誌青睞的熱門攝影師。1979年,拉蒂格把他的全部底片、130本私人相冊、150,000張攝影作品、畢生日記手稿以及相機收藏捐贈給了法國政府。他是法國第一位在生前將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給國家的知名藝術家。同年,雅克。亨利。拉蒂格基金會(la Donation Jacques Henri Lartigue)成立。它是法國政府及文化部下屬的文化機構,它的建立正是為了保存、管理和傳播拉蒂格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1986年9月12日拉蒂格逝於南法尼斯。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林 然

1958年出生於重慶,現生活於四川成都。1980年開始攝影至今,他的攝影不為追求藝術而是為認知和明白事物。曾經以西方哲學思想認知拍攝二十餘年,而近十年潛心研修融合中華儒道思想的漢傳大乘佛學,逐漸識心定性,倡導力行圖像智慧與文字般若相結合即圖文雙修的芙蓉蓮華攝影。

劉小寧

生於北京,現居成都。2016年北京798蜂鳥聖點影像藝術空間 靜觀景觀5人聯展《渡口》,2016年北京一合相美學空間《送仙橋》個展 ,2017年法國普羅旺斯攝影節《送仙橋》,2017年北京國際攝影周「升東吉西」中國首屆即時影像展《Goodnight》,2018年北京Memorieslab 回憶實驗室《Shining Path 閃耀路徑》群展|《Petter&Ballon》。

駱伯年

1911年初生於浙江杭州一戶縣官家庭,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西方金融教育,畢業後成為中國銀行職員,同期開始攝影藝術創作。1934 年,他發表了成名作《汲甕》,開啟中國人體攝影的先河。駱伯年的作品集中西技法,多數作品由中國傳統的審美觀所貫穿,是民國時期較有代表性的攝影藝術家,他的風光、人像及靜物攝影,為印證那段特定時期的中國社會留下了珍貴的瞬間。在他的鏡頭下:有山水景色,有行人飛鳥,也有很多靜物,乃至新美術思潮實驗的習作,其拼貼攝影是中國當代攝影的鼻祖。代表作有:《汲甕》、《春滿西湖》、《任重致遠》等,多收錄於民國時期的《飛鷹》、《中華攝影雜誌》、《美術攝影特輯》等重要攝影期刊和專輯。作品收藏: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泰康空間、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大理攝影博物館等美術館與藝術機構。作品展覽:1930年代鬱達夫題詞上海舉辦「聯誼影展」等。2015年濟南攝影雙年展、2015年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2017年劉海粟美術館《來自上海:攝影現代性檢證》、2017年浙江省展覽館《「文人與史詩」浙江攝影文獻展》、2018年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光之形:攝影與抽象藝術百年》(Shape Of Light: 100 Years of Photography and Abstract Art)、2018年淮安國際攝影館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2019年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攝影術傳入至今的中國攝影書寫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攝影部成立特展》、2019年銀川當代也是個《攝影180年在中國》、2019年泰康空間《1949:藝術的選擇》。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木 格

1979年出生於重慶,現居住在成都。代表作品系列包括《回家》、《塵》、《沿牆而行》等。曾獲2013年度美國 PDN 攝影界新聞雜誌年度攝影師獎、日本 IMA 攝影雜誌評選最值得關注的70-80代攝影師等。木格的作品得到廣泛展出:「沿牆而行」(Format 國際攝影節,英國德比,2019年)、「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深圳OACT 當代藝術中心,2018年/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2017年)、「迴路——2000年以來的西南影像實驗」(麓湖A4美術館,成都,2017年)、「浮世相-中國當代攝影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2015年)、「龍的崛起:當代中國攝影展」(紐約Katonah 藝術博物館,2012年)等。在藝術家身份之外,他同時還是木格堂藝術空間創始人,2015年,他作為聯合創始人創辦了線上藝術平臺木格堂,至今還是中國活躍的探討、分享當代攝影的平臺。2018年,木格創立了木格堂藝術空間,涵蓋畫廊、影像藝術教育、木格工作室三個品牌內容,空間全年呈現包括展覽、教育、出版、現場活動在內的多樣化藝術項目。

馬丁·帕爾(Martin Parr)

出生於1952年,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啟發下對攝影產生興趣,後來在曼徹斯特大學專攻攝影,馬丁·帕爾的作品劍走偏鋒,不走常規老路,實際上引領了近年來興起的"概念攝影"的先潮。1970年至1973帕爾在曼徹斯特理工學院學習攝影。為了實現他成為自由攝影師的夢想,1975年至90年代早期期間他同時做著教師的工作,承擔著很多不同的教學任務。八十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反映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折射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勞工階級的衰微和貧困。因其在社會紀實方面的獨特視角和富有創新精神的形式而贏得了國際性聲譽。1994年,經過一番針對其極富挑釁性的攝影風格的激烈討論,最終帕爾成為瑪格南圖片社的正式成員。2002年費登出版社出版了傳記《馬丁·帕爾》。同年,倫敦巴比肯美術館開始了帕爾的大型作品回顧展,這個展覽也在馬德裡瑞內索菲亞美術館,巴黎歐洲攝影之家,漢堡堤壩門展覽館進行了展出。2004年馬丁·帕爾被委任為威爾斯大學的攝影學教授,同年還被任命為阿爾勒聚會的客座藝術總監。帕爾對電影業產生了興趣,也開始在不同領域例如時尚界、廣告界運用他的攝影技術。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藝術家簡介

Scroll down to read more

祁小龍

1977年出生於天津。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天津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自幼學習攝影,1999年起從事專業攝影工作。作品多次獲得各類攝影獎項,曾入選哈蘇奧地利攝影沙龍巡展,並有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天津美術館等機構和收藏家收藏。曾兩次獲得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三等獎。現主要從事新聞紀實攝影和大畫幅攝影。從2007年起專注古典攝影工藝,並探索將古典攝影工藝與中國傳統水墨結合,以宣紙和絲絹為載體製作大畫幅攝影作品。

1974生於廣東平遠,現工作生活於廣州。過往作品有《紀事》2001-2020、《空轂》2005、《毋虛》2012-2019 、《日常寫作》2013-2018、《Enning 恩寧》2016 、《Miasma 瘴》2009-2012。出版物《紀事》2009《丘-瘴.恩寧》2017《丘的白日夢》2008。精選展覽和攝影節包括「夢囈的丘」(個展 75號畫廊 2007 中國廣州)、阿爾勒國際攝影節(2007 法國)、大邱國際攝影雙年展(2008 韓國)、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2009 比利時)、「內耳」( 2010 尤侖斯當代藝術中心 中國北京)、「中國攝影:二十世紀以來」(2015 中國北京)、上海雙年展(2018 中國上海)等。

茸 兒

1982年生於北京。200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2007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進修,2012年作品《佛的情緣》平遙國際攝影節,2015年《失語者》系列之一《從寂靜中來》大理國際攝影節《術與像》八人聯展,2015年《失語者》系列之一《從寂靜中來》平遙國際攝影節《文質彬彬》聯展。作品被國內外多位藏家收藏。

森山大道

1938年出生於大阪,日本攝影師,與石內都、荒木經惟等人同時崛起於20世紀60、70年代,曾是日本傳奇性先鋒攝影團體「挑釁」(PROVOKE)的旗手人物。森山大道目前已是獲得世界性承認的重要攝影家,作為細江英公弟子之一的森山大道以其風格凌厲的黑白攝影著稱於世。1999年,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他舉辦了名為《彷徨之犬》的大型回顧展,並巡迴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協會畫廊,以及瑞士、德國等地。這是日本第一個在美國第一流的藝術博物館舉辦全面回顧展的藝術家。2003年,法國的卡地亞基金會在巴黎為森山大道舉辦了大型個人回顧展,再次掀起西方的「森山大道熱」。在展覽會的開幕式上,他與定居巴黎的克萊因重逢,暢敘闊別23年的友情。2004年,一部分為四集的《森山大道全集》出版,全集共收錄了他的1500多幅作品,為深入研究森山大道打下了紮實的學術基礎。

孫彥初

1978年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他現在在鄭州生活和工作。曾獲2010年大阪MIO Photo (Morumura Yasumasa) 特別獎、2011年連州國際攝影節新攝影獎、2012年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最佳攝影獎等多項國際藝術大獎。曾出版過《沉溺於此》、《虛構集》,《不夠漫長》等。

汪 悅

2000年任職瑞士塞茲照相機北京代表處技術總監。2001—2005年任時尚雜誌特約攝影師,2002年於民族大學設計系主講攝影專業,2003年畢業於德國(LINHOF )林好夫(世界著名大畫幅生產工廠)大畫幅攝影研修班,2005年受聘為瑞士塞茲照相機主辦的《世界環攝攝影比賽》評委,2006年於清華美院環藝專業主講《建築攝影》,2011年赴瑞士品牌阿卡(ARCA-SWISS)大畫幅相機工廠法國總部進修,2013 年跟隨美國鉑金大師迪爾曼-克瑞恩學習鉑金工藝,2017—2019跟隨澳大利亞攝影古典工藝大師艾莉-楊學習了鹽紙、蛋白、四色樹膠、四色碳轉印等工藝。

王 正

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及美國Fordham大學商學院,同時受到中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影響。因受家庭影響習畫,對視覺藝術有濃濃的興趣並有多年的實踐,後放下畫筆選擇以攝影手段來作為表達方式。於2016年成立自己的影像工作室—慢影,致力於研究與實踐傳統攝影方法在時尚肖像、現代藝術語言上的表達與應用。參展經歷:2016年作品參加平遙國際影展,2015年作品參加大理國際影展,2012年參加美國Fordham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聯合影展。

吳家凱

1977年出生。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會員(LPS 會士銜)。2009年3月,798藝術區九立方畫廊《行著》攝影藝術展 ,2011年9月,《性感/風光》北京-香港8人作品展 ,2012年9月,參加《@》攝影聯展 ,2013年10月,798吾樂畫廊,學習與呈獻-鉑金印像作品聯展,2016年9月,《尺度—大畫幅攝影在中國》攝影聯展,2017年8月,大理國際影會(新攝影的再探索,四人展) 。

武 強

照相人,終南山銀鹽館合伙人。

須田一政

1940年出生於東京,1962年畢業於東京攝影專科學院。1971年開始自由攝影師生涯。1976年憑藉攝影集《風姿花傳》獲得日本攝影協會新人獎。1985年攝影展《日常的斷片》獲得第一屆東川獎。1997年攝影集《人間的記憶》獲得第16屆土門拳獎。另有攝影集《關東風譚》和《民謠山河》等。2012年倫敦攝影家畫廊策展人將須田一政評為最被低估的日本攝影大師。

「須田的攝影,是把行旅中的那種被撕裂的感覺巧妙地『定影』於膠片上。換言之,對攝影家來說,行旅之所以必要,可以說是為了把那種『私寫真』被幽閉於日常小世界中的力量反轉,而尋求某種意識的撕裂和分裂。事實上,通過導入行旅的裝置,攝影家面前的世界有如魔法之杖一揮,一個生動多彩的視覺景觀便呼之欲出。」(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評)

楊 柳

出生於1976年,目前生活工作在北京。1998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2005年開始喜歡攝影,業餘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作品曾發表在《數碼攝影》《國家人文地理》等刊物。從2015年開始痴迷當代藝術,了解攝影可以是表達而不僅僅是記錄。2017年開始學習和研究探索物影成像,做了很多實驗,用物影成像方式開始創作,並赴歐洲專門觀看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獻展。2019年4月參加過藝術家王慶松工作坊學習。《夢境》系列作品發表在2020年9月《中國攝影家》雜誌。《夢境》系列作品入選2020年9月平遙攝影節展覽並榮獲優秀作品獎。

楊曉峰

上海人生活在廣州,職業設計師。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大畫幅乃至超大畫幅攝影的創作與實踐。早期師從羅伯特.羅學習攝影后期暗房製作。後來跟隨美國攝影大師麥可.A史密斯葆拉夫婦學習偶氮氯化銀接觸印相,多次組織與參加大型的藝術展。

尹銘

山東人,現生活工作於北京。參加展出:2014年 平遙攝影節,2014年《國際經典工藝影像展》北京,2015年平遙國際攝影節,2015年大理國際攝影節,2016年西雙版納國際攝影節,2016年平遙國際攝影節,2017年重慶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

張華斌

1960年出生於廣西,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多年來開始注重8*10大畫幅黑白人像創作;特別專攻西南少數民族人像攝影。2006年,獲《中國攝影》反轉片十傑賽入圍獎。2009年,獲克什克騰旗國際攝影賽優秀獎。2014年9月參加平遙國際攝影節聯展。2015年8月參加大理國際影會八人聯展。2015年9月參加15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個人展。2016年1月參加在798蜂鳥聖點影像藝術空間舉辦的《靜觀.景觀》五人攝影聯展。2016年9月 參加平遙《尺度》大畫幅攝影聯展。2016年12月 參加西雙版納國際影像展。2017年10月 參加第三屆中國鳳凰民俗攝影雙年展。2017年11月 參加多彩貴州.第十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2019年7月參加深圳《中國大畫幅攝影與古典影像優秀作品展》並獲特別貢獻獎。2019年9月參加上海《追光180國際膠片影像藝術展》,獲評委推薦獎、入選獎。

溫存的顆粒——攝影百年原作群展

展覽時間:2020/12/12 — 2021/01/11

開幕式:2020/12/12 15:00

展覽地點:終南山銀鹽館(西安市長安區酒莊院內)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在西安,喜歡銀鹽,推薦這個展覽給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12月,西安好看的展覽在等好看的你
    名稱:「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中國巡展(西安站)時間:2020年12月3日至2021年2月26日地點:西安曉書館 (入館前需在書館官方平臺預約)「哈佛大學·雜書館特藏展」中國巡展(西安站)是西安曉書館的開館展覽。
  • 曾敏雄:我的數位拍攝,銀鹽放相經驗談|三影堂教育
    數碼銀鹽放相作品在三影堂廈門影像製作工藝是攝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十多年來,既以高品質的展覽,展現各種攝影製作工藝的精美動人,亦擔負起傳承和推廣這些工藝的使命。2015年春天,三影堂攜手日本amanasalto公司,推出鉑金印相作品展覽和相關限量作品集,並邀請日本國寶級暗房師久保元幸(Motoyuki Kubo)先生開設鉑金印相工作坊以及私人定製,親自帶領學員感受這項古典工藝神奇的製作過程。2017年,同樣在春天,三影堂攜手日本京都便利堂,隆重推出幾近失傳的珂羅版工藝作品集系列,展示百餘年傳承工藝的結晶。
  • 傑納徳·伯納銀鹽膠片個展《野獸》
    科林畫廊線上展覽:傑納德·伯納個展《野獸》。
  • 銀鹽復古派對攻略全知道
    但我們卻想要每個銀鹽的朋友都能這樣瘋狂一次。此次銀鹽復古派對期間,藝倉美術館也將開放《安娜蘇的藝想世界》夜間展覽。老物件的魅力不減,時光在這裡變得更慢,對復古文化充滿好奇心的你更不能放過這個機會,細細品味每一件選品,和攤主聊一聊老物件的故事。
  • 銀鹽X上生·新所,一起復古邁向2020 | 攤主公布
    在這個「難上加難」的2019末尾,「銀鹽·拾物跨年夜市」也許可以成為你美好事物清單的重要一項,儘管過程再不容易,但我們還是讓它發生了!✨「拾物復古市集第六回·上海站」的攤主名單的出爐,希望能為各位對跨年這個珍貴時刻的憧憬再添一份驚喜。
  • Anonymous Beauty|柳宗理,你喜歡這個展覽嗎?
    我與柳宗理是好朋友,他過世之後,我仍與柳工業研究會保持聯絡,時常聊到如果有機會的話要辦個展覽。大約3年前(2012年),我們又談到這個展覽,當時因為《柳宗理隨筆》還沒有出版,所以暫時擱置。我們希望展覽是一個concept room,除了展出作品,還能分享一些故事以及柳宗理的設計哲學,為了能更深入的介紹他,所以等到書出版之後才覺得時機成熟。
  • 《銀鹽熱》出版 以影像閱讀方式深入臺灣百年史
    【基本問題】書名:銀鹽熱書號:ISBN978-7-5495-6435-4著者:陳傳興責任編輯:周昀崔健出版時間:2015.3定價:42.00元開本:32開【編輯推薦】【21世紀影像啟示錄】--陳傳興具備影像創作的豐富技巧及完整理論,本書是他對影像的本質、特質及倫理的深層解讀,書中收錄的《明室》深度書評,已成為解讀羅蘭·巴特的經典文本。
  • 6.25-7.1西安演出展覽電影活動文藝全盤點!| 下一周,這樣浪!
    一個帶著無數人的年代記憶,一個帶著這座城市無數人的心聲,兩者相碰,在西安,等你相約。2018年6月30日《嗨,西安》樸樹王建房2018西安演唱會,我們不見不散!紀念家駒-BEYOND重回「1991」西安站
  • 【PSA | 展覽預告】埃萊娜 · 比奈:光影對話三十年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2019年4月19日至7月21日舉辦展覽「埃萊娜·比奈:光影對話三十年」,這也是法國瑞士籍攝影師埃萊娜·比奈首次在中國舉辦個展。展覽以百餘幅膠片作品回顧了比奈三十年來通過相機鏡頭與經典建築進行的獨特對話,而她以蘇州園林為主題的全新創作也將第一次對公眾亮相。
  • 藝術大咖們的暑期展覽
    西安·上海·北京玲琅滿目,都是饕餮大餐-西安-展覽時間:  2017年6 月11日-9月10日 展覽地點:   西安雁塔區北池頭一路南段 OCT當代藝術中心西安館展覽門票:  免費此次項目選取了六位西安藝術家的作品。
  • 「空的拓片」劉小強、左偉大畫幅手工銀鹽攝影展
    「空的拓片」劉小強、左偉大畫幅手工銀鹽攝影展
  • 展覽閉幕倒計時3天,與埃萊娜·比奈一同前往情感與思緒的未經之地
    這樣的方式為我開啟了很多可能性,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這個方向。PSA:誰曾經影響過你的職業生涯?並讓你堅持做建築攝影?這個相機是我父親在我從攝影學校畢業的時候給我的,是我很珍重的設備。我會在拍攝前做好準備,再在現場做決定,當下決定了一切便無法再修改,這些都是與數碼不同的地方。我喜歡這樣的謹慎思考,我也認為,有時限制才給人更多的力量去創造,沒有多餘的可能性、有束縛,才能夠使人充分有力的利用現有的。我也很喜歡在工作中利用「手」,洗、印膠片對我來說也是思考的過程,而面對屏幕就不一樣了。
  • 十月西安電影,樂隊,演出,展覽 | 文藝休閒指南
    我自己抽中了西安馬拉松的半馬比賽,20號要跑21公裡,我是第一次跑這麼遠,還有點小擔心。也算是挑戰自己吧另外最近聯繫了個福利,可以八折購票,親子劇《你看起來很好吃》,根據宮西達也得著名的繪本改編的兒童劇,久石讓特別創作,北京兒藝傾情演繹。10.27登陸陝西大劇院。如果在大麥買是全價,掃下邊二維碼買的話可以八折。
  • 30+場演出、展覽等你來嗨!
    天目之美,在於其中蘊含的「宇宙之美」,本次展覽選取三位日本代表性的天目藝術大師的作品進行展覽,將展現天目這一巧奪天工的精美藝術。「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時間:正在展出-2021.02.25地點:西安崔振寬美術館看點:「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系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教授、著名藝術家郭志剛先生從藝以來最大規模的個展,展覽以當代油畫和當代水墨的藝術語言詮釋藝術家近20年對當代東方美學精神的尋根。
  • 西安一周活動推薦 | 10.23-29演出展覽電影本地文藝盤點 | BMF魔盒嘻哈音樂節福利來襲
    ,而這個秋天,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嘻哈,了解嘻哈,所以,即將到來一場嘻哈盛典,龍膽紫,Tizzy T,沙漠兄弟,C-Block,N/U,廖效濃等眾多實力rapper登陸西安,給大家帶來一場嘻哈盛宴。小尚知道你期待這場嘻哈盛宴已久了,這周#西安高大尚#免費請你看!
  • 新的一周,西安有這麼多好玩的! | 3.12-3.18演出展覽電影活動 | 文藝盤點
    西安高大尚全新企劃西安文藝盤點每周日為你帶來西安如果你想要欣賞大師手筆,千萬不要錯過本次展覽,本次展覽的戰略合作新媒體是西安高大尚。陝歷博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留言告訴小尚小尚將會抽出最走心的留言送你所有電影都能看的電影票哦~眾多本地文藝活動希望你喜歡每一天都要充實的過!
  • 1.14-1.20西安音樂演出舞劇話劇藝術展覽電影盤點
    下周活動精彩推薦:久石讓&宮崎駿動漫經典音樂作品演奏會舒緩心靈;票房成績破近十年新編戲曲票房記錄的京劇《大宅門》,帶你刷新對國粹的認識;《一條狗的使命》「姐妹篇」電影《一條狗的回家路》等好戲,聯袂溫暖你的下一周。
  • 西安文藝盤點 | 11月36場演出6場展覽17部電影等你約
    但更加可怕的是把自己搞丟,不想在這個人生故事中搞丟自己,找到那個真正的自己,我想你的人生沒有比這個更激動的事情了。無論最後這個人以何種方式離開,TA的存在,都將為你的餘生譜寫出新的旋律。>票價:99~320¥livehouse是一個充滿著青春、熱血、荷爾蒙的地方,年輕的帥哥美女都喜歡這裡,真的要體驗過才有資格評價。
  • 新一周,西安這些好玩! | 4.16-4.22演出展覽電影活動文藝盤點
    一曲《南下》,是否想跟著歌者遠離這個世俗的嘈雜,臨時建一個軟語的家,享受陽光透過的枝丫,攜手去看最美的花呢?誰知道,這首《南下》出自一個95後的女生。當你還沉浸在《南下》裡青石板橋的煙雨江南時,徐海俏卻選擇了北上,開啟她的獨立音樂之路。阿瑞斯歸來 西安站
  • 唐朝長安人的衣食住行,都在這個展覽中
    他們平時吃什麼東西,喜歡什麼休閒活動?這些答案,也許能在浙大藝博館的這個展覽裡找到。今天,「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覽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幕。展覽以「長安人的城」「長安人的衣飾」等6個主題分為6個單元,選取了176件組與長安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唐代文物,以唐詩作為每個單元標題,徐徐展開一幅唐都長安人的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