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開示】 若無叩頭八百,怎可收你為徒?尊師重道,豈是兒戲,道心不退,方顯本尊!

2021-02-26 玉皇宮

讀過《江湖奇俠傳》的人都應該對裡面的主人公柳遲印象深刻,其人幼年好道,為了尋求大道的門徑,常年在老人堆與乞丐堆裡探訪高人,尋師問道。現試將其拜師經歷摘錄如下:

老叟點頭笑道:「原來你這小小的孩子,也知學道:是道有千端,你想學的是甚麼道?」

柳遲道:「弟子未曾入門,但知要學道:不知要學甚麼道,聽憑師父指教,弟子都願學!」

老叟道:「可以,我傳你的道。不過你得拜師!」

柳遲喜道:「自應拜師,弟子就在此叩拜了。」說時,又叩頭下去。

老叟連連揚手止住道:「拜師不是這般拜法!」

柳遲忙停住,問道:「應當怎生拜法,仍得求師父指教。」

老叟道:「你拜著須記著數,應叩三百個頭,叩完了,我才收你作徒弟,傳你的道!」

柳遲道:「遵師父的命!」就一個一個的叩下去,心裡記著數,叩了大半日,已叩到二百九十八個頭了。心想有兩個頭,隨便叩兩下就完了。

柳遲心裡才是這們一想,老叟又連連揚手說道:「不行,不行!像你這麼不誠心的叩頭,可去拜那泥塑木雕的菩薩,拜我是不能作數的!你要學道,得重新拜過!」柳遲伏在地下,惶恐說道:「弟子該死,求師父恕罪,重新誠心拜過!」

老叟點頭道:「你拜罷!」柳遲這回就打點一片至誠心,一二三四五的數,著叩拜,拜到二百九十八個,老叟忽然生氣說道:「罷了罷了!你那裡是在這裡拜師,簡直是和我開玩笑!非再重新拜過,你這個徒弟,我不能收。」

柳遲心想:不錯,我剛才因一顆石子,墊得膝蓋有些兒痛,身體略側了些兒,所以師父怪我不誠意!此後便痛得要斷氣了,我也不顧,一心一意的叩拜,如是又叩了二百個頭。

他正待繼續叩下去,老叟已將身體一起,跳下地來,彎腰將柳遲拉起說道:「用不著再拜了,我不曾見有向道心堅誠像你的,你回去罷,我收你做徒弟便了。」

自古男兒膝下有黃金,別說是磕近八百個頭了,就是一個頭沒有給人磕過的也大有人在。為何柳遲能不辭勞苦,不生退心,在師父的一再刁難下,堅持磕完師父要求的頭數呢?是因為他把大道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對能夠傳授他大道的師父也極尊重。

苦海浮沉,生死輪迴,眾生困苦,不得解脫。有什麼能比度脫眾生的大道更尊貴的呢?!又有什麼比能夠傳道解惑,使眾生了脫生死,逍遙自在,超出輪迴,與道合真的師父更值得尊敬的呢?!道尊德貴,師父之恩,天高地廣,似海如山!

再講幾個修行人尊師重道,歷經千難萬苦,百般折磨,道心不退的例子,以饗讀者。

陰長生是河南新野人,他是漢朝皇后的親屬。雖然他生在富貴人家,卻不貪戀榮華富貴,專門研究道家的方術。他聽說馬鳴生知道轉世修仙的秘訣,就去找他,並甘心自願為馬鳴生當僕人,給他幹脫鞋掃地的下賤活兒。然而馬鳴生並不傳授他成仙的道術,卻整天與他高談闊論,談的都是當前的時事以及怎樣種好農田等世俗瑣事,就這麼談了十多年,陰長生也沒表示厭倦。

和陰長生一塊來向馬鳴生學道的十二個先人後都走了,只有陰長生對馬鳴生更加恭敬的執弟子之禮。馬鳴生感動地說:「你才是真正能夠得道的人啊!」於是就帶他遊了四川灌縣西南的青城山,把黃土變成黃金讓他看。馬鳴生站在神壇上,面朝西把一部《太清神丹經》授給陰長生,然後就告別走了。陰長生回來後,照經卷上的辦法煉出了仙丹,只吃了半付就成仙升天了。後來陰長生又按馬鳴生教的方術用泥土變出了十幾萬黃金,用這金子救濟天下窮苦的人,不管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給。

後來陰長生又帶著妻子週遊天下,他全家人都長壽不老。

陰長生在世間住了三百來年,後來在四川豐都縣平都山的東面白日升天而去。

陰長生還寫了三首詩,第一首的大意是:「我在唐堯虞舜時就接受了上天之命,一直延續到漢代,都負有仙界的使命。我從很早就愛好修道,雖然我是個平凡的人,但志向很高尚,不想在王侯手下做官。如果只是為了延續生命,那麼只滿足於長壽就不會再有所追求了。我希望能夠升入雲天,乘龍浮遊,展開雙翼乘風翱翔。我希望能不怕火燒,入水不溼,無憂無慮地在太極中逍遙漫遊,在仙界的都城中往來。那時我下看人間那些愚昧的人們,他們的年華像流水般一去不回,短暫的生命轉瞬即逝,死後就變成了泥土,可是他們仍然急急忙忙奔波勞累,終於免不了一死,這是何等可悲啊!」

第二首詩的大意是:「我的仙界的老師是道術極高的真人,他可以升天入地變化無窮,道術可以和著名的仙人王子喬、赤松子相媲美。我有十二名學道的同學,在二十年的修煉苦學中,有很多由於志向不堅定半途而廢,我真為他們痛惜,但這也是天命的安排,因為道術不是隨便就可以傳授的,只傳授那些意志堅定的聖賢們。那些學道半途而廢的人,墮入了冥冥的陰間,真是苦海無邊啊,所以我希望後世的人們在修煉道術時一定要刻苦勤奮,千萬不要為人間的榮華富貴所誘惑而動搖了修道的意志。一旦修道成功,升入九天仙界,那時壽命就和日、月、星一樣,億萬年長存永在了。」

第三首詩大意是:「我從少年時就愛好道術,拋別了家人,隨著老師東西南北四方遨遊,脫離了人間的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和命濁這『五濁』,離開塵世隱居山林三十多年。為了修道,我寒冷時忘了添衣,餓了忘記吃飯,雖想家也不敢回去,再勞累也不敢休息。我侍奉仙師,處處使他歡欣愉快,顧不得自己滿臉汙垢,雙腳磨厚,終於得到了仙師的讚賞,才傳授給我修煉的秘訣,這是多麼大的恩德啊。我的妻子兒女也因此得到長生之術,將永享天年。我又煉成了億萬黃金白銀散給了窮人,我還能驅鬼神為我服務,還有玉女在我身旁侍奉。現在我得以成仙,完全是神丹的功效啊!」可見,努力修道,尊師重道是多麼的重要!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與伯高子交友,學得了二位先生的道術,乘風返回。尹生聽說了,便去跟列子居住在一處,好幾個月都不回家看一看。他趁機向列子請教道術,跑了十回,十回都沒有得到列子的傳授。尹生滿腹怨氣,請求辭去,列子又沒有什麼表示。尹生返回家中,過了好幾個月,他想學道的念頭難以打消,又前去找列子。

列子說:「你為什麼這樣頻繁地來來去去?」尹生回答:「以前我向先生請教,您不肯相告,我當然對您一肚子怨氣。現在我的怨氣已消。因此又回來啦。」

列子說:「從前我還以為你明白事理,現在你竟淺薄到這種地步了嗎?坐下!我要告訴你從先生那兒學來的東西。自從我侍奉先生,與伯高子交友,三年之後,心中不敢想是非,口裡不敢言利害,才得到先生斜看了一眼而已。五年之後,心中反而轉念思考是非,口裡反而有意言說利害,先生才對我開顏一笑。

七年之後,任從心中所想,更加沒有是非;任從口裡所說,更不涉及利害,先生才開始讓我和他並席而坐。九年之後,放縱心思去想,放開嘴去說,不知我的是非利害是什麼,也不知道別人的是非利害是什麼;也不知道先生是我的老師,伯高子是我的朋友:內心的思想和外界的事物的界限就茫然無存了。

這以後,我眼睛的作用像耳朵一樣,耳朵的作用像鼻子一樣,鼻子的作用像嘴巴一樣,全身各部位的作用沒有什麼不同的。於是精神凝聚,形體消散,骨骸血肉全與自然融為一體;感覺不到身體所倚靠的地方,腳下所踩踏的地方,任隨風吹而東西飄蕩,猶如枯葉幹殼。竟然不知道是風乘著我呢,還是我駕著風呢。而你現在在我的門下當學生,還沒有多少時間,就再三地怨恨遺憾。這樣的話,你小小一片身軀,靈氣也不能接受,你短短一節骨頭,土地也不肯負載。想要凌空乘風,怎麼辦得到呢?」尹生聽罷,十分羞愧,好久連氣也不敢出,不敢再多說話了。

徐復陽,字光明,號太和子,幼年時因病導致雙目失明,聞聽嶗山道士法術高深,遂不遠千裡來嶗山尋醫求道。當流落到鶴山時,被遇真庵道長李靈仙收留。李真人為試其求道的誠心,將九枚銅錢丟入深澗,告知他何時找齊何時收他為徒。

此後徐復陽不分早晚日夜摸尋,「孰知人明我獨暗,摸銅銖,滾山澗。」據說他的這種誠心感動了天地,為了不扎傷他,連澗中的荊棘都倒著生長。就在徐復陽找回最後一枚銅錢的那一刻,他的眼睛瞬間復明了。而他摸錢的那條山谷,也被後人稱之為「摸錢澗」。

徐復陽復明後得李靈仙秘傳,面壁潛心苦修九年終成正果。

古時有兩人攜同修道,在山中遇見一老者,老者給了他倆一塊白石,說什麼時候將白石煮熟,什麼時候就是你們得道成仙之時。於是,二人就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地煮石,他們砍柴生火,挑水注釜,守著這口大鍋,指望著能快點把石頭煮爛。誰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山裡的花開了又謝,鳥兒飛走又飛回,白石還是沒有一點要煮熟的意思。可是二人仍不後悔,而是互相勉勵著繼續苦幹,如此過了四十多年,二人已由青年變成了垂垂老者。終於有一天,天降華彩,感其誠心,白石由堅硬如鐵一下變成軟爛如泥,二人服其湯液,終於飛舉成仙。

還有用木棍穿石四十七年最終得神丹的南嶽真人傅先生及看洞穴牆壁十幾年,最終看出天書玉字得道成仙的修道者皆屬此類事跡。煮白石故事既有修道要吃苦耐勞,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寓意在,也有修行修煉要聽明師的話,無論多難的事都要堅定去做,並且在經歷歲月的侵蝕,諸多的困難下還能持信心誠心而不改的意思,修道的秘訣就在此了,學者細思之,勤行之!

古來多少修真士,捨生忘死,為法忘軀,歷盡千般苦楚,萬般折磨,才求來能度人度己,弘道利生的大法,這也是苦心人,天不負的顯現。但是還有的人妄求大法,卻從不考慮自己現在是不是法器,該做的是否都做到了,考驗是否都通過了,得不到就心生恚怒,甚至惡語相向,棄義忘恩,實在是連作為人的標準都沒有做到,還求什麼法?!

其實師父不輕易傳大法,對功法的傳承很慎重,經過長時間對弟子的觀察、考驗,覺得弟子是載道之器了,方能秘密傳授,這是對大道的尊重,也是順應天道的體現,並不是吝法藏珍,希望大家知道——大道可傳唯在人。

歷代祖師亦有訓:「遇人不傳失天道,傳非其人失天寶」;「失傳失一枝,亂傳禍一方。」

道教裡有道經師三寶,而在修道的過程中這三寶裡屬師寶最為主要,因為沒有師寶的引領,學生是不可能通達經寶和道寶的,自己盲修瞎練,妄自猜度是永遠不會證道的,張紫陽就說過「任君聰明過顏閔,不得真師莫瞎猜。」

有些經文及丹書中的內容往往是不靠譜的,其中七分假,三分真。所以這裡就需要師父的教導和傳授才能理解真正的大道,因此師父的恩情是最大的,是恩比天高的,父母給了我們身體生命,而師父給了我們法身慧命,所以叫師父。身體尚有毀壞之時,而法身慧命,通過修鍊師父傳授的功法,貫穿師父所教授的大道心得與見地,是可以出離苦海,超出輪迴,與道合真的。

所以作為弟子是要把師父頂到頭上的,馬丹陽真人頭頂三髻,以寓頭頂恩師(王重陽祖師名嚞),行行處處不敢忘記師恩。其實,明師就是大道,大道無言無語,因何得知,需由師傳。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師父就是弘道的人。親近師父,尊重師父就是親近大道,尊重大道。

聆聽師父的教誨就是聆聽大道的教誨。什麼叫度師,就是度化你的師父,在性命兩方面對你有助道之恩的人。有時師父的教育方法是獨特的,甚至是極端的,有些師父經常以打罵這一獨特手段來教育徒弟,如王重陽祖師對馬丹陽不願上街乞討就足足打了將近一整天,又將幾個徒弟一半關在酷冷的嚴寒中,一半關在屋裡的炭熱中,甚至有徒弟受不了而逃走。這都是師父磨練弟子心性和身體的一種方式,不能不了解就詆毀。修行上有這樣一句話:打汝凡心死,許汝法身活,即是此意。

道教中有很多侍師威儀和規矩,有了誠心,信心和舉止威儀,才能因門而入:師父說話時不可搶話說話。走路讓師父走在前面。師父未坐時不得坐,師父坐下後方可坐下,必要場合還要一直站在師父旁邊,以示尊重。遞給師父物品應雙手遞。聽師父教導後應作揖禮拜,心懷感激。

在師父面前不可與他人私語,不可高聲談笑,怒罵等。在師父面前要腳踏實地,不可翹二郎腿。自己好久沒見師父,回來見師父時要磕頭禮拜,過年要給師父拜年,遠處的弟子也要通過電話或網絡向師父送上祝願。師父有所吩咐,努力去辦等等,這只是一些表面外在的侍師威儀(外在威儀同樣重要,由內心的尊敬通過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由外在形式引出內心的尊敬)。

以師願為己願,不辭辛勞,不遺餘力地去做,這也是一種對師父的供養和對自己的積福,所以有時間多為師父師門出出力,也是好事。凡事不要怕吃虧,吃虧中有福,大的福德都是從這裡積累起來的,修行的資糧也是從這裡補充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老天從不會有偏差。還有師父度化弟子,傳授道法,教誨提攜,弟子也不能辜負師父的教誨,應該努力精進才對,因為弟子的進步就是對師父最好的供養,也是作為師父最大的心願。

學道態度是最重要的,尊重尊敬也是最基礎的修行,恭敬不是師父需要,而是你需要。黃帝乃人間至尊的身份,尚且膝行求道於廣成子,何況是咱們這些修真之士呢?

貢高我慢,法水不入,只有把自己完全地放低,才能逐漸地忘掉自我,從而做到身口意的供養。原來我以為能夠使身心清淨了,就可以做身口意的供養了啊。現在發現不是,只有完全地謙卑低下,不因功夫而自喜,不以貢獻而自傲,以師為本,助師弘道,捨生忘死地為度人利生事業做出貢獻,才能談的上是真正的身口意供養,因其「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師父的心才能與徒弟的心相契合,祖師的慈悲度人之心才能相續,法脈是以得延,慧燈是以得瞮。一個門派最主要的宗旨是什麼?就是弘道度人,濟生拔苦。仙道貴生,度人無量,祖師爺的深心悲願又有誰會明白?

貧道學道已近十年,雖然道無所成,慧淺福薄,但是經歷卻是有過一些,漸次行來,就越發覺得大道的寶貴,真師之難遇,正法之難求。可有的人有幸遇之還等閒視之,尋常待之,不以為意,淺嘗輒止,不復深求,豈不可惜,可嘆!百千萬劫方遇之,我今稽首與一拜!恩師元始之化身,我今虔誠皈命禮!

有人問道家最講究緣分,怎麼知道我的修道緣分在哪兒呢?我的修道緣分好不好呢?我想說,緣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求來的。冰山巨壑,唯誠可過也。

尊師重道,是修道的基礎,也是修道過程中最重要的,大家要好好體會,努力行持。葉公好龍,龍自來居。虔士向道,道自來復。餘兄餘弟,道之可進!

1【玉皇開示】原來「師父」不可以稱為「師傅」

2【玉皇開示】道教徒皈依修道,該怎樣選師父?

3【玉皇開示】活在緣分中,而非關係裡

4【玉皇開示】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5【玉皇開示】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

6【玉皇開示】為什麼孝親祭祖可以改變自己的運氣?

7【玉皇開示】改變命運的方法

8【玉皇開示】改變命運的方法(二)

9【玉皇開示】改變命運的方法(三)

10【玉皇開示】改變命運的方法(四)

11【玉皇法會】玉皇祖庭,三清開光,天空神龍出現

12  誰說張家無皇帝?玉皇大帝他姓張!

13  2019年道教戊日、甲子日、庚申日表

感謝關注:傳承中華文化,釋放自由靈魂!

相關焦點

  • 【玉皇開示】太上全真晚課經合集
    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聲救罪人,罪人實可哀,我今說妙經,念誦無休息,歸身不暫停,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成清署,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門,超度三界難,逕上元始天,於是飛天神王,無鞅數眾,瞻仰尊顏而作頌曰:天尊說經教,接引於浮生,勤修學無為
  • 金庸《笑傲江湖》中,莫大收林平之為徒,能讓他報仇嗎?
    莫大不會收林平之為徒。他何嘗不知道青城派覆滅福威鏢局,為的就是一部《闢邪劍法》。如今這個少鏢頭投到自己門下,先不說他身上是否帶有《闢邪劍法》,這《闢邪劍法》是否又如傳說中那般厲害,自己日後的麻煩決計少不了。
  • 金輪法王一心要收郭襄為徒,只因郭襄滿足了他兩個需求
    再比如歐陽克,他和他叔叔歐陽鋒一丘之貉,實在算不上什麼好人,唯一的亮點就是他對黃蓉的確情深,明知巨石是黃蓉設計害他,卻仍然對黃蓉說:「你別說巨石是你設計的,否則我叔叔會殺了你的。」人就是這樣,明明覺得他惡貫滿盈,卻因為還有那麼一點人性,便對他有了慈悲之心,這也是人之常情。而這樣的反派,金輪法王也算一個。金輪法王一出場,就是和武林正派為敵。
  • 修譜豈當兒戲——尋根問祖的是是非非
    修譜豈當兒戲——尋根問祖的是是非非近年修譜成風,村巷不漏。譜匠泛濫,大膽假設,背離史實,釀成禍患。誠心修譜,責任乃大。若非其裔,授之不智,如得其宗,棄之不仁。即是其祖歸其祖,非其祖豈可牽強。伯材洪武年生,通洪武年已任職;伯材出在南海,通出生在化州;伯材生父梁奇任,通生父梁森;伯材出身平民,通為官宦後代;伯材為武官,通為文官;伯材在廉州任職,通在雷州任職;伯材娶妻譚氏,通娶妻茅氏;伯材墓葬犁頭嶺,通墓葬牛娘嶺(待考);伯材生四子,通生二子;伯材生卒日期時辰坐向分針明細,通生卒日期時辰坐向分針全無。梁伯材與梁通,原本各有門戶,自成體系,繁衍日盛。
  • 《風雲》漫畫,無名收步驚云為徒,兩人的緣分早已註定
    看過《風雲》漫畫的小夥伴都知道,步驚雲還是少年的時候曾經跟隨過無名,為了報仇步驚雲想要拜師無名,但是當時的無名並沒有收他做徒弟,因為他覺得步驚雲戾氣太重不適合作自己的弟子,然而在毀掉了無神絕宮回到中原後,無名卻選擇收步驚云為徒,這是怎麼回事呢?
  • 埼玉為何只收傑諾斯為徒而不收吹雪為弟子?
    這些強者無一例外敗在埼玉的一拳之下,唯有一名女子沒有屈服於埼玉的力量,那便是地獄的吹雪。地獄的吹雪為了拉攏埼玉進她的組織,帶領了兩個下屬親自登門拜訪埼玉的家。她見識到埼玉的拳法後大為驚嘆,從此便天天跑到埼玉的家裡跟埼玉耳鬢廝磨。雖然吹雪對埼玉示好已久,埼玉並沒有收吹雪當自己的女徒弟,而是收了木訥的青年傑諾斯當自己的關門弟子。
  • 烏巢禪師為何要收八戒為徒?
    第一,欲收豬八戒為徒。  進山之前,唐僧見山高,以為有妖怪,讓孫悟空、豬八戒小心些。八戒說,沒事。這山上有個烏巢禪師,自己以前會過他。唐僧問烏巢本領如何。八戒說:「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  從八戒的話語中可以看出,烏巢禪師法力高強,遠在豬八戒之上。正因如此,烏巢提出收徒,豬八戒並不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 「真師」難遇,「偽師」遍地,你若不想人財兩空,就得學會這幾招!
    需知山、醫、命、相、卜為道門五術,其中皮毛未得,怎麼可玩弄技法妄求己私。雖然,現代社會目前是快餐文化,這個「快」不是代表參學兩三年就出來混江湖,開課授術收票誤人慧命。整日拉個小群,領著十幾百來號人「修練」,最終同歸愚昧,領頭者說錯一句話 ,誤人慧命,罪加一等。世間有正偽,法道存菁蕪。若師未明,道未顯,偽求財經濟困窘、偽念佛陰物傍身、偽修行神憎佛棄。身墮何道皆不可知!
  • 若無前世,何來今生.若無相欠,又怎遇見.
  • 趙本山之所以收王小虎為徒,並不是看中了他,竟是看中了他老婆
    除了這兩個愛好外,他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收徒弟,徒弟雖然多,但能在娛樂圈中闖出一片天地的卻很少,除了宋小寶和小瀋陽,也找不出特別出名的了。趙本山之所以收王小虎為徒,並不是看中了他,竟是看中了他老婆。儘管趙本山老師喜歡收徒弟,但他並不是見人就收,全無標準的。在趙本山的這些徒弟裡面,有一個喜劇演員叫王小虎。王小虎在做綜藝節目的時候說自己師傅收徒的門檻比較高,如果僅憑自己的實力,是不會讓師父鬆口收下自己的,之所以這樣順利,全是因為自己的老婆張可。
  • 一拳超人:ONE化身肝帝,原作版持續更新,閃光試圖收埼玉為徒
    不過考慮到埼玉實力很強但不懂利用,閃光試圖收埼玉為徒。在閃光的理解中,英雄協會已經分崩離析,需要新的S級英雄來維持平衡。如果能收埼玉為徒,閃光自認為可以讓埼玉變得更強。如果埼玉不答應,那就賠償自己的愛刀。
  • 愛有來生:若無相欠,怎會相見?
    可能我上輩子欠了你的,所以今生你在我最迷茫的階段出現了,並且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前生的債,今生來還。伸手需要一瞬間,牽手卻要很多年,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若無相欠,怎會相見?閒來無聊,看了電影《愛有來生》,《愛有來生》改編自小說《銀杏,銀杏》,由俞飛鴻執導,俞飛鴻、段奕宏、李佳等主演的愛情電影。
  • 《風雲》:為何雄霸不收斷浪為徒,後來卻信了斷浪的邪
    1.雄霸緣何不收雄霸最初只有一個弟子秦霜,他培養秦霜是為了能成為一顆優秀的棋子為他所用,很多人覺得是泥菩薩的批言導致他不收斷浪為徒: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誠然,只是一個原因,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 詩詞:長城拒武不知年,原恨生遲未戍邊,徒抱痴心到峰頂
    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2)紫氣衝牛鬥:寶劍有劍氣,昔雷煥見紫氣充牛鬥,於豐城掘得龍泉、太阿二劍,太阿為徐君墓所掛之劍。【行者 評7】章法老道,對仗工整,用典自如,拜讀。
  • 秦觀:「二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異地戀方顯真情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一一鵲橋仙.纖雲弄巧《宋朝.秦觀》這是宋人秦觀寫的,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以牛朗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美好堅貞的愛情。有過異地戀的人都知道那種刻骨的相思能讓你徹夜難眠,「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02愛情是要靠緣分的,天上的牛郎織女如此,地下的你我也是如此。
  • 凡人修仙傳:李化元為何會收韓立為徒?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一時高興的李化元甚至還收了韓立為徒,只不過這個糟老頭子的動機似乎有點不純!結丹老祖李化元算下來是韓立的第二位師父,一身結丹期的修為比墨老要高的多,但存在感卻很低,因為他之所以收韓立為徒,完全是被迫的。雖然韓立幫他贏得了血線蛟內丹,但這僅僅只是個小彩頭而已,犯不上因為這收個徒弟。
  • 在《誅仙》中,普智和尚臨死前為何要收張小凡為徒?
    但是讓人想不通的是,他在臨死前卻收了張小凡為徒,而不是資質更加優越的林驚羽。普智為什麼要收張小凡為徒,他的用意何在?對此,小編分析如下:  第一,普智收張小凡為徒是為了讓他打入青雲門,以便完成自己的心願。那麼普智有什麼心願呢?
  • 漫畫《萌師在上》:為了拯救世界,我只能收男主角為徒了!
    為了拯救世界,我只能收男主為徒!只是這位男主怎麼和上一輩子不太一樣?撒嬌賣萌一心為我,純情害羞小奶汪一隻,既然你這麼乖巧孝順,那為師就順手來個徒弟養成吧!只是……逆徒!誰準你啃上來的!男主才可以找到猶豫之後再猶豫,三思之後又三思決定不如收夜沉淵為徒好好利用一番男主角是自己徒弟那自己可不就橫著走了絕對不是因為心軟!!
  • 郭德綱調侃想收沈騰為徒,賜名"沈雲騰",沈騰7字回答顯高情商
    郭德綱調侃想收沈騰為徒,賜名&34;,沈騰7字回答顯高情商其實在娛樂圈這個大圈子裡面,還是有不少像是沙溢這樣高情商會說的明星一旁的沙溢好像是看出了黃磊對於這一問題上的困難,於是也直接說到,別走了大不了我多摘點香蕉,將你的口糧整出來
  • 【萬古同人】斥若塵文
    空見汝揮手浮塵遊冶去,徒留紅顏滄桑心先老。生逢亂世,昔聞聖僧百戰身先死,問天君以血染星穹,今見島主殘喘守孤城。縱是汝父張陵,亦向死而行焉。然吾觀若塵公子,流年正好,人生得意有美夢。天庭,地獄,星桓,天地間何處去不得?無處不是溫柔鄉。女子應知,認爾風華絕代,到頭不過紅粉骷髏,豈道痴情放不下?昔人有言:紅塵緣已斷,神道上相伴。今者觀之,誰言無子不從容?